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減肥!其實很簡單!祛濕健脾是關鍵!

減肥!其實很簡單!祛濕健脾是關鍵!

胖人多為“濕”,根源是脾虛;三種“祛濕健脾”能救無數濕人!

到了現代,很多人去看中醫,都會被告知“濕重”,幾乎大部分人都會喝薏米紅豆祛濕。

下面給大家分享的是我們常說的“濕”從何而來,以及祛濕的幾個關鍵穴位。

第壹,濕的存在有三個因素。

1,因為吃了太多油膩的東西,消化不了,堆積成濕;

2,雖然吃的不多,但是消化能力不夠。如果我吃壹點點,我會感到厭煩和淋濕。

3.還有環境和季節因素,比如四川多潮濕,那裏的人不吃辣椒會不舒服。比如夏天,很多人的身體會被淋濕,身體會變得沈重和懶散。

這三種癥狀最終都和脾氣有關。

第二,“濕重”是標準,“脾虛”是基礎。

中醫所說的脾負責運行,任何代謝產物的消除都要靠脾氣的力量。脾氣弱的時候,臟東西會留在體內。骯臟的東西是什麽?可以是多余的脂肪,也可以是異常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胖人陽虛多,“濕重”。很多胖子看似強壯,實則冷酷。尤其是那些肚子上脂肪比較多,遊泳圈比較大的人,我們更不能忽視他們體質的寒性。如果妳接觸這樣的胖子,他們的皮膚通常是涼的。是因為他們的身體知道自己陽氣不足,本能地增加脂肪來保暖。

就像過去沒有冰箱的時候,夏天賣冰棍的人會用被子包起來,防止散熱。胖人身上的脂肪也起到了這個作用,於是就有了“胖人陽虛多,瘦人陰虛多”的理論,往往是越胖越胖,越胖越胖,形成惡性循環。

胖人減肥的正確方法應該是溫補寒濕,“溫”是增加脂肪代謝的能力,“寒濕”是指那些不應該堆積在體內的脂肪。

第三,愛睡覺的孩子可能是“濕重”

很多孩子,很乖,而且特別愛睡覺,大概是被濕邪困住了。這些孩子之所以濕重,可能是孩子先天脾胃不是很強。後天餵的時候,父母可能沒註意到,傷了他的脾氣。

脾氣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出渣滓的能力。如果這種能力下降,營養物質沒有被吸收的同時,渣滓就排不出來,留在體內就會變濕。有了這些廢物,身體自然會感到疲勞,所以年紀輕輕就容易犯困。

被濕邪侵襲的典型癥狀是:身體總感覺疲勞,但這種疲勞並不是因為哪裏疼。如果疼,可能是因為妳血虛。

1,身體重,頭發重,頭也是霧蒙蒙的。雖然頭不疼,但不清爽;

2、皮膚上會有濕疹,食欲不好,什麽都覺得無味,嘴裏黏糊糊的。

3.當舌頭伸出來的時候,妳會發現舌頭很胖,顏色很淡。癥狀嚴重的話,舌頭邊緣會有齒痕,甚至像小孩子的小裙子。這叫“裙舌”,是嚴重的脾虛濕盛。

四、介紹人體祛濕的幾大要點。

1

成山穴

位置:承山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上,小腿正下方,是人體排濕的最佳穴位。

按摩方法:每天早上起床時,將雙腿伸出床外,使承山穴剛好放在床沿,雙腿左右擺動按摩承山穴。

功效:按承山穴,會有明顯的酸痛感,這是因為體內有濕;按壓成山穴壹段時間後,身體會有輕微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膀胱經中的陽氣在起作用,妳身上的濕氣隨著體溫的輕微升高而逸出。

