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很多老人家裏不窮卻還在到處撿瓶子,這是為什麽?

很多老人家裏不窮卻還在到處撿瓶子,這是為什麽?

主角:我們老了,我們老了,我們年輕了,我們年輕了。每個人都會變老。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敬老不僅包括物質上的貢獻,還包括心理上的關懷。有些老年人因為特殊的愛好而感到無助。比如壹些生活條件好,對孩子明顯孝順的老人,特別節儉,甚至喜歡上街撿飲料瓶賣。而且大部分都不聽孩子勸阻,各奔東西。老人的孩子和外人都很難理解他們的行為,甚至認為這是壹種類似阿爾茨海默病的怪癖。

那麽,這些老人的真實心理是怎樣的呢?我們來壹個壹個解釋:

案例壹,送走孤獨,尋找存在感。

李叔叔74歲了。他曾經是壹家企業的高級工程師。他妻子三年前去世了。他有兩個兒子和壹個女兒,目前都有不錯的工作和事業。送了幾個孫子上中學後,黎叔突然閑了下來。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他開始每天在公園、廣場、學校撿飲料瓶。他的孩子知道後,勸了很多次都沒用,後來只好作罷。直到有壹次黎叔摔到醫院撿瓶子,他的孩子才從老人口中得知。本來黎叔整天出去就是為了給自己找點事做,退休金也花不完。他拿起瓶子只是為了在擁擠的地方看到更多的人,和別人說幾句話,僅此而已。

李叔叔真正缺少的是孩子的陪伴。他不是撿瓶子,而是趕走孤獨。

例二:張奶奶,窮慣了。

張奶奶現在應該80多歲了。她的小兒子是房地產開發商,凈資產過億。張奶奶的丈夫很早就去世了,留下了當時三十多歲的張奶奶和三個女兒壹個兒子,其中最小的兒子還在肚子裏,還沒有出生。張奶奶辛辛苦苦把四個孩子帶大,受盡了罪與苦。沒想到這個小兒子和施工隊出去了,漸漸成了當地有名的開發商。雖然兒子很有錢,但張奶奶還是改變不了勤儉節約的習慣。她不讓兒子給她買金銀首飾,更別說名牌衣服了。她不會讓家裏的燈怕耗電。她藏不住剩菜。即使饅頭發黴了,她也會去掉發黴的地方,繼續吃。最讓兒子惱火的是,不管什麽場合,張奶奶見人總是收拾殘羹剩飯。她出門的時候總是拎著壹個編織袋,看到飲料瓶和廢紙,就像個嬰兒壹樣撿起來。要不是本地人,看到她的穿著打扮,到處撿瓶子,她絕對不會想到兒子是個有錢人。

張奶奶是那種吃苦,怕吃的老人。她總是認為人太浪費了。過去,人們連粗糧和野菜都吃不飽。

例三:想發揮余熱的吳爺爺和胡爺爺。

雖然沒有白那位有名的老人騎著三輪車給學生捐錢,但這位80多歲的老人也是中國感人的人物之壹。作為退休校長,吳爺爺的退休工資也相當可觀,年收入6.5萬元左右。他自己不抽煙不喝酒,也很少買衣服。在穿了30年破運動衫後,他把他35年的養老金捐給了貧困兒童。此外,他還撿瓶子和罐子,賣廢品的錢也用來捐款幫助學生。另壹位爺爺胡成發,被評為當年感動中原十大人物之壹,也是助人為樂的楷模。胡爺爺當了幾十年村幹部。他從67歲開始做了18年的善事,他做善事的經濟來源之壹就是撿瓶子賣廢品。這位老人是殘疾人,因為他在工作時傷了腿。即便如此,他還是堅持給農村學校的孩子買學習用品,給養老院的老人送月餅。就在他去世的前壹天,他還在街上撿廢品。

白爺爺,吳爺爺,胡爺爺都是人品高尚的人。都是有崇高追求的人。都是大寫的人。他們真的把壹生的余熱都奉獻給了社會,值得我們所有人的贊美!

以上三個例子分別說明了三種老人的心理。不管他們的目的是什麽,他們都希望年輕人能夠更加理解和寬容。

  • 上一篇:便利店食品經營許可證怎麽填寫?
  • 下一篇:萘敏維滴眼液好用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