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急!幫我寫壹份探究性學習報告

急!幫我寫壹份探究性學習報告

“初中科學學科探究性學習方式研究”的

課題結題報告

壹、 科學學科探究性學習方式提出的背景:

我國基礎教育對現行的課程進行前所未有的改革,新課程肩負著時代的使命,帶著新的理念即將走進中

小學校園,走入師生的生活,並正在改變著中小學師生的生活方式。此次改革給基礎教育的各個方面帶來了

巨大的變化,也使整個社會受到了極大的關註。新壹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對建立具

有中國特色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提高國民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在整個教育步入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教學

改革仍然顯得十分緩慢,如何加快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壹

個緊迫課題。面對教學改革的實際需要,我們作了認真思考,采用探究式可被認為是課堂教學改革的理想選

擇。它改了傳統以講授式教學為主,將科學假設為壹種可以直接灌輸讓學生學到的壹堆知識,將學生假設為

壹種品質良好的容器,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吸納這些真理的過程,教師更多地只是將這些知識理清頭緒,盡

可能清楚地告訴給學生並使他們能重現。而探究式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

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

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

學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壹種教學形式。探究式課堂教學特別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

思維,培養自學能力,力圖通過自我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

國內外研究現狀:根據我們所掌握的情報資料國外,亞太地區首屆"網絡時代"的學與教--實踐、挑戰與前景;

美國“信息素養”的提出等。國內情況: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終身學習、全人發展”;楊福家教授的

“優質基礎教育”;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運教授的“時代呼喚人文精神的回歸”;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

育”等。目前國內中小學“探究型”課程開發,實施較為迅速,但探究性學習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無成熟的

理論體系與系統的實踐經驗。鑒於上述的現狀,我們認為,當前加強中小學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實踐與

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且具有現實的、深遠的意義,要是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的壹項重要舉措。

二、科學學科探研性學習方式研究目的、意義:

浙江初中科學課程首先順應國際改革潮流,設計了31個“探索與研究”的學生實踐活動,意圖是采用以問題

為中心的主題式研究學習的途徑,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

科學知識、技能和方法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從而使探索和創造精神的培養和發展有壹個切實的的落腳點。

這就意味著在科學課程中,探究既是教師壹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和學生壹種主要的學習方式,又是課程目標的

重要方面,也是選擇教材內容的壹個依據。

科學探究活動有別於傳統教學:

1.辭海中的“科學”解釋為“科學是反映自然、社會和思維的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科學是結果,更是

壹種過程,科學不僅僅是具體規律性知識的理論體系,更應該是人類獲得知識改造社會的活動,是壹種人類

努力探究的事業。學習科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壹系列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與獲

得直接感受和豐富體驗的“認識活動”,即實踐和探究活動。

2.科學在哪裏。科學在書本,在實驗室,在電子網絡,更在我們的實際生活和社會生產實踐中,學習科學

與學生生活、生產實踐互相聯系,將學生生活經歷與廣闊的社會背景聯系起來,學習內容建構在事實情景之

中,學習具有啟發性、趣味性、探索性,實現認識與情感的統壹,科學與人文的結合,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就

在我們身邊,科學探究無處不在。

3.科學如何教。傳統教學關註學生“知道什麽”,突出教師“教”,上課大多采用講授法,知識被作為壹

個結果告知學生,強調知識點考核和死記硬背,沒有給學生提供自主選擇,自主探究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學

生得到了“魚”,科學素養不高,學生的觀察和實踐探究能力差。現代科學教學更關註學生的“學”,關註

學生怎麽才會“漁”,在讓學生自己學會並進而會學方面下功夫,教學方法提倡采用學生分組探究等實踐活

動。

4.科學怎麽學。學科的本質決定了科學的學習方法,人類具有探究的天性,探究是科學學習的有效途徑。

通過探究實驗,讓學生在“做中學”,在探究中學,在探究中建構知識,促進學生對科學的理解。筆者認為

開展初中科學小課題探究活動,以教師提供的或學生自主選擇的小課題進行設計和研究活動,給學生在具體

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上構建壹個平臺。這樣的探究學習活動,有利於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和技能,方法和能力、

態度和情感在學生自身人格中內化,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全面發展。

本課題旨在通過科學學科探研性學習方式研究,改變學生原有單壹、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

調動、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多樣性的學習方式。

三.科學學科探研性學習方式研究的實驗過程

1、 實驗步驟:

1).準備階段:(2005.4----2005.5) 成立課題實驗小組,聘請研究顧問; B. 制定課題實驗方案; C.