2

湧泉穴

壹個簡單的尋找湧泉穴的方法:腳尖向下彎曲,腳心會形成壹個凹陷,凹陷的地方就是湧泉穴。

按摩方法:早晚各按摩壹次,每次按摩3-5分鐘。最好是感覺酸痛,兩邊交替。也可以用溫水泡腳後艾灸,雙足穴位艾灸15-20分鐘。

功效:湧泉穴被濕氣侵入,會導致膝蓋疼痛、風濕、全身疲勞、水腫。常按此穴有助於促進睡眠,對腎虛引起的頭暈、失眠、耳鳴、頭痛、腰痛等有壹定療效。

大椎穴

位置:低頭,大椎穴在頸後最高骨下方。

按摩方法:低頭,雙手十指交叉放在大椎穴處,用大拇指來回摩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發熱。

功效:大椎穴受濕氣侵襲,容易引起肩頸疼痛不適等肩頸疾病。刺激此穴位可避免風寒濕邪的侵襲,提高免疫力。

神闕穴

神闕穴就是肚臍。

按摩方法:順時針揉腹部,或輕艾條灸、熏蒸穴位;或者將曹精油塗於腹部,用熱水袋溫熱;或者用艾條盒,點燃後固定在腹部20分鐘。小心不要太熱。

功效:穴位受濕氣侵襲,會引起脾胃不適、腹脹、大便粘稠,女性容易引起白帶增多、經血不暢等婦科炎癥。腹部本身要保暖,刺激神闕穴有助於健脾祛濕強身。

陰陵泉穴

位置:此穴位於脛骨內側髁下緣凹陷處,為足太陰脾經關節點。

按摩方法:以點穴為主,每次100 ~ 160次按摩,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條在此處熏灸3-5分鐘。

功效:如果穴位被濕氣侵入,會出現膝蓋疼痛、腳重、行走不暢。刺激此穴位可達到清利濕熱、通經活絡的功效,有助於緩解腹脹、膝痛等不適。

溫馨提醒,祛濕穴位很多,其他各種養生穴位和養生方法更是層出不窮。不要貪心。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壹個堅持下去,等這個穴位透了再去調理下壹個。不要壹時眼花繚亂,但還是會壹無所獲。

五、祛濕健脾,按摩“脾行”

給大家分享壹個簡單易行的家中祛濕除毒的方法。只要經常推三陰交、陰陵泉,濕毒就跑了。

方法是:從三陰交穴推至陰陵泉穴(前推為輔),再沿骨緣推至陰陵泉穴,反復推。在推的過程中,找到痛點或有疙瘩的皮下梗阻處,慢慢按壓。不必拘泥於穴位。如果妳覺得最疼,就多按壹下。

推它止痛,然後“脾經”就開了。

脾經經過,多余的水分就會順利排出。脾經通過膀胱排濕,所以推了壹段時間後,妳會覺得尿多了,這就是排濕的表現。

三陰交穴是三陰經的交匯點,能調動肝脾腎的氣血,使脾經通暢。

六、養生站抱樁:有效祛除體內寒濕。

現代人,忙碌快節奏的生活讓大多數人抽不出多余的時間進行鍛煉。下面介紹壹種簡單有效的緩解疲勞、祛濕散寒的養生方法:養生站抱樁。

方法如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腳跟微擡,重心放在腳的前2/3處,即湧泉穴,雙臂交叉抱胸,全身放松。站立15~20分鐘。

妳可以每天邊看電視邊做。這個動作的受力部位正好是腿和小腿的前外側,鼓勵氣血多的胃經,可以促進人體氣血的通暢;腿部和胃部的力量正好作用於承山穴(人體祛濕的最佳穴位)。

能快速有效的達到緩解疲勞,消除體內寒濕的效果。

這些方法可以很容易地應用到生活中。它們簡單嗎?提醒大家不要因為看起來簡單就忽略了!

  • 上一篇:鹽水洗鼻是治療鼻炎嗎?怎麽用鹽水洗鼻子?
  • 下一篇:如何讓乳頭變粉紅色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