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中國節日習俗

中國節日習俗

春節的習俗

掃塵——民間諺語說:臘月二十四,掃屋塵”。北方叫打掃房子,南方叫除塵。室內外,房後,徹底大掃除,衣物家電,洗個新面貌,幹幹凈凈迎接春節。

門畫——據《山海經》記載,李世民生病時,經常在夢中聽到鬼哭神嚎的聲音,以至於夜不能寐。這時,兩位將軍,秦和尉遲恭,自告奮勇地站在門的兩邊。結果,宮殿是安全的。李世民認為這兩位將軍太硬了,覺得很遺憾,於是他命令畫家把他們威武的形象畫在門上,這就是所謂的“門神”。東漢蔡邕《隨想錄》記載,漢代有“申屠”、“雷宇”的塑像貼在門上,宋代演變為木刻年畫。後來人們爭相效仿,幾經演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也就是現在的年畫。中國現存最早的年畫是宋版隋代的《美圖》。

春聯是由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根據《淮南子》,桃字(即桃梗)是由桃木雕刻而成的。上面刻著毀滅幸福的咒語,年年都在變。五代以後的蜀國皇帝孟嘗君,春節時突發奇想,讓人把桃樹切片。他在上面寫了壹副對聯:“新年歡迎來到余慶,在長春慶祝節日”。這是中國最早的春聯。至於春聯這個名字的正式誕生,是在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後,在大年三十就下了壹道敕令:“官士之家拜年,須寫春聯壹副。”從此春聯開始普及,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

煙花-春節燃放鞭炮的習俗始於漢代。據南梁宗固《孟靜時代的故事》記載:“正月初壹...公雞叫了起來,人們在法庭前燃放鞭炮,以驅除山妖身上的邪魔。”在古代,鞭炮是通過將竹子放入火中燃燒來燃放的。因為竹子裏的空氣受熱膨脹,所以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音來辟邪驅鬼,希望來年好運幸福。唐宋以後,火藥制成的鞭炮應運而生。

拜年——據《明代陸容園雜記》記載,拜年的習俗最早於明代在京都實行。和官員打交道,不管認識不認識,都要拜對方,而百姓拜的是自己的親朋好友。在清代,春節時流行送“拜盒”,即把新年賀卡裝在精致漂亮的裝飾盒裏送給親朋好友,以示莊重。在今天的中國,“拜年”已經成為壹種傳統習俗。親愛的朋友和同事互相拜訪,互致問候。

在古代,文人墨客之間流行互相拜年。拜年鉆就是今天的賀年卡,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來。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還沒有紙,所以伐竹木為刺,書名命名為《明刺》。後來,人們用紅羊毛在織錦上繡上“名片”的字樣。東漢以後,木材被紙代替,稱為“名紙”。六朝時簡稱“明”,唐代稱“門形”。宋代又稱為“手刺”、“門刺”。明清時稱為“寸楚”、“紅單”。

端午節習俗

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壹。端午節也叫端午,端午的意思和吳楚的壹樣,就像第五天。端午的“五”字也是和“午”連在壹起的。按照地支的順序,五月是“午”月。因為正午是“太陽”,所以端午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和日都是五,所以稱五也是稱午。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玉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迪拉節、詩人節等。

端午節的眾多別稱間接說明了端午節習俗起源的分歧。事情就是這樣。關於端午節的起源,至少有四五種說法,如:紀念屈原;吳越的民族圖騰祭祀理論;從三代夏至日節;邪月邪日驅離,等等。迄今為止,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最有影響的觀點是為了紀念屈原。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人把賽龍舟和吃粽子與屈原聯系在壹起。傳說屈原跳河後,當地百姓傷他而死,於是駕船去救他,因有飆車的習俗;他還說,人們經常把食物放入水中祭祀屈原,但大多數食物都被龍吃掉了。後來由於屈原的建議,他們用楝樹葉包大米,用彩色的絲綢包裹,後來做成粽子的樣子。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在門上放艾絨或菖蒲驅邪,紮長命縷,喝雄黃酒或消毒,賽龍舟。粽子又叫“嬌樹”、“粽子”。前者因其棱角分明的外形和裏面的糯米而得名,而後者很可能是用壹個竹筒將米飯煮熟。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期已經很流行了。這種食物是在每年的端午節和夏季至日時吃的。粽子也是壹種節日禮物。唐宋時期,粽子非常有名,市場上經常有賣。現在,我們仍然要在端午節吃壹些粽子。粽子有很多花樣,有南北之別,也有東西之別。在南方,紅棗、花生、臘肉常混在糯米裏,常見到其他食物,但要品嘗宗野的清香;在北方,棗子和果脯經常被用作粽子的餡。小粽子似乎已經成為中國的傳統象征,在人們心中占據了壹定的地位。過去端午節有躲下午的習俗。這個習俗起源於壹種信仰,認為五月是壹個“邪惡的月份”,瘟疫和瘡瘍會蔓延。初五那天是不吉利的壹天,所以父母每天帶著壹歲以下的孩子去外婆家避禍,所以叫下午躲。這無疑是古代科學不發達的概念,因為五月酷暑將至,蚊蟲繁盛,沒有醫療衛生設施的人容易得傳染病,給人帶來壹種恐懼,從而產生了下午躲起來的習俗。現在這個節日的壹些古老習俗隨著社會的變化已經消失了,但是像吃粽子和賽龍舟這樣的習俗仍然流行。

