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遲發性運動障礙簡介

遲發性運動障礙簡介

目錄 1 概述 2 疾病名稱 3 英文名稱 4 遲發性多動癥別名 5 分類 6 ICD 編號 7 流行病學 8 病因學 9 發病機制 10 遲發性運動障礙的臨床表現 11 遲發性運動障礙的並發癥 12 實驗室檢查 13 輔助檢查 14 診斷 15 鑒別診斷 15.1 藥物遺傳性帕金森氏綜合征 15.2 亨廷頓氏病 15.3 梅傑氏綜合征 15.4 扭轉痙攣 16 遲發性運動障礙的治療 17 預後 18 遲發性運動障礙的預防 19 相關藥物 20 相關檢查 附:1 與遲發性運動障礙相關的藥物 這是壹個重定向的條目**** 享受遲發性運動障礙。為方便閱讀,遲發性運動障礙已自動替換為遲發性多動障礙,點擊此處可恢復原狀,或以註釋格式呈現 1 概述 遲發性運動障礙(Tardive dyskinesia,TD)又稱遲發性運動障礙、持續性運動障礙,由抗精神病藥物誘發,包括持續、刻板、重復和不自主的運動。

遲發性運動障礙是由長期服用大劑量抗精神病藥物誘發的壹組肌肉群不自主的節律性重復運動。其發生率因藥物類型、劑量、服藥時間和個體差異而異。停用抗精神病藥物會使延遲性多動更加明顯,而增加抗精神病藥物的劑量則會使延遲性多動暫時減少。這種反應最早由 Crane(1968 年)提出,是抗精神病藥物引起的最嚴重、最棘手的錐體外系反應,發生率相當高。最常見的原因是吩噻嗪類和丁酰苯丙酮類藥物。口服普通抗精神病藥物的發生率為20%至40%,長效抗精神病藥物的發生率約為50%。

遲發性運動障礙的主要臨床表現是肌肉群不自主的節律性重復運動。常見的有:

(1)口唇三聯癥:

(2)四肢不自主的重復運動或抽搐:

(3)軀幹肌肉的不協調運動:

(4)其他:身體的任何肌群都可能受累。晚發性多動癥往往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害,而且難以治療,因此必須加以預防;為此,不宜長期大劑量服用傳統的抗精神病藥物。

本病多發於老年人,尤其是女性,特別是有腦器質性病變的老年人,往往癥狀較重,恢復也較慢,情緒障礙也易發生。各種抗精神病藥物均可引起,而以氟奮乃靜、三氟哌嗪和氟哌啶醇等含氟抗精神病藥物多見,大多服用抗精神病藥物1~2年以上,出現時間最短者3個月,最長者13年。

1、盡可能緩慢加藥,盡量避免長期或大劑量應用抗精神病藥物;

2、避免聯合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抗精神病藥物;

3、盡量少用或不用抗帕金森病藥物;停用或更換抗精神病藥時,應逐漸減量,而不應突然停藥;

4、年老體弱或有腦器質性病變者,應給予最低劑量;非必要時,不應使用或少用抗膽堿能藥;

5。早發現早治療,壹旦出現癥狀,應減少抗精神病藥物的用量或改用其他藥物,必要時停用。

2 疾病名稱

遲發性運動障礙

3 英文名稱

tardive dyskinesia

4 遲發性運動障礙的別名

tardive dyskinesia; persistent dyskinesia; slow movement

5 分類

Neurology > Diseases of movement disorders

6 ICD 編號

G25.8

7 流行病學

中國尚無相關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Casey等人認為患病率為13.9%。Kane發現患病率與服藥時間長短有關。他首次調查的患病率為 5%,5 年後同壹組患者的患病率增至 10%。

8 病因

遲發性運動障礙見於長期(1 年以上)大劑量服用阻斷多巴胺能受體或與之結合的抗精神病藥物,尤其是吩噻嗪類(如氯丙嗪和吩嗪)和丁酰苯類(如氟哌啶醇),它們可導致 TD。某些多巴胺藥物如左旋多巴、甲基多巴、帕吉林和鎮靜劑也會引起類似的 TD 不自主運動。偶見於長期服用抗抑郁藥、抗多巴胺藥、抗癲癇藥和抗組胺藥的患者,減量或停藥後易發生。