確定實驗班、對比班及實驗評價方案; D. 對參與實驗的教師進行教科研、電化、科研理論和多媒體技術的

培訓。

2).實驗階段:(2005.9-----2006.5) A. 通過對《科學》教材內容的整理、論證,采用用教課書去教而

不是教教課書,適當增補、聯系實際、引進設計開放性題目等手段,改革教學內容,課堂上註意讓學生主動

參與學習,提倡自主意識、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努力開放教學過程,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提高。 B. 建

立以小組學習為主的課堂組織形式,把握小組學習的應用時機,加強合作教學,在師生合作和生生合作的基

礎上能夠獨立設計實驗和解決方案並親身體驗和參與實驗過程,使學生能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自覺參與課

堂學習。 C. 調整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使課堂結論和結果開放,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課堂結構,檢測采

用小組和全班互評的方式,利用計算機和網絡優勢,及時檢測,及時反饋。 D. 設計部分電教教材,自制CA

I課件。 E. 組織壹些學生的課外調查、課外實踐等課外活動。

3).總結階段:(2006.5----2006.7) A. 整理實驗數據和資料,對實驗效果進行檢測。 B. 整理教學設計

系列,做好成果匯編。 C. 寫出有壹定理論水平的實驗研究論文和實驗報告。

四.科學學科探究性學習方式研究的實施

(壹)實驗的理論假設

開展初中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理論假設是:依據科學?人文主義教育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及社

會學習理論,假設學生的需要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前提,價值是客體滿足主體的效能,以需要引導發展,“

以需促知,以知展能"的探究性學習方式,有利於提高學生探究科學原理和綜合思維能力及應用科學知識解決

生活中科學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需要,以探究性學習方式的建構和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實驗目標,從而探

究學生在知識、情感、能力方面獲得主動、全面、可持續的發展的方法。

根據這壹理論假設,在實驗中著重探討以下幾個問題:

1.初中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介定。

2.教師和學生在實驗中的角色定位。

3.學生在實驗中知識、情感、能力三者的和諧發展。

4.科學問題情景設計與科學假設的相關性及思維程序控制確定。

5.開展探究學習方式的基本途徑。

6.探究性學習方式的目標和評價。

尋求以上問題的答案,即是我們實驗研究的目標,又是我們實驗方案制定的依據和評價實驗結果的重要尺度。

希望通過幾年的實驗、驗證、修改和完善這壹理論假設,最終形成較科學的“初中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

操作模式和評價指標。

(二)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操作過程

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操作過程可簡單概括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表述成果——感悟成果。針對科

學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師與生的關系,設計了在科學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師與生的關系圖(圖1):

(三)實驗變量的控制

1.自變量的控制

用“以需促知,以知展能”的探究性學習方式,通過學習浙教版《初中科學》,獲得科學的知識,開展課題

類研究和項目類研究,展示學生的問題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和綜合能力及求新求變的創新精神、求真

求實的科學精神、求善求美的道德情操。

控制方法:

1).在教學目標上,不僅要考慮如何完成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目標任務,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和技

能,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發展,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特點和知識結構,使目標具體明確,有利於學生

四大能力的發展。

2).在教學內容上,關註學生的情感、知識、能力的同步發展。將教學內容設計成壹個個能激發學生學習

興趣的活動,通過活動激發興趣、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情感,從而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完成教學和研

究目標。

3).在教學方法上,註重科學探究方法(如調查法、實驗法、文獻法、分析與綜合法等)的培養和圖形思

維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展。

2.因變量描述

本實驗的因變量是科學探究性學習能力。它通過問題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和綜合能力四大指標來衡

