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白細胞減少是什麽病?

白細胞減少是什麽病?

白細胞減少癥是壹種常見的血液疾病。當外周血白細胞數量持續低於4×10 9/L時,統稱為白細胞減少癥。如果白細胞總數明顯減少,低於2×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於0.5×109/L,甚至消失,稱為粒細胞缺乏癥。前者主要表現為體虛。後者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病、寒戰、高熱、咽痛。這種疾病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的男女身上。粒細胞減少癥是白細胞減少癥發展到嚴重階段的表現。兩者的病因病機基本相同,故壹並討論。

臨床上白細胞減少可分為不明原因和繼發性兩種,前者較為常見。後者多為化學因素、物理因素、藥物及某些疾病,或可見於化療後的各種實體瘤、各種血液病、嚴重感染及原因不明的人群。在中國,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的預後良好。如果粒細胞缺乏癥得不到及時治療,老年患者或其他器官疾病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

白細胞減少癥在中醫裏沒有這個名稱。根據其主要癥狀,主要包括乏力、頭暈、心悸、易因外感發熱等。,屬於中醫氣血兩虛、勞傷、熱病、諸病虛損的範疇。

疾病的起因

西醫認為;大多數粒細胞減少癥的病因和發病機理是由對藥物或化學品的過敏反應引起的。

1,粒細胞增殖和成熟障礙(再生障礙型)

2.粒細胞過度破壞和丟失(免疫型)

病毒感染,如流感、麻疹、病毒性肝炎、水痘等。

b、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血液中有粒細胞抗體,反復輸血、慢性活動性肝炎後也有免疫抗體存在。

c、脾功能亢進,由於脾臟網狀內皮細胞破壞增加,使粒細胞減少。

3.粒細胞異常分布

中醫認為:

1,先天不足,稟賦薄弱

2、過度勞累,損傷五臟

3、飲食不當,傷脾胃。

4、長期大病壹場,迷失在調理中

5、外來邪惡入侵

總結起來,病因無非是內傷外感,病機無非是先天和後天因素。先天關鍵在腎,後天關鍵在脾。本病涉及心、肝、脾、腎,主要與脾腎有關。精血同源,精血充盈,精氣不足則血虛,脾腎兩虛則乏力、頭暈、心悸、發熱。

打字

白細胞減少癥的臨床表現可分為不明原因和繼發性兩種。前者更常見。後者多為化學因素、物理因素、藥物及某些疾病(如傷寒、病毒性肝炎),或可見於化療後的各種實體瘤、各種血液病、嚴重感染及不明原因。

臨床表現

(壹)、臨床表現應註意是否有感染史、理化因素、血液病、結締組織病、過敏性疾病、伴有脾腫大的疾病、遺傳因素等病史。雖然白細胞減少癥的病因不同,但臨床癥狀相似。單純粒細胞減少癥患者,起病緩慢,癥狀較輕,常見乏力、心悸、頭暈、低熱、咽炎或粘膜潰瘍;如因感染引起白細胞減少,可見高熱、惡寒、全身酸痛;如果是粒細胞缺乏癥,起病急,可能會突然感到畏寒或寒戰、高熱、頭痛、關節痛、極度疲勞。嚴重者可能出現吞咽困難、譫妄或昏迷,幾天內就可能死亡。體檢早期可見扁桃體腫大,咽部黏膜潰瘍、壞死、水腫,黏膜潮紅充血,後期可見頸部淋巴結腫大。由於病因不同,臨床表現也不同。

(1)傳染性粒細胞減少癥:常見於病毒性傳染病,如病毒性肝炎、麻疹、流感、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等。細菌性傳染病,如傷寒、副傷寒、布魯氏菌病、粟粒性肺結核和嚴重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敗血癥;瘧疾並發脾腫大是最常見的原蟲。

(2)藥物引起的粒細胞減少癥:常見氯黴素、syn黴素、磺胺、復方阿司匹林引起的粒細胞減少癥的報道。

(3)放射性中性粒細胞減少:從事放射工作或接觸放射性物質可導致白細胞減少。(4)獲得性免疫粒細胞減少癥:結締組織病和慢性活動性肝炎血清中可發現抗白細胞抗體。

(5)脊髓病粒細胞缺乏癥: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轉移癌等部分患者可出現粒細胞減少癥。

