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中草藥: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中草藥: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半夏塊莖

(經典)

不同名稱:文帝、水玉(經典)、壽田、石鼓(別錄)、楊彥半夏(唐本草)、合谷(本草)、蠍草(植物名稱考證)、朱迪半夏(昆明藥用植物考察報告)、芋頭果(貴州)老羅頭(江蘇植物藥誌)、豬屎豆、豬屎豆(河北藥材)、草菜根、天星、老羅巖、芋頭芋(山東中醫誌)、雷公、老瓜蒜、狗芋頭(中醫誌)、竹半夏(廣西漢

來源為天南星科半夏的塊莖。

植物形態學半夏,又名:半夏。

多年生草,15 ~ 30厘米高。塊莖近球形。葉來自塊莖頂端,葉柄長6 ~ 23厘米,葉柄下部內側生壹白色珠芽;壹年生葉單葉,蛋形,心形;2 ~ 3年後葉為3小葉復葉,小葉橢圓形至披針形,中間小葉較大,長5 ~ 8厘米,寬3 ~ 4厘米,兩側較小,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緣光滑無毛。穗狀花序頂生,花序梗往往長於葉柄;佛焰苞綠色,長6 ~ 7厘米;花單性,沒有花被,雌雄同株;雄花著生於花序上部,白色,雄蕊密集,呈圓柱狀,雌花著生於雄花下部,綠色,間距5 ~ 8毫米;花序頂端的附屬物呈鼠尾狀延伸,壹般長7 ~ 10 cm,直立突出於佛芽之外。漿果呈橢圓形,綠色,長4 ~ 5毫米。花期為5月至7月。結果期為8-9月。

在潮濕的草地或山坡和溪流上的森林裏野生。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

7-9月采收,挖,洗土,去皮,曬幹或曬幹。

藥材的幹燥塊莖呈球形、半球形或斜形,直徑0.8 ~ 2厘米。表面為白色或淡黃色,未清潔的皮膚為黃色斑點。上端圓扁,中央有凹陷的黃褐色莖痕,周圍有褐色麻點狀須根痕,下部鈍圓光滑。堅實致密。縱切面呈腎形,白色,充滿粉末;品質陳舊或幹燥工藝不合適的為灰白色或黃色線條。粉嗅鼻,味辣,嚼之黏,舌麻,喉刺。最好是大的,皮幹凈的,顏色白的,質地紮實的,粉感十足的。小、不潔、黃白、小粉次之。

產於全國大部分地區;所在地:四川、湖北、安徽、江蘇、河南、浙江等地;四川產量大,質量好。

除上述品種外,還有掌葉半夏的塊莖,在江蘇、河南、河北、山西等地也作為半夏使用。與半夏的主要區別有:半夏的塊莖較大,壹般直徑3 ~ 4厘米;葉片呈掌狀,有9 ~ 11個小葉。參見“掌葉半夏”。

化學成分塊莖含有揮發油、少量脂肪(約34%的脂肪酸為固體酸,66%為液體酸)、澱粉、煙堿、粘液、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等氨基酸、β-谷甾醇、膽堿、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3,4-二羥基苯甲醛。芽中含有尿酸及其糖苷。

生半夏炮制:去雜篩灰。半夏:將半夏清洗幹凈,用冷水浸泡,避免陽光暴曬,並根據其產地質量和顆粒大小調整浸泡天數。浸泡10天後,若出現起泡,每100斤半夏加2斤明礬,浸泡1天後再換水,至味微辣,取出略幹。將甘草研成粗片,加水煎煮,將石灰片浸泡在甘草湯裏,加水調勻,去石灰渣,倒入半夏中浸泡,每天攪拌至顏色均勻,至黃色飽和,內部無白心為止。取出後陰幹。(每個半夏100斤,明礬2斤,甘草16斤,石灰20斤)

姜半夏:取洗凈的半夏,浸泡至味微辣,再將生姜切片煎煮,加入明礬和半夏,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幹,潤透,切片,晾幹。(每半夏100斤,生姜25斤,明礬12斤8兩,夏季14斤8兩)。

半夏清洗:取清洗幹凈的半夏,浸泡至微辣,加明礬和水煮透,取出晾幹至六成幹,濕潤,切片晾幹。(每半夏100斤,明礬12斤8兩,夏季14斤8兩)。

(1)雷公焙論:“修半夏,要用白芥子粉和醋在頭裏搗,兩味使之渾濁。將半夏放入鍋中,洗三遍。”半夏上有唾液。如果不能洗,會使人感到生氣,肝氣充滿。"

(2)陶弘景:“半夏,用之前要用湯洗十遍,這樣才滑得徹底,不傷咽喉。”

性味辛、溫、毒。

①經典:“辛,平。”

(2)別錄:“微寒,熟而毒。”

