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是什麽?

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是什麽?

附子湯

來源張寒仲景《傷寒論》

人參、茯苓、白術、白芍用於膈決附子湯。

三階原因不同,寒濕侵陽虛。

由附子9克、茯苓9克、人參6克、白術12克、芍藥9克組成。

用水煎服。每日1劑量,每日兩次。藥方裏的附子先煎30分鐘。

功效溫陽散寒,除濕利痹。

方傑方用附子溫陽散寒,化痰止痛;配以人參、白術、茯苓,可益氣健脾、祛濕除痹;白芍急,止痛。只有五種藥,如果壹起用,就能標本兼治,補瀉減瀉,效果很強。

主治:寒濕侵襲,關節疼痛,惡寒肢冷,苔白滑,脈弱。可用於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舌血管性水腫、羊水過多。

可配伍羌活、獨活、威靈仙、豨薟草等祛風濕藥。寒濕重者,加桂枝、制川烏、制草烏;如果關節痛持續時間較長,則血液循環停留,加乳香、沒藥;痰濕入絡,加天南星、白附子。

2桂枝附子湯

來源張寒仲景《金匱要略》

桂枝附子湯是經典方劑,生姜、大棗、甘草同相。

桂枝湯附彜藥,溫經散寒。

由桂枝12g、附子6-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棗3枚組成。

用水煎服。每日1劑量,每日兩次。

祛風除濕,溫經散寒的功效。

本方用桂枝、附子散寒濕、溫經通絡,桂枝還能散表寒;輔以生姜、大棗調和營衛,甘草溫中和。“健李鴻”這種藥效果很好。

主治:風寒濕犯肌表,身痛,不能側身或自汗,虛寒胸腹疼痛,氣喘,咳嗽,腹瀉,苔薄白,脈浮。可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感冒、自汗、哮喘、腸炎、鼻衄、胸痹、心源性水腫、尿路結石、蕁麻疹、虛寒性疾病。

3蠲痹湯

來源:青城·郭鵬的醫學思維理解

祛痹湯使用了桂心秦艽和海風藤兩種藥物,

當歸、川芎和甘草、桑枝和木香。

它由羌活6克、獨活6克、肉桂1.5克、秦艽9克、當歸9克、川芎6克、甘草3克、桑枝9克、海風藤9克、乳香6克、木香6克組成。

用水煎服。每日1劑量,每日兩次。

祛風除濕,散寒通絡的功效。

該方劑使用羌活、獨活、秦艽、海風藤、桑枝祛風除濕,桑枝具有通經活絡的作用。桂心溫經散寒;當歸、川芎、乳香養血,活血止痛,活血助散寒濕;木香行氣止痛;甘草。諸藥合用,起到祛風除濕、散寒通絡的作用。試驗臨床效果相當有效,是治療關節疼痛的良方。

主治:風寒濕痹,表現為四肢沈重,關節疼痛,活動不利,發熱減少,遇陰雨寒冷時加重,舌苔白膩,脈緊。可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肩臂疼痛、腰腿痛等。

若風勝,痛則遊走,加荊芥、防風、秦艽。寒勝,疼痛劇烈,關節無法屈伸。加入附子、阿莎麗或川烏和草烏;濕盛者,關節重肢,皮膚麻木,加防己、蒼術、薏苡仁、萆薢;如果病人有病,除去獨活,加入荊芥、姜黃和威靈仙;如果病人有病,去掉羌活,加入牛膝和續斷;對於慢性發熱、間歇性濕熱者,舌質幹冷,關節紅腫,口渴溺。除去肉桂的心,加入知母、黃柏、石膏、防己和桂枝。

4吳彼湯

來源宋陳石聞《太平惠民和記局方》

葛決吳彼湯中用的姜黃,味甘,羌活防身,

祛風除濕止痛,風濕痹痛為方。

包括姜黃片30克,炙甘草15克,羌活30克,白術30克,防己30克。

在用法上,這種藥* * *是粗粉。每次用12g,加生姜10片,水煎。也可以用飲片當湯劑。每種藥物的劑量應根據常規劑量減少。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

該方用羌活、姜黃、防己祛風濕,姜黃有通絡止痛的作用;用白術,健脾祛濕;生姜味辛,性溫散寒。與之結合,* * *起到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作用。

主治:風寒濕痹、經絡不利、肢體疼痛(尤其是上肢肩臂疼痛)、麻木。可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等疾病。

腰骶疼痛加杜仲、桑寄生;對於腰腿痛,加入牛膝、續斷和威靈仙。

5薏仁湯

來源:清代《類證治》

葛厥薏苡仁湯使用當歸、獨活、桂枝。

川芎、防風、白術、草烏、麻黃和生姜。

由薏苡仁15g、白術(或白術)6g、麻黃45g、桂枝45g、羌活45g、獨活45g、防風6g、川烏45g、草烏45g、當歸9g、川芎45g、生姜3片組成(原書中未用,根據《中藥方劑手冊》編寫)。

用水煎服。每日1劑量,每日兩次。

祛風除濕,散寒通絡的功效。

方傑方用薏苡仁、白術(或白術)、羌活、獨活祛風除濕;用麻黃、桂枝、防風、生姜祛風散寒;川烏、草烏溫散寒濕,通絡止痛;當歸、川芎活血祛風、通絡止痛。諸藥合用,起到祛風除濕、散寒通絡的作用。

  • 上一篇:大蒜是高血壓的“頭發”嗎?醫生:如果妳想穩定血壓,妳應該少吃三葷。
  • 下一篇:白茅根的功效和作用如何吃它比較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