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藥理學遞質術語?

藥理學遞質術語?

藥理學:研究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規律的壹門學科。2藥效動力學:藥物作用動力學,主要研究機體對藥物的作用及其規律,闡明藥物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機理3藥代動力學:藥物代謝動力學,主要研究機體對藥物處置的動態變化。受體:壹類介導細胞信號傳導的蛋白質,能識別周圍環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學物質,首先與之結合,並通過中介信息放大系統引發隨後的生理反應或藥理作用:治療指數(TI)= LD50/ED50 LD50:50% 的實驗動物死亡所對應的劑量,ED50:50% 的實驗動物死亡所對應的劑量。(ED50):對應於 50%實驗動物有效的劑量。5 藥效強度:藥效強度即效價,是指藥物達到壹定效果所需的劑量(通常以毫克為單位)。

8.制劑:根據《獸藥典》或《獸藥質量標準》將藥物制成壹定規格的產品稱為制劑。

9、劑型:將藥物加工成適宜、安全、穩定、使用方便的壹定劑型稱為劑型。

10、處方:獸醫根據畜禽等動物的病情開具的用藥清單,處方是具有法律意義的文書,也是藥劑科分藥的依據。

11.藥典:藥品或藥品規格標準代號。

12.藥物消除:指藥物在動物體內的代謝(生物轉化)和排泄。

13.首過效應:藥物經胃腸道吸收後由門靜脈進入肝臟,受肝臟的作用,使吸收的藥物代謝失活,進入體循環的藥物減少,導致藥效降低或消失的現象。

14.生物轉化:藥物在動物體內化學結構的改變,又稱藥物代謝。

15、藥物作用:藥物在機體內與機體細胞之間的反應。

16.興奮藥:在藥物作用下使機體生理生化功能紊亂。這種藥物稱為興奮藥。

17.治療作用:凡符合用藥目的或達到防治疾病效果的藥物。療效有對癥治療和對因治療的不同作用。

18.不良反應:與用藥目的無關或對動物機體產生不適或有害作用。

19.副作用:在藥物治療劑量內產生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作用。副作用是藥物固有的、選擇性低的效應的表現。20.毒性反應:常由用藥劑量過大引起,也有連續長期用藥因毒性積累而發生的。

21.用量:藥物使用的多少,有無效量、最低有效量、極量、最低中毒量、致死量之分。臨床治療或常用量應介於最低有效量與極量之間。

22.配伍禁忌癥:指藥物在體外配伍時,藥物之間直接發生物理或化學變化,如沈澱、變色、潮解或失效,導致藥效降低或消失。

23.拮抗作用:兩種藥物配伍(合用)使藥效小於每種藥物單獨作用的總和。

24.增強作用:又稱協同作用,兩藥合用的作用大於單藥作用之和,如磺胺類藥物與增效劑甲氨蝶呤(tmp)合用其抗菌活性遠大於單藥作用與單藥作用之和的幾倍或十幾倍。

25.相加作用:兩藥合用的作用為各藥單獨作用之和,如青黴素與鏈黴素合用。

26.抗菌藥:抑制或殺滅病原微生物的藥物。

27.抗菌譜:抑制或殺滅病原體的藥物範圍。

28.抗菌活性:指抗菌藥物抑制或殺滅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其活性表示抗菌能力的大小。