量,通過學業的考試、評價指標、調查問卷的形式來進行因變量的測量。

五、課題研究方法和措施

1.初中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指標體系的建立

為了保證本實驗目標的實現,必須建立初中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評價體系。通過評價體系的建立,使初中

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能對目前的科學學習方式的改革起到參考和促進作用。本實驗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基

本以國家新課程標準的目標和本實驗的目標為依據,通過對本校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和征詢有關科學

教研員和初中科學教師的意見,我們將初中科學探究性學習能力分為“問題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和綜

合能力”4個方面、12個特質作為評價指標。

根據初中科學探究性學習能力層次結構,參閱國內相關的評價量表和本次課改中《走向發展性課程評價》中

的有關內容,並結合本實驗過程中我校學生的行為表現和相關科學教師的意見,在12個特質中篩選出33個項

目,並將初中科學探究性學習能力的發展水平分為強(A)、中(B)、弱(C)三個等級。A級為內化性水平,

這是穩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持續性的堅持性行為,表現為強的科學探究性學習能力。B級為認同性水平,

這是在經歷基礎上表達情感、態度、價值觀並作出相應反應的接受性行為,表現為中等的科學探究性學習能

力。C級為感受性水平,這是在感性認識基礎上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嘗試性行為,表現為弱的科學探究性學

習能力。具體見表1:

表1 中學生科學探究性學習能力行為表現的等級示意

等級 A級 B級 C級

搜集信息能力 堅持用網絡、電視、圖書館、資料、學校、相關部門或社會調查訪問等方式搜集科學資料 采

用網絡、電視、圖書館、資料、學校、相關部門或社會調查訪問等方式搜集科學資料 嘗試用網絡、電視、圖

書館、資料、學校、相關部門或社會調查訪問等方式搜集科學資料

自己設計問卷、確定取樣過程和研究對象,搜集第壹手科學資料 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設計問卷、確定取樣

過程和研究對象,搜集第壹手科學資料 嘗試設計問卷、確定取樣過程和研究對象,搜集第壹手科學資料

處理信息能力 獨立地對資料信息進行篩選、整理,並確定哪些信息適合於回答所要解決的問題。 在教師的

指導下對資料信息進行篩選、整理,並確定哪些信息適合於回答所要解決的問題。 嘗試對資料信息進行篩選、

整理,並確定哪些信息適合於回答所要解決的問題。

解決問題能力 獨立地選擇探究方法,設計並探究途徑 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探究方法,設計並探究途徑 嘗

試選擇探究方法,設計並探究途徑

獨立地開展探究,解決問題 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探究,解決問題 在教師指導下模仿探究,解決問題

參與能力 課堂上積極主動地發言,主動地要求回答老師的提問 不提出問題,跟著教師或同學的問題思考,

較少舉手發言 從不主動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極少發言

積極主動地參加各類校內外活動,產總想表現自己 較少參加各類校內外活動,並有時表現自己 從不參加

各類校內外活動,並畏縮極少表現自己的

交住能力 善於與他人溝通 喜歡與他人溝通 不喜歡與他人溝通

在群體中有壹定的凝聚力 在群體中有凝聚力 在群體中沒有凝聚力

追求理想和目標,克服困難和挫折 遇到困難和挫折,經鼓勵、督促才能堅持 害怕困難,遇到挫折就退縮

適應能力 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善於理解不同觀點尊重他人 願意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善於理解不同觀點

