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潮汕有哪些淡水生物?

潮汕有哪些淡水生物?

潮汕海岸線長325公裏,曲折蜿蜒,形成大小島嶼79個,海岸線長196公裏。沿海有20多萬畝灘塗土壤用於海水養殖。河流31條,總長7397公裏。有3047個水庫和山塘,總庫容超過265438+億立方米,還有河流和池塘。

潮汕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水溫高,有利於海洋和淡水區水生生物的生長,水產資源豐富。已知淡水區有魚類471種,蟹類17種,貝類30余種,藻類近20種,魚類等水生動物40種。

甲魚、桑田膏蟹、松鼠蟹、扇貝、大牡蠣、澳洲小蠊、紅砂鰾、貝殼、文蛤、紅內、烏魚、黃鱔、鰻魚、草魚、散魚、魚鱗魚、鯰魚、石斑魚、鯉魚、龍箭、土鱉蟲、鯉魚等。

-

桑田高鞋

甲殼類海鮮。學名為鋸緣青蟹,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水龍骨科。

桑田膏藥蟹(又名桑田紅蟹)產於朝陽市河西鎮桑田鄉。

藍蟹有甲殼,有帶把手的眼睛和五對腳。前面的1對長成了鉗子,叫做“螯”,後面的四對是行走的腳。第四對行走足的前部和指關節是扁平的,呈槳狀。腹式分割,俗稱“臍帶”,分為圓形臍帶和尖頭臍帶的雌雄。桑田人擅長捕魚,養殖膏蟹。蟹塘建在榕江入海口附近,水溫鹽度適中,潮流平緩,水質優良,餌料豐富,適合膏蟹生長。海裏抓到的青蟹都是經過挑選分級的。以卵巢成熟、交配後體重200克以上的母蟹為魚苗,放入蟹池進行養殖。經過20天左右的精心餵養和管理,它們就會長成奶油蟹。此時蟹膏(卵巢)已經膨脹,充滿了殼的邊緣,蟹背呈紅褐色,每只蟹重約500克,可以采收上市了。

桑田膏藥蟹以其乳脂紅肉肥,香甜可口,富含蛋白質而聞名。

-

謝謝

淡水和鹹淡水產生螃蟹。即河蟹,原名石蟹。甲殼綱,十足目,鱸魚科。棲息在溪旁或溪中的巖石下。近似種很多,國內已發現約50種。

潮汕常見的有細腳絨螯蟹和鋸齒絨螯蟹,體型相對較小,後腦勺和胸甲略隆起,前額後有壹對駝峰,前面有皺紋或顆粒,腿窩後凹,脊清晰,前緣有小鋸齒。潮陽市的海門港、澄海市的萊蕪灣、饒平縣的黃岡河口等,多見於鹹淡水區。尤其是暴雨過後,漁民有時會在近海捕撈。

用醬油、胡椒、大蒜和味精腌制和調味後,螃蟹就可以吃了,這是潮汕人最喜歡的佐餐食品。然而,螃蟹是人類肺吸蟲病的中間宿主。為了保護健康,最好煮熟了再吃。

-

樊北

海洋雙殼貝類。屬於扇貝科花瓣刺網。因雙殼表面有扇形散熱筋而得名。分布在汕頭沿海的常見物種是櫛孔扇貝。櫛孔扇貝的殼近圓形,左殼凸起,右殼扁平,殼色為紅色、橙色和紫色。殼體表面有等厚的徑向肋,肋上有截面;鉸線處有略呈三角形的耳朵,前耳大於後耳。內韌帶發達,足絲孔明顯,有細梳齒。外殼的內表面具有與外殼表面相對應的肋和凹槽,並且鉸鏈線是直的。它生長在低潮線附近的海底,深達300米,附著在水流平緩的巖石或珊瑚礁上,以及絲足的沙礫和沙質海域。汕頭的底拖網已經捕撈,但數量較少。扇貝是國內外主要的高檔養殖品種。目前,我國養殖的種類有櫛孔扇貝、櫛孔扇貝、日本扇貝、進口海灣扇貝和扇貝。

