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壹種滋陰清熱的中藥

壹種滋陰清熱的中藥

知母,中醫教材稱其為“苦、甘、寒”,而《神農本草經》只稱其為“苦、寒”,沒有“甘”字。從其功效來看,確實能滋陰潤燥,不必加壹個“甜”字。

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入肺、胃、腎經,清肺、胃、腎經火,養肺、胃、腎陰。所以雖然都是苦寒的,但是和黃連、黃芩、黃柏是有區別的。三黃苦燥有傷陰之弊,知母則無此弊。

根據經典,知母“治口渴,熱中,祛邪,引起四肢水腫,入水,補虛益氣”。

知母寒濕,“解渴暖中”是其正治。

如何理解“辟邪”?凡是邪氣都可以用邪來形容,所以它的範圍很廣。結合知母味,必指燥熱之邪。

“肢體水腫”與肺、脾、腎關系最為密切。肺主水之行,脾主水液之運,腎主水。知母怎麽治療肢體水腫?張錫純解釋“主肢浮腫,因其寒滑,腫必自消”,張也說“知母清熱解苦寒,腫必自消,而非脾陽虛,腎水滿溢”。故知母治水腫作用於肺,用於治療肺熱異常,水路不利所致的水腫。然而,臨床上用知母治療水腫並不多見。

最容易誤解“補虛益氣”。葉的《本草經解》說“益氣者,苦寒亦益五臟之陰”,這是完全不合理的。苦寒侵襲的產品怎麽做進補藥?知母沒有直接的補氣作用,也不同於人參的“治養五臟”之陰。《本經》中的這句話,可以理解為“以熱清邪,扶正”,即“祛邪即強身”。

知母雖然又甜又潤,但畢竟是苦寒之品,只適合治療實火。比如治療陽明氣實熱,癥見熱盛、多汗、煩渴、脈沈等。與石膏結合形成白虎湯;對於肺熱咳嗽,癥見咳嗽、口渴、痰黃黏者,相當於黃芩、貝母、瓜蔞,如金青化痰湯;用於治療虛火、潮熱、盜汗、心煩、失眠等。,它與黃柏、白質地黃丸等合用。

至於腸燥便秘之證,以肺胃熱盛,導致津液損傷最為適宜。如果津液不足,知母不能重用,以免苦寒傷脾陽之證。所以不適合脾胃虛寒,大便寒稀的人。名醫別祿又叫“多服壹劑則瀉藥”,要重視。

關於知母的苦寒性,張錫純認為其苦寒性不大。他在《中藥試藥》中說:“知母不寒不苦。如果嘗壹嘗,和黃芪同等使用,根本不會覺得冷或熱,其性質也不是大寒所知。也是用知母壹兩片和甘草兩片壹起煮,就是甜的比苦的好,味道也不大。”這是張的經驗,可以借鑒。但在實際臨床工作中,宜謹慎辨證,以實熱為主用穴,以免興風作浪。

(沈,2021年10月22日晚65438)@褻褻褻褻褻褻褻褻褻褻# #健康2021#

  • 上一篇:壹種改善脾氣的中藥
  • 下一篇:基礎護理知識點輔導:口服給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