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什麽是慢性腸痙攣?

什麽是慢性腸痙攣?

慢性腸炎壹般是指腸道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可由細菌、黴菌、病毒、原蟲等微生物感染引起,也可由過敏和過敏反應引起。臨床表現為慢性或反復發作的腹痛、腹瀉、消化不良,嚴重者可出現粘液便或水樣便。

該病可由急性腸炎遷延或反復發作引起,病程在2個月以上。長期疲勞、情緒激動、精神壓力過大、營養不良都可能是慢性腸炎的誘因。也可繼發於咀嚼障礙、胃酸缺乏、胃大部切除術、腸道寄生蟲病等疾病。

根據臨床腹瀉增加,大便稀,甚至水樣便,伴有腸鳴音,但無急性腹瀉和營養不良,結合反復發作史或存在慢性腸炎,診斷壹般不難。

哪些因素與慢性腸炎的發病有關?

(1)慢性腸道細菌感染性疾病:如慢性細菌性痢疾、潰瘍性腸結核、沙門氏菌感染、腸道菌群失調等。

(2)腸道寄生蟲病:如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蟲病、腸鞭毛蟲病、結腸囊纖毛病、腸道蠕蟲病等。

(3)非細菌性炎癥:如克羅恩病、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腸炎、結腸憩室炎、結腸息肉合並結腸炎等。

(4)腸道腫瘤:如結腸癌、直腸癌、小腸惡性淋巴瘤。

(5)胃源性慢性腹瀉:如慢性萎縮性胃炎、進展期胃癌及胃空腸造口術後。

(6)胰源性慢性腹瀉:如慢性胰腺炎、晚期胰腺癌等。

(7)肝膽疾病引起的慢性腹瀉。

(8)內分泌代謝紊亂:甲亢、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垂體功能減退、糖尿病。

(9)尿毒癥、糙皮病、放射性腸炎和硬皮病。

(10)痙攣性結腸(過敏性結腸炎),神經精神性腹瀉。

慢性腸炎有哪些病理變化?

病變多為急性腸炎延誤治療或誤治誘發,胃腸黏膜充血、水腫、滲出並逐漸加重,其表面有片狀黃色滲出物,呈彌漫性形成;粘膜皺襞壁層腐爛面加深或出血量大;淺表上皮細胞壞死脫落更嚴重。由於粘膜血管損傷嚴重伴有出血,血漿外滲更明顯,粘膜下層有出血,水腫很穿孔,或腸粘膜紊亂,腸痙攣,腸曲縮短,胃腸道或腸曲間瘺及結腸袋加深或消失,充盈缺損等。,有時伴有腸憩室,或直腸癌和結腸癌病變。

慢性腸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1)胃腸道癥狀:間歇性隱痛、腹脹、腹痛、腹瀉是本病的主要表現。尤其是在吃了冷的、油膩的食物、情緒波動或疲勞之後。排便次數增多,壹天幾次或幾十次,肛門墜地,大便不舒服。在慢性腸炎急性發作時,可出現高熱、腹部絞痛、惡心嘔吐、急便如水或粘稠血便。

(2)壹般癥狀:慢性疲勞,面色晦暗,精神萎靡,氣短懶動,四肢無力,惡寒怕冷。例如,在急性炎癥期,除發熱外,還可見脫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

(3)體征:長期腹部不適或腹部隱痛。體格檢查以腹部、臍或腹部為主,有輕度壓痛,腸鳴音亢進,脫肛。

慢性腸炎的實驗室檢查怎麽樣?

(1)外周血檢查:血常規檢查白細胞、紅細胞增多,血沈加快。

(2)常規大便或培養:異常常見,可見少量白細胞、紅細胞或膿細胞。如細菌感染,可發現致病菌。

慢性腸炎的診斷依據是什麽?

(1)發作期間腹瀉腹痛。久病之後會出現慢性營養不良。體檢可有腹部壓痛。

(2)大便可見白細胞、紅細胞及少量膿細胞。糞便培養可發現病原體。

(3)X線鋇劑檢查和結腸鏡檢查可排除其他特異性腸道炎癥。

慢性腸炎應該和哪些疾病鑒別?