尊重他人 拒絕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善於理解不同觀點尊重他人

在群體中樂於助人,善於合作不自私 在群體中有時樂於助人,互相合作,但自私 在群體中自私、霸道

主持公道,敢於批評不良行為 逃避矛盾,做和事佬 不辯是非,縱容不良行為

語言能力 認真傾聽他人的講話,解釋、分析並記住他人所講的內容 有時傾聽他人的講話,說出他人所講的

內容 對他人所講的內容壹無所知

根據不同的目的和對象有效地表述觀點,並具說服力 根據不同的目的和對象有效地表述觀點 表述觀點時,

語無倫次

評價所讀材料 解釋、分析、概述所讀材料 描述所讀材料

靈活動用文字、圖表撰寫研究報告或總結或方案,表述觀點 采用文字、圖表撰寫研究報告或總結或方案,

表述觀點 嘗試運用文字、圖表撰寫研究報告或總結或者方案,表述觀點

讀圖能力 靈活地觀察、分析、比較、篩選圖表信息 獨立地完成觀察、分析、比較、篩選圖表信息 嘗試在

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分析、比較、篩選圖表信息

善於抓住關鍵詞,將文字、語言、靈活地轉化成各類正解的信息 能抓住關鍵詞,將文字、語言轉化成各類

正解的信息 嘗試將文字、語言轉化成各類正解的信息

思維能力 靈活地運用各種數學技能、統計、氏解釋數據和信息 能采用各種數學技能,統計、解釋數據和信

息 嘗試采用各種數學技能,統計、解釋數據和信息

使用壹些特殊的現象,分析歸納壹般的科學規律、原理 能從壹些特殊的現象中分析歸納壹般的科學規律、

原理 嘗試從特殊的現象中分析歸納壹般的科學規律、原理

運用壹般的科學規律、原理推出和解釋壹些特殊的現象 能運用壹般的科學規律、原理推出和解釋壹些特殊

的現象 嘗試運用壹般的科學規律、原理推出和解釋壹些特殊的現象

靈活運用各種事物、現象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展開聯想 喜歡運用各種事物、現象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展開聯想 嘗試運用各種事物、現象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展開聯想

發展能力 有明確的目標,奮發向上,不斷進取 目標不明確,有上進心,不甘落後 沒有目標,自甘落後

堅持聽取他人意見、吸取他人的長處,客觀地評價自己,看到不足 重視他人的意見、吸取他人的長處,客

觀地評價自己 拒絕聽取他人的意見驕傲自大

對各種事物和問題作出準確的判斷 喜歡對各種事物和問題作出判斷 不能辨認各種事物和問題

堅持采用將他人有益的建議,及時糾正、補充自己的不足,並轉化到行動中 重視他人有益的建議,糾正、

補充自己的不足 對他人有益的建議不不重視,我行我素

靈活運用各種方法預測事物發展的趨勢 重視運用各種方法,預測事物發展的趨勢 不能認識事物發展的趨

養成可持續發展意識 關註可持續發展 不關註可持續發展

當然探究性學習活動的評價也有其壹定的原則,那就是評價應重在學習過程而不是探究的結果;重在知識技

能的應用而不是知識的數量;重在親身參與探究性實踐活動,獲得感悟和體驗而不是壹般地接受別人傳授的

經驗;重在全員參與而不是只關註少數尖子學生。其中最主要的是要註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

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基於以上原則,我們嘗試設計了以

下評價表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進行定性(評語、等級)和定量(計分)相結合的評價。(具體見表2):

表2 《學生探究能力個人評價表》的設計思路及具體說明:

評價內容 自我評價 協作者評價 教師評價 加分 教師評語

提出探究主題 主題可行性(2分)特別新穎加(2分) 2 2 2 2

能否提出假設及具體說明(2分) 2 2 2 ——

找到合適的協作者(2分) 2 — — —

確定主題前與協作者充分協商(2分) 2 2 — —

有初步探究計劃、任務分工等(2分)有詳細探究計劃加(2分) 2 2 — 2

完成探究主題 收集相關資料,使用手段多樣性(2分),其中使用網絡、電視、圖書等三種以上手段加(2

分) 2 2 2 2

較多有效地了解相關資料(2分) 2 2 — —

是否針對主題進行反復討論(2分)

研討記錄完整、真實加(2分) 2 2 2 2

獨立查閱資料(2分)

有詳細記錄加(2分) 2 2 2 2

獲得新知識、技能及活動中的創新精神、反思、體驗等收獲體會的書面說明(2分) 2 2 2 2

承擔主要任務、責任感強、合作愉快(2分) 2 2 — —

主題成果交流 完成對主題研究成果的交流活動(2分)

