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關於中藥藥理的

關於中藥藥理的

可能是泡酒的吧,這樣大的量吃了可能就要送醫院了,特別是制附子這麽大的量要中毒的~~~~~~~~~

鹿茸:

[性味] 甘鹹、溫。

[功用] 補精髓,助腎陽,強筋健骨。

[主治] 腎虛、頭暈、耳聾、目暗、陽痿、遺精、腰膝痿弱、虛寒帶下及久病虛損等癥。

[用量] 1g~5g。

[禁忌] 服用本品宜從小量開始,緩緩增加,不宜驟用大量,以免陽升風動,或傷陰動血。陰虛陽盛者忌用。

鹿茸的保健作用非常高,是良好的全身強壯藥。鹿茸含有比人參更豐富的氨基酸、卵磷脂、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鹿茸性溫而不燥,具有振奮和提高機體功能,對全身虛弱、久病之後患者,有較好的保健作用。鹿茸可以提高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促進淋巴細胞的轉化,具有免疫促進劑的作用。它能增加機體對外界的防禦能力,調節體內的免疫平衡而避免疾病發生和促進創傷愈合、病體康復,從而起到強壯身體、抵抗衰老的作用。

藥理作用

(壹)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鹿茸能增強副交感神經末梢的緊張性,促進恢復神經系統和改善神經、肌肉系統之功能,同時對交感神經亦有興奮作用。

(二)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劑量的鹿茸可降低血壓,使心臟收縮振幅變小,心率減慢,外周血管擴張。中等劑量能引起心臟收縮顯著增強,收縮幅度變大,心率加快,從而使心輸出量增加;鹿茸特別對已疲勞的心臟作用尤為顯著。

(三)對性功能的影響

鹿茸提取物既能增加血漿睪酮濃度,又能使促黃體生成素(LH)濃度增加。因此,鹿茸對青春期的性功能障礙,壯老年期的前列腺萎縮癥的治療均有效;對治療女性更年期障礙效果良好。

(四)鹿茸的強壯作用

鹿茸精具有較強的抗疲勞作用,能增強耐寒能力,加速創傷愈合和刺激腎上腺皮質功能。故鹿茸是傳統的補益藥,用於強壯、補腎、益陽。

(五)對血液成分的影響

鹿茸可使血液中血紅蛋白增加,因此對於大量出血者和感染癥末期的患者,特別是對於老齡患者的治療極為有效。

(六)其他作用

鹿茸中有些有效成分能抑制MAO-B的活性,故有抗衰老作用;鹿茸具有抗氧化作用,增強胃腸蠕動和促進分泌功能;此外,鹿茸精還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等。

《中藥大辭典》記載:壯元陽、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治虛勞贏瘦,精神倦乏,子宮虛冷等。

《中藥學》記載:經現代醫學研究從鹿茸的脂溶性成份中分離出雌二醇、膽固醇、油維生素A、雌酮、腦素、卵磷脂、腦磷脂、糖脂、神經磷脂等,並富含16種氨基酸

功 效

壯元陽,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 治虛勞羸瘦,精神倦乏,眩暈,耳聾,目暗,腰膝酸痛,陽痿,滑精;子宮虛冷,崩漏,帶下。

①《本經》:主漏下惡血,寒熱驚癇,益氣強誌。

②《別錄》:療虛勞灑灑如瘧,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泄精,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癰腫,骨中熱,疽癢(《本草經疏》雲:'癢'應作'瘍')。

③《藥性論》:主補男子腰腎虛冷,腳膝無力,夢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炙末空心溫酒服方寸匕。 又主赤白帶下,入散用。

④《日華子本草》:補虛羸,壯筋骨,破瘀血,安胎下氣,酥炙入用。

⑤《綱目》: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健筋骨。 治壹切虛損,耳聾,目暗,眩暈,虛痢。

僵蠶:

性味與歸經 鹹、辛,平。歸肝、肺、胃經。

功能與主治 祛風定驚,化痰散結。

用於驚風抽搐,咽喉腫痛,頜下淋巴結炎,面神經麻痹,皮膚瘙癢。

(1)熄風解痙:用於肝風內動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常配天麻、全蠍。並用於風熱頭痛及皮膚癢疹。

