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掌參的功效與作用

掌參的功效與作用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掌參的功效與作用,以及掌參的藥用價值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壹覽:1、中藥掌參有何功效2、農村名叫“手掌參”的植物有什麽功效和作用?3、掌參有什麽作用?4、佛手人參的食用方法手掌參的營養價值是什麽5、手參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理價值6、手參有什麽作用?中藥掌參有何功效掌參的中藥名叫手掌參,又叫:佛手參、手兒參味甘、平。

入肺、脾、胃經。

功能補益氣血,生津止渴。

用於肺虛咳喘,虛勞消瘦,神經衰弱,久瀉,失血,帶下,乳少,慢性肝炎。

附方:1、治病後身體虛弱:手掌參三錢。

水煎服。

2、治咳嗽氣喘:手掌參二兩,百合、大棗各四兩。

水煎。

飯前服,每次半茶杯。

3、治久瀉失血,白帶:手掌參三錢,水煎服;或研末服,每次八分,每天服兩次。

4、治跌打損傷:手掌參三錢,水煎服或泡酒內服。

5、治肝炎:佛手參、黃精、粉苞苣各適量,制成糖漿。

每次服10~15毫升,每天三次,小兒酌減。

6、治布魯氏菌病:佛手參、苦參、地丁等量。

每日二次,每次三錢,水煎服。

7、治血虛乳汁缺少:手掌參配黃芪、當歸、漏蘆、玉竹。

水煎服

農村名叫“手掌參”的植物有什麽功效和作用?手掌參又名佛手參,因塊根形如手掌而得名,多年生草本,生長在海拔2000-2800米的樺木林、冷杉林帶下,名貴藥材。

具有補腎益氣、生津潤肺、固本養生、強壯機體的功效,有不老草之稱。

有滋補強壯、消瘀作用,主治積血不行,跌打損傷。

還可治療癤腫等癥。

手參,又名:陰陽草。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

塊莖4~6裂,肥厚似手掌,通常2枚,初生時白色,後呈黃白色。

莖直立,基部具淡褐色葉鞘。

莖生葉4~7,長圓狀披針形,基部抱莖,先端漸尖。

穗狀花序頂生,長6~15厘米;花多數,粉紅色或淡紅紫色,苞片橢圓狀披針形,外花被片長圓狀卵形,中央花被片內凹,側花被片下彎,內花被片2,廣卵形,偏斜;唇瓣長寬相等,菱形,三淺裂,裂片近於卵形而鈍,中央裂片較長;距通常呈鐮狀彎曲,細長,長1.3~1.8厘米;子房甚扭曲,長約8毫米。

蒴果長圓形,無柄,長約10毫米;種子小。

花期6~7月。

果期7~8月。

生於林間草地、河谷及灌叢間。

分布東北、華北、西北及四川等地。

粗脈手參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

塊根肥厚,通常4~6掌裂,形如手掌,初生時白色,後變黃色,頂部生須根。

莖直立,具葉5~7片。

葉互生,長圓形或披針形,基部成鞘抱莖,向上逐漸變小,最上部葉近鱗片狀,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

穗狀花序頂生,花密集,紫紅色,唇瓣三角狀或近菱形,先端3裂,距短於子房。

蒴果,長圓形,先端尖。

生於高山草地或林緣潮濕肥沃處。

手掌參,塊根入藥,味甘,性平。

入肺、脾、胃經。

手掌參有補腎益氣、生津潤肺,安神增智,滋補強壯,消瘀止血,理氣止痛,解毒之功能,具有有不老草之稱。

主治病後體弱,虛勞消瘦,神經衰弱,肺虛咳嗽,陽痿,失血,久瀉,白帶,跌打損傷,瘀血腫痛,乳少,慢性肝炎等。

內服常用量5-15克,煎湯、研末或浸酒;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附方:

