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荊芥和紫荊花

荊芥和紫荊花

荊芥 荊芥漢語拼音:Jingjie

名 稱

植物學名: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enth.) Briq.

藥材學名: Herba Schizonepetae。

中文別名:香荊薺、線薺、四棱桿蒿、假蘇、貓薄荷假蘇、鼠蓂(《本經》)、鼠實、姜芥(《吳普本草》)、穩齒菜(《滇南本草》)、四棱桿篙(《中藥誌》)。

處方名:荊芥 荊芥穗 炒荊芥 荊芥穗。

荊芥 荊芥——桑壹又

荊芥原名“假蘇”,土名“姜芥”,是唇形科植物,入藥用其幹燥莖葉和花穗。鮮嫩芽小兒鎮靜最佳,荊芥葉黃綠色,莖方形微帶紫色,橫切面黃白色,穗子稍黑紫黃綠色。味平,性溫,無毒,清香氣濃。

荊芥為發汗,解熱藥,是中華常用草藥之壹。能鎮痰、怯風、涼血。治流行感冒,頭疼寒熱發汗,嘔吐。小兒發熱抽搐。婦女崩漏。產後血暈及腮鳈腫脹。止血通常取芥穗炒黑碾末面和黃酒外塗。

補肚子止瀉,如遇驚嚇,受涼。久治不愈,取鮮荊芥嫩草壹棵,兩顆薄荷,三顆車前。燉雞蛋黃兩個。連湯喝下。即日康復。

突然肚子疼,用雙手按部齊眼。女的正轉六圈, 再反轉六圈, 來回六次。男的反轉九圈, 再正轉九圈, 來回九次。很快會緩解。如遇小孩肚子疼不能站立直腰。馬上灌食用豆油花生油植物油壹小盅。

科屬分類

域:真核域 Eukarya

界:植物界 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唇形目 Lamiales

科:唇形科 Lamiaceae

屬:荊薺 Schizonepeta

本藥品為唇形科植物荊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 的幹燥地上部分。

紫荊花 ※有兩種常見花卉都可稱為“紫荊花

壹:豆科紫荊花

學名Cercis chinensis Bunee

特征花小而密,先開花後長葉,初春開花,多分布在北方。

二:蘇木科紫荊花

學名Bauhinia blakeana Dunn

特征花大而艷,常綠喬木花葉同在,深秋開花,多分布在南方特別是嶺南。

[編輯本段]蘇木科紫荊花(洋紫荊)

花卉名稱紫荊花蘇木科紫荊花(洋紫荊)

英文名稱Hong Kong Orchid Tree

中文別稱紅花羊蹄甲、洋紫荊、紅花紫荊、艷紫荊、香港櫻花、香港紫荊花

拉丁學名Bauhinia blakeana Dunn

科屬分類蘇木科(另壹分類為豆科蘇木亞科),羊蹄甲屬

產地分布首先發現於我國香港地區,現分布於滇、桂、粵、閩、海南等南部省區,臺灣省也有栽培。印度、越南也有分布。

簡介

紫荊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區花。中央人民政府向特區政府贈送的禮品《永遠盛開的紫荊花》大型雕塑,高6米,重70噸,用青銅鑄造,典雅大方,寓意深長,座落在香港會展中心新翼的海邊,已成為香港的標誌之壹。

紫荊花又叫紅花羊蹄甲,為蘇木科常綠中等喬木,葉片有圓形、寬卵形或腎形,但頂端都裂為兩半,似羊的蹄甲,故此得名。 花期冬春之間,花大如掌,略帶芳香,五片花瓣均勻地輪生排列,紅色或粉紅色,十分美觀。紫荊花終年常綠繁茂,頗耐煙塵,特適於做行道樹;樹皮含單寧,可用作鞣料和染料;樹根、樹皮和花朵還可以入藥。

形態特征

常綠小喬木,高達10m。單葉互生,革質,闊心形,長9~13cm,寬9~14cm。先端2裂深約為全葉的1/3左右、似羊蹄狀。花為總狀花序,花大,盛開的花直徑幾乎與葉相等,花瓣5枚鮮紫紅色,間以白色脈狀彩紋,中間花瓣較大,其余4瓣兩側對成排列,花極清香。