扇貝的閉殼肌發達,幹制的閉殼肌被稱為“扇貝”,是壹種珍貴的海產品,經濟價值很高。它的外殼可以作為貝雕工藝品。

-

達豪

貝類海鮮。又名水生,學名牡蠣,屬於刺網、牡蠣樹。有許多種,其中大約20種在中國被發現。

潮汕沿海的水產養殖種類有三種,即近江牡蠣、長牡蠣和褶牡蠣。它是壹種高蛋白、多營養的活海鮮。

“海底牛奶”的雅號。大牡蠣的養殖通常是:在每年的長夏到小滿和立秋的季節前後,均勻有序地拋在沙灘上。

壹排排石頭作為附著物擺放,牡蠣苗漲潮時隨水而來,附著在石頭上繁殖;退潮漲潮,露出來重新泡。

要經常巡邏,整理牡蠣石,消滅敵人傷害,秋冬收割。

-

澳大利亞小蠊

貝類海鮮,學名泥蚶,屬於線蟲科,瓣鰓綱。肉吃起來很好吃。貝殼可入藥,有“化瘀消積”的功效,也可用於燒制貝殼灰或作為陶瓷工業的原料。潮汕最好吃的泥蚶除了紅砂蚌,就是大鰲的珍珠蚌。臺澳人的祖先來自盛產泥蚶的福建莆田。他們世代養蚌,經驗豐富。養殖的泥蚶小而圓,殼色紅色,肉質鮮美。自從上海在清朝成為商埠後,臺澳人就壹直把泥蛤運到上海去賣,食客和餐館都在爭搶。它們被稱為珍珠蚌,但被重新命名為珍珠蚌。泰澳的珍珠蚌外形美觀,質量上乘,吃法在潮汕也很精致。它是在壹個小炭爐上用新瓦片烘烤的,然後把蛤蜊放在瓦片上。加熱時,它微微張開嘴,所以可以吃得津津有味,嚼得津津有味。

每年春天開始,澳洲小蠊產卵,隨海浪漂流到岸邊,附著在泥濘的沙灘上。南方古猿南方古猿及時在鹹淡水混合的岸邊刮泥,將泥鏟起,洗出幼蟲,放入小塊田地中哺育。在“冬季至日”前後,他們被移到中場。第二年冬天,大的選出來上市,小的搬到放大的地裏,第二年就變成大的了。

-

紅沙蟲

貝類水產品,學名Tegillarca,屬於唇形科。兩殼大小相等,厚橢圓形,殼面有華榮形輻射棱,皮薄棕,內為白色。蛤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維生素B12。文蛤的血是鮮紅色的,肉的邊緣有壹條金線。

因產於朝陽市合慶鎮崗背村的赤霞浦而得名。赤沙鋪位於濠江中遊西岸。它的表面覆蓋著紅色的微沙,灘塗下面還有壹層白色的沙層。白沙層下,有淡水,也有鹹潮。制作的烏龜鮮甜、嫩脆,是潮汕烏龜的佳品。暢銷周邊省市及港澳臺、東南亞等地。

-

薄殼

薄殼,學名肌肉蛤。貝類海鮮因殼薄而得名。

它生活在鹽度較高的外灣或島嶼的潮灘上,喜歡成群聚集,經常成片粘在壹起,用腳絲(俗稱紡錘)附著在沈積物上。成熟時,雌性為橙色,雄性為乳白色。有野生和人工放養兩種。潮汕首創薄殼養殖。它的肉味道鮮美,富含蛋白質。其實薄殼全身都是寶。

薄殼米味道鮮美,是壹種具有潮汕特色的食品調料,具有很高的營養和經濟價值。

去掉肉的薄殼可以燒成殼灰,用作建築材料;還可以磨成動物飼料添加劑,是壹種高級輔助飼料。

加工薄殼米用的湯可以過濾做蠔油。泥漿是壹種富含鈣和高鹽度的有機肥料。

據悉,由於薄殼米加工技術含量高、勞動強度大,目前越來越難找到優秀的技術人員。希望這種古老奇特的加工工藝能夠得到改進和發揚,讓薄殼米特有的潮汕美味飄香海內外!