(1)原發性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征:該病的典型癥狀是脂肪性腹瀉。大便顏色淺,量多,呈油狀或泡沫狀,常浮於水面,有臭味。大多伴有腹脹腹痛,伴有乏力、消瘦、出血等營養不良。病程長,病情有輕有重。x線鋇餐檢查有利於診斷。

(2)腸結核:起病緩慢,多位於右下腹,陣發性絞痛,腸鳴音增強,大便習慣改變頻繁,幹濕交替。輕者僅有便溏,重者有粘液膿血便。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腹脹和食欲不振。體檢只顯示右下腹壓痛。輔助檢查:血沈迅速升高,結腸細菌試驗陽性,大便培養可見抗酸桿菌。纖維結腸鏡檢查被給予確認疾病。

(3)克羅恩病:是壹種原因不明的慢性腸道炎癥性疾病,起病緩慢,消瘦,厭食,乏力。腹痛位於肚臍周圍或右下腹。腹瀉壹開始是間歇性的,後來逐漸變成持續性的。每天3 ~ 6次,軟的或半流質的。右下腹壓痛,可觸及包塊。晚期表現為消瘦、貧血、腸道吸收不良、電解質紊亂。腸系膜動脈造影或內窺鏡檢查和活檢可明確診斷。

(4)特發性潰瘍性結腸炎:該病病因不明,是壹種與免疫有關的慢性疾病。多為潰瘍,累及結膜黏膜,多為青壯年。腹痛常表現為左下腹或全腹明顯,並伴有腸鳴音亢進。有厭食、消瘦、營養不良等癥狀。乙狀結腸鏡和活檢是可行的診斷。

(5)胃腸神經官能癥:此病為高級神經功能障礙引起的胃腸功能障礙。起病緩慢,臨床表現主要為胃腸道癥狀,如神經性噯氣、厭食、嘔吐、精神病性腹瀉、結腸激惹、脾曲綜合征等。

慢性腸炎的治療原則是什麽?

(1)適當休息,吃易消化的食物,戒油炸、刺激性食物。

(2)配合止瀉藥,可給予次碳酸鉍1 ~ 2g,每日3次;復方樟腦酊4ml,每日3次。

(3)解痙劑可為阿托品0.3 ~ 0.6毫克,壹日三次;普魯本辛15mg,每日3次。

(4)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選擇抗生素,但病情較長。也可用3%黃連素溶液或5 ~ 10g大蒜輸液2 00ml,每日保留灌腸1次,10 ~ 20天為1個療程。其他治療同急性腸炎。

(5)精神性腹瀉患者,可使用利便寧10mg,每日3次;苯巴比妥15 ~ 30mg,壹日三次。

慢性腸炎常用藥物怎麽樣?

(1)消炎止痛:對於細菌感染,除有效抗生素進行細菌培養外,可使用黃連素0.3g,每日3次;元胡止痛片3片,每日3次;胃腸靈4片,每日3次。如有發熱、脫水、休克,可適當使用抗生素,必要時輸液或吸氧。

(2)解痙止痛:阿托品0.5 ~ 1毫克,或645-2,5 ~ 10毫克,肌註;或1.5 ~ 30毫克普魯本辛,壹日三次。

(3)止瀉藥可選用堿式碳酸鉍1 ~ 2g,壹日三次;復方樟腦酊4mg,每日3次。

(4)精神性腹瀉患者,可服用力泉寧10mg,每日三次;或者安眠1片,壹天兩次。

(5)中藥:①對於脾虛泄瀉,可給予補中益氣丸或人參健脾丸。②腎陽虛泄瀉,傅貴八味丸或附子理中丸。③肝氣脾虛泄瀉給予痛瀉要方方耀或逍遙丸。

中醫如何識別慢性腸炎?

中醫沒有慢性腸炎的名稱,但根據其臨床特點,屬於慢性腹痛、慢性腹瀉的範疇。其病機可見脾胃虛弱,腎陽虛衰,肝脾不和,瘀血阻腸絡。病位在脾胃,與肝腎關系密切。其病理性質,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脾胃肝腎氣虛,輔以胃腸功能紊亂,導致氣血紊亂、臟腑失調、陰陽失調等病理變化。清濁混降,行於大腸為瀉是其臨床特征。

(1)脾胃虛弱

久病或寒濕困於中焦,使脾胃虛弱。脾為中土,喜燥惡濕,主運為升。胃為臟腑,喜濕厭燥,主納而主降。兩者相輔相成,可以吸收和轉運水谷。目前脾胃虛弱,清濁不固,升降失和,導致氣機失調,水濕,谷滯,濕郁,腸腑濁,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2)腎陽不足

腎是先天之本,也是命門的火臟,主陽氣,有溫煦氣化、行氣活血、臟腑功能。腎陽不足,正氣衰竭,脾陽得不到陽的溫煦,導致脾腎陽虛,陰寒蘊結,胃不穩,中氣下陷,運化失準,泄瀉不止,疼痛不止,導致此病。

  • 上一篇:羊肉湯怎麽煮既容易燉又好吃?
  • 下一篇:中藥中“燈芯草”的藥理藥性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