1、治病後體弱,神經衰弱,陽痿,久瀉;手掌參、黨參、黃精各15克,燉肉食。

亦可單用手掌參15克,水煎服。

或用手掌參15克,白酒500克,用酒浸藥7天後,飲酒,每次1盅,日服2次。

2、治咳嗽氣喘:手掌參10克,百合、大棗各20克,水煎,分2次飯前服。

3、治跌打損傷;手掌參15克,水煎服或炮酒內服。

或用鮮品搗爛,敷患處。

4、治久瀉,失血,白帶:手掌參15克,水煎服;或研末服,每次4克,黴天服2次。

5、治癤腫:手掌參適量,研成細末醋調成膏狀,外敷患處。

相傳人參最早生長在太白山,被人發現後連夜逃跑,藥王孫思邈帶人追到長白山上,下令將其抓住倒綁雙手帶回,回到太白山卻只剩下兩只斷手,就是現在手掌形的塊根。

手掌參是草藥珍品,因被過度采挖現在野外難得壹見。

掌參有什麽作用?掌參的中藥名叫手掌參,又叫:佛手參、手兒參味甘、平。

入肺、脾、胃經。

功能補益氣血,生津止渴。

用於肺虛咳喘,虛勞消瘦,神經衰弱,久瀉,失血,帶下,乳少,慢性肝炎。

佛手人參的食用方法手掌參的營養價值是什麽1、食用方法

(1)手掌參煎湯飲用。

每次5--10克,熬湯、燉雞、泡酒與牛奶同服可促進睡眠。

(2)手掌參可入藥,泡酒做強壯劑。

珍貴藥材。

含粘液質30%,澱粉27%,蛋白質20%,糖5%,草酸鈣和無機鹽等。

塊根用藥,有大補元氣、補腎益精、安神增智的功效,治病後體弱、腰腿乏力、陽痿不舉、瘀血腫痛等癥狀。

2、手掌參也叫作藏三七、佛手參、蘭、掌參、手兒參、陰陽參。

手掌參外形肥厚,是壹種很好的中藥材,手掌參屬於人參的壹種,手掌參可以直接煎服飲用或者燉菜作為配料,都可以發揮其作用。

手掌參是手掌參的幹燥塊莖,在夏秋季節采收,除去根須和泥土,然後曬幹,放在牛奶中煮至透心,取出來就是我們常用的中藥手掌參了。

手掌參具有清熱止渴、驅趕平川、滋陰補腎的功效。

3、手掌參的營養價值

止咳平喘,益腎健脾,理氣和血,止痛。

主肺虛咳喘,虛勞消瘦,神經衰弱,腎虛腰腿酸軟,陽痿,滑精,尿頻,慢性肝炎,久瀉,失血,帶下,乳少,跌打損傷。

手參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理價值手參,也有人叫做佛手參,本品呈手掌狀,本身會散發出令人心怡的味道,而且本身富含很多營養成分,有很多鮮為人知的功效,甚至在醫學方面也被廣泛使用,以下是我為妳整理有關於手參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幫到妳。

手參的功效與作用

補腎益精,理氣止痛。

病後體弱,神經衰弱,咳嗽,陽痿,久瀉,白帶,跌打損傷,淤血腫痛。

1、《東北藥植誌》:制成粘液,用於中毒和瀉下;泡酒為強壯、強精劑。

2、《山西中藥誌》:收斂止血,解毒。

治久瀉失血,淋病,帶下。

3、《黑龍江民間中藥》:泡酒治陰痿。

4、《中國藥植鑒》:消瘀,治跌打損傷,積血不行。

5、《四川常用中草藥》:補血益氣,生津止渴。

治肺虛咳喘,虛癆贏瘦,缺乳汁。

6、《西藏常用中草藥》:治慢性肝炎。

7、《陜西中草藥》:滋補強壯,補脾潤肺,安神鎮驚,益氣止痛。

治身體虛弱,神經衰弱,勞傷,咳嗽,氣喘。

手參的藥用價值

1、治病後身體虛弱:手掌參三錢。

水煎服。

(《河北中藥手冊》)