相關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因素:老年人易發生,不易痊愈,女性多於男性;②腦病變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易發生,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患者TD發病年齡早,發生率高;③藥物因素:藥物劑量和療程與TD的發生有關,多見於治療帕金森綜合征的早發者。

9發病機制

9發病機制

TDD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中樞多巴胺能神經元受損是壹種理論。GABA 能系統功能減退、自由基的神經毒性和抗精神病藥物的直接神經效應也有報道。

壹般認為,長期使用大劑量抗精神病藥物(如吩噻嗪類和丁炔類)會長期阻斷突觸後多巴胺受體(DR),從而導致多巴胺合成的反饋性增加、導致突觸前多巴胺(DA)的合成和釋放反饋性增加,突觸後多巴胺受體對 DA 反應的敏感性增加,造成多巴胺受體超敏和去神經原超敏(去神經支配),生理劑量的抗精神病藥會對 GABA 能神經元造成損害。

在利培酮(risperidin)和氟哌啶醇(haloperidol)的作用下,生理劑量的DA可導致運動障礙,這與使用左旋多巴或停用抗精神病藥後誘發或加重癥狀的傾向壹致,並支持利培酮可減輕TD癥狀、氟哌啶醇可暫時掩蓋癥狀、DA增效劑可加重癥狀的觀點。

病理改變:屍檢顯示黑質和尾狀核細胞發生退行性改變和萎縮。

10 遲發性多動癥的臨床表現

1.多發生於老年患者,尤其是女性,伴有腦器質性病變者居多,癥狀重,恢復慢。多種抗精神病藥均可引起,以氟奮乃靜、三氟哌嗪和氟哌啶醇等含氟抗精神病藥為常見,多發生於服用抗精神病藥1~2年以上者,最短3~6個月即可出現,最長者13年。

主要臨床表現為節律性刻板重復的不自主運動,早期表現為舌震顫或流涎,老年人以口角運動為特征,年輕患者肢體受累常見。兒童的口面部癥狀更為突出,面部下部肌肉最常受累,表現為頰舌咀三聯征(BLM 綜合征)或頰舌咀綜合征,表現為口、唇、舌的重復和不受控制的運動、如不自主地連續刻板地咀嚼、吸吮、轉動舌頭、舔舌頭、撅起和鼓起臉頰、扭曲下頜和轉動脖子,有時舌頭會不自主地突然伸出口腔外,這就是所謂的捕蠅舌綜合征。有時舌頭會不由自主地突然伸出口外,這被稱為飛鳥舌征(flycatcher's tongue sign)。軀幹肌肉受累表現為身體抖動,肢體遠端受累表現為鋼琴指(趾)征,肢體近端受累少見,少數表現為舞蹈樣運動、無目的的拍打、腿部跳躍、手足運動、軀幹扭轉運動和姿勢怪異等。偶爾表現為胃腸型。偶爾會在突然停藥後出現胃腸道癥狀、胃部不適、惡心和嘔吐。情緒緊張和興奮時癥狀加重,睡眠時癥狀消失。部分患者同時伴有遲發性靜坐不能、遲發性肌張力障礙、藥物遺傳性帕金森綜合征,減藥或停藥後癥狀易被掩蓋和暴露。

2.抗精神病藥物可引起急性特發性肌張力障礙或急性靜坐不能,多發生在服用抗精神病藥物2天內,易發生在兒童和成年早期,表現為四肢、軀幹、頸部、舌和面部肌肉劇烈抽動或不舒服的姿勢。

