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粘蟲的發生規律和防治方法

粘蟲的發生規律和防治方法

全國各地粘蟲年發生代數不同,由北向南依次為:東北、內蒙古年發生2-3代,華北中南部3-4代,江蘇淮河流域4-5代,長江流域5-6代:東北、內蒙古年發生2-3代,華北中南部3-4代,江蘇淮河流域4-5代,長江流域5-6代,華南6-8代,江蘇淮河流域4-5代。華南地區為 6-8 代。粘蟲是遷飛性害蟲,其越冬分界線在北緯 33 度左右。33 度以北地區無蟲越冬;在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幼蟲和蛹在稻樁、田埂雜草、綠肥地、麥田表土下等處越冬;在廣東、福建南部等地,該蟲常年繁殖,無越冬現象。北方春季成蟲數量多,是由南方遷入造成的。成蟲產卵於葉尖或嫩葉皺紋與心葉之間,常使葉片成縱卷狀。初孵幼蟲腹足類尚未發育完全,所以走起路來像尺蠖;初齡幼蟲只能啃食葉肉,使葉片呈現白點;3齡後可將葉片吃成缺口,5-6齡幼蟲進入取食期。幼蟲 ****6th instor。老熟幼蟲在根際表土 1-3 厘米處作土室化蛹。發育起始溫度:卵 13.1 土 1℃,幼蟲 7.7 土 1.3℃,蛹 12.0 土 0.5℃,產卵成蟲 9.0 土 0.8℃;整個生活史為 9.6 土 1℃。有效發育積溫:卵期 4.3 天,幼蟲期 402.1 天,蛹期 121.0 天,產卵成蟲 111 天;整個生活史為 685.2 天。成蟲晝伏夜出,傍晚開始活動。黃昏時覓食,半夜交尾產卵,黎明時尋找藏身之處。成蟲對糖醋液有較強的趨性,多產卵於枯黃的葉片上。在麥田,喜產卵於麥株基部枯黃葉片頂端的折疊縫中;在稻田,則產卵於稻田中上部半枯黃葉片的頂端,並將帶卵的枯黃葉片縱向卷成條狀。每個卵塊壹般為20-40粒,成條或重疊,多為200-300粒,每雌壹生產卵1000-2000粒。初孵幼蟲有群集性,1、2齡幼蟲在麥株基部葉背或分蘗葉背光照處為害,3齡後取食量增加,5-6齡進入狂食階段,吃光葉片或將穗頭咬斷,其食量占整個幼蟲期的90%左右,3齡後幼蟲有假死現象、受驚後迅速蜷縮倒地,怕光,晴天潛伏在麥根土縫處,傍晚或陰天爬到植株後或陰天爬到植株上為害,幼蟲大量發生缺乏食物時,常成群遷徙到附近地塊繼續為害,老熟幼蟲入土化蛹。該蟲適宜溫度為 10-25 ℃,相對濕度為 85%。產卵適宜溫度為19-22℃,適宜相對濕度為90%左右。當溫度低於 15℃或高於 25℃時,產卵量會明顯減少,當溫度高於 35℃時,則無法產卵。濕度直接影響新孵幼蟲的成活率。成蟲需要采食花蜜補充營養,花蜜資源豐富時,產卵量高;采食禾本科植物的幼蟲發育快,羽化後的成蟲產卵量高。成蟲喜在生長茂密的田塊產卵,生產上生長良好的小麥、玉米、水稻田,生長茂密的密植田和施肥、灌溉條件好的田塊,有利於該蟲的發生。天敵主要有步行甲蟲、蛙類、鳥類、寄生蜂、寄生蠅等。 防治方法 方法介紹 (1)誘殺成蟲。利用成蟲在麥類作物葉片上產卵的特點,在麥田中插上麥草把或稻草把,667m260-100,每隔 5 天更換壹次新草把,並將換下的草把集中燒毀。此外,還可用糖醋罐、黑光燈等誘殺成蟲,抑制蟲口數量。(2)根據預測預報,在幼蟲3齡前及時噴灑2.5%敵百蟲粉劑或5%敵殺死粉劑,每667m2噴1.5-2.5kg。90%晶體敵百蟲1 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1 500倍液加40%樂果,90%晶體敵百蟲1 500倍液加40%樂果。提倡施用激素類農藥,667m2 用 20%除蟲脲凝膠懸浮劑 10ml,兌水 12.5kg,用東方紅 18 型煙霧機噴灑。有條件的可用運-5型機進行超低容量噴霧,每667m2用20%殺蟲腮1號凝膠懸浮劑10ml,對水0.5kg,適用於大面積聯防。(3)丁硫克百威、辛硫磷、雙甲脒等防治粘蟲藥劑的防效依次高於丁硫克百威和雙甲脒。丁硫克百威與辛硫磷 1:4 混用,增效作用顯著。雙甲脒與呋喃丹混用,雙甲脒與辛硫磷1:1混用,有增效作用。物理防治策略 [物理防治策略]采用以下方法誘殺甲蟲成蟲,降低甲蟲種群數量:A、糖醋盆 B、楊樹枝柄(成蟲白天躲在裏面) C、黑光燈 [藥劑防治策略]在低齡幼蟲期,及時控制危害,用以下藥劑噴霧防治:A、5%抑太保乳油 4000 倍液 B、或 5%卡那克乳油 4000 倍液 C、或 5%農夢特乳油 4000 倍液 D、或 5%農夢特乳油 4000 倍液 D、或 5%農夢特乳油 4000 倍液 D、或 20%滅多威 1 號懸浮劑 500-1000 倍液 E、或 25%滅多威 3 號懸浮劑 500-1000 倍液 F、或 40%菊殺乳油 2000-3000 倍液 G、或 40%菊殺乳油 2000-3000 倍液 H,或 20%氯氰菊酯 2000-4000 倍液 I,或茴香青蒿素農藥 500 倍液 粘蟲在全國發生 1-8 代,發生代數隨緯度升高而減少,淮北地區屬 4-5 代粘蟲發生區。幼蟲4-5月危害小麥,呈明顯的1代多次發生。早蛾從 2 月中旬開始出現,壹般在 3 月上中旬出現,末期在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蛾期較長,從 3 月中旬到 4 月上中旬往往會出現兩個蛾峰,有些年份還會出現第三個蛾峰。產卵高峰期為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幼蟲在 4 月和 4 月中旬孵化,5 月和 5 月中旬進入取食期。5 月中下旬,幼蟲在土壤中成熟化蛹。5 月下旬至 6 月中旬,成蟲羽化後陸續遷出。此後在田間很難發現,但有的年份在8、9月份就有3、4代粘蟲為害水稻,其中以雜交稻和晚粳稻為害最重。

