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地柏枝簡介

地柏枝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中醫大辭典》·地柏枝 2.1 地柏枝的別名 2.2 來源及產地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2.5 化學成分 2.6 地柏枝的藥理作用 3 卷柏科植物兗州卷柏的全草·《中醫大辭典》·地柏枝 3.1 地柏枝的別名 3.2 來源及產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學成分 4 卷柏科卷柏屬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全國中草藥匯編》·地柏枝 4.1 拼音名 4.2 地柏枝的別名 4.3 來源 4.4 性味 4.5 功能主治 4.6 地柏枝的用法用量 4.7 摘錄 5 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地柏枝 5.1 出處 5.2 拼音名 5.3 英文名 5.4 地柏枝的別名 5.5 來源 5.6 原形態 5.7 生境分布 5.8 性狀 5.9 化學成份 5.10 地柏枝的藥理作用 5.11 性味 5.12 歸經 5.13 功能主治 5.14 地柏枝的用法用量 5.15 各家論述 5.16 摘錄 6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地柏枝的方劑 2 用到中藥地柏枝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地柏枝 1 拼音

dì bǎi zhī

2 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中醫大辭典》·地柏枝

地柏枝為中藥名,出自清·劉士季《草木便方》[1]。

2.1 地柏枝的別名

巖柏草、石柏、百葉草、黃疸卷柏、孔雀毛[1]。

2.2 來源及產地

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iiHieron.的全草[1]。分布長江以南各地,北至陜西南部[1]。

2.3 性味

辛、微甘,平[1]。

2.4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涼血止血[1]。

①治濕熱黃疸,全身浮腫,肺結核咯血,鼻衄,吐血,痔血,臟毒下血,血崩[1]。煎服:15~30g[1]。近用地柏枝註射液(每毫升含生藥4g)治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肌內註射,每次2~4ml[1]。經壹至二療程(十至十五天為壹療程)或三個月以上才有效果[1]。

②治外傷出血,研末撒;燒傷,研末調敷[1]。

2.5 化學成分

本品含異茴芹香豆素、β谷甾醇、棕櫚酸、硬脂酸等[1]。

2.6 藥理作用

註射液能縮短兔出血和凝血時間;在試管內能延遲纖維蛋白溶解,並能增加血小板總數和升高白細胞數[1]。

3 卷柏科植物兗州卷柏的全草·《中醫大辭典》·地柏枝

地柏枝為中藥名,出自《四川中藥誌》,為《本草圖經》記載的兗州卷柏之別名[1]。

3.1 地柏枝的別名

金扁柏、石卷柏、田雞爪、飛揚蕨、地柏枝、細葉金雞尾、柏葉草[2]。

3.2 來源及產地

卷柏科植物兗州卷柏Selaginella involvens (Sw.) Spring的全草[2]。分布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西藏、四川、江西、湖北、陜西[2]。

3.3 性味

淡,微苦,涼[2]。

3.4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濕,止咳,止血,解毒[2]。

1.治吐血,鼻衄,咳血,痔血,崩漏,痰濕咳嗽,黃疸,水腫,痢疾,腹水,淋證,帶下,瘰癧,乳癰[2]。煎服:15~30g(鮮草,30~60g)[2]。

2.治燙傷,研末油調敷;創傷出血,鮮品搗敷[2]。

3.5 化學成分

本品含海藻糖[2]。

4 卷柏科卷柏屬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全國中草藥匯編》·地柏枝 4.1 拼音名

Dì Bǎi Zhī

4.2 地柏枝的別名

巖柏草、巖柏枝、石柏、巖柏、山扁擔、紅雞草

4.3 來源

為卷柏科卷柏屬植物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ii Hieron.,以全草入藥。四季可采,洗凈,曬幹。

4.4 性味

辛、微甘,平。

4.5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止血。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全身浮腫,肺結核咯血,吐血,痔瘡出血;外用治外傷出血,燒燙傷。

4.6 地柏枝的用法用量

0.5~2兩;外用適量,研末撒敷或調敷患處。

4.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5 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地柏枝 5.1 出處

1.出自《草木便方》2.《本草圖經》:地柏,生蜀中山谷,河中府亦有之。根黃,狀如絲,莖細,上有黃點子,無花,葉三月生,長四、五寸許。四月采,暴於用;蜀中九月。藥市多有貨之。