③藥性理論:“有大毒。”

④《日華子本草》:“味辛。”

⑤(醫學的起源):“主治之秘為陰,性溫,味苦。”

歸經入脾胃經。

①本草湯:“入足陽明、太陰、少陽經。”

②《雷公炮制藥物性質說明》:“入肺、脾、胃。”

(3)《本草》舒舒:“足入太陰、陽明、少陽,手入靜音。”

④《本草》:“從陽明、太陰、少陰三經入手。”

⑤本草回春:“入肝脾肺。”

功能主要用於燥濕、祛痰、減輕不良反應、止嘔、消痞散結。治冷飲濕痰,嘔吐,惡心,咳嗽痰多,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失眠。外消癰腫。

可用於治療痰多咳喘、痰飲眩暈、痰飲眩暈、嘔吐、惡心、胸痛、梅核氣。癰腫痰核外治。姜半夏主要用於減少不良反應和停止嘔吐。

(1)祛濕化痰:用於痰濕痰多,痰稀痰多的寒性痰,常與陳皮配伍。

(2)降逆止嘔:降逆止嘔效果顯著,可用於各種嘔吐,尤其適用於濕濁引起的惡心嘔吐。常與生姜、茯苓同用。熱證嘔吐宜與清熱瀉火藥同用。

(3)消腫止痛:外用治瘡腫毒蛇。

①經典:“治傷寒,寒熱,堅心,下氣,咽痛,頭暈,胸悶,咳嗽,腸鳴,止汗。”

(2)別錄:“痰熱解胸膈,上氣咳嗽,心口驟痛,惡心;消癰消腫,流產,治痿黃,悅顏。生的讓人吐槽,熟的讓人墮落。"

③藥性理論:“消痰生津,開胃健脾,止嘔止嘔,除胸中痰,降肺氣,止咳嗽。癰腫在新生兒身上揉是消不了的,能去瘤去膽。”氣虛帶痰,故加之,用之。"

④《日華子本草》:“治嘔吐惡心,霍亂筋腱抽搐,腸腹寒,痰瘧。”

⑤《本草經》:“治胃寒嘔吐。”

⑥《醫學源流》:“治風寒感冒引起的寒痰咳嗽,和胃氣,除胃寒,入飲食。有必要治療太陽下痰厥引起的頭痛。”適應癥秘方說,能幹胃祛濕,化痰,益脾胃之氣,消腫散結,除胸中痰涎。"

⑦朱震亨:“治眉骨痛。”

⑧《綱要》:“治腹脹,目不得轉酸,白濁,夢遺,記之。”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1.5 ~ 3鎢;還是進了藥丸,散了。外用:研粉,調靜。

壹切血證、陰虛幹咳、津液傷津、口渴等都要忌口。

(1)《本草經註》:“射幹為之。皂莢畏雄黃、生姜、幹姜、秦皮、龜甲。反烏頭。”

②藥性理論:“忌羊血、海藻、麥芽糖。柴胡為使。”

③張:“血證口渴禁。孕婦宜忌,但生姜無害。”

④醫學概論:“凡血證、自汗者,渴者忌用。”

方壹:治痰濕,咳脈緩,面黃,四肢沈重,久坐不動,脘腹脹滿,消化不良:天南星、半夏(均用湯洗凈)各壹兩,白術壹枚半。上面是細粉,糊的是藥丸,有桐子那麽大。每次吃五七十片,就喝姜湯。(《動蕩病機與保命集》)

②治濕化痰平喘,止心痛:半夏不限,香油煎,粥丸大。每次服三五十粒,配姜湯。(丹溪心法)

③治痰咳:將半夏壹斤用湯浸泡七次,曬幹,貯於生絲袋中,用清水洗於磁盆中,外出粗洗,半夏末洗出,晚上在盆中曬太陽,七天七夜每天換水,清掉水分,曬幹,加細朱砂粉壹兩片,用生水。每次服70粒,配淡姜湯,飯後服用。(《袖珍秘方》朱砂半夏丸)

4心下有飲(吐是渴,渴是渴,現在不渴):半夏壹升,生姜半斤。取兩種口味,七升水,壹升水半,然後在不同溫度下服用。(《金匱要略》小半夏湯)

⑤治肺胃虛弱,飲食酸寒,寒痰凝滯,嘔吐惡心,唾液黏稠,或積嘔,不能服粥藥,手腳冰涼,頭暈身重;他還治療傷寒,當他生氣,想吐卻不吐,感到頭暈目眩,神誌不清,或喝多了,中冷停飲,喉嚨流涎,口幹:陳皮(白)72片,半夏(水煮)各72片。第二次,銼為粗粉,每次取三錢、十片姜、兩杯水,煎至壹杯,溫服,不分時間。給我留兩份,做壹份,然後煎。(《方菊》橘皮半夏湯)