成蟲飛翔力強,據測定,每小時可飛20-40公裏,在空中可持續飛行2-3天或更長壹些時間。有晝伏夜出的習性,白天埋伏在隱蔽處,傍晚日落後即出來活動,夜間常出現三個高峰期,即傍晚日落後、午夜前後和黎明前,分別與成蟲覓食、渡卵和尋找隱蔽處等活動有關。對糖、醋、酒液和楊、柳枝把有強烈的趨性,對黑光有壹定的趨性。

雌蛾分塊產卵,每塊產卵20-40粒,最多可達200-300粒,每只雌蛾可產1000-2000粒,在麥田卵多產在植株中下部的黃葉葉片尖端、葉背或葉鞘內,麥田稻樁葉鞘內也有產卵。利用粘蟲的產卵習性,在麥蛾發生期在田間插稻草或麥稭誘集卵塊,可作為防治和測報措施之壹。

幼蟲孵化後先吃卵殼,然後爬到葉面分散危害,1-2齡幼蟲啃食葉肉形成透明條斑;3齡後沿葉片邊緣吸食成缺刻;5-6齡進入捕食期,可將植株吃成光桿,咬斷穗部。3齡後假死。若氣溫高、氣候幹燥,常潛伏在麥根旁的土壤中,但在陰天,大齡幼蟲也爬到麥穗上棲息。缺乏食物時,大齡幼蟲就會成群結隊地遷出田野。幼蟲成熟後,鉆入植株下約 3 厘米的表土中,築成土室化蛹。

影響粘蟲發生的環境因素很多,主要受氣候、食物營養、天敵和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環境條件適宜,則發生嚴重,反之則危害減輕。

粘蟲是喜濕怕高溫幹旱的害蟲,但降雨過多,特別是大雨或暴雨,粘蟲數量往往明顯下降。成蟲發育和產卵溫度在15-30℃,產卵最適溫度為19-22℃,當溫度低於15℃或高於25℃時,產卵數量均呈下降趨勢。特別是在高溫低濕條件下,產卵量更少。當相對濕度高於 75% 時,更有利於成魚產卵。溫度和濕度對初孵幼蟲成活率的影響也非常明顯。當溫度高達 35℃或相對濕度降至 18%時,剛孵化的幼蟲都無法存活。而在 23-30℃ 的高相對濕度條件下,幼蟲的存活率很高。蛹在幹燥條件下,體內不斷失水,體重減輕,約減去原體重的28%左右,此時可能死亡。

食物營養對粘蟲的發育和繁殖影響很大。幼蟲喜歡取食禾本科植物,取食後幼蟲發育快,化蛹率較高,成蟲羽化後產卵量較多。成蟲羽化後,必須補充營養,主要是糖分,才能正常發育和產卵繁殖。在自然界中,各種蜜源植物的開花情況和蜜源量的多少,對粘蟲的發生輕重,影響較大。

農業生產活動中,如栽培制度的改革和栽培技術的提高,對粘蟲的發生危害也有很大影響。如北方3-4代發生區,第壹代幼蟲除在個別生長茂密的麥田發生較多外,壹般發生不多,但是,隨著水肥條件的改善,灌溉面積的不斷擴大和麥套玉米面積的增加,第壹、二代幼蟲危害有加重的趨勢。密植麥田肥料較多,灌溉條件較好,麥苗生長茂密,農田小氣候適宜粘蟲發生。因此,凡水肥條件好、生長茂密的壹類豐產麥田,粘蟲發生較多。

粘蟲的天敵種類很多,有寄生蜂、寄生蠅、線蟲、步甲、虎甲等,對粘蟲有壹定的抑制作用。

3、防治技術

(1)誘殺技術:①在成蟲羽化初期,用糖醋液或黑光燈誘殺成蟲。在成蟲產卵盛期前,選擇葉片完整、不黴爛的稻草8-10根紮成小把,每畝插30-50根,在第壹次產卵高峰出現後及時更換,以後每隔5-7天更換1次。

(2)藥劑防治:90%晶體敵百蟲1000-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50%克百威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20%除蟲脲膠懸劑每畝10克或25%滅多威3號懸浮劑每畝30-40克噴霧。

  • 上一篇: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有哪些精彩看點?
  • 下一篇:誰能給我發壹份集團公司的崗位說明書(我公司以房地產開發為主)謝謝啊,W1981881@163.COM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