-

花蛤

貝類海鮮,又名花蛤,學名菲律賓蛤蜊。

生活在沿海潮間帶的沈積物底部,能適應溫度為5-35℃,比重為1.01-1.028的海水。播種季節為65438+10月至次年7月。每畝殼長0.5-0.7 cm的文蛤苗為1500-2000 kg,可培育約18個月,殼長可達4 cm以上,可采收。壹般畝產3噸,最多8噸。

這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

斑點魚

淡水魚,學名黑魚,黑魚科。

體略呈圓柱形,頭頂略扁,口大,齒尖,背鰭、臀鰭長,腹鰭短,胸鰭短而圓,尾鰭圓,體背側呈灰褐色或深褐色,有黑色斑紋,腹部淡白色。棲息於淡水底層,兇猛,食肉,主食魚蝦。

對環境適應能力強,口中有輔助呼吸器,可直接呼吸空氣,抗缺氧。產卵期為5-7月。親魚把水草攪成壹個環形的窩,在裏面產卵,守護到孵出的幼體仍然形影不離。

生長快,肉質鮮美,骨刺少,營養豐富,為滋補佳品,經濟價值高。潮汕的山塘、水庫、河流、池塘都有分布。新鮮的石斑魚可以出口。

-

古力

淡水魚,學名鯉魚,鯉科。

體略扁,腹部圓,背鰭前背部略隆起,口部有2對須,體青黃色,尾鰭下葉紅色,鱗片較大。生活在淡水中

底層,雜食性,生長迅速,對環境適應性強,耐寒耐高溫,耐缺氧。1年齡性腺成熟,每年清明節前後產卵繁殖。

是池塘、水庫、河流、池塘、稻田養魚的主要品種。產量高,潮汕年產量3000噸左右。平均體重150g。

妳可以吃它。肉質細嫩,骨刺少,營養價值高。

-

龍魚

海魚,俗稱紅瓜,學名大黃魚、石首魚、大黃魚。是中國四大海產品之壹。體長側面扁平,略呈橢圓形,體背灰黃色,鱗片中心呈灰褐色,側線以下的鱗片有發達的發光腺,呈金黃色,故稱黃魚。成魚壹般有40-50厘米長。它是壹種暖水性近海中上層魚類,喜強光,喜濁水,愛群居,食性廣泛。對聲音非常敏感,可以利用魚鰾在體內的伸縮振動來發出聲音。漁民經常用這個來找魚。南澳、汕頭港、廣澳、海門、惠來均為近海生產,每年汛期為9月-165438+10月。

龍魚經濟價值高,肉質細嫩,含蛋白質17.6%,脂肪0.8%,味道鮮美。其魚鰾,名為金龍交子,富含蛋白質、脂肪、骨膠、鈣、磷、鐵等成分,是高級海寶和滋補品。在潮汕,人們常以金龍膠燉五花肉作為產婦補藥。

-

黃雀魚

海魚,又名麻雀,學名黃鯽。鯡科,鯽魚。體扁而薄,背部有圓形鱗片,易脫落。背部綠松石,身體壹側

銀白色,腹鰭白色,尖端黃色,其他鰭為金黃色。平均體長14-16厘米,最長20厘米。對於暖水近海魚類來說,

魚群具有明顯的晝沈夜浮特征,上、中、下各水層均為棲息地,以浮遊生物為食。潮汕沿海生產,是掃蓮、

主要捕撈對象為淺水區和近海作業的荷花拌、小圍網等。有個黃雀蓮花工作,專門抓黃雀。捕魚季節是每年的二月到三月。

黃雀魚又小又瘦,有很多骨刺,但是很好吃。加工成“魚飯”或者油炸都是極其美味的。還可以腌制,曬幹,出口到其他地方。

-

巴郎魚

海魚,鱸形目,紡錘形,側面略扁,覆有小圓鱗,側線直部覆有棱形鱗。背部藍灰色,腹部銀白色,成魚壹般長20厘米,為暖性遠洋魚類。婚群向近海遷移,有明顯的產卵和索餌習性,具有晝夜在水層垂直運動的特點。趨光性強,是燈光圍網和機帆船拖網的主要捕撈對象。

