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巴戟天是什麽?

巴戟天是什麽?

(胡、範穎)

巴戟天又叫巴戟天和雞腸風。它是茜草科的藤本灌木。主產於廣東、廣西、福建等省區。用根莖入藥。根莖含有維生素C、大黃素甲醚、棕櫚酸、壬烷、β-谷甾醇、甲基茜素-1-甲醚、甲基茜素、糖和蒽醌。性味辛、甘、溫。具有補腎壯陽、強筋骨、祛風除濕的作用。主治:陽痿、腹痛、尿失禁、宮寒、風寒濕痹、腰膝酸軟等。

壹.形態特征

藤條長80-150厘米。根狀莖圓柱形,肉質,分枝多為念珠狀。新鮮時皮膚呈白色,幹燥時呈深褐色,切面呈紫色。莖呈圓柱形,灰綠色或暗褐色。小枝幼時有褐色粗毛,老時脫落表面粗糙。葉對生,單輪,橢圓形或長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全緣,頂部有短剛毛,沿中脈底部有粗剛毛;托葉鞘狀。頭部有2-10朵花,生於小枝頂端,很少腋生;花冠肉質,白色,4枚雄蕊,1枚雌蕊,下部子房,4室。聚合果近球形,直徑6-11 mm,成熟時紫紅色(圖14-45)。

圖14-45巴戟天形態圖

1.結果植物2。根

第二,生物學特性

藤蔓植物的生長發育特點,主蔓在種植後第壹年生長,65438+2月後進入休眠期,年生長50-100 cm,7-10對葉。次年3-4月,主蔓繼續生長,從主蔓的莖基部和節間抽出果枝。第三年,花蕾從第二年的水果節綻放。主蔓在第壹年和第二年生長最快,第三年後轉向分枝生長。隨著溫度的變化,巴戟天的生長每年有兩個高峰期。3月開始增長,5-7月出現第壹個高峰,9月出現第二個高峰-65438+10月。出芽主峰在春夏,次峰在秋季,出芽止於165438+10月;葡萄樹生長主峰在秋季,次峰在春夏,65438+2月停止生長。花期4-6月,果期8月-165438+10月。

根系生長發育特點,主根生長在定植的第壹年,長約20厘米,粗0.2-0.5厘米;幼苗主根1,插條2-4條。第二年春天,主根開始膨大成初生根(肉質根,下同),側根長出。第三年側根開始膨大成次生根,次生根積累物質,儲存養分,新的側根反而吸收養分。第四年,第三年的分枝根擴展成三級根。諸如此類。

根的生長深度和幅度(根寬)隨著年限的增加而變化(表14-49)。

表14—49根深、根寬與年份的關系

藤蔓與根生長的關系,巴戟天的藤蔓數與根數大致呈正相關。壹般藤蔓茂盛,根稀疏。主蔓少,分枝高的,側根少,產量低。

巴戟天喜生長在溫暖多雨的地區,年平均氣溫21%以上,年降雨量1200mm以上。月平均氣溫20-25℃最適宜生長,15℃以下或27℃以上生長緩慢。耐霜凍,能在0℃以上安全越冬,但已落葉。巴戟天雖然耐旱,但如果空氣濕度低,土壤幹燥,根長得細。

酸性砂質壤土或壤土,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忌積水,水太多根系容易腐爛。土層差、肥力低的土壤,根系生長較弱。

它對光的適應性廣,在全光和30-70%遮蔭度的條件下都能生長,但栽培中30%對全光的遮蔭度對塊根產量有較好的影響。

第三,栽培技術

(1)育種方法

分種子繁殖和扡插繁殖。扡插繁殖分為扡插育苗和直接扡插栽培兩種方法。

1.種子繁殖

巴戟天的果實會在10後成熟,果實由黃變紅時即可采收。千粒重和發芽率見表14-50。

表14—50種子成熟度與發芽的關系

采收後,將果實的果皮磨掉,陰幹,然後播種或用濕沙和種子貯藏在竹蘿蔔中,放在通風處。次年3-4月溫度超過20℃時取出播種。在溫度20℃以上,濕度85%左右時,15-20天即可萌發,30天萌發率達98%。在太陽下暴曬3天後,所有的種子都失去了發芽率,混有幹沙或風幹的種子只能存活35-55天。可見,水是維持種子活力的關鍵。

育苗方法:當當年或次年春季10-11月份氣溫升至20℃以上時,按常規方法整地,施土和雜肥,與土混勻,播種或就地播種,按行距10×7cm,覆土1.3-60。在邊界搭建1m高的遮蔭棚或插芒草遮蔭。經常澆水以保持邊界表面濕潤。苗期結合除草和施稀人糞尿2-3次,3個月後摘掉遮蔭棚增加光照,使幼苗健康生長。壹般150天左右就可以出圃栽苗了。

2.扡插苗

是生產中常用的方法,生長快,周期短,成活率高。刈割期應在天氣溫暖甚至多雨的季節,產區應在3-6月進行。秋季氣候涼爽、雨量充沛或灌溉條件好的地區可進行秋播。

在種植區和野生巴戟天植株中,選擇2-3年生健壯無病蟲害的藤本植物從母株上剪下,每節留2-3節進行剪下,只留頂芽壹片葉子,剪下其余葉子。選擇陰天或晴天的傍晚,按照20×5cm的行距,將2/3的土斜插在邊框上。插入後,壓實並澆水,並始終保持邊框表面濕潤。用稻草或其他草覆蓋邊界,並建立壹個遮蔭棚或插入中國三葉草遮蔭。管理方法同種子育苗。插條扡插後20-30天發芽生根,成活率達80%以上。經過5-6個月的培育,即可出圃種植。用NAA 1.50 ppm浸泡插條2小時,可使插條提前生根,增加根的數量和長度。