⑥嘔吐、心下脹滿、膈間積水、頭暈者:半夏壹升、生姜半斤、茯苓三兩。三味以七升水奉上,煮壹升五次,然後分溫服用。(《金匱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湯)

⑦惡心嘔吐者:半夏二升(洗凈後),人參三盎司,白蜜壹升。取三味,壹桶兩升水,240倍蜜湯。取兩升半的水煮藥,溫服壹升,其余服用。(《金匱要略》大半夏湯)

⑧治療孕期嘔吐:幹姜、人參各壹兩,半夏二兩。三味末用姜汁膏作丸,大如壹個五子。壹天三次,每次十片。(《金匱要略》幹姜人參半夏丸)

⑨治療小兒痰熱咳嗽驚悸:半夏、南星均分,為末,牛膽汁,與膽經相合,懸於風中待幹,蒸糕丸、綠豆為大。每次服三五粒,配姜湯。(《采摘方圓》)

⑩治霍亂心脹痛,滿氣短,而不吐者:肉桂、半夏並重。最後壹把方寸匕首,壹升水,和服。(“填充肘部背面”)

⑾消除寒積,溫元藏化,溫脾胃,入飲食,治心中諸疾,如年內冷氣高風,寒秘或泄瀉:半夏(七次湯浸,焙為細粉),硫黃(清凈,研細)。均分,用生姜原汁煮沸,與蒸幹的糕粉混合均勻,在臼中杵數百次。藥丸大如梧桐樹。每次服十五至二十粒,用溫熱的空心酒或姜湯送服,女性服醋湯。(“局方”半硫丸)

⑿治痰厥:半夏、防風、甘草。兩個都是細粉,分40份,每次取壹杯水和20片姜,煎到七分熟,不用我溫著吃。(《衛生家寶》生風湯)

(13)治眼腐臥:取千裏之行的自來水八升,養壹萬次,取五升煮之,用蘆葦煮之,煮之,買糯米壹升,治半夏五次,煮後使壹升半,去之,第三日飲小杯汁,有壹點好處。(《靈樞》半夏糯米湯)

3.治少陰癥,咽喉疼痛:半夏(洗凈),桂枝(去皮),甘草(炒)。三味均分,分別搗碎,壹同治療,飲白,取方寸刀,每日三次。如果吃不下,就用壹升水,煎七次,取兩寸見方的刀,煮三次,這樣大火會使它變涼,吞得更少。(《傷寒論·半夏山治湯》)

⒂治痰瘀,咽喉不利,聽不到聲音:半夏(洗凈)五元,草烏(炒)二字,肉桂(烤)二字。同時,姜汁泡的蒸糕是藥丸。如果雞頭大,每次吃壹粒,直到晚上融化。(《蘇文病機與保命集》於芬丸)

⒃治療喉腫和阻塞:在夏季結束時,痰會有效。(《湖畔集簡方》)

⒄治療產後昏厥:夏末半,涼水加藥丸,黃豆大,而且是在鼻子裏。(肘部後面)

⒅治療乳發、癰、背發和乳發的驗方:半夏、雞內白、塗水。(“填充肘部背面”)

治驚風妙招:半夏壹元,皂角半錢。最後,往鼻子裏吹壹點。(《任齋誌方》驚呆了)

⒇治療重舌、木舌、腫口:半夏用醋炒後壹起洗凈。(概要)

(21)治療瘺管的五六孔連在壹起:半夏末,每天兩次在孔內混水。(《外科草圖》)

(22)治療外傷出血:將生半夏、烏賊骨等分成等份,研成細粉,撒於患處。(徐州單方新醫療法文選)

(23)毒蛇咬傷的治療:將鮮半夏、鴨食(苦豆子)、艾草尖混合搗碎成糊狀,敷於傷口。(遼寧中草藥新醫法資料選登)

(24)老年人風痰。用半夏(泡過七次,焙幹)和硝石,研成粉末。加入白面粉,攪拌均勻。調好水,做成綠豆那麽大的球。每次吃五十粒,送姜湯。

(25)風痰眩暈(頭暈目眩,面色黃,脈細)。用生半夏、生天南星、煆芒硝、天麻、雄黃、小麥粉,研成粉末,加水做成餅,放入水中煮沸,浮起來,取出搗碎,做成五子那麽大的丸子。每次吃五十粒,送姜湯。極其有效。還治療風痰咳嗽、便秘、風痰頭痛等疾病。

(26)熱痰咳嗽(煩熱面紅,口幹心痛,脈數)。將半夏壹兩枚、天南星壹兩枚、黃芩壹枚半研成粉末,加入姜汁浸泡過的蒸餅制成丸子,大小如五子。每次服五十到七十粒,飯後服,送姜湯。這個藥方叫做“黃曉丸”。