洋紫荊這種花朵貌似蘭花的植物形態優美,而且容易培植。這種西方人最初把洋紫荊喻為“窮人的蘭花”。洋紫荊樹壹般高約七米,壹般可生長四十年。這種植物很易紮根生長,並不需要特別環境,只要周圍空間廣闊,陽光充沛,常有和風吹拂,便可茁壯成長。

羊蹄甲屬植物品種繁多,喬木、灌木、攀緣植物凡數百種。所有品種的葉端均分裂為二,葉脈生於葉底。洋紫荊和宮粉羊蹄甲都是蘇木科羊蹄甲屬植物。洋紫荊的葉和花都跟宮粉羊蹄甲極相似,但開花時便很易識別。深紫色的洋紫荊每年十壹月至三月開花。粉紅、白或黃色的宮粉羊蹄甲則在二月至五月開花。

生長習性

喜光,喜暖熱濕潤氣候,不耐寒。喜酸性肥沃的土壤。成活容易,生長較快。

繁殖方式

洋紫荊不易結籽,宜用無性繁殖,方法如下:春到夏季,利用洋紫荊落葉後發芽前,此時枝條萌芽能力強,采集壹年生充分成熟壯健枝條,進行快繁。采用硬枝段快繁法,—般取長10—15cm的枝段,上端截成平面,剪口應在芽眼上1cm處,下端削成斜面,靠近莖節部,這樣有利於生根,也好識別上、下端,不致於極性倒置。用300—500PPM濃度的生根粉劑液,加沾土混勻攪成糊狀,把剪好的枝段1/2浸泡到糊狀泥中,沾上糊泥漿後快繁於智能苗床.1個月後洋紫荊的離體材料下切口處有白色小點,這就是根尖,約再過半個月須很長出。平均成活率達70%以上。

紫荊花又名紅花紫荊,花瓣長達五至七厘米,四季開花,花期長,花朵艷麗,開花後即無法結果,因此紫荊花以播種、扡插、分株、壓條等方式繁殖。

扡插以壹二年生健壯枝條作插穗,長度為10厘米左右,下口要斜剪切,上口要平整,如果用生根劑浸泡後生根效果更好,於春夏之交時節進行,將枝條上的小花去除,插於河沙或蛭石中生根快,註意保溫保濕,最好用塑料薄膜覆蓋,溫度保持在20-25℃之間,初次要澆透水,以後要根據基質的幹濕度合理澆水。溫度偏高時要通風降溫,濕度低時要噴水,當然扡插環境要以半陰為宜,不能全陽或全陰,否則不利於生根

園林用途

洋紫荊樹冠雅致花大而艷麗,葉形如牛、羊之蹄甲,極為奇特,是熱帶、亞熱帶觀賞樹種之佳品。宜作行道樹、庭蔭風景樹。該花單朵花4~5天,整株花期長達近半年,洋紫荊花以行道樹在香港地區廣為栽培,該花具有花期長,花朵大,花形美,花色鮮花香濃五大特點。現在紫荊花已成為香港的象征 。

植物歷史

洋紫荊首先在1880年左右於香港島薄扶林的鋼線灣被壹名法國外方傳教會的神父發現,並被他以插技方式移植至薄扶林道壹帶的伯大尼修道院。1908年,當時的植物及林務部總監鄧恩(S.T. Dune)判定洋紫荊為新物種,香港的象征紫荊花並於《植物學報》(英國及外國)第46卷,324至326頁(Journal of Botany)發表有關資料。洋紫荊的拉丁文學名的種加詞被命名為“Blakeana”,以紀念熱愛研究植物的第12任香港總督蔔力(Sir Henry Arthur BLAKE)伉儷。現存於漁農自然護理署香港植物標本室編號Hong Kong Herb. No.1722的模式標本相信是最初發現的原樹標本。

1965年,洋紫荊正式被定為香港市花。此特有種在1967年引入臺灣,並在1984年成為嘉義市的市花及市樹。

2004年,香港大學的Carol P. Y. Lau, Lawrence Ramsden 及 Richard M. K. Saunders於美國植物學會的植物學術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中發表研究文章,從洋紫荊的外部、花朵及種子的形態,以及其繁殖能力及基因序列與羊蹄甲和宮粉羊蹄甲作對比及分析,證實洋紫荊並非獨立品種,而只是前述兩個品種雜交而成的混種。提出更正洋紫荊的學名為“Bauhinia purpurea x variegata 'Blakeana', cv. nov.”(cv. (cultivarietas) 指栽種變種 ,nov. (nova)表示這個是新的名稱)。由於混種植物不能自行繁殖,這亦即是表示,現時香港所有的洋紫荊都是該棵於1880年首次於野外發現(亦是唯壹壹次於野外發現)的洋紫荊的復制品。因此,洋紫荊的基因池受到局限,這解釋了洋紫荊對病菌的抗抵力較弱的原因。

湛江市的市花

紫荊花也是廣東省湛江市的市花.

