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水腫應該怎麽治療?

水腫應該怎麽治療?

發汗消腫法

發汗消腫法在《內經》中稱為“開鬼門關”。張仲景說:“腰以上腫為汗時之治。”所以這種治療方法主要用於上半身腫脹,或先上半身腫脹後全身腫脹,出現惡寒、惡風、發熱等癥狀。臨床上應根據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發汗方式。

1.辛涼發汗,風邪傷皮毛,水邪阻膚,郁化熱。癥狀包括四肢浮腫、惡寒、發熱、關節痛、自汗、口渴、小便黃赤、脈數。治療用越脈福加舒湯,辛涼,祛風,清熱邪氣,培土利水。麻黃10g,石膏20g,生姜10g,甘草10g,大棗4枚,白術12g。先將麻黃水煎,去沫,再煎其余藥物。如果同時出現咳嗽,加半夏10g,減少不良反應,緩解咳嗽。

2.溫心,出汗,風水,肌肉膿腫,肺衰竭。癥狀包括四肢浮腫、惡寒、無汗、脈浮。用蘇祥飲治療,發汗解表,消腫。香附10克,紫蘇10克,陳皮8克,甘草6克,蔥6克,姜6克。水燒開幾次,去渣,隨時服用。若癥狀為四肢浮腫、發熱、惡寒、全身疼痛、多汗、脈浮、煩躁,可用大青龍湯減輕疼痛、溫汗、消腫、除煩。麻黃10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杏仁10克,生姜10克,大棗4枚,石膏20克。先將麻黃加水煎服,去沫,再將其他藥材壹起煎服。

3.助陽汗寒於外,水邪止於內,正陽不足。癥狀包括四肢水腫、關節痛、出汗、惡風和脈沈。用麻黃加附子湯治療,可助陽發汗,消腫。麻黃10克,附子10克,甘草6克。先用水煎麻黃,去沫,再煎其余藥材。

利尿消腫法

利尿消腫的方法在《內經》中稱為“清宮”。張仲景說:“腰以下腫了,就要小便。”因此,這種治療方法主要用於水腫集中在身體下部,或水腫先出現在身體下部,然後全身腫脹。臨床上應根據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適當的利尿方法。

1.化氣利尿“膀胱,州府之官,津液藏,氣化可出”。水束縛膀胱,不利氣化。癥狀有四肢浮腫,小便不利,惡寒發熱,汗出口渴,脈浮。用五苓散治療,理氣利水。桂枝10g、白術12g、茯苓12g、澤瀉20g、豬苓12g、* * *研成粉末,開水沖服或水煎。

2.溫陽利尿“腎者,胃也閉,不宜關門,故聚水而隨其類。”邪水過盛,腎陽停滯,卻關不上,積水則腫。癥狀有四肢浮腫,四肢冰涼,小便不利,小腹脹滿,脈沈。用真武湯治療,溫陽,利尿,消腫。取附子10克、茯苓10克、炒白術10克、生姜10克、白芍10克,加水煎煮。

3.韓幹利尿水熱停滯,停止膀胱和尿道阻塞。癥狀包括四肢浮腫,排尿困難,或滴痛,口幹,脈沈。常配自擬藥方,甘寒利尿消腫。冬瓜皮20克、蘆根10克、白茅根10克、石韋10克、薏苡仁10克、杏仁10克、燈心草(或通草)10克、西瓜崔屹10克、湯劑。

4.苦寒利尿。嶽夏會傷害冷水,水在皮膚中流動,而熱量會抑制它。癥狀包括四肢腫脹,小便短,色黃,口渴,舌紅,脈數。用瓜迪湯治療,苦寒,利尿,消腫。20瓜梗(可用瓜梗或絲瓜梗)水煎。

排水消腫

水邪滿溢,凝結於其中,三焦受阻,氣化受阻。癥狀包括腹部腫脹,四肢腫脹,排尿不利,脈沈。治療方法是加減十棗湯,利水消腫。將芫花(炒)、甘遂、大戟等分成等份,研成細粉備用。使用時,取10枚大棗,劈開,水煎去渣,加入2克藥粉,口服。這種藥只能在早上服用,不能在晚上服用。如果服藥後大小便仍然不通,就等到第二天。這個方子味道比較重,不病身強者不宜。出於安全考慮,該粉末可與大棗搗碎,用作丸劑;或者把粉末和醋混在壹起敷在小腹部比較安全。

瀉肺消腫

肺是水神之源,導致河水下降,導致水道通行。水邪阻肺,上源受阻,故降河失職,水道不通。癥狀包括肢體水腫、胸悶、咳嗽和喘息。治療用李婷大棗謝飛湯,謝飛消腫。葶藶子(炒,搗碎)15g,大棗4枚。先將大棗加水,去渣,加入葶藶子煎服,去渣,內服。

祛瘀消腫

血瘀、氣滯、失功、不宜氣化,以及長期內熱。癥狀有四肢浮腫,排尿不利,口渴;女子月經不利,脈沈澀。用蒲惠散或小湯藥治療,活血化瘀,利尿消腫。蒲惠散:蒲惠10g,滑石5g,***研成細粉,水洗,1,每日3次。小唐菁方:當歸10g,赤芍10g,沒藥6g,琥珀6g,桂枝6g,阿莎麗3g,麝香1g,水煎服,每日三次。

開結消腫法

陰寒之氣停滯,氣化不可行,水路不通。癥狀包括四肢浮腫、寒性暈厥、腹部脹滿、心臟梗阻和腸鳴音;或體寒骨痛,或惡寒,或麻木,脈沈等。治療用歸肝降燥馬鑫附子湯,運化大氣,開結消腫。桂枝10g、生姜10g、炙甘草6g、大棗1、麻黃6g、阿莎麗6g、附子10g,水煎,每日3次。

除了以上,臨床上還有壹種“虛腫”和壹種“風腫”。雖然都表現為腫脹,但其病因病機與水腫有很大區別,要註意區分。

也有

/html/1583.htm

  • 上一篇:為什麽孩子睡覺會有口臭?
  • 下一篇:產後便秘痔瘡怎麽辦?產後哺乳期可以吃櫻桃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