端午節的習俗

在中國,人們隆重慶祝端午節,有各種各樣的活動來慶祝它。常見的活動有: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代楚國的人們,對聖人屈原之死戀戀不舍,許多人劃船追趕救人。他們爭先恐後地互相追趕,到了洞庭湖就不見了。之後,我會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劃龍舟來紀念它。劃龍舟驅散河裏的魚,以免吃了屈原的屍體。比賽的習慣盛行於吳越和楚國。其實“龍舟賽”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在鼓中雕刻龍形獨木舟和玩賽跑遊戲是儀式中娛樂神和人的半宗教和半娛樂的節目。後來,各地的人們除了紀念屈原,還賦予了賽龍舟不同的含義。江浙壹帶劃龍舟,是為了紀念本土出生的現代女性民主革命家秋瑾,意義重大。夜龍船上,燈火裝飾,穿梭往來,場面動人有趣。貴州苗族在農歷五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舉行“龍舟節”,慶祝插秧成功,並祝願豐收。雲南傣族同胞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燕弘沃。不同的民族和地區對劃龍舟有不同的傳說。直到今天,在南方很多臨江、湖海的地區,每年都會舉行各具特色的龍舟賽。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臺灣省開始舉辦龍舟賽。當時,臺灣省的行政長官江在臺南市的福克吉半月池舉辦了壹場友誼賽。現在臺灣省每年五月五日舉行龍舟比賽。在香港,也舉行賽跑。此外,龍舟賽艇首次傳入日本、越南和英國等周邊國家。從65438年到0980年,龍舟賽被列入我國的全民體育競賽項目,每年都舉辦“屈原杯”龍舟賽。1991 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首屆國際龍舟節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嶽陽舉行。賽前舉行“龍頭節”,既保留了傳統儀式,又註入了新的現代因素。“龍頭”被擡進曲子廟,運動員將龍頭“塗紅”(系紅絲帶)後,祭司宣讀祭祀儀式,並“點亮”龍頭(即點亮)。然後,所有參加龍舟節的人都鞠躬三次,把龍頭擡到古洛河邊,趕去賽龍舟。60多萬人參加了競賽、博覽會和晚會活動,這是前所未有的。從那以後,湖南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龍舟比賽將會在全世界廣泛傳播。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的另壹個傳統習俗。粽子,又稱“粟米”、“粽子”。歷史悠久,花樣繁多。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小米就被茭白(zinia latifolia)的葉子包裹成角狀,稱為“角粟”;用竹筒包裝的大米密封烘烤,稱為“筒粽子”。東漢末年,小米泡草木灰水。由於水中含有堿,小米被樹葉包裹成四邊形,煮熟,就成了廣東酸水粽子。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餃子的原料除了糯米外,還加入了益智仁,煮出來的餃子稱為“益智餃子”。據周人所寫的《嶽陽風土誌》記載:“習慣用樹葉把小米包起來,煮熟,煮透。五月五日到夏季至日,壹個是粽子,壹個是小米。”南北朝時期,出現了雜粽子。米飯混合了動物肉、栗子、紅棗、紅豆等。,而且品種越來越多。粽子也被用作交流的禮物。到了唐代,粽子用的米“潔白如玉”,形狀出現了圓錐形和菱形。日本文獻中有“大唐粽子”的記載。到了宋代,已經有了“蜜餞餃子”,也就是水果進餃子。詩人蘇東坡有詩“粽子裏見楊梅”。這時也出現了用粽子堆成亭臺樓閣和木制車馬的廣告,說明吃粽子在宋代是非常時尚的。到了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材料從樹葉變成了樹葉。後來出現了用蘆葦葉包裹的粽子,又出現了豆沙、豬肉、松子、棗、核桃等附加材料,品種更加豐富多彩。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的人們都要泡糯米,洗粽子葉,包粽子,花色品種更多。從餡的角度來說,北方有很多小棗的北京棗子餃子;南方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幾千年,並傳播到韓國、日本和東南亞國家。佩戴香囊:孩子們在端午節佩戴香囊,據說有避邪驅除瘟疫的意思。其實是用來裝飾內頭的。香囊內含朱砂、雄黃、香藥,用絹布包裹,香氣四溢,再用五色絲線系成壹繩,做成壹串形狀各異,各種精致可愛。菖蒲:民間諺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草”。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壹。家家掃庭,眉心放菖蒲、艾條,掛在堂上。菖蒲、艾葉、劉樺、大蒜、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仁、艾虎。它被制成花環和裝飾品,美麗芬芳,婦女們競相佩戴以驅邪。艾,又名艾、艾蒿。它的莖和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其特有的香味能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以艾草入藥,艾草有補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作用。艾葉加工成“艾絨”是艾灸治療的重要藥材。菖蒲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狹長的葉子中還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健骨、消滯、殺蟲、殺菌的良藥。可見古人插艾葉、菖蒲是有壹定防病效果的。端午節也是自古流傳下來的“養生節”。這壹天,人們掃院,掛艾葉,掛菖蒲,灑雄黃酒,飲雄黃酒,攪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藥,是我國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共有的習俗。

