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文字對中國文明發展的影響

文字對中國文明發展的影響

-

中國古代民族眾多,幅員遼闊。中國文字以漢字為主,其次是東巴文字、契丹文字、西夏文字、藏文文字、滿文文字、蒙文文字等。,以及長江上遊尚未被解讀的巴蜀文字。這裏討論的中國文字主要是指漢字。

過去人們對漢字的討論只能追溯到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現在,由於簡帛文字、貨幣文字、印章文字、商周青銅器銘文和戰國秦漢甲骨文的發現,人們對漢字的認識已經大大推進了。

商代甲骨文主要是指商代晚期盤庚遷殷後殷墟的甲骨文。在此之前,考古發掘已經提供了商代早期甚至夏代早期的單個漢字。此外,在中國史前文化中,陶器和玉器上也有大量的雕刻符號。這些雕刻的符號有些可能永遠是符號,比如良渚文化的陶器和玉器上的壹個雲狀或火焰狀的符號;而另壹部分應該算是原文。換句話說,漢字在中國的起源必須追溯到最初的符號。

據古代記載,五帝時代就已經發明了文字。史本說:“倉頡寫了書”,“寫書”就是創造文字。《荀子·揭秘》:“故善讀書人多,獨倉頡壹人傳之。”《萬事皆由韓非子作》:“古人著書之法,自戒者謂之‘私’,後‘私’謂之‘公’。”《淮南子·本·景訊》:“昔日人面無人色,著書立說,夜下粟,鬼哭。”魯的《春秋》和《論衡》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傳說倉頡是黃帝的官方歷史學家。《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遠見鳥獸蹄跡,知其異。他先做了壹個書約,所以稱之為‘文’。”按荀子的說法,倉頡寫壹本書時,“有許多好讀者”,而倉頡只是其中之壹。

歷史上的五帝時代在考古學上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5000年至4000年。新石器時代晚期,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考古文化。其中黃河中遊是仰韶文化到龍山文化,黃河下遊是大汶口文化到龍山文化,長江下遊有良渚文化。

在這個時空範圍內,考古發現了許多與文字起源有關的陶器和玉雕符號。這些陶器和玉器上的銘文可以證實,以倉頡為代表的祖先在黃帝時代就開始著書了。因此,我們應該註意陶器和玉器上的符號。

-

漢字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基本標誌和中華文明的顯著標誌,對朝鮮、韓國、日本等國的文字文化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四千多年的漢字文化史,可以說是壹部中原漢字史。漢字的出現和每壹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幾乎都發生在中原地區。

——徐光春

迄今為止在中國發現的最早的雕刻符號在河南;傳說黃帝時代的倉頡人物是在河南創作的。第壹個完整的中國文字系統——甲骨文,在河南出土。同樣幫秦始皇寫《小傳》的李斯是河南上蔡人。編纂世界上第壹部字典,總結漢字生成規律,統壹詞義分析的文字學家許慎是河南漯河人。他在家鄉完成了《說文解字》這部中國文字學的傑作。我們今天仍在使用的標準化字體“宋體”產於河南開封,著名的活字印刷也發生在這裏。

如果說斧子和錘子的發明讓人類的力量增強了十倍,弓箭的發明讓人類的手臂延伸了百倍,那麽文字的發明讓人類的智慧無限擴展,人類社會突飛猛進。文字的出現是史前史和文明史的標誌。同樣,漢字的出現也標誌著中國古代文明的開始。可以說,壹部文字史就是壹部中華文明史。

漢字是漢族先民在工作和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是漢族自古以來用來記錄漢語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漢字本身有壹定的嚴格規律,有自己完整的系統性。雖然漢語方言差異很大,但是用漢字寫的書面語全國人民都能看懂。雖然古今語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無論是商周古文字,還是秦漢傳世的古籍,還是可以讀的。

在中國幾千年的社會發展進程中,漢字對於團結整個中華民族,發展全民族的經濟和文化,鞏固民族團結,對外傳播中華文化,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法國前總統德斯坦曾指出,“中國的統壹”是“用語言來強化的,不是因地區而異的口語,而是書面語,就是那些在中國各地絕對壹致的著名漢字”。

