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探討我國古代的牡丹花文化——牡丹花憑什麽能成我國的國花?

探討我國古代的牡丹花文化——牡丹花憑什麽能成我國的國花?

說起我國的國花,可能不同地區的朋友會有不同的意見,畢竟我國各地花卉種類眾多,而大多數的花卉種類在全國許多地方也都有種植和生長,因此,各個地區的朋友大概都會覺得本地區的代表花卉最能代表中國。而實際上,就在2019年的7月,在中國花卉協會的壹次投票中,牡丹已經憑借著高達79%的得票率,正式成為了我國的國花。 牡丹成為我國的國花並不奇怪,因為牡丹開得鮮艷,十分大氣,而且種植歷史長,在我國許多地方都有種植,因此自然得到了許多朋友的喜愛。本文就來給大家介紹壹下牡丹這個新晉的國花。 壹、牡丹花文化的起源 我國種植牡丹花的歷史非常久遠,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就已經對牡丹這種花卉有了記載,在東漢的壹處墓葬中,也發現了當時人利用牡丹來治病的記載,說明當時的人們已經充分地發現並且利用了牡丹花這種花卉。由於牡丹花的顏色多樣,而且十分艷麗大氣,因此南北朝時期的人們逐漸開始將這種原本生長在野外的野花放到家中來飼養,並且對牡丹花的種植技術進行了精心的研究,培育出了更多不同色彩的牡丹花品種。 牡丹花最早成為人工養殖花卉的記錄在南北朝,而牡丹花正式地風靡全國,則要到後來的隋朝和唐朝的時期。隋朝的達官顯貴就已經開始在自家的庭院之中大量地種植牡丹花了,而到了唐朝,更是出現了專門培育和種植牡丹花的花師,當時長安的達官顯貴們會聘用這些花師,在自己的庭院裏種上滿滿的牡丹花。 不僅是長安的官員喜歡牡丹,就連皇帝都對牡丹這種大氣的花卉十分鐘意,當時就有不少史料記載了皇帝邀請群臣***同欣賞工匠栽種的牡丹的記載。而到了宋代之後,種植牡丹花的技術更是有了很大的發展。例如,宋代的時候已經有了利用嫁接和播種的方法來進行牡丹花種植的記錄。 到了明清時期,熏花的技術已經十分普遍。所謂熏花,與我們今日的溫室有些相似,也就是利用火的溫度來使牡丹更早成熟。除此之外,還出現了許多有關牡丹種植的書籍,比如說《牡丹八書》等,就是當時專門的有關牡丹種植的專業書籍。 二、牡丹花文化的發展 到了今日,牡丹花的技術是在不斷地發展和進步的,全國各地栽培牡丹的數量也在不斷地增加。除此之外,我國還成立了專門的牡丹研究所,有不少學者也出版了專門的有關牡丹花種植的專著,為的就是更加科學地種植牡丹花,使得牡丹花的品種變得更好,種植技術變得更加科學和高效。 牡丹種植不僅在我國興旺發達,牡丹花還從我國傳播到了世界上許多不同的國家。早在公元8世紀的時候,我國的牡丹品種就已經傳到了日本,14世紀牡丹被帶到了法國,並且在法國進行了大量的栽培。在17世紀,牡丹又被傳到了荷蘭,自此之後,隨著荷蘭商人在歐洲的遊歷,牡丹花也在歐洲各地開花,成為了歐洲非常重要的壹種花卉種類。 三、牡丹花的綜合價值 牡丹花最大的價值,當然是在於它的觀賞價值。牡丹花之所以聞名全國,被評為國花,還能傳播到海外的這麽多國家,最為重要的壹個原因,便是因為牡丹花的美麗外表。牡丹花以富麗堂皇、風流瀟灑、色澤艷麗而聞名,素來就有「 ”花中之王”的美譽。 唐代的著名詩人劉禹錫就曾專門寫過壹首詩來稱贊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足可見時人對於這種美麗、艷麗的花卉的喜愛。除了詩詞歌賦這些用文字來歌頌牡丹的作品之外,我國古代還有許多用繪畫來表達對牡丹的喜愛的作品,畫中的牡丹同樣是富麗堂皇、十分美麗。 除了觀賞價值以外,牡丹還有藥用價值。就如咱們在文章開頭所說的,我國最早的關於牡丹的記載出現在《神農本草經》裏,而《神農本草經》正是我國古代中醫的四大經典著作之壹,這恰恰證明了牡丹在中醫中所具有的價值。 實際上,在南北朝牡丹被作為觀賞花卉種植之前,牡丹壹直是作為壹種醫用植物被人們所認識的,大概相當於我們今天所所說的各種草藥。到了今日,牡丹仍然有著醫用的價值,在壹些中草藥裏也能看到牡丹這種成分,只不過相對於牡丹的觀賞價值來說,它的藥用價值就沒有那麽聞名了。 四、結語 牡丹這種花卉,可以說在我國,甚至是在全球都已經是聞名已久,早在清代的時候,牡丹就曾經被評為「 ”國花。”牡丹因為它的美麗大氣、富麗堂皇而從古至今壹直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 在今天這個科技發的時代,種植牡丹花已經被古代要簡單許多,人們如果想觀賞牡丹花,既不用到王宮貴族的庭院裏去,也不用聘請專門的花匠來為自己栽種牡丹花。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對於花卉種植技術的研究,今天我們在家也可以自己栽種和養育牡丹花了,我們在家就可以看到這種廣受喜愛的「 ”國花”了。 牡丹富貴大氣,古代王朝之所以喜愛牡丹,是因為大氣的牡丹代表了王朝的興盛和繁榮,而今日我們重新將牡丹評為「 ”國花”,也正代表著我國的復興和繁榮,牡丹這種象征著繁榮的花卉,正在我國綻放。

參考資料:

《中國植物誌》

  • 上一篇:砂鍋可以在電磁爐上做嗎?
  • 下一篇:什麽茶可以去濕氣?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