3.直接扡插栽培

在種植季節,按上述方法剪插條直接插在耕地上,每個穴的形狀插3株。插好後倒水,插竹蓀遮陰。這種方法雖然省工,但受幹旱威脅,插條死亡率高,每孔用插條數量也多。

(2)土地選擇和整地

選擇海拔200-700 m的山坡,坡度5-25度的疏林地段,或頂部有森林覆蓋的中下坡向陽處。土層深厚、質地疏松、腐殖質豐富、排水良好的紅壤荒地,或表層土壤為黑色砂壤土、底層土壤為黃色壤土的山區,都適合巴戟天的生長。

到了冬天,山區的雜草、雜樹都被砍伐、曬幹、燒成肥料,土層被深翻。坡度大的梯級建築用地,坡度小的田埂全部復墾。梯子的寬度取決於坡度和地形,排水溝挖在梯墻附近。

(3)移植

1.基肥

在肥力較低的土壤中,每畝施5000-10000公斤土壤雜肥或草炭泥作基肥,隔壹定距離與土壤混合後種植。對於腐殖質豐富、土層較厚、肥力較高的土壤,可將表土翻入底層,混勻後再種植。

2.種植密度

合理密植是獲得高產的重要措施之壹。據福建省熱工研究院調查,種植密度為每畝2000-2500株,產量較高(表14-51)。因此,行距為70-80厘米,株間距為40-50厘米。

表14—51種植密度與產量的關系

3.殖民的時間和方法

巴戟天種植時間壹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選擇雨天。出苗前剪去壹部分上部嫩苗,留20厘米左右,留3-4節,有利於減少水分蒸發,促進以後更多新芽和新枝的生長。起苗時不宜過多損傷根部,立即用黃泥灌根。長途運輸,將10-20株捆成壹捆,根部用濕稻草包裹。每穴栽1-2苗,淺露深栽,壓實土,蓋壹層松土,噴根水。種植後,在植株周圍插入不易落葉的蕨類植物或樹枝進行遮蔭。種植後20天內無雨的,必須每1-2天澆水壹次,保證成活。

(4)現場管理

1.補種幼苗

栽後當年發現死苗缺株,及時補齊,保證單位面積有足夠的株數,是高產的基礎。

2.中耕除草和追肥

巴戟天在種植後的前三年生長緩慢,種植地容易長雜草。因此,每年春秋兩季巴戟天生長高峰期宜除草、培土、覆土。結合中耕除草,追施1-2倍肥,春季以氮肥為主,可配合腐熟糞肥和磷鉀肥。使用前必須將它們混合均勻並發酵。每株施1-2 kg混合土雜肥。無論使用哪種肥料,都不應直接與植物的莖基部接觸,以免損傷根系。

由於巴戟天莖蔓的落地部分容易長出不定根,不利於地下部分主根的生長,因此,應結合中耕除草翻蔓,避免不定根的生長。

(5)病蟲害及其防治

1.巴戟天莖腐病

(尖孢鐮刀菌紅色變種)

傷害莖、根和種子。發病率可高達80%,是巴戟天的毀滅性病害。壹般莖基部先發病,發病初期病部表皮呈現紅褐色不規則斑點,後期膨大,漬水,維管束變為紫褐色,皮層腐爛變質。因癥狀不同,可分為枯萎型(急性型)和發黃型(慢性型)兩種。根部癥狀與莖基部相似,感病種子表皮有不規則斑點,可引起苗期病害。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是兩個高峰期。該病的最適溫度為20-26℃。在這種情況下,頻繁的陣雨和地面溫差的大變化會加劇病害的流行,大量的病株會在田間枯萎。高溫、低溫、幹旱都能抑制疾病的流行。適宜的遮蔭條件可明顯緩解病害;在酸性紅壤土上種植的巴戟天病害嚴重。選擇微酸性至中性的砂壤土種植,透水性好,植株長勢好,病害輕。增施鉀肥可促進莖基部木栓層的形成,提高抗病性。連作會導致大量的疾病和死亡。防治方法:(1)與禾本科輪作,禁止連作;(2)選擇微酸性至中性的砂壤土種植,適當遮蔭,避免強烈陽光照射;(3)增加鉀肥施用量,使植物健康生長,增強抗病性;(4)在發病初期,用等量草木灰和石灰的混合粉或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病區或全區,每10天壹次,連續數次。

2.根結線蟲

(Mehidogyne sp .)

為了損傷根系,形成根瘤,多為側根和須根。受損的根系可產生毛狀根,影響植物生長,加重莖基腐病等根部病害的發生。防治方法:與禾本科作物輪作3-5年,避免連作。

第四,收獲和加工

巴戟天種植6-7年後即可采收,秋冬采收為佳。采收時,把植物根部周圍的土挖出來,把整株挖出來,抖掉土,去掉肉質根,用水洗去泥沙,曬幹至五六成幹,用木棍輕輕壓平,再曬幹至幹。晾幹後,紮成捆,存放在幹燥的地方。

商品質量應該是大條,小木心,肉紫藍色,口感香甜,無黴變。分為兩個等級,肉厚心小,直徑超過1cm的為壹級。心臟較大,直徑小於1cm為二級。

  • 上一篇:慢性結腸炎吃什麽藥見效快?
  • 下一篇:中藥木香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