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姜棗底子什麽時候熟?如何制作

姜棗底子什麽時候熟?如何制作

“姜棗飲”,無論從名稱還是含義來看,都屬於中醫方劑中的經典藥或輔助藥,俗稱“藥引子”。作為引經藥或輔助藥,在方中有幾個作用:(1)用方中君臣藥加強療效,或直接治療次要癥狀;(2)用於消除或減弱君臣藥物的毒性或限制君臣藥物的嚴重程度;(3)在病情非常嚴重,可能拒絕用藥的情況下,可以在處方中起到補充作用;(4)能夠將處方中的所有藥物引入患病部位;(5)具有調和方劑中各種藥物的作用。常規的勾兌方法是鮮姜二三片,大棗二三片;或鮮姜5 ~ 6g,大棗35枚。中醫在開藥方的時候,往往會在藥方的末尾寫上“姜棗飲”。

中醫方劑中有很多常被遺漏的含有“姜棗飲”的方劑,如常見的龔毅散、八珍湯、十全大補丸、人參楊蓉湯、蘇子姜奇湯、歸脾湯、石皮散、酒仙散等。這些方劑都有相應的治療作用,如《正體姚磊》中的八珍湯具有滋補作用。但筆者在藥店和醫院藥房查閱大量處方後發現,“降藻飲”被部分中醫棄用,三拗湯、歸脾湯等帶有“降藻飲”的處方並未寫明。遺漏的主要原因是壹些中醫沒有理解其處方的要旨,沒有完全理解原始處方的原始含義,不能理解“降早飲”的功能,自然遺漏了它。或者有些中醫半路出家,回家後卻背不出中醫藥方。

在分配過程中存在遺漏和不匹配的問題。寫處方時,“姜棗飲”壹般位於處方的左右角,與煎藥方法的書寫位置相鄰,在配藥過程中容易造成配藥人員習慣性遺漏。據調查,方中漏配“姜棗飲”的現象時有發生。在基層藥店和藥房,“姜棗飲”的習慣劑量是壹小塊鮮姜或姜皮和壹顆大棗。這個慣用劑量明顯不足,很難起到引經據典或者輔助的作用。

《姜棗飲》中的姜宜配鮮姜,生姜味辛微溫,屬肺脾經,有發汗解表、止嘔、溫肺止咳之功;姜皮辛涼,有和脾利水的作用。幹姜辛熱,歸脾、胃、心、肺經。有溫中、回陽、溫肺、化飲之功。炮姜性苦、澀、溫,歸脾、肝經。其功效與幹姜相似,但溫裏作用弱於幹姜,但更擅長溫經止血,故適用於虛寒出血。由此可見,《姜棗飲》中的姜壹般指的是鮮姜,配方工藝中出現的姜皮,甚至幹姜、炮姜都要舍棄。在基層藥店和藥妝店,“姜棗飲”的配方沒有規律可循,鮮姜的配方經常失效。連吳茱萸湯裏的姜都調成了姜皮和幹姜,所以《姜棗飲》裏對姜的調整自然是馬虎不得,不夠重視。

通過“姜棗飲”漏方、調劑的例子,可以看到基層中醫藥應用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和缺陷,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對基層中醫藥使用者進行有效的“監督、幫助和促進”。楊醫生

  • 上一篇:黃芪健胃膏有什麽作用?黃芪健胃膏的作用是什麽?
  • 下一篇:傳統文化在幼兒園中的運用與傳承——中醫啟蒙教育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