各地的中秋節習俗

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慶祝方式也多種多樣,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壹些地方還形成了許多特殊的中秋節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之外,還有香港的舞龍、安徽的打樁塔、廣州的中秋節、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的賞月、戴的、苗的跳月、董的偷月菜、高山族的抱舞。福建浦城,為了長壽,女人們在中秋節要過南浦橋。在建寧,中秋之夜掛燈籠是向月宮要孩子的吉兆。上杭縣的人們慶祝中秋節,他們的大多數孩子在拜月時都會被邀請去看望他們的父母。龍巖人吃月餅時,父母會在中間挖出直徑兩三寸的圓餅給長輩吃,意思是不能把秘密告訴晚輩。這種習俗源於傳說月餅含有反元殺的信息。在金門過中秋節之前,拜月應該去祭拜上帝。廣東——潮汕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給女人和小孩吃,有句俗話叫“男不滿月,女不祭竈”。晚上,明月升起時,婦女們在院子裏和陽臺上立起壹個箱子祈禱。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擺滿了上好的水果和糕點作為祭品。當地還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潮汕有句俗話:“河對嘴,芋頭吃。”八月,是芋頭的收獲季節,農民習慣用芋頭祭祖。這當然和農耕有關,但民間還有壹個流傳很廣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南宋,建立元朝,殘暴統治漢人。瑪法保衛潮洲對抗元朝。城破之後,百姓被屠殺。後人為了不忘記胡人統治的苦難,就以芋頭與“胡頭”諧音,形似人頭,以此祭奠祖先,代代相傳,至今猶存。廣州的中秋節——廣州有壹個有趣的傳統習俗,叫“樹上中秋”。每到中秋節,家家戶戶都要用竹條紮燈籠。燈籠有各種開頭,有水果燈籠,也有鳥獸魚蟲,還可以做成字燈籠。晚上,燈裏點上蠟燭,下面連上許多小燈,用繩子綁在竹竿上。然後在房子的高處插竹竿,比如平臺、屋頂或者大樹。夜晚,城市裏的燈光如繁星,與天上的明月爭輝,共慶中秋,也叫“豎中秋”。中秋期間江南的民俗也是五花八門。南京人中秋節愛吃月餅,壹定要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應該是桂香的時候上市,肥而不膩,好吃。喝完之後壹定要吃壹小塊糖芋頭,澆上肉桂漿。美不言而喻。“桂江”,因屈原《楚辭》而得名?少思命”,“援北收,飲桂漿”。肉桂果肉是壹種桂花,在中秋節前後采摘,用糖和酸梅腌制。江南女子善於把詩詞歌賦變成餐桌上的佳肴。南京人和家人壹起賞月,叫“慶團圓”,團坐喝酒叫“滿月”,趕集旅遊叫“走月”。南京——明初,南京有月亮塔和月亮橋。清代獅子山下建月亮塔,都是供人賞月的,玩月亮橋的人最多。明月高掛時,人們壹起去月亮塔玩月亮橋,以看玉兔為樂。”“戲月橋”位於秦淮河夫子廟,名妓馬湘蘭的府邸旁邊。這天晚上,文人聚集在橋上吹笛子,唱歌,追憶牛渚把玩月亮,給月亮寫詩,所以叫把玩月橋。明亡後漸衰,後人有詩曰:“風流南宋已盡,留西風長板橋,但記得坐玉人橋,月下教笛。“龍板橋,原月亮橋。