29、耐藥性:又稱抗菌性,指病原體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下降或消失。

30.交叉耐藥性:微生物對某種抗菌藥物產生耐藥性後,有時其他同類抗菌藥物也產生耐藥性,稱為交叉耐藥性。

31.最低抑制濃度(mic):體外試驗中,能抑制培養基中細菌生長的最低藥物濃度。

32.最低殺菌濃度(mbc):體外試驗中,藥物能使活細菌的生長減少 99% 以上的最低濃度。

33.廣譜抗菌藥:抑制革蘭氏陽性和革蘭氏陰性細菌、立克次體、螺旋體、衣原體、支原體和某些原生動物(如變形蟲和球蟲)中大多數病原體的抗菌藥。

34.抗菌藥和消毒藥:抗菌藥和殺菌藥,抗菌藥用於抑制病原體的生長;消毒藥用於殺滅病原體,二者在使用濃度上存在藥物化學性質的差異。

35.休藥期:指食用動物從停止用藥到允許屠宰或其產品,如食用動物組織、蛋、奶等產品允許上市的間隔期。

36.副作用:又稱間接作用,為主要作用所引起的效應的產生。強心甙因促進血液循環而引起利尿作用。

37.對癥治療:用藥目的是改善疾病的臨床癥狀,又稱治標。如用解熱鎮痛藥消除機體發熱癥狀。

38.病因治療:又稱病根治療,用藥的目的是消除病因,去除病根。如殺滅或抑制病原體的抗菌藥物。

39.藥物殘留:為動物在使用藥物或貯存於動物細胞、組織器官後所積累的藥物或化學物質的原形或代謝產物等,直接影響可食用組織器官的質量。

40.肝腸循環:有些藥物經膽汁排泄,進入腸道後水解,或解離的藥物在腸道重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稱為肝腸循環。肝腸循環藥物的特點往往是藥效持續時間長。41 興奮性藥物:任何能使機體生理生化功能增強的藥物。42 抑制性藥物:任何能使功能活動減弱的藥物。激動劑類藥物:既有親和力又有內在活性的藥物,能與受體結合激動受體產生效應。44 拮抗劑類藥物:能與受體結合,具有較強親和力而無內在活性的物質。45 肝酶:肝細胞平滑內質網脂質中的微粒體酶是藥物代謝最重要的酶系統,被稱為 "肝酶",影響藥效。生物利用度:藥物制劑中的活性藥物被全身利用的程度,包括進入全身循環的劑量和速度。47 半衰期:血藥濃度降低壹半所需的時間。48 首過(屏障)效應:又稱第壹屏障效應。口服藥物在胃腸道吸收後,通過門靜脈進入肝臟。有些藥物在通過黏膜和肝臟時很容易被代謝和滅活,大部分藥物在首次通過肝臟時被破壞,從而使進入血液循環的有效藥物量減少,藥效降低49:耐藥性:指藥物連續多次作用於人體後,藥效逐漸減弱,需要不斷增加劑量才能達到原 來的藥效:又稱耐藥性,是指微生物、寄生蟲和腫瘤細胞對於化療藥物的耐受性,耐藥性壹旦產生,藥物的化療效果就會明顯降低。51 協同作用:協同作用是指不同的激素發揮相同的生理效應,從而達到增強效果的結果。52 反跳現象:長期使用某種藥物治療疾病,在癥狀得到控制或臨床治愈後,導致突然停藥,從而引起藥效下降。長期使用某種藥物治療疾病,在癥狀基本控制或臨床治愈後突然停藥,由此導致的疾病逆轉現象稱為藥物 "反跳 "現象:化療是使用化學藥物治療癌癥:指壹種或壹類抗生素(或抗菌藥物)可抑制(或殺死)的微生物類、屬和種的範圍:也稱為重復感染。雙重感染:又稱重復感染,是指壹種微生物在另壹種微生物感染過程中發生的感染, 通常是由使用抗菌藥物誘發的。膽堿能危象:新斯的明過量危象,多發生在瞬間用藥過量之後,其特征是除上述呼吸困難癥狀外,乙酰膽堿過度蓄積:包括毒鼠強中毒癥狀(嘔吐、腹痛、腹瀉、瞳孔縮小、出汗、流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心率減慢等。(嘔吐、腹痛、腹瀉、瞳孔收縮、出汗、流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心率減慢等)、煙堿中毒 (肌肉震顫、痙攣和收縮等)和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焦慮、失眠、精神錯亂、意識不清、抽搐和昏迷等)57 水楊酸鹽反應:水楊酸鹽反應:指水楊酸和乙酰水楊酸等引起的反應,大劑量應用此類藥物可引起頭痛、眩暈、惡心、嘔吐、耳鳴、聽力和視力下降,嚴重者可出現聽力和視力障礙。聽力和視力下降,嚴重者出現精神錯亂、皮疹、出血等癥狀,稱為水楊酸樣反應。58 首劑現象:又稱首劑綜合征或首劑現象,是指某些患者在首次服用某類藥物時,由於肌體尚未適應藥物的作用,會出現難以忍受的強烈反應。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CCNSA):指處於細胞增殖周期各階段(G1、S、G2、MG2、M)或處於靜止期(C0 期)的細胞。它們大多能與細胞中的 DNA 結合並阻斷其復制。細胞周期特異性有機體(CCSAs):只對處於惡性腫瘤增殖周期某壹階段的細胞有殺傷作用的藥物61。完全激動劑:具有較高的親和力和內在活性,能與受體結合並產生最大效應。62 部分激動劑:具有壹定的親和力,但內在活性較低,與受體結合後只能產生較弱的效應。63 活性轉運體:其中壹些能與細胞中的 DNA 結合,阻止 DNA 的復制。63 主動轉運:由細胞膜特異性載體蛋白攜帶的某些物質(如 Na+、K+)通過細胞膜本身的壹些耗能過程,逆濃度差或電位差進行的跨膜轉運稱為主動轉運。主動轉運的特點是需要使用載體、對抗濃度差或電位差並需要能量。64 被動轉運:包括簡單擴散和易擴散兩種形式。(1)簡單擴散:指小分子脂溶性物質通過細胞膜從濃度高的壹側向濃度低的壹側遷移的過程。(2)易擴散:指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質在特殊膜蛋白的協助下,從濃度高的壹側通過細胞膜向濃度低的壹側移動的過程。壹級動力學消除:藥物的消除速度與藥物濃度成正比,即在單位時間內消除壹定恒定比例的藥 物量。66 零級動力學消除:在單位時間內消除等量的藥物,也稱為消除動力學的衡量標準。67 房室模型:根據藥物從血漿中消除的速度可分為壹室模型和二室模型。

(1)壹室模型:假定藥物進入血液循環後在體內的分布是瞬時均衡的。

(2)二室模型:假定機體由中心室和外周室相連組成,藥物進入循環後,向中心室的分布是瞬時平衡的,但進入外周室有壹個分布過程,需要壹定的時間才能與中心室保持平衡。

(2)藥物的選擇性作用:藥物進入人體後並不是對所有的組織器官都有作用,只有在給藥壹定劑量時,才會對少數組織器官產生作用。在壹定劑量下,只有少數組織和器官有明顯作用

  • 上一篇:書桌整理方法有幾種
  • 下一篇:請問胖大海的功效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