成魚在每年春季中後期(3-5月)分批產卵,孵化出的幼魚在夏季海域(5-8月)成群洄遊於海灣、島嶼、巖石周圍尋找餌料為食,是淺海作業的捕撈對象。

全年均可捕,3-5月為春汛,8-65438+10月為秋汛。是潮汕海洋捕撈的大宗產品,年捕撈量2萬噸。巴郎魚富含蛋白質,味道鮮美。將新鮮的巴郎魚洗凈,放入竹籃中蒸熟,俗稱“魚飯”,是潮汕城鄉人最愛的壹道佐餐。

-

鹿魚

海水魚是各種魚類的總稱,如絨毛魚、絲狀魚、叉尾魚、黃鰭魚、綠鰭魚等。它屬於蜈蚣科、蜈蚣亞科、蜈蚣屬和蜈蚣屬。溫水中上層魚類。

身體長橢圓形,側面扁平,覆有小鱗片,第壹背鰭為圓錐形粗棘,腹鰭退化為短棘。5-60m水深分布於該海域,漁場廣,汛期長,潮汕沿海幾乎壹年四季均可捕撈,每年2-4月和9-65438+10月為拖網捕撈季節。淺海作業的旺季是6-8月。

常見的有白皮鹿(金針菇)、黑皮鹿(細絲鹿)和豬老鹿(黃胸鱉)。此外,還有鹿女(獨角魴)和三條腿鹿(三角魴)。白皮鹿和豬哥鹿是大頭。

麅子魚是壹種低脂肪、高蛋白的海洋經濟魚類。新鮮烹制,味道鮮美,肉裏有軟骨和幹骨刺。還經過幹燥,制成幹品或輕幹品,出口外地。

-

鞋底魚

南海常見的經濟魚類,又稱龍舌魚,學名龍舌魚,學名舌鰨。竹蟶科,竹蟶科,舌鰨屬。身體側面扁平呈舌形,有兩只眼睛。

左邊,嘴小,低。背鰭和臀鰭與尾鰭相連,沒有胸鰭。身體兩側布滿小鱗片。魚卵眼睛對稱,漂浮生活,變態後右轉。

當眼睛向左移動時,成魚轉向底棲生活,主食為褐蝦、端足類和多毛類。

廣泛分布於熱帶和溫帶水域,種類繁多。產於潮汕沿海,是底拖網和刺網作業的常見漁種。與經濟價值相比

高大寬體的舌鰨壹般體長24-31 cm,肉質細嫩,肉間無骨刺。含蛋白質18.8%,脂肪13.3%,肉質鮮美。是出口創匯的海產品之壹。

-

銀魚

小魚在海水和淡水中都有。皰疹,銀魚,銀魚。生活在淡水和沿海上層水域,有從海洋遊回來的習性。身體細長,無鱗,半透明。正面近圓柱形,背面扁平,頭扁平,眼睛大,吻長而尖,呈三角形,上下頜骨等長,骨骼柔軟。熟制品潔白如銀,故稱銀魚。以小型甲殼動物為食。

潮汕沿海內灣多產,但數量很少,價格很高。它以產於澄海漢江入海口的紅尾銀魚而聞名。是定置網和沙灘圍網的捕撈對象。魚不用開膛,洗幹凈就可以煮,全身都可以吃。銀魚曬幹,味道鮮美,是送禮佳品。海外華人視為家鄉特產,經常帶出國。

-

夏龍

甲殼類海鮮是最大的壹種稀有蝦。

最大3-4公斤。它是壹種暖水性海洋蝦類,喜歡生活在水深5-10米的淺海巖石中。它擅長在海底爬行,不擅長遊泳,行動緩慢,白天潛伏,晚上尋找食物。它是刺網的捕撈品種之壹。