3.按運動障礙的部位分為以下幾種類型?眼肌運動異常:表現眨眼、眼瞼痙攣等;②面肌運動異常:面肌抽動、抽搐和愁眉苦臉等;③口肌運動異常:撅嘴、咂嘴、咀嚼、吸吮和側頜運動等。舌肌運動異常:伸舌、縮舌、蠕動、舔唇等;⑤咽肌運動異常:上腭運動異常影響發音和吞咽;⑥頸部運動異常:斜頸、頸後仰等。軀幹運動異常:軀幹運動不協調,姿勢怪異,如聳肩縮背、角弓反張、扭轉痙攣,膈肌痙攣產生呼嚕聲和呼吸困難,有時全身左右擺動,軀幹反復屈伸、前後扭轉,稱為體搖征(bodyrocking);⑧肢體運動異常:遠端肢體持續屈伸,稱為彈鋼琴指(趾),近端肢體很少受影響,少數表現為舞蹈樣指法動作。少數呈舞蹈樣手勢、投擲動作、手足並動、雙手反復上舉或雙腿跳躍等;⑨肌張力低下性麻痹性運動障礙:累及頭、頸、腰部,如頸部不能擡頭,腰軟不能挺直而凸腹,行走時不能邁步和擡腿,足拖地而行。

4.TD 的亞型?急性停藥綜合征:突然停用抗精神病藥後出現不自主的飄動性非重復性舞蹈動作,類似小舞蹈癥或Hontington病,多見於兒童,可自愈;舞蹈動作量逐漸減少可逐漸消失;②遲發型肌張力障礙:兒童和成人均可發生,表現為類似扭轉肌張力障礙或扭轉痙攣的不自主運動,持續存在,不 是快速、重復、刻板的運動。

11 遲發性運動障礙的並發癥

遲發性運動障礙可並發舌咬傷、口腔粘膜糜爛、無法佩戴義齒、食物從口中流出、吞咽困難和呼吸困難、體重減輕或骨折。

12 實驗室檢查

血液電解質、藥物、微量元素和生化檢查有助於病因診斷和分類。

13 輔助檢查

1.CT 或 MRI 檢查,對鑒別診斷有意義。

2.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或單光子發射斷層掃描(SPECT)可顯示大腦的某些生化和代謝狀況,對診斷有意義。

14 診斷

根據抗精神病藥或長期抗抑郁藥、抗帕金森病藥、抗癲癇藥或抗組胺藥的使用史,在服藥期間或停藥後3個月內出現運動障礙,表現為節律性、刻板性、重復性和持續性不自主運動。

15 鑒別診斷

遲發性運動障礙必須與以下疾病鑒別:

15.1 藥物遺傳性帕金森綜合征

由於抗精神病藥物占據或阻斷了DR,內源性DA無法與DR結合,雖然也有抗精神病藥物史,但不自主運動表現為肌強直、運動減少和運動危象。

15.2 亨廷頓氏病

根據遺傳史、舞蹈癥和癡呆,不難與 TD 相鑒別,抗精神病藥物也常用於 HD 患者,但出現靜坐不能或重復刻板的不自主運動,提示為 TD 的並發癥。

15.3 梅傑綜合征

梅傑綜合征是壹種常見的口腔運動障礙。除口腔肌張力障礙和下頜肌張力障礙外,還伴有眼瞼痙攣;在不完全型,僅有口、舌、咽和下頜肌張力障礙,或僅有原發性眼瞼痙攣;無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史。

15.4 扭轉痙攣

表現為快速、刻板的重復性不自主運動;無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史。

16 遲發性多動癥的治療

1.以預防為主,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應有明確的指征。長期用藥應註意觀察,可采用周期性停藥(drug holidays),暴露於運動障礙初期,逐漸停藥數月或1~2年後運動障礙逐漸緩解消退。需要繼續治療時可更換具有錐體外系副作用的藥物,如氯氮平、利培酮(risperidone)、奧氮平(olanzepine)、喹硫平(quetiapine)等。

2.目前尚無治療 TD 的有效藥物。據報道,73%的患者用普萘洛爾(強心苷)可有效;氯硝西泮治療晚發型多動癥41%的患者有效。氯氮平可減輕40%晚發型多動癥患者的癥狀。

(1)嚴重運動障礙可試用DA耗竭劑如利血平(lisdexamfetamine),有短期療效,從小劑量0.25mg開始,1~3次/d,逐漸加量,也可用噻吩酚(Tabrizolol)、舒倍利、二甲氨基乙醇(Deanol)等試用,必須註意這些藥物本身也有副作用。