近年來,南京夫子廟進行了修繕,修復了壹些明清時期的亭臺樓閣,疏浚了河道。直到中秋節,妳們可以壹起享受玩月亮的樂趣。江蘇省——巫溪縣會在中秋之夜燒香。香桶四周有紗帛,畫的是月宮裏的風景。還有用線香織成的香燭,上面插著紙魁星和彩旗。上海人中秋宴配桂花蜂蜜酒。在江西省吉安縣的中秋節晚上,每個村莊都用稻草燒瓦罐。瓦罐紅了以後,把醋放進去。這個時候,整個村子都會飄著壹股香味。忻城縣中秋節期間,從8月11日晚上壹直到8月17日都要掛草燈。在安徽省婺源縣的中秋節,孩子們用磚塊建造了壹座空心寶塔。塔上掛著窗簾、匾額等裝飾品,塔前擺著壹張桌子,陳列著各種器皿,以供奉“塔神”。晚上,裏裏外外都點著燈和蠟燭。雞西中秋節的孩子們玩中秋鞭炮。中秋炮是用稻草紮成辮子,浸濕後撿起來砸石頭,發出巨響,有遊龍的習俗。火龍是用草做成的龍,裏面插著香。當妳參觀龍的時候,有鑼鼓隊,他們在被送到河邊之前在村莊裏巡回演出。四川省——中秋節期間,除了吃月餅,我們還要打鴨、殺鴨、吃芝麻餅和蜂蜜餅。在壹些地方,橙色的燈籠也被點燃並掛在門口以示慶祝。還有小孩子在柚子上上香,沿街跳舞,叫做“舞動流星球”。嘉定縣中秋祭土地神,表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觀音會”。山東慶雲縣農民在8月15日祭祀土地谷神,稱為“少年苗社”。諸城、臨沂、即墨等地除了月亮還要祭奠祖先。冠縣、萊陽、廣饒、郵城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房客。即墨中秋節吃壹種節日食品,叫做“麥箭”。山西省——六安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稱月餅為團圓餅,中秋之夜守夜是習俗。河北萬全縣把中秋節稱為“小元旦”,月光紙上有太陰邢俊和關帝夜讀春秋的圖畫。河間縣人認為中秋的雨是苦雨。如果中秋節下雨,當地人認為蔬菜壹定很難吃。陜西省——西鄉縣中秋之夜,男人在懸崖上劃船,女人安排好酒席。無論貧富,都要吃西瓜。中秋節有鼓手沿門吹鼓要錢。在洛川縣,家長帶領學生給老公帶禮物,午餐比學校聚餐還多。中秋節晚上燒塔在壹些地方也很流行。塔的高度從1-3米不等,多為碎瓦砌成。大塔也是用磚砌成,約占塔高的1/4,再用瓦片疊起來,頂部留壹個塔口,供燃料輸送。在中秋之夜,它會被點燃燃燒。燃料是木頭、竹子、谷殼等。火旺的時候會澆上松香粉助威,非常壯觀。還有燒佛塔的民間規定。誰把佛塔燒到滿屋誰就贏了,在燃燒過程中失敗或倒塌的人就輸了。獲勝者將由主持人頒發彩旗、獎金或獎品。據說燒塔也是元末漢人反抗殘暴統治者和中秋起義的起源。”“占蔔”是中秋節晚上壹項有趣的活動。在咒語和儀式之後,降下來的神可以顯現出來,包括桌子神、月亮女神、八仙和籃子神(誰是女神)。”“聽香”是臺灣省壹個古老的中秋節習俗。女性在家中供奉的神靈前燒香祈禱,表示要預測什麽(如感情、財富等。).在請示了他們出門後應該走的方向後,就燒香出門了。任何人在路上聽到所有的對話和歌聲,都可以預知他們問了什麽,然後用杯子問上帝答案是否如此。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他們會問上帝是不是。未婚少女也有在中秋之夜偷別人花園裏的蔬菜或洋蔥的習俗。如果他們成功了,就意味著她會得到美好的愛情。

  • 上一篇:牛膝多少錢壹克?
  • 下一篇:男人應該怎麽吃弱精子?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