有壹定資源,產量不高。南澳、饒平、朝陽、惠來等沿海地區也時有發生。常見的品種有中國龍蝦和波紋龍蝦。大而多肉,含蛋白質16.4%,脂肪1.8%,還有與肌肉收縮有關的肌球蛋白、肌動蛋白、甲胺。味道鮮美,壹直是宴會上的壹道佳肴。

-

下坡

甲殼類海鮮,又叫琵琶蝦,學名毛扇蝦。甲殼綱,十足目。頭胸平、扁、寬、圓,側邊鋸齒狀,腹部比較。

短,分節,有壹個薄花瓣狀的尾巴,它是以琵琶的形狀命名的。運動器官不發達,只能在海底慢慢爬行,利用腹部的屈伸。

能遊壹小段距離。

它們通常生活在50-150米深度的海底,只分布在溫暖的海域。

潮汕漁民往往利用機器拖帶來收獲,但資源少,產量低。肉很嫩,味道和龍蝦壹樣好。這是壹個很好的宴會和出口海鮮之壹。

-

谷夏

甲殼類海鮮,又稱螳螂蝦,被稱為谷夏。節肢動物,甲殼綱,腹足綱,蝦科。背部和腹部略扁平,胸部有8對附屬物。前5對是頜肢,與嘴對齊,用來抓食物,所以叫口足類。

眼睛有柄,背面有8個脊。生活在沙和泥的底部或者離岸溫水中的巖石之間。白天潛伏,晚上爬行覓食。南海的種類最多,已發現60多種,其中最大的長達33厘米。它產於潮汕沿海。

蝦拖網、拖網、刺網產品不多。肉和成熟的卵巢都很好吃,可以煎炒。鮮蝦洗凈,用鹽和醬油腌制,用辣椒和大蒜調味,是潮汕著名小吃之壹。

-

環形蝸牛

貝類海鮮,學名為單形,軟體動物,腹足綱。有螺旋層,每層肩角凸出,前管長而微彎,螺旋中心長,殼面棕。喜歡棲息在鹽度較高的海底,每年7-8月產卵。

潮汕沿海的拖網,時有捕撈,但資源少,收獲不大。它營養豐富,是宴會上的珍貴海鮮。可供出口。漁民常以其殼為號,聲音洪亮清晰,故稱響尾蛇。

-

彭彩

海藻海鮮。學名紫菜屬,屬於原紅藻門網,紅藻綱。這是壹種寬溫海藻。我國沿海地區自南向北分布,多生長在北部、東部或東北部浪大的近海巖石上。海藻呈薄膜狀,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味道鮮美。中國人吃紫菜已經有很長時間了。據《本草綱目》記載,註明“主要用於治熱煩”,“對於疥瘡腫塊之癥,宜常食紫菜……”。對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甲狀腺腫、慢性咽炎、肺結核有壹定療效,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彭菜是壹種紫菜,野生於南澎列島和勒門列島,包括海中懸崖和礁石上的圓葉紫菜和皺紋紫菜。由於兩島位於東海和南海交界處,冷暖氣流交融,溫度適宜,走勢平穩,水質優良,沒有汙染。生產出來的紫菜呈棕黑色或棕綠色,切片薄、嫩、脆,味道鮮甜可口,故有彭菜之稱。生活史分為絲狀和葉狀兩個階段。4月初水溫逐漸升高後,菌體邊緣成熟的果實孢子囊釋放出果實孢子,菌體逐漸腐爛。果實孢子有溶解碳酸鈣的能力,遇到石灰質巖石就鉆進去,長成細絲來度過夏天。10開始,水溫逐漸降低,絲狀體產生殼孢子,殼孢子被釋放並附著在巖石上。長成葉狀體需要40天左右,可以多次收獲。每年冬天,南澳的漁民都會爬到海邊的巖礁上進行收割、清洗,制成直徑約25厘米、厚約0.6厘米的碎塊,曬幹制成商品紫菜。

  • 上一篇:如何用吳茱萸效果好
  • 下一篇:滄州腎病方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