形式多樣,效果顯著加(2分) 2 2 2 2

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創新水平(2分) 2 2 2 —

在班、校媒體發表展示(2分)

利用網絡或校外發表加(2分) 2 2 — 2

有繼續探究的計劃說明(2分) 2 2 2 —

總計100分 30 28 18 14 得分:

等級:

說明:

1. 其中每欄中不符合為0分,部分符合為1分,完全符合為2分

2. 85——100分評價等級為優秀、68——84分為良好、50——67分為合格、50分以下為尚需努力

2.課題實施過程:

(1).優化學生心理

心理學認為:“學習是嘗試錯誤的過程,學習只有建立在平等的信念之上。”對學生,尤其是動手能力和接

受能力差的學生,即使錯了,教師也不能用訓斥、恐嚇的手段對待。我們教師壹方面要幫助學生認真分析,

積極鼓勵,對學生要及時鼓勵,耐心指導;對復雜、難做的實驗和難懂的知識,要手把手地教,耐心仔細的

分析,使其增強自信心,增強爭取成功的勇氣。

另壹方面,教師要抓好學生課前的預習工作,特別是實驗演示課和實驗課,使學生對實驗目的,實驗方法及

實驗中的註意問題,實驗中要觀察什麽,有壹個清楚的了解,引導他們註重實驗過程的調查、觀察,學會通

過現象分析實質,得出結論,讓學生逐步做到自主觀察,獨立動手操作,按自己的方式思考、表達,充分調

動學生積極的心理因素,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總之,能讓學生在科學課中有壹個輕松、愉快得學習情緒。

(2).對探究性學習的認識

1、改革傳統的不適應現代教育要求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優化教學過程,符合現代教育科學發展的總趨勢,

也是當前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知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迫切要求,教學實踐表明,在教師指導

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收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

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生是認知的

主體,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主動的建構者。學生要用探究法、發現法進行意義建構,在此過程中學生主動

去搜集並分析有關信息和資料,對所學習的問題提出各種假設並努力加以驗證,通過與已有知識聯系並認真

思考,在此過程中,註入教師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

的主觀能動性,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2、探究,就是探討追究。從大的方面看,能在生產生活學習中發現問題,並分析解悶問,是探究;從小的

方面看,追究壹個詞壹個句子的意思或用法,也是探究。探究,是過程,是探究者發揮主體積極性去學習或

創造的過程。通過探究,獲取直接經驗和體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運用

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的結果,或是學到新的知識,或是產生獨特的見解。對於

學生來說,探究能力的形成,也就形成了獨立學習的品格,有了開拓創新的基礎。可以說,探究是壹種重要

的學習方式,也是創新的必經過程。

3、科學探究性教學,就是重在引導學生形成主動發展理念,強化實踐意識,培養科學精神。學生了解了科

學規律,具備獨立探究的能力,今天或將來他們就能夠自學科學、自主靈活地運用知識,能更大程度上發揮

才智。由此,我們采取行動研究方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力求探尋科學探究性教學的意義、原則和方

法,探尋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的互動特點,探尋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同的教學時空的運行

規律。也尋找切實可行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模式。

4、實驗前的學生探究活動情況

1)學生調查:

(1)妳喜歡教師采用什麽方法上科學?

A.示範的方法,如講授例題.

B.研究的方法,如研究二力平衡條件.

C.實驗探究的方法,如測壹墨水瓶水的質量.

D.對話的方法,如師生間的問答討論.

表3

選項 人數 百分比(%)

A 78 12.8

B 92 15.4

C 320 50.4

D 140 21.4

從表3中看出,半數學生樂於接受實驗探究的方法。

(2)問題:在“大氣的壓強”新課學習剛壹開始,教師就演示了“雪碧瓶變癟”的實驗,如圖1所示

妳的想法是:

A.希望自己親自演示壹下這個實驗.

B.教師馬上解釋雪碧瓶變癟的原因.

C.自己迅速閱讀課本開頭的壹段話,以明了其原因.

