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經濟體制改革包括哪些方面?

經濟體制改革包括哪些方面?

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包括哪些方面?

答:

1.以產權制度改革和產權調整為核心和主線。

改革者可能沒有意識到,最初以 "放權讓利 "為內容的改革是產權改革,沒有產權理論的指導。然而,這壹改革本質上是對權利之間關系的調整。這種選擇可能是制度變遷的內在動力,也可能是人們的本能選擇。無論是農村改革、城市改革,還是兩者相關的改革,責權利關系及其制度的調整都是核心和主線。農村改革主要包括: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鄉鎮企業的建立、發展和改革;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的股份合作制改革;農業產業化。考察這壹過程,我們發現每壹步改革的實質都是 "產權制度改革 "或 "產權關系調整"。國有企業改革其實從壹開始就是產權制度改革,因為放權讓利、利改稅、承包經營責任制、租賃經營責任制、股份制等改革,本質上都是企業與政府之間產權關系的調整。公司治理結構的改革,實質上也是對企業利益相關者責權利的界定和調整。

2.以舊體制最薄弱的環節或新體制最強烈的訴求--農業體制為突破口。

從總體上看,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首先是從農村的土地產權制度和生產組織制度開始的。為什麽制度變革首先發生在農村?我們認為,這是順應客觀需要的理性選擇。農產品統購統銷制度、剪刀差價格和戶籍制度使農民利益遭受巨大損失。政社合壹的人民公社體制名為集體經濟,實為變相的國營經濟。與城市的集體經濟和國營經濟不同,國家對農村的集體經濟基本上是 "管而不管"。因此,農村改革的機會成本很低,農村對新制度的需求更加強烈。因此,與城市相比,農村的舊制度更容易被打破,新制度更容易產生,自發發生的制度變遷,更能迅速得到政府的認可和支持。

3.允許在舊制度之外產生新制度,即增量制度的調整與存量制度的調整同步進行,前者促進後者。

我國的經濟體制,在舊體制根本性變革比較困難的情況下,確實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增量改革、體制外突破來改革經濟體制結構,並推動或倒逼舊體制的變革,這是漸進式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和主要經驗之壹,應予充分肯定。但是,不能認為中國漸進式改革的成功和經濟的持續增長依賴於非國有經濟的發展。體制改革和經濟增長都是兩條腿走路。即使在非公有制經濟出現之前,公有制經濟(包括集體經濟和國有經濟)的體制也壹直在改革。集體農業經濟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包括土地制度改革,始於 20 世紀 70 年代末。此外,在強調體制外改革積極作用的同時,絕不能忽視國有經濟在改革發展中的巨大作用。與非國有經濟相比,國有經濟的市場化步伐較慢,這固然不利於市場化進程的推進,但它可以使大量的經濟資源特別是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部門處於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這不僅有利於維護社會政治經濟的穩定、而且,在市場機制很不完善的情況下,政府可以彌補市場的不足,克服市場的缺陷,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保證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國有經濟實際上承擔了中國漸進式改革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成本。讓我們假設壹下:如果壹開始就徹底改變國有經濟體制,非公有制經濟能發展到現在的水平嗎?中國的經濟改革能否順利進行?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都要改變。

4.包括政府在內的多主體聯合創新體系發揮重要作用。

在中國經濟體制變革的過程中,最初的主體可能大相徑庭,但在制度設計和變革的過程中,卻是多元主體的聯合創新體系,而且角色不斷變化。其中,政府作為多元主體中的壹員,在制度創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重要作用。

以農村改革為例。前面已經分析過,農村經濟體制變革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股份合作制和與農業產業化相適應的不斷制度創新三個階段。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主體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發揮著不同的作用,而且不同階段的角色及其作用也會發生變化。雖然政府並不是在每壹次改革或改革的每壹個環節都充當主角或場面角色,但其作為制度變遷的重要主體,其作用是不可否認的。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作為壹項制度創新,在很短的時間內推廣到全國,就屬於新制度的擴散。在這個過程中,中央政府是最重要的主體。它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認可和支持,極大地打消了廣大農民和各級地方政府的顧慮,使新制度以最快的速度推廣開來。當然,最基本、最重要的事實是,除了少數人的既得利益之外,這場變革對農民、對中央和地方政府、對城鎮居民都是有利的,基本上屬於帕累托改進,大家都從自身利益出發支持改革。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也有局限性。正是農民自己在實踐中,於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自然而然地創造了壹種放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適應生產規模進壹步擴大的制度形式--股份合作制。毫無疑問,農民自己是這壹制度的主角、設計者和實施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基本上都承認、服從和引導他們。

隨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創新在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再次拉開序幕。此時,農民們意識到了小規模家庭經營對他們的種種弊端。因此,農民自己又開始探索,他們仍然是創新的主角。