(27)痰濕咳嗽(面黃質重,嗜睡,消化不良,脈緩)。用半夏、天南星、白術各壹半,磨成粉,加稀糊做成丸子,有五子那麽大。每次吃五十到七十片姜湯。這個方子叫白術丸。

(28)痰咳(面白、氣短、惡寒、焦慮、脈澀)。用半夏、天南星各壹兩,肉桂半個,* * *研成粉,加漿糊,做成丸子,有五子那麽大。每次吃五十粒,送姜湯。這個方子叫“玉粉丸”。

(29)嘔吐和惡心。用半夏三升,人參三盎司,白蜜壹升,水2000元的壹半,細細搗爛,熬成三升半,溫服壹升。壹天吃兩次。這個方子叫“大半夏湯”。

(30)黃疸憋氣,尿利己,熱不能除。用半夏、生姜半斤,加水七升水,煮壹升五次,分兩次服用。

(31)老人會喜結良緣。用半夏(泡過,炒過)和生硫磺,分成等份,加天然姜汁煮成丸子,大小如五子。每次50粒,空腹服用,溫酒送服。這個方子叫“半硫丸”。

(32)失血呼吸困難(吐血、虛脫帶下、痰吐呼吸困難、中飽血瘀)。用半夏打扁,用拌了姜汁的面粉包好,用火煨,磨成粉,加米糊,做成五子那麽大的丸子。每次服30粒,開水送服。

(33)咽喉阻塞。當它在半個夏天結束時用在鼻子裏是有效的。

(34)骨在咽。將半夏和白牙等分成粉,取壹勺用水送服,當其嘔吐時。忌吃羊肉。

臨床應用①治療嘔吐

姜半夏作了1: 1註射液,肌肉註射,每次2ml。可代替臨床上的“艾默兒”用於治療各種嘔吐。有人認為它的止吐作用比“艾默兒”強壹倍以上。未發現副作用。

②治療瘧疾。

半夏2元,搗碎放在膠帶上。瘧疾發病前3 ~ 4小時貼在肚臍上,控制發作。

③治療急性乳腺炎。

取生半夏1 ~ 2元,蔥2 ~ 3根,搗碎,揉成丸子(或與生半夏、少許大米搗成丸),塞於患乳鼻孔內,每日兩次,每次半小時。早期用於急性乳腺炎72例,經2 ~ 3次治療,大部分有效。

④治療雞眼。

將半夏研末,敷於患處。服藥前將患處清洗幹凈,消毒,用手術刀將雞眼的角質化組織切除,放在半夏末,外面貼上膠帶。5 ~ 7天後,雞眼壞死脫落,生出新的肉芽組織,幾天即可痊愈。30余例無復發。

⑤治牙痛。

半夏65438±0兩,搗碎,放入90%酒精3兩,使用前浸泡65438±0天。使用時,將棉球蘸上藥水,塞入齲齒的空腔內,或在疼痛的牙齒周圍摩擦。治療100余例,有效率95%以上。

⑥治療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將生半夏粉碎,用米酒或50%酒精(1份半夏,3份酒精)溶解,浸泡24小時以上,取上清液滴耳。用的時候用雙氧水沖洗外耳道,然後滴幾滴藥水,1 ~ 2次,每天壹次。據10病例觀察,對急性中耳炎有較好的療效,壹般1 ~ 2天見效,1周內可治愈。

⑦預防和減輕口服血吸蟲銻劑的中毒反應。

嘔吐是口服銻劑治療血吸蟲病過程中常見的毒性反應,常迫使治療中斷;如果同時加入半夏粉和甘草粉,可以預防或減輕中毒反應。每次服用銻1次,服用半夏粉3.2分,生甘草粉4.8分。據12例觀察,服藥期間能照常工作,精神愉快,食欲正常;僅有4例出現輕微不適:輕度惡心嘔吐,或短時腹痛或腹瀉,不影響工作。

⑧治療矽肺。

根據對144例不同階段患者的初步觀察,主觀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客觀檢查:除少數病例血清粘蛋白降低,血矽升高外,其他檢查(如X線片)無明顯變化。少數病例對肝功能有不良影響,尿中出現紅細胞,應用時應密切註意肝腎毒性反應。用法:口服姜半夏,肌肉註射或噴霧,劑量通常為每天7元。治療持續時間從1到10個月不等,大多約3到5個月。

中毒治療

有報道稱誤食生半夏0.1 ~ 0.2g、1.4g、1.8g、2.4g引起中毒4例,癥狀主要是口腔和咽喉粘膜有燒灼感和辣味感,胃部不適,惡心和胸悶。4例中,1例服用生姜治愈。

提醒妳:半夏,中藥材,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 上一篇:在我家住了壹年就把我趕出家門的婆婆後來怎麽樣了?
  • 下一篇:嬰兒蛔蟲補救措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