(6)遺傳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新生兒同種免疫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和周期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可見於嬰幼兒。

(二)、實驗室檢驗

(1)血象:在白細胞減少癥中,白細胞總數往往在2.0× 109 ~ 4.0× 109/L之間,並伴有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細胞減少;而在粒細胞缺乏癥中,白細胞多在2.0× 109/L以下,粒細胞明顯減少,甚至1% ~ 2%或完全消失。粒細胞胞漿內可出現中毒顆粒、空泡和核染色不良。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漿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可略有增加。恢復期外周血可出現未成熟粒細胞,表現為白血病樣反應。血小板和紅細胞無明顯變化。

(2)骨髓像:白細胞減少患者,骨髓無明顯變化。粒細胞缺乏癥患者,紅細胞和血小板無明顯變化,粒細胞系統可如下:

①成熟期受阻,原粒和早期幼粒明顯增加,其他階段減少。

②粒細胞線數量明顯減少,甚至消失。粒細胞會中毒。淋巴細胞、漿細胞、網狀細胞可增加,恢復期可增加原始和早期粒細胞,與白血病骨髓像相似,要註意鑒別。

(3)並發癥

(1)口腔感染:這是白細胞減少癥最常見的並發癥。早期可見扁桃體腫脹、咽黏膜潰瘍、壞死水腫、黏膜潮紅、頸部淋巴結腫大。

(2)急性肛周膿腫:可迅速形成潰瘍、壞死和假膜。

(3)全身感染:膿毒癥是本病的主要威脅,死亡率高達30% ~ 40%。

(4)診斷標準

(1)白細胞減少癥:由於各種原因外周血白細胞(成人)數量低於40× 109/L時。這叫白細胞減少癥。兒童按不同年齡正常值定義為> 10歲,低於4.5x×109/L;< 10歲且小於5.0× 109/L,無出血時稱為白細胞減少癥。

(2)中性粒細胞減少癥:成人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於2.0 ×109/L時,稱為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在兒童≥10歲且低於1.5 ×109/L,以及10歲且低於1.5×109/L時,稱為中性粒細胞減少癥。

(3)粒細胞缺乏癥:粒細胞嚴重減少,低於0.5 ×109/L時,稱為粒細胞缺乏癥。

診斷標準

1,臨床無癥狀,或頭暈、乏力、低熱、食欲不振、失眠、多夢、畏寒、心悸等。

2、易受感冒等病毒和細菌感染。

3、可能查出的致病因素,如感染、理化因素等。

4.血液中白細胞總數為(2.0 ~ 4.0) × 109/L .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於1.5×109/L,單核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常增多,淋巴細胞相對增多或正常,紅細胞或血小板數量正常。

5.骨髓像正常或輕度增生,壹般顆粒系統增殖不良或成熟障礙或胞漿改變,紅細胞系統和巨核細胞系統正常,淋巴細胞和網狀內皮細胞可相對增多。

鑒別診斷

1,低增殖性白血病:臨床可見貧血、發熱或出血,外周血常為全血細胞減少,可有或無原細胞。骨髓增生減少,但原始粒細胞在30%以上。但白細胞減少很少見,沒有出血,也沒有明顯貧血。

2.再生障礙性貧血:起病急或慢,有出血和貧血,白細胞減少,特別是中性粒細胞、血小板和網織紅細胞,骨髓有三線血細胞減少。但粒細胞缺乏癥是急性的,沒有出血,貧血也不明顯。白細胞的分類是粒細胞極度減少,甚至完全消失。血小板和網織紅細胞正常,骨髓像抑制成熟。

3、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可見於潰瘍性咽峽炎和粒細胞減少癥,易與粒細胞減少癥相混淆,但血片可見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血清異凝集試驗陽性,故不難與粒細胞減少癥相鑒別。

  • 上一篇:雙肺下葉支氣管擴張吃養陰清肺顆粒可以嗎?
  • 下一篇:什麽是關節痛?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