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10植物保護補救措施

10植物保護補救措施

防治農作物害蟲的微生物

蘇雲金桿菌殺蟲晶體蛋白是目前最成功的昆蟲生物防治方法。科學家們開發了其他種類的生物農藥,可以彌補殺蟲晶體蛋白的不足,並作為輪作作物害蟲控制的管理策略。目前,用於昆蟲控制的其他生物工具是桿狀病毒、蟲生真菌和蟲生線蟲。蘇力菌殺蟲晶體蛋白的主要作用對象是昆蟲幼蟲,對成蟲沒有影響。桿狀病毒、蟲生真菌和蟲生線蟲都能感染昆蟲成蟲,這些生物防治劑與殺蟲晶體蛋白具有互補作用。

桿狀病毒:桿狀病毒對昆蟲感染具有高度特異性,其他動物不會成為桿狀病毒的攻擊目標。盡管如此,病毒對目標昆蟲的殺傷力很慢,所以殺蟲效果並不好。為了彌補這壹缺陷,科學家們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其他毒素基因或激素基因選擇到桿狀病毒中。當病毒感染目標昆蟲時,病毒中選擇的毒素或激素可以在目標昆蟲體內大量合成,從而加速昆蟲的致死時間。壹個成功的例子是將北非蠍子的神經毒素基因轉化為桿狀病毒。外科醫生還將昆蟲的異常青春期激素基因選入桿狀病毒。感染後,目標昆蟲由於激素的刺激開始發生變態,導致昆蟲停止進食,從而達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蟲生真菌:由於蟲生真菌對昆蟲具有高度的專壹性,許多對殺蟲晶體蛋白沒有作用的昆蟲都可以被蟲生真菌毒死,因此是殺蟲晶體蛋白的補充替代品。常用的蟲生真菌及其作用有:黑僵菌——作用於葉蟬;綠僵菌——作用於大尾熊蟬;紫色硬菌——作用於蜘蛛;青黴——作用於金花蟲;昆蟲黴菌——作用於蚊子;冬蟲夏草——作用於蒼蠅和其他昆蟲。

昆蟲線蟲:每壹種昆蟲線蟲都會與壹種屬於腸桿菌科的細菌共存。在昆蟲線蟲的保護下,腸道共生菌可以順利進入昆蟲體內,從而避免昆蟲對細菌產生耐藥性。腸道共生菌進入昆蟲體內後,會在昆蟲的血腔內大量繁殖,導致昆蟲死亡,分解昆蟲組織作為線蟲的食物來源。這種共生系統也是生物防治昆蟲的好方法。

微生物農藥

今後,蔬菜生產對農藥的使用要求將更加嚴格。現階段,各級政府積極倡導使用微生物農藥。

微生物農藥是壹種發展迅速的生物農藥。微生物農藥包括農用抗生素和活微生物。農用抗生素,如井岡黴素、春雷黴素等。,是抗生素發酵產生的代謝產物,具有殺蟲作用,可用於防治真菌性疾病。農用鏈黴素和土黴素可用於防治細菌性疾病;瀏陽黴素可用於治療蛀蟲;新研制的阿維菌素可用於殺滅牲畜內外的害蟲和寄生蟲,用量少,效果好。活微生物農藥是有害生物的病原微生物,即使用這些活微生物可以使有害生物生病,失去危害能力。比如球孢白僵菌、綠僵菌是壹類真菌農藥(即本身就是真菌,具有殺蟲活性);蘇雲金桿菌(Bt)是壹種細菌殺蟲劑;核型多角體病毒是壹種殺蟲劑;綠寶1號是壹種真菌除草劑。

微生物農藥是利用細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等生物制成的壹類農藥。安全可靠,不汙染環境,不會對人畜造成公害,原料易得,生產成本低。是當前農作物害蟲防治中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農藥。生產中常見的生物農藥如下:

Bt乳劑:是壹種常見的細菌生物農藥。其成品為米黃色乳劑,乳化性能好,殺蟲譜廣。它對蔬菜、茶葉、水果、煙草等植物上20多種鱗翅目害蟲的防治效果達80- 90%。主要防治對象為馬尾松毛蟲、玉米螟、棉鈴蟲、粘蟲、稻縱卷葉螟、茶毛蟲。Bt乳劑是胃毒,害蟲吃了後能產生壹種特殊的酶。這種酶可以分解昆蟲腸道中的壹種蛋白質,使昆蟲的腸道穿孔,腸道中的內容物流入體腔,最後死亡。使用時溫度應在65438±05℃以上,壹般20℃為宜,施藥時間應比施用化學農藥早2-3天。

昆蟲和小菜蛾:菜青蟲吃了有蟲草的葉子,腸壁會很快穿孔,變成爛泥而死。芽孢桿菌可用於防治稻縱卷葉螟、三化螟、蒼蠅、蚊子、馬尾松毛蟲、白蟻、水稻玉米螟等害蟲。

球孢白僵菌:是壹種真菌生物農藥,對防治馬尾松毛蟲和水稻害蟲蟬有特效。銀耳液接觸害蟲後,通過體壁進入害蟲體內,很快萌發菌絲,吸收害蟲的體液,使害蟲僵硬而死亡。

井岡黴素:對防治水稻紋枯病有特效。抑制水稻紋枯病菌絲,有效期長達20天,耐雨水沖刷,對人畜安全無毒。

農用抗生素和植物抗生素:這兩類農藥都是真菌生物農藥。生產中使用的抗生素有春雷黴素、慶豐黴素、多抗黴素、土黴素、灰黃黴素、鏈黴素放線菌等。如農抗120是壹種新型農用抗生素,對瓜果、蔬菜、花卉、小麥、煙草的白粉病和稻麥的紋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王彤)