2、治咳嗽氣喘:手掌參二兩,鮮百合、大棗各四兩。

水煎。

飯前服,每次半茶杯。

(《陜西中草藥》)

3、治久瀉失血,白帶:手掌參三錢,水煎服;或研末服,每次八分,每天服兩次。

(《寧夏中草藥手冊》)

4、治跌打損傷:手掌參三錢,水煎服或泡酒內服。

(《寧夏中草藥手冊》)

5、治肝炎:佛手參、黃精、粉苞苣各適量,制成糖漿。

每次服10~15毫升,每天三次,小兒酌減。

(《全展選編·傳染病》)

6、治布魯氏菌病:佛手參、苦參、地丁等量。

每日二次,每次三錢,水煎服。

(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手參的禁忌人群

1.1、具有強烈過敏體質的人群,對於很多食物和事物都無法盡情的去使用,手掌參當然也是被強烈過敏人群放入黑名單的藥品食材之壹。

如果強烈過敏人群勿食手掌參,極有可能發生皮膚紅腫、起疹子且呼吸困難的情況發生。

1.2、手掌參雖然形態有些怪異,但是依舊屬於參類的壹種,對於人體也有著壹定的補充陽氣功效。

而幹活極為旺盛的人群,本來就屬於陽氣過多,此時如果再進行手掌參的服用,則會出現火氣上行,發生燥熱、流鼻血等情況的發生。

1.3、患有感冒發燒的人,身體免疫力較差且吸收能力也極為不好。

如果此時進行手掌參的服用,不但會造成身體虛不受補的情況發生,嚴重的還會讓病情加劇。

尤其是幼兒和老人,切忌不要在感冒發燒的病中接觸手掌參。

1.4、高血壓病癥的患者本身血壓就極為不穩定,此時如果服用手掌參,不但於病情無益甚至會造成血壓升高過快的現象發生。

因此,無論是出於何種目的,建議高血壓病癥的患者都不要進行手掌參的服用,同理人參也不可。

猜妳喜歡:

1._菜的功效與作用

2.地參的食用功效

3.男人吃人參有那些好處

4.人參的功效和營養價值及禁忌

5.手掌參的食用方法以及禁忌

手參有什麽作用?名稱:手參別名:手掌參、掌參、陰陽參藥材類別:根莖類性味:甘、微苦,涼。

歸經:入藥部分:為蘭科植物手參的幹燥塊莖。

產地和分布:生於草甸、山坡、林間草地、河谷及灌叢間。

分布於雲南、西藏等省區。

形態特征:蘭科多年生草本,高30~80cm。

塊莖通常2枚,壹枚肥厚,壹枚幹瘦,黃白色,橢圓形,下部4~6掌狀分裂。

莖直立,基部具淡褐色葉鞘。

莖生葉4~7,互生,葉柄鞘狀,葉片長披針形,長9~20cm,寬1~2cm;下部葉先端鈍或漸尖,基部鞘狀抱莖;最上部的葉較小,線狀披針形。

穗狀花序頂生,長7~14cm,花多而密集,苞片卵狀披針形,先端稍內卷,長3.5~4.5mm,兩側萼片斜卵形,花瓣斜卵形,唇瓣闊倒卵形,長寬均4~5mm,先端3淺裂,基部有細長距,呈鐮刀狀內彎,長明顯超過子房,子房扭曲。

朔果長圓形,長1~2cm;種子淡棕色,極多而細小。

花期6~7月。

果期7~8月。

用法用量:單用研細,用溫奶沖服或配方。

3~9g。

註意事項:手參的功效與作用:補腎益精,理氣止痛。

病後體弱,神經衰弱,咳嗽,陽痿,久瀉,白帶,跌打損傷,淤血腫痛。

關於掌參的功效與作用和掌參的藥用價值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妳從中找到妳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妳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收藏本站。

  • 上一篇:我的小豬剛滿70天。昨天,它似乎受到了驚嚇。今天不吃不喝還拉肚子怎麽辦?
  • 下一篇:腦溢血中藥方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