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人生的四大終極關懷——讀《當尼采哭泣》

人生的四大終極關懷——讀《當尼采哭泣》

《當尼采哭泣》是精神醫學大師歐文·亞隆所著的心理治療小說。

小說以著名哲學大師尼采和醫學專家布雷爾為主角,虛實結合,帶讀者領略了壹場場精彩絕倫的心路歷程,結局耐人尋味。

故事講述了,布雷爾醫生在威尼斯度假時,偶遇了壹位絕色佳人路·莎樂美。莎樂美以不容推辭的口吻和迷人的魅力,迫使醫生接受了她的請求,替尼采治療他的絕望,解除其自殺傾向。

原來,孤傲的尼采自從遇上了莎樂美,便將美麗大膽、充滿智慧的她,視為自己孿生的心智,紅顏知己、門徒與情人。不料,卻接二連三地遭遇了背叛。

於是,他變得愈發的不合群,對壹切持懷疑態度。加之被偏頭痛折磨得痛苦不堪,整宿失眠更是常態。

出於歉疚,莎樂美要求布雷爾醫生在尼采不知情的情況下介入。也就是說,整個治療過程,不能讓尼采覺察到是為了去除他的心理問題,只是假裝治療他的生理疾病。

這可說是壹項挑戰難度極大的遊戲。兩個同是智商超高的人物,要進行壹場鬥智鬥勇的巔峰對決,該從何處切入呢?布雷爾醫生陷入了沈思。

後來,他靈機壹動,假裝要尼采替自己治療心理上的疾病。作為交換,他來治療尼采的生理疾病。尼采果然上鉤了。

治療伊始,兩人互相戒備,彼此從暗處觀察並記錄對方的言行。但隨著治療的進壹步深入,布雷爾醫生真的繃不住了。

人到中年的他,事業輝煌,家庭幸福,妻子貌美如花,兒女乖巧可愛,從外人的角度看來,人生堪稱完美。可布雷爾的內心,卻怎麽也快樂不起來。他隱隱地覺得,所有的這些,並非是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而是生活強加給他的。於是,在潛意識裏,總想逃離。

當他遇上了年輕美麗的女患者貝莎時,在治病的過程中,卻不可救藥地愛上了對方。從此,他每時每刻都在思念著貝莎,心裏再也裝不下妻子和家庭。

後來,在妻子的強烈要求下,無奈的他,把貝莎轉給了其他醫生繼續治療。並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辭退了自己最得力的護士伊娃。但他的內心,也因此產生了怨恨和嗔怪。

褪去外表的風光,他的內心其實已千瘡百孔。當壹切都按照既定的軌道自動向前時,人生似乎也失去了奮鬥的目標。

而尼采,不愧為心理學大師,他能站在高處,遠遠地觀察別人。後來,在尼采的誘導和說服下,布雷爾內心的千千結被逐層打開。既然活得如此擰巴,為何不能放棄當下的所有,去聽從內心的召喚呢?

於是,布雷爾在自己的學生弗洛伊德的幫助下,進行了壹場深度的被催眠。

在夢中,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家庭與妻子,徹底逃離,來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貝莎身旁。卻驀然發現,貝莎正和現任的醫生親熱地在壹起,儼然就把該醫生當成了過去的自己。壹種欲望的破滅與被背叛感油然而生。

當他又來到當年那個引為知己的護士伊娃那裏時,原以為,她會為自己的到來激動不已,不料,對方也是平靜得好像壹切都不曾發生。

滿心失落的他,遊蕩在陌生的城市。他去了壹家理發店,刮掉了長長的胡須,猛然發現,鏡中的自己,是如此的蒼老與憔悴。

幸好,這些都只是夢幻。再回首,壹切都還來得及。看到這裏,我不禁為他而慶幸。

但正是這個南柯壹夢,讓他忽然明白:如果失去了醫生的工作,他將不知何去何從;而他內心真正所愛的,還是自己的妻子。

雖說終點又回到了起點,但此刻,心境已然不同。因為,失去過,才會明白擁有的可貴。

布雷爾終於意識到:“生活愉快的關鍵,在於先去選擇必要的東西,然後去熱愛所選擇的東西”。他的回歸,令人欣慰。

人生最幸福的,是雖然走過了壹些彎路,幸好還沒迷失方向。

再來說說尼采,生性敏感而脆弱。這樣的人,看似桀驁不馴,其實,內心更渴望友情與溫暖。只是,他們太過聰明,輕易難以尋覓到那種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情。

