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阿爾帕的代表機型

阿爾帕的代表機型

阿爾帕棱鏡反光型 這是世界首架采用45°棱鏡反光斜視(取景系統光軸與水平成像光軸夾角為45°)取景測距器的135相機,用這種觀察更為方便的取景測距系統,取代了此前阿爾帕相機上的腰平反光式取景測距設計。

同時,該機還保留了高精度基線式左右雙影重合測距器。采用了成像素質優異的法國安琴及阿爾帕——仙能標準鏡頭。據說它的綜合性能超過了德國徠卡Ⅲf及東德蔡司生產的康太克斯S,開始生產的時間約比日本旭光學首架135單反相機AsahiflexⅡ早了四年。該機生產於1948-1952年之間。

主要規格:

機型:135單反及平視旁軸測距取景相機

快門:P(B),1-1/1000秒焦平面簾幕快門

鏡頭:安琴6片4組50mmf/1.8,或阿爾帕——仙能(ALPA-XWNON),50mmf/2標頭 阿爾帕4型是皮能士公司新設計的135相機,也是阿爾帕相機走向成熟的標誌性產品。該相機機身采用高強度鎂合金精鑄,在追求機身輕量化同時兼顧了機身的抗壓強度。該機的反射取景系統設計有些特殊,機頂設計了壹個不可拆合的取景器外殼,既可腰平、又可45°斜視取景。其余性能與阿爾帕棱鏡反光型相同,1952年面市。

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設計還在於自阿爾帕4型起,采用了從此統壹的卡口式接口標準尺寸,以及37.9mm的像面定位距(後頂焦距為37.8mm),這也是迄今135單反相機上最短的像面定位距了。這樣短的像面定位距設計,皮能士公司主要出於兩方面的考慮:壹是有利於設計光學結構接近於對稱型的高素質鏡頭;二是便於當時其他廠家,如徠卡、蔡司、尼康、賓得等各種鏡頭通過接環能加裝在阿爾帕相機上,如像面定位距太長則無法加裝。 阿爾帕4b生產於1959-1965年,首次設計了反光鏡快速復位系統,配有荷蘭生產的奧爾德-迪菲特(Old Delft)50mm1∶2.8鏡頭。但其設計亮點並不在此,而是世界首創了前置式扳把,而且用食指從前向後扳把,其設計優秀之處在於可使拍攝者眼不離取景器就能完成輸片上弦動作,達到快速、連續輸片拍攝的目的;而傳統的後置扳把式輸片,輸片時人眼很難始終緊貼在取景目鏡上不間距取景拍攝。

純光、機時代的135相機為了達到快速連續拍攝,不得不采用機械儲能發條輸片設計,其典型產品有德國奧托伯寧(OTTO BERNING)公司制造的羅伯特(ROBOT)Ⅰ型(1934年生產)、羅伯特-羅雅36(1955年生產)、佳能DIAL35(1963年生產)以及國產的北京SZ-1(1970年生產)。除此之外,眼不離取景器實現快速卷片的設計當屬阿爾帕相機上首創的這種前置扳把式設計最為優秀了。還有壹種德國福倫達廠生產的維提薩(Vitessa L)折合相機(1950年生產),采用機頂高聳的壓桿式卷片上弦裝置,因外觀不美觀及其相對復雜的結構而未能得到普及。 (ALPA 12WA)

ALPA 12WA瑞士生產的可換鏡頭與後背、全機械、手動、側重於廣角鏡頭與手持拍照的中畫幅照相機。

回歸原點,至極至簡是ALPA的思想。ALPA苛求細節,集力於精度、穩定、耐久與超級組合。它曾獲得2000年國際工業設計獎。電腦、數控機床與長條工作臺,螺絲刀、眼罩放大鏡的結合是ALPA的另壹價值體現。

對於喜歡壹機壹鏡攝影的人;對於幾十年只堅持用壹臺相機的人;對於過分挑剔照片質量的人;或者對於認為照相機的制做本身就是壹門藝術的人來說,ALPA12WA是物有所值,夢寐以求之物。 (ALPA 12ST)

ALPA 12ST它是ALPA 12WA的補充與延續。這是在三腳腳架上使用的多功能且易於操作的中畫幅相機:機背正像取景(或數碼),多只鏡頭更換,±25mm移軸,面市於2002年9月。

  • 上一篇:石家莊的規模比較大的軟件企業有那些?
  • 下一篇:分散藥品放置臺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