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痛經中醫驗方

痛經中醫驗方

主癥: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拒按,遇熱痛減,經血量少,色黯有塊,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質黯,苔白,脈沈緊。

治法:溫經散寒,化瘀止痛。

治法:溫經湯。若痛經,可酌情加延胡索、茴香;若小腹冷、四肢不溫,可酌情加熟地黃、天麻。若月經期間,小腹疼痛,喜溫喜按,經量少,色淡而稀,畏寒肢冷,腰骶冷痛,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細遲或細澀,為虛寒性痛經。治以溫經養血止痛,方用大營煎加茴香、補骨脂。

主癥:經前或經期小腹灼痛,拒按,腰骶部疼痛,或平時小腹疼痛,經前、經期疼痛加重,或經期、經量增多,經色紫紅,質稠或有血塊,平時量多色黃,質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熱,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

治法:清熱利濕,化瘀止痛。

治法:清熱利濕,化瘀止痛:清熱理血湯(《古今醫鑒》)加紅藤、敗醬草、薏苡仁。 方中黃連、薏苡仁清熱利濕;紅藤、敗醬草清熱解毒;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牡丹皮活血化瘀通經;莪術、香附、附子、天麻、玄參、白芍涼血清熱,緩急止痛。全方***具有清熱利濕、化瘀止痛的功效。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者,加槐花、地榆、馬齒莧;經量過多者,加黃柏、樗根、白皮。

以上就是關於中醫如何治療痛經的內容介紹,雖然痛經中西醫都可以治療,西醫在治療上更註重快速有效,而中醫治療則是通過內服中藥來慢慢改善痛經的病情狀況、從而達到根治的療效,所以中醫在治療上比西醫更有優勢,大家不妨試試中醫調理痛經,希望對痛經有所幫助!

痛經壹般除了西藥調理,還有通過飲食調理,其實我國的中醫對治療痛經也是很有效果的,為了讓大家更多的了解中醫如何治療痛經,下面小編來給大家具體介紹壹下吧。

1、腎氣不足型。

主要癥狀:經期或經後小腹隱痛,喜按,經量少,色淡質稀,頭暈耳鳴,腰酸腿軟,小便清長,面色無華,舌淡,苔薄,脈細數。

治法:補腎填精,養血止痛。

治法:補肝湯(《傅青主女科》)。當歸、白芍、鹿茸、巴戟天、炙甘草、阿膠。方中巴戟天、山茱萸補腎氣,填腎精;當歸、白芍、阿膠養血止痛;山藥、甘草滋補脾腎,益精血。全方***起到補腎填精、養血止痛的作用。如月經量少者,酌加鹿角膠、熟地、枸杞子;腰骶部疼痛者,酌加桑寄生、杜仲、狗脊。

2、氣血虛弱型。

主癥:經期或經後小腹隱痛,經量少,面色蒼白,形體消瘦,神疲乏力,頭暈心悸,失眠,面色蒼白,舌淡,苔薄,脈細弱。

治法:補氣養血,和中止痛。

治法:補氣養血,和中止痛:黃芪建中湯(《金匱要略》)加當歸、人參。黃芪、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棗、焦糖。黃芪、人參、桂枝、人參補氣溫中,通絡止痛:當歸、白芍、焦糖養血和中,緩急止痛;甘草、生姜、大棗健脾和胃,使人生氣。本方****,起到補氣養血、緩急止痛之效。

3、氣滯血瘀型。

主癥: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胸脅乳房脹痛,月經失調,經色紫黯有塊,塊下痛減,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弦或弦而有力。

治則:行氣活血,祛瘀止痛。

治法:膈下逐瘀湯。痛經嚴重伴惡心嘔吐者,加山茱萸、半夏、莪術;伴腹脹、肛門疼痛者,加姜黃、川楝子;若伴有寒性腹部冷痛,可加艾葉、茴香;若伴有熱性腹部冷痛,伴有口渴、舌紅、脈數,可加梔子、連翹、黃柏。

  • 上一篇:玉米苗期雜草多,打除草劑怎麽做才能既除雜草又不傷玉米苗?
  • 下一篇:美國著名作家和詩人的名字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