[編輯本段]豆科紫荊花

花卉名稱紫荊花

中文別稱紫荊、紫珠、滿條紅

拉丁學名Cercis chinensis Bunge

科屬分類

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豆目 Fabales

科: 豆科 Fabaceae

亞科:蘇木亞科 Caesalpinioideae

屬: 紫荊屬 Cercideae

亞屬: 紫荊亞屬Cercis

性狀

豆科紫荊屬.單葉互生,全緣,葉脈掌狀,有葉柄,托葉小,早落。花於老幹上簇生或成總狀花序,先於葉或和葉同時開放;花萼闊鐘狀; 5齒裂,彎齒頂端鈍或圓形;花兩側對稱,上面3片花瓣較小;雄蕊10,分離;子房有柄。莢果扁平,狹長橢圓形,沿腹縫線處有狹翅;種子扁,數顆。紫荊為落葉喬木,經栽培後常成灌木狀。葉互生,近圓形,頂端急尖,基部心形,長6—14厘米,寬5—14厘米,兩面無毛。花先於葉開放,4—10朵簇生於老枝上;小苞片2,闊卵形;花玫瑰紅色,長1.5—1.3厘米,小花梗綱柔,長0.6—1.5厘米。莢果狹披針形,扁平,長5—14厘米,寬1.3—1.5厘米,沿腹縫線有狹翅不開裂;種子2—8顆,扁圓形,近黑色。花期4—5月。

用途

紫荊先花後葉,花色艷麗可愛,常常被種種於庭院、建築物前及草坪邊緣叢植觀賞。其樹皮花梗還可入藥,有解毒消腫之功效;種子可制農藥,有驅殺害蟲之功效。具有清熱涼血、祛風解毒、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等功效。可治療風濕骨痛、跌打損傷、風寒濕痹、閉經、蛇蟲咬傷、血氣不和、狂犬等病癥。木材紋理直,結構細,可供家具、建築等用。

觀賞特性

早春葉前開放,無論枝、幹布滿紫色花朵,艷麗可愛。葉片心形,圓整而有光澤,光影相互掩映,頗為動人。宜叢植庭院、建築物前及草坪邊緣。因開花時葉尚未發出,故宜與常綠松柏配植為前景或植於淺色的物體前面,如白粉墻之前或巖石旁

產地習性

紫荊原產於中國,在湖北西部、遼寧南部、河北、陜西、河南、甘肅、廣東、雲南、四川等省都有分布。性喜歡光照,有壹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淹。萌蘗性強,耐修剪。

繁殖方式

播種、分株、扡插、壓條等方法繁殖。主要以播種為主。

常見的病害

紫荊常見的病害主要是角斑病:

癥狀:該病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呈多角形,黃褐色,病斑擴展後,互相融合成大斑。感病嚴重時葉片上布滿病斑,導致葉片枯死,脫落。

防治方法:①秋季清除病落葉,集中燒毀,減少來年浸染源。②發病時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0-1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10天噴1次,連續噴3-4次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藥用價值

氣味:(木、皮)苦、平、無毒。

主治:

1、癰疽發背,腫毒流註。用紫荊皮(炒)三兩、獨活(去節、炒)三兩、赤芍藥(炒)二兩、生白術壹兩、木蠟(炒)壹兩,***研為末,用蔥湯調熱敷塗患處,瘡不甚熱煮,用酒調敷;痛得厲害或筋不能伸,藥中再加乳香。

2、鶴膝風。用紫荊皮,水煎。飯前服。

3、痔瘡腫痛。用紫荊皮、水煎,飯前服。

4、產後諸淋。用紫荊皮五錢,半酒半水煎,溫服。

  • 上一篇:三高產品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做好防疫物資保障工作總結7篇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