(2)抗膽堿能藥物如苯海索(安坦)、東莨菪堿等可加重TD癥狀,有報道膽堿能藥物迪安諾(二甲氨基乙醇或迪納爾)100~500mg/d,分3次服用,連用2周可減輕癥狀。

(3)抗組胺藥,如異丙嗪25-50mg,2-3次/d,或肌肉註射,每天1次,連用2周,可使高敏DR逐漸脫敏。

(4)DR阻滯劑如小劑量氯氮平100-200mg/d,可短期使用。

(5)小劑量碳酸鋰0.25g,1-3次/d,可降低兒茶酚胺系統功能,降低DR敏感性。

(6)作用於γ氨基丁酸(GABA)藥物:認為TD與γ氨基丁酸(GABA)功能低下有關,丙戊酸鈉、卡馬西平等γ氨基丁酸(GABA)增效劑可能有效。

(7)地西泮(安定)2.5-5mg,2-3次/d;普萘洛爾(心得安)10-20mg,2-3次/d,可穩定患者情緒,減輕癥狀。

(8)可試用腦代謝藥物和維生素E,促進腦功能恢復。

3.急性神經系統綜合征,即急性特發性肌張力障礙或急性靜坐不能,用抗組胺藥如苯海拉明50mg靜脈註射;抗膽堿能藥如甲磺酸芐托品2mg肌肉註射;或地西泮(安定)5-7.5mg肌肉註射,可迅速控制癥狀。

4.本病的發生與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密切相關,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慎重用藥。少量或短療程用藥、停藥對預防TD有壹定意義,避免兩種或兩種以上抗精神病藥合用,盡量少用或不用抗PD藥,停用或更換抗精神病藥時應逐漸減量,切忌突然停藥;年老體弱或有腦器質性病變者應給予盡可能小的劑量,不必用或少用抗膽堿能藥。

17 預後

遲發性運動障礙的治療壹般比較困難,效果也不理想。

18 遲發性多動癥的預防

首要任務是避免危險因素。臨床醫生應堅持以下原則:只有真正需要的患者(如精神分裂癥患者)才能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抗精神病藥物絕不能用於治療神經衰弱或抑郁癥,也絕不能用作治療失眠的安眠藥。這是因為晚發性多動癥的發生與藥物劑量的大小沒有關系,即使是少量的藥物。如果精神分裂癥患者出現遲發性多動癥,應權衡停藥的重要性。

19 相關藥物

多巴胺、氯丙嗪、酚嗪、氟哌啶醇、左旋多巴、組胺、氟奮乃靜、三氟哌嗪、氯氮平、利培酮、奧氮平、普萘洛爾、氯硝西泮、硝西泮、利眠寧、噻吩酚、舒必利、非那吡啶、東莨菪堿、地那波爾、異培酮、碳酸鋰、γ-氨基吡喃糖酸、丙戊酸鈉、卡馬西平、地西泮、維生素 E、苯腎上腺素

20 相關檢查

兒茶酚胺、維生素 E

遲發性運動障礙相關藥物 鹽酸三氟拉嗪片

肌張力障礙和帕金森樣疾病。長期大量服用可出現遲發性運動障礙。心悸、失眠、乏力、口幹、視力模糊、...

鹽酸氟奮乃靜片

肌張力障礙和帕金森病樣疾病。長期大量服用可出現遲發性運動障礙。心悸、失眠、疲勞、口幹、視力模糊、...

氟哌啶醇片

不能和帕金森樣疾病。(2)長期大量服用可出現遲發性運動障礙。(3)可出現口幹、視力模糊、乏力、便秘、...

十氟苯那嗪註射液

不能、急性肌張力障礙等。長期大量用藥可引起遲發性運動障礙。(2)可引起血漿泌乳素濃度升高,可能有泌乳素過多癥。

氯普噻噸片
  • 上一篇:我買了許多中藥,打成粉狀後該如何保存。
  • 下一篇:公益訴訟的四個領域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