5.2 拼音名

Dì Bǎi Zhī

5.3 英文名

Moellendorfs Spidemoss Herb, Herb of Moellendorfs Spidemoss

5.4 地柏枝的別名

地柏、油面風、鋪地金牛、百葉草、爛皮蛇、巖柏草、石柏、巖柏枝、孔雀毛、土黃連、石金花、山扁柏、細葉狼雞、紅雞草、並草、發治草、高腳紅蘿蔔、夾韋草、帥石草、石掌柏、四葉菜、巖花、石松柏、千步還陽、百葉草、百葉卷柏、傷寒草、曲蘭草、軟雞草、撥雲草、黃疸卷柏、金花草

5.5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elaginella moellendorfii Hieron.

采收和儲藏:7月(大暑前後)拔取全草,抖凈根部泥沙,洗凈,鮮用或曬幹。

5.6 原形態

江南卷柏,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1020cm。下部莖不分枝,其上葉疏生,貼伏,鉆狀卵圓形,具短芒;上部枝著生的葉較密,羽狀分枝,全角呈卵狀三角形,長512cm;葉小,排列成4行,兩行側葉的葉片兩側不對稱,急尖,長約2.5mm,寬約1.7mm,葉平滑,上半部的葉半卵圓形,基部圓,邊緣白色;下半部的葉半矩圓狀披針形,邊緣有疏齒,基部心臟形;兩行中葉的葉片卵圓狀橢圓形,漸尖,有芒,中脈明顯,邊緣白色。孢子囊穗單生於枝頂,4棱,長36mm;孢子葉圓形至卵狀鉆形,漸尖,龍骨狀,微有毛,上著生孢子囊,內含孢子。

5.7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潮濕山坡、林下、溪邊或石縫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長江以南各地及陜西、甘肅。

5.8 性狀

1.性狀鑒別 根莖灰棕色,屈曲,根自其左右發出,纖細,具根毛。莖禾稈色或基部稍帶紅色,高1040cm,徑1.52mm,下部不分枝,疏生鉆狀三角形葉,貼伏於上,上部分枝羽狀,全角呈卵狀三角形。葉多扭曲皺縮,上表面淡綠色,背面灰綠色,二型,枝上兩側的葉為卵狀披針形,大小近於莖上葉,貼生小枝中央的葉形較小,卵圓形,先端尖。孢子囊穗少見。莖質柔韌,不易折斷;葉質脆,易碎。氣微,味淡。

以體整、色綠,無泥雜者為佳。

2.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及其下的數層細胞均為厚壁細胞,木化,皮層與中柱之間有空隙;維管束周韌型,木質部成長條狀。

葉表面觀:鱗葉的上表皮細胞狹長形,而氣孔附近的下表皮細胞則近等徑形。氣孔不定式,副衛細胞57個,但上表皮孔分布較少。

5.9 化學成份

含異茴香豆精(isopimpinellin),β谷甾醇,棕櫚酸,硬脂酸。

5.10 地柏枝的藥理作用

1. 止血作用:提取物(可能為醛類成分)在體外及整體動物均有加速血凝及止血作用,可延遲纖維蛋白的溶解,能增加兔末梢血液中血小板總數,白細胞數亦有升高。

2.毒性:很低,對小鼠靜脈註射人用量的125倍,觀察3天,活動無異常。

5.11 性味

甘;辛;平;無毒

5.12 歸經

肝;膽;肺經

5.13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止血。主肺熱咯血;吐血;衄血;便血;痔瘡出血;外傷出血;發熱;小兒驚風;濕熱黃疸;淋病;水腫;水火燙傷。

5.14 地柏枝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可用至60g。外用:研末敷;或鮮品搗敷。

5.15 各家論述

1.《本草圖經》:主臟毒下血,與黃耆等分末之,米飲服二錢。

2.《草木便方》:止血,通經脈,鎮心除煩,安五臟。治下血,崩淋,刀斧損傷出血。

3.《分類草藥性》:治痔瘡出血,解熱毒,並治咳嗽,湯火傷。

4.《四川中藥誌》:清熱解毒。治吐血。

5.《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小兒風熱。

6.《貴州草藥》:清熱利濕,滋陰降火。

5.16 摘錄

  • 上一篇:專利應該去哪個網站查?
  • 下一篇:牛年小名兒中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