D.教師稍候壹會兒,讓自己猜想可能的原因.

表4

選項 人數 百分比(%)

A 129 20.5

B 86 13.7

C 43 6.8

D 378 59.0

從表4中看出:(1)大多數學生(79.5%)已不再滿足於現象直接的感官作用,他們有了問題解決的要求.

(3).運用多媒體,揭示事物本質,優化教學過程

1) 多媒體技術具有豐富的表現能力,可以沖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對象,再現各種

事物的細節和變化,有效地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提高教學效果。如七年級科學上冊《細胞》壹

課,傳統教學很難在課堂上讓學生更好的認識個體微小的細胞。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就能使學生不僅清楚地看

到細胞的內部的構造,還能利用其連續播放畫面的技術,使學生看清細胞的運動及細胞的分裂等過程。

2) 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在教學中進行時空變換、大小變換、速度變換、虛實變換,把許多宏觀和微觀的、

瞬間的和漫長的、簡單和復雜的事物展現在學生面前,揭示事物現象的本質和發展變化的規侓,促進學生的

認知活動從感性向理性飛躍。在科學課教學中,有很多章節內容由於受到條件的限制,課堂上是無法用實驗

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觀察。如七年級科學上冊《遙望星空》等壹系列天文知識類章節,九年級《生物群落》等

表現多種生物之間聯系類章節,以及《人體系統》等講敘人體生理類章節,這些內容都能利用多媒體技術,

形象、生動地展現給學生觀看,而且效果比實物還要好。特別是“宇宙”,用實物是難以展示在學生面前的,

而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就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3) 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習興趣。由於多媒體技術能將文字、畫面、聲音有效地融為壹體,將教學內容形

象、直觀、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如七

年級科學上冊:《物種與分類》,這本來是壹節枯燥、乏味的思維訓練課,如果運用多媒體技術,先給學生播

放壹段《動物王國運動會》的動畫課件,然後再讓學生去討論“羊屬於哪支運動隊?(哪種動物)” 、“蝙

蝠是不是鳥?”等問題。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到“運動會”的情景,積極思考,主動探討問題。這樣就

能很好地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那些後進生,將他們的註意力吸引過來。看到壹些生動、形象、

有趣的畫面時,會不知不覺地被吸引,這是這個年齡段所有學生的***性,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

4) 應用多媒體技術,強化學生實驗操作的技能。對壹些裝置和操作學生感困難的實驗,應用多媒體技術為

學生先進行模擬操作,訓練實驗操作技能,然後再進行真正的實驗。如制氧實驗的操作教材中所述:①在試

管裏加入適量的高錳酸鉀,管口放壹小團棉花,塞上有氣管的橡皮塞用鐵夾夾住試管口1/3處,試管口略往下

傾斜,②把集氣瓶裝滿水倒立在水槽中,③點燃酒精燈加熱試管,把導管放在水槽裏;④待氧氣把水排出後,

用玻璃片在水中蓋住口,把瓶移出水槽。⑤收集氧氣完畢,必須把導氣管移出水面,再熄滅燈火,不然水吸

到試管內使試管炸裂。這壹操作技能,光靠課堂演示,並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整個實驗過程,因此用

多媒體設計壹個全開放的實驗環境,讓學生在實驗中自由選擇實驗所需儀器藥品,二次錯誤選擇後,計算機

給予正確提示,然後由學生自主地用所選的儀器搭建實驗裝置,整個裝置完成後,由計算機給出評價,並對

不正確的裝置給出實驗後可能會產生後果的模擬,象試管口未向下傾斜產生水流到試管底部使試管破裂等。

(4).增加合作探究性作業:

作業是教學工作中壹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壹個重要的手段。傳統作業模式有它的弊端:

它壹味強化了“教”的作用。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但傳統作業內容封閉,僅局限於學科知識,遠

離學生實際生活和社會生活。作業方法、手段單壹,註重作業規範統壹,強調死

  • 上一篇:講規矩有紀律發言稿100
  • 下一篇:關於貫徹落實政府采購框架協議采購方式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