(2)化痰散結:用於瘰癧、扁桃體炎、腮腺炎。

(3)偏正頭風、夾頭風,兩太陽穴痛:用僵蠶末,蔥茶調服壹匙。

(4)突然頭痛:僵蠶末每日二錢,熟水送下。

[藥理] (1)具抗癌活性;對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的生長有抑制作用。

(2)煎劑能對抗士的寧引致的小鼠驚厥作用。

(3)醇水浸出液對小鼠和兔有催眠作用。小鼠口服0.5克/20克:或皮下註射0.25克/20克,約等於50毫克/公斤苯巴比妥皮下註射的催眠效力,並有刺激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

[藥性] 辛、鹹,平。歸肺、胃、肝、大腸經。

[藥效] 敗毒抗癌、祛風解痙、散結消腫。

制附子:

性味與歸經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

功能與主治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用於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

用法與用量3~15g 。

註意孕婦禁用。不宜與半夏、瓜蔞、天花粉、貝母、白蘞、白芨同用。

柏子仁

性味甘,平。歸心、腎、大腸經。

功能主治養心安神,潤腸通便。用於虛煩不眠, 心悸怔忡,腸燥使秘等癥。

用法用量煎服6-15克。

禁忌1.本品易走油變化,不宜曝曬。 2.便溏及痰多者不宜用。

制法柏子仁:除去雜質及殘留的種皮。柏子仁霜:取凈柏子仁,照制霜法(附錄Ⅱ D)制霜。

貯藏放缸甏內,置陰涼幹燥處,宜在30℃以下保存,防蛀,防熱,防黴,防泛油變色。

藥理作用

柏子仁對前腦基底核破壞的小鼠被動回壁學習有改善作用。用電極熱損傷環小鼠兩側前腦基底核,每日灌胃給予柏子仁乙醇提取物250mg/kg及500mg/kg,連續15d。在避暗法和跳臺法試驗中,均證明其對損傷造成的記憶再現障礙及記憶消去促進有明顯的改善;對損傷致的獲得障礙亦有改善傾向;對損傷造成的運動低下無拮抗作用。

中藥化學成分

種子含柏木醇(cedrol0),谷甾醇(sitosterol)和雙萜類成分:紅松內酯(pinusolide),15-16-雙去甲-13-氧代-半日花-8(17)-烯-19酸[15,16-bisnor-13-oxo-8(17)-labden-19-oic acid],15,16-雙去甲-13-氧代-半日花-8(17),11E-二烯-19-酸[15,16-bisnor-13-oxo-8(17),11E-labdadien-19-oic acid],14,15,16-三去甲半日花-8(17)-烯-13,19-二酸[14,15,16-trisnor-8(17)-labdene-13,19-dioic acid],二羥基半日花三烯酸(12R,13-dihydroxycommunic acid).又含脂肪油約14%,並含少量揮發油,皂甙。

各家論述

1.《綱目》: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補,辛而能潤,其氣清香,能透心腎,益脾胃,蓋上品藥也,宜乎滋養之劑用之。

2.《本草正》:柏子仁,氣味清香,性多潤滑,雖滋陰養血之佳劑,若欲培補根本,乃非清品之所長。

3.《藥品化義》:柏子仁,香氣透心,體潤滋血。同茯神、棗仁、生地、麥冬,為濁中清品,主治心神虛怯,驚悸怔仲,顏色憔悴,肌膚燥癢,皆養心血之功也。又取氣味俱濃,濁中歸腎,同熟地、龜版、枸杞、牛膝,為封填骨髓,主治腎陰虧損,腰背重病,足膝軟弱,陰虛盜汗,皆滋腎燥之力也。味甘亦能緩肝,補肝膽之不足,極其穩當,但性平力緩,宜多用之為妙。

4.《本草備要》:凡補脾藥多燥,柏子仁潤藥而香能舒脾,燥脾藥中兼用最良。

5.《本經逢原》:柏子仁,《本經》言除風濕痹者,以其性燥也。《經疏》以為除風濕痹之功非潤藥所能,當是葉之能事。豈知其質雖潤而性卻燥,未有香藥之性不燥者也。昔人以其多油而滑,痰多作瀉忌服,蓋不知其性燥而無傷中泥痰之患,久服每致大便燥結,以芳香走氣而無益血之功也。

  • 上一篇:山東哪裏的美食最好吃?
  • 下一篇:四大藥菊,及其各自功效。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