在他偏頭痛發作,幾乎要昏死過去的朦朧狀態之中,不自覺地喊出了:“幫助我,幫助我”的話,這正是他真實心聲的袒露。

他與布雷爾,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在互相談話治療的過程中,這種惺惺相惜的情分,也在不知不覺中,融化了他內心的堅冰。

當尼采憑借著自己超高的心理學知識,幫助布雷爾尋找內心的出口時,也在不覺中,跟隨著對方的腳步,尋找自己被困住的原因。在布雷爾被治愈之時,他為他高興,更為自己的懦弱與膽怯感到羞恥。

在尼采的內心,同樣渴望被認同,只是潛意識又讓他懼怕自己的渴望。他也曾做夢,夢見八塊石頭在烤火,唯獨沒有他的位置。

當他最終鼓起勇氣,敞開心扉,向布雷爾醫生訴說了自己與莎樂美的故事時,也是在完成對自我的救贖。

沒有人生來是壹座孤島,每個人都有被愛和理解的需求。

當卸下束縛自己的沈重鎧甲,當熱淚在臉上恣意縱橫,尼采,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輕松。如果淚水有聲音的話,它壹定會為解放和自由而歡呼。

至此,兩個朋友都完成了彼此的自我超越。

掩卷之時,不由得思考起歐文·亞隆的所提出的人生的四大終極關懷:

1.人生的意義(或無意義)

生命的意義究竟何在?我想,這是無數哲人壹直在探索,也是我們普通人時常會捫心自問的壹個話題。

在余華的小說《活著》裏面,主人公富貴,用自己壹生坎坷多舛的命運,告訴了我們這樣壹個道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多麽質樸卻又顛撲不破的真理。 人生在世,難免會碰到些困頓與厄運,如果能淡看風雨,心靈上的傷痛,也許會少很多。

2.自由

關於自由,有這樣壹句精辟的話語:“過多的自由,就是不自由”。

書中的布雷爾醫生,他所遇到的中年危機,也是壹個有關自由的話題。

這個年齡,事業已達到巔峰,很難再有新的突破。更可悲的是,面對逐漸老去的容顏和衰退的精力,我們往往是心有不甘,卻無能為力。也因此,人們往往渴望過壹種新的、心之所向的生活。

但是,假如讓妳多壹次選擇的機會,妳能肯定自己過得比當下更開心嗎?也不見得。

就像布雷爾,有了夢中不同的經歷,才恍然發現:原來,自己當下所擁有的,才是最好的。

從某種角度來說,自由也是壹把雙刃劍。書中有這樣壹句話很精彩:“當我自以為可以擁有壹種完全的自由時,我旋即結結實實地撞到了宿命的墻上”。

不由得聯想到,這兩天網上爆料的:著名鋼琴家李雲迪嫖娼事件,他是因為缺乏道德的約束,在情欲的路上過度自由,最終,才毀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或許,我們的思想可以漫無邊際的馳騁,但在行動上,還是應該三思而後行。如此,方能最終葆有自由。

3.孤獨

尼采是孤獨的。在當時社會,他超前的思維,激進的思想,註定了他引為知交的朋友少之又少。他必須與他人隔離,以思考自己本身的思想。

這樣壹個卓越的人,也許是屬於未來的。所以,他還得忍受那些卓越的痛苦。

即便後來,他遇上了布雷爾,壹個可以分擔痛苦的知音。但他依然沒有停留,他還是選擇保持孤獨,踏上了壹個人的旅程。

他說:“如果我們不能擁抱我們自身的孤獨,我們只是利用他人作為對抗孤立的壹面擋箭牌而已”。很值得咀嚼的壹句話。

孤獨,是壹個人成長的表現,是有思想、有深度的。孤獨的人,他的內心是澄澈的,可以更清楚地審視自己,同時也享受這種狀態。

4.死亡

每個人從出生的那壹刻開始,便註定是向死而生的過程。死亡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和生相依相附,並行存在的。

孔子有雲:“朝聞道,夕死可矣”。意思是說,人來這世上壹遭,如果能明白壹些道理,收獲壹些感悟,那麽,即便死去,也了無遺憾了。

這和歐文·亞隆借書中尼采之口所說的:“如果人在實現了他的生命之後死去,死亡就喪失了它的可怕”是同樣的道理。

可見,閃爍著哲人智慧的思想總是如此壹致。那麽, 活著的時候,便努力去追求人生吧。如此,更能無懼死亡。

(修改於2021.10.23)

  • 上一篇:天堂1怎麽招魔法娃娃?
  • 下一篇:匹泊噻嗪簡介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