-

從中國文字史看中華五千年文明

中國殷墟發現的兩河流域甲骨文和古埃及、蘇美爾楔形文字的象形文字,是世界公認的三大古文字。而甲骨文是唯壹具有文化意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的發現時間不長,卻很有傳奇色彩。

甲骨文存在於商代晚期,距今約3200年。但從甲骨文的成熟和傳承來看,它的存在應該更久遠,甚至可以追溯到傳說中的夏朝甚至更早。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雖然不可考,但也為現代人提供了中國文字起源的文化線索。倉頡是距今5000年左右的黃帝時期的歷史學家,屬於母系祖先時期。母系氏族社會的時代更廣,可以追溯到7000年左右。半坡文化遺址出土的“人面魚紋壺”是當時文化的典型作品。人面魚紋線條鮮明,頭頂有壹個三角形發髻,嘴角各有壹條小魚。此外,還有壹些類似於文字的符號。似乎可以看到當時人類的審美趣味,以及形成文字初級傳播的文化想象。

但這些都是歷史推論。隨著考古發掘的深入,壹些與漢字起源有關的材料逐漸被揭示出來。

2005年,隨著夏朝連雲港七子壇遺址的發現和蛇龍女陰圖騰組合的發現,中國的文字理論提前了700多年。考古發現也證實了連雲港是古代東夷文化的中心。但是因為這是壹個地方考古,而且是連雲港推廣地方歷史文化的意思,所以沒有得到考古界的認可。

2007年5月,中國權威新聞雜誌《瞭望新聞周刊》發表署名文章,認為寧夏大麥地巖畫中的2000多幅圖畫和符號具有早期象形文字的特征。根據這份報告,大麥巖畫內容豐富,題材多樣,可以說是人類早期社會生活的豐富畫廊,包括狩獵畜牧、戰舞、牛羊虎狼、日月星辰、天地諸神、手足腳印、男根女陰、設計符號等。據考證,這些巖畫的年代大約在7000年前。如果它們寫得早,將會增強中國4000多年的文字史。但是這些巖畫的元素很多,雖然含有表意,但最多只能算是字面巖畫的壹個階段。

近日,從第三屆紅山文化高峰論壇上獲悉,內蒙古翁牛特旗高日舒大黑山發現有初始文字的巖畫。這些巖畫和寧夏的不壹樣,不僅有畫,還有符號。在已發現的40 * *千幅巖畫中,12幅附有上下連貫的初始文字符號,373幅附有獨立體的初始文字符號。據介紹,這些符號存在於紅山文化晚期。紅山文化是重大考古發現之壹。在考古發掘中,當地出土的C形玉豬龍和在壹個食物儲存地窖中發現的豬頭骨和貝殼組成的之字形身體被視為龍文化起源的考古證據。這也證明了紅山文化中的華夏文明和中原文明起源於壹個源頭。

所以,如果這些符號真的被證明是古文字,那就說明它們和甲骨文有著相同的文化譜系。這樣,漢字的起源史就推進到5000年前了。

如果想到寧夏巖畫以繪畫為主,紅山文化中繪畫與符號交織的情況,就不難發現,我們的遠古先民在7000年至5000年前就對表意文字進行了艱苦而長期的文化培育。

但是,還需要更仔細細致的考古材料來證明。比如能不能找到四五千年前紅山文化巖畫和甲骨文之間的過渡書寫符號,特別是在中原地區能不能找到這樣的書寫符號?只有這樣,才能從學術層面權威地確認漢字的起源史。不僅如此,這樣的考古發現還可以解開夏朝是否存在的歷史謎團。

所以中國的考古學家還是需要加油,盡快發現最接近甲骨文的古文字符號,否則就是假設和推測。中華文明五千年不用說,連漢字的歷史溯源都不權威。

  • 上一篇:小兒青翹顆粒和蒲地藍可以壹起用嗎
  • 下一篇:世界主要保健茶介紹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