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真菌性鼻竇炎的臨床表現診斷

真菌性鼻竇炎的臨床表現診斷

真菌性鼻-鼻竇炎始於單側鼻竇,上頜竇發病率最高,其次是蝶竇和篩竇,額竇少見。進壹步發展涉及多個鼻竇。其臨床表現根據不同的臨床類型和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真菌性鼻竇炎目前常用中藥外用,壹天兩次,治療徹底。

1.真菌球:多見於老年人,女性多於男性。患者通常免疫功能正常。上頜竇中單側竇的發生率最高,其次是蝶竇和篩竇,額竇少見。臨床表現與慢性鼻竇炎相似,如單側鼻塞、流鼻涕或有臭味。也可以不表現癥狀,只在鼻竇影像檢查時發現。如果菌球發展較大,可有面部隆起和疼痛(壓迫眶下神經),少有膿血和眼眶受累等周圍結構的癥狀,壹般無全身癥狀。鼻竇CT掃描可見單個竇的不均勻密度增加,其中70%可見高密度鈣化點或斑點,竇壁可腫脹或吸收,無骨質破壞(圖70-1)。鼻竇CT檢查是術前診斷的重要參考,最終診斷以病理為依據。

2.過敏性真菌性鼻-鼻竇炎:多發生於特應性體質的成年人和年輕人,常伴有鼻息肉和支氣管哮喘。長期反復發作的全鼻竇炎或鼻息肉,鼻竇炎、鼻息肉壹次或多次手術後難以治愈。此病起病隱匿,進展緩慢,累及不止壹個竇道。臨床表現類似於慢性鼻竇炎/鼻息肉。多發生於額竇、篩竇、上頜竇。病變在鼻竇內擴散,導致鼻竇擴張,鼻竇骨壁受壓吸收。臨床表現為眶側或頜面部緩慢進行性隆起,無痛、固定、堅硬、不規則,類似黏液囊腫、黏液膿性囊腫、鼻竇惡性腫瘤。眼眶的腫脹和壓迫會引起眼球突出和移位,進而眼球運動受限,出現復視和上瞼下垂。在壹些嚴重的情況下,眼眶周圍的軟組織可能會出現腫脹和疼痛,眼眶和視神經的受累可能會導致視力下降或失明。副鼻竇CT掃描顯示病變中心有高密度的變應性粘蛋白影(相對均勻的毛玻璃樣或極不規則的線狀,內有星形鈣化),尤其是骨窗。鼻竇MRI顯示中樞信號低,外周信號強。診斷的主要依據:①常有特應性體質或哮喘史,伴有多發性息肉或手術史,多見於年輕人;②過敏原皮試或血清學檢查正式為I型過敏反應;③ CT或MRI典型的副鼻竇;④典型的組織病理學;⑤Gomori染色顯示病變組織內有真菌菌絲,但竇粘膜和骨內無真菌侵入,或真菌培養結果陽性。

3.急性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多發生於免疫功能低下或有缺陷的人群。常見於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器官移植、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或抗腫瘤藥物或廣譜抗生素、放療和HIV患者。主要病原體是曲黴菌和毛黴。這種類型起病突然,病變進展迅速,病情兇險,死亡率很高。臨床表現為發熱、鼻腔結構破壞壞死、大量膿性痂、眶周及面頰腫脹、疼痛(侵及眶下神經),或突眼、結膜充血、眼肌麻痹、視力減退及眶後疼痛,或腭部缺損,或劇烈頭痛、顱內高壓、癲癇、意識模糊或偏癱。

根據起病突然、病程短、進展快、免疫功能低下或缺損等病史及上述臨床表現,結合鼻竇ct表現、廣泛骨壁破壞、侵犯面部、眼眶、顱底或翼腭窩,不難作出診斷。病變組織和竇粘膜或骨的病理證實真菌侵襲是最終診斷依據。

4.慢性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是deShazo在1997中發現的臨床新類型。2000年,Stringer等人首次將其命名為慢性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這種疾病的特點是緩慢和漸進的組織侵犯。常見的病原體有曲黴菌、毛黴、鏈格孢菌和念珠菌。早期病變局限於鼻竇時,其臨床表現與非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相似,後期病變侵犯不同部位時,會引起相應的癥狀,其臨床表現與急性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相似,但侵犯緩慢進行。因此,進展緩慢、病程長是與急性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的鑒別要點。

早期診斷非常重要。如有血性鼻涕或劇烈頭痛,鼻竇CT表現為多竇受累或骨質破壞,術中鼻竇內病變為泥巖樣伴有大量濃膿,鼻竇粘膜表現為劇烈腫脹、暗紅、脆而出血,表面顆粒狀改變或粘膜黑色壞死改變,應懷疑本病。後期臨床表現與急性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相似,但病程較長。最終的診斷仍然是通過病理證實真菌細胞侵入竇粘膜和骨。這種類型在臨床上並不少見,通過早期診斷和合理治療,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後期較難治療,易復發,痊愈後較差。

  • 上一篇:黑枸杞可以泡茶喝嗎?黑枸杞是用什麽泡的?
  • 下一篇:如何泡腳,放松肌肉,促進血液循環?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