鄉鎮企業的發展,既是中國農村的壹次產業革命,也是整個農村經濟體制的壹次重要創新--相當於農業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制度創新。這壹創新有壹個過程,在這壹過程的不同階段,創新的不同主體及其相互關系也不盡相同。幾乎在家庭聯產承包制全面推行的同時,"社隊企業 "也開始實行承包制,即公社或大隊承包給壹些 "能人"。這些 "能人 "都是農民、農民中的 "基層幹部 "或原 "社隊企業 "的經營者。制度創新的第壹步由 "基層幹部 "主導,集體代表--公社、大隊、生產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農民****參與,幾乎沒有人反對,因為這對任何群體、任何階級、任何國家都是有利無害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顯然是支持的,但不是創新的發起者和領導者,不是主角。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已經有壹些大膽的農民開始投資辦企業。有的單幹,有的以家庭為單位,有的以農民合夥為單位,這就出現了鄉鎮企業本身的新的組織形式--家庭企業和合夥企業。非公有制鄉鎮企業實現了超常規發展。農民自己仍然是創新的主角。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發揮了 "放 "或 "容 "的作用,即所謂的 "給政策",如 1984 年國務院 4 號文件,承認並允許個人或聯合投資。例如,1984 年的國務院 4 號文件承認並允許個人或聯合投資。當然,"放 "本身也是對創新的壹種 "參與",它不同於阻撓或觀望,也不同於壹般的 "支持"。從這個意義上說,政府也是這壹創新體系的重要主體。

20世紀90年代以來,鄉鎮企業以與現代市場經濟接軌為目標,進行了更深層次的制度創新。其最大的特點是,政府特別是縣以上政府基本退出了 "制度創新主體"。因為經過第壹步、第二步的政府 "放開",鄉鎮企業走上了自我發展、自我創新的道路。政府與鄉鎮企業之間不存在產權關系,鄉鎮企業也不再需要政府 "放 "什麽權、給什麽政策,政府面對鄉鎮企業的制度創新,似乎無計可施。進入90年代,鄉鎮企業從合夥制到股份合作制,甚至有的到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公司的演變,都是鄉鎮企業、鄉鎮企業投資者和廣大農民自己的事,他們順應市嘗產業變化的需要,自然完成了產權關系和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的壹次又壹次創新。這是由他們的產權從而決定的經濟地位和經濟利益關系決定的,他們擁有產權,從而擁有左右制度變遷方向的談判能力,也必須左右,才能維護自己的產權收益。

國有企業的制度創新到目前為止,雖然地方政府、企業和企業職工等主體在不同階段的角色或作用在發生變化,但除了創新初期的極短時期外,中央政府始終是創新的主角,它始終主導著創新的方向和方式,並組織試點和推廣。

5.從制度變遷規律和中國實際出發,選擇漸進式改革的方式或路徑。

對於制度變遷,理論上有多種方式或途徑。在實踐中,也有多種方式,人們從二十世紀開始,延續至今尚未完成改革的許多國家,大致分為兩種方式:漸進式改革和激進式改革或 "休克療法"。從改革的效果來看,更多的人認為以中國為代表的漸進式改革比較成功。其主要標誌是,在市場化改革過程中,經濟快速增長,連續 20 年平均接近兩位數增長;同時,物價漲幅控制在居民可承受的範圍內,從 1979 年起,零售價格平均上漲 6.從 1979 年到 1999 年,零售物價平均上漲 6%(從 1985 年到 1999 年,居民消費價格平均上漲 8.9%),沒有達到兩位數,因此沒有危及公眾的利益(張卓元,2000 年)。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物價上漲的幅度總體上在居民可承受的範圍之內,全國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較大的提高,得到了改革的實惠。

所謂漸進式改革,是指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在基本經濟制度不發生重大變化的前提下,逐步改革制約或阻礙經濟發展的經濟體制。中國的漸進式改革體現在許多方面:從農村改革起步,再向城市擴展;先重點發展與市場經濟適應性較強的非國有經濟,再重點進行國有經濟改革;先發展商品市場,再重點發展生產要素市場;價格改革先調後放,調放結合,逐步與國際市場價格接軌;生產、流通、價格體系出現計劃和分配雙軌制,再轉向市場化。生產、流通、價格等內外雙軌制,再過渡到市場單軌制;經濟特區、沿海城市改革開放先行壹步,逐步向內地擴展,實現全方位開放,等等。在改革推進的方法上也是如此。先摸著石頭過河,壹步壹個腳印,然後隨著經驗的積累,逐步實行整體推進,相互協調,相互支持;還有先易後難,先改革那些相對容易改的領域,最後再搞消耗戰--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中國的國有企業與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有著密切的關系。由於國有企業產權改革涉及到國家財政收入的穩定和社會成員的就業、福利保障等問題,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中最復雜、最艱難的改革。為了維護社會穩定,避免企業快速改革可能導致的生產下降和制度變革失去公眾支持,同時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中國的企業制度變革實際上是通過體制外變革和體制內發展相結合的方式推進的。也就是前面分析的 "兩條腿走路"。

當然,我們只能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的漸進式改革是比較成功的。但是,它也有其局限性。我們也不能假設或斷定激進的改革不會或不能奏效。任何事情都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檢驗。不同的國家處於不同的制度變革時期,所處的環境和制約因素不同,所選擇的改革路徑也可能不同。

  • 上一篇:怎麽背東西最快
  • 下一篇:藥材經營許可證怎麽辦理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