森林害蟲微生物防治研究進展

□吳菊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與環境保護研究所,北京10089)

介紹了昆蟲病原微生物,如昆蟲病原真菌、昆蟲病原細菌、昆蟲病毒和復合微生物農藥。詳細闡述了使用面積最大的球孢白僵菌殺蟲劑的生產、產品質量標準檢驗、產品包裝、防治對象及應用效果。此外,還介紹了活性很強的昆蟲病原線蟲在防治主要林業害蟲中的應用。

關鍵詞:病原微生物球孢白僵菌復合微生物殺蟲劑線蟲

我國森林害蟲有4000 ~ 5000種,幾十種重要害蟲易暴發,年發生面積近600萬公頃,如馬尾松毛蟲654.38+0.5萬公頃,楊樹蛀幹害蟲近50萬公頃,楊樹食葉害蟲70萬公頃,小蠹蟲近30萬公頃。國家每年都需要投入巨資進行防治,保護綠化的成果和成果。

結構合理健康的森林(如原生林和次生原生林)屬於K型相對穩定的生態,害蟲和天敵處於相互制約的動態平衡中。除非有很大的幹擾因素(如氣候、人為因素),否則這種平衡不會被破壞,不會形成蟲災。以馬尾松毛蟲為例,我國已知的天敵有530種,其中天敵314種(寄生蜂168種,寄生蠅48種,捕食性昆蟲146種),捕食性動物198種(鳥類165438種,蜘蛛17種)。東北地區到1984,還已知馬尾松毛蟲天敵527種(吳菊文,1990b)。但目前森林害蟲多為人工林或受損次生林,樹種單壹,過度疏伐修剪,甚至濫伐,郁閉度低,植被稀疏,使用廣譜化學農藥等。,不能形成不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不具備生物多樣性所能發揮的生態平衡作用,即沒有自控能力的森林是必然的。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入和我國經濟的發展,當務之急是要考慮上述林地改造和新造林要因地制宜,宜地適樹,多樹種合理配置,加強保護管理,實施生物防治,促進形成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目標。

本文簡要回顧了近十年來我國森林病蟲害防治中壹些實用微生物防治技術的進展。

1昆蟲病原真菌

1.1球孢白僵菌

1.1菌株的篩選與鑒定:RAPD-PCR已用於檢測三種球孢白僵菌和球孢白僵菌的種內變異(李增智等,1998),菌株間的DNA圖譜表現出明顯的多態性,但與寄主和采集地無相關性(林華峰等,65438+)。室內試驗表明,球孢白僵菌胞外蛋白酶高產菌株對馬尾松毛蟲死亡率高,但產孢量與菌株毒力無明顯相關性(範美珍,1994)。通過紫外誘變獲得CHI1316菌株,幾丁質酶活性提高了3倍,遺傳穩定性穩定(彭等,1995)。紫外線對球孢白僵菌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孢子生活力下降,孢子萌發延遲,導致毒力下降。它們與毒力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8293和0.8448,均極顯著。因此,球孢白僵菌孢子在環境中的穩定性在使用過程中受紫外線影響較大,菌株的殺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孢子的抗紫外線能力(黃和春等,1998)。50?)相關性極其顯著(林華峰等,1998C)。

球孢白僵菌1.1.2的生產:國內過去采用固體培養法,菌劑質量差,成本高,生產周期長(約15天),產品無法定型,影響防治效果和面積。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1993采用液固兩相壹體化生產新工藝,可優質、快速、大量生產球孢白僵菌,孢子量達到150 ~ 200億/g,高孢粉含量1000億/g,采用全封閉抽吸負壓分離技術,兩個1500升發酵罐可產2600kg高孢粉便於保存和運輸,可用於制備各種劑型(苗文超,1993)。中國農業科學院生防研究所研制的球孢白僵菌可濕性粉劑,孢子含量500億個/克,懸浮率90%以上,可避免田間粉塵飛揚(張艾文等,1992)。安微農業大學生產的“951球孢白僵菌油”含有50%球孢白僵菌高孢子粉、5%抗氧化劑、0.025%活化劑CII、0.01%增效劑、0.01%紫外線吸收劑A和溶劑油s,在常溫下儲存8個月,孢子萌發率為40%。1996),廣東省林科院規範了球孢白僵菌生產工藝,縮短生產周期51.1%,降低成本21.35%,並制定了企業標準(尹、潘武耀、李增誌、1996)。這些重大改進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唯壹能生產高孢粉的國家,球孢白僵菌產量居世界第壹。

1.1.3產品質量標準及質量檢驗技術:可用RAPD-PCR鑒別球孢白僵菌和白僵菌(李增誌,1998)三個菌株,用分光光度法測定產品的孢子含量(王承書,1998)。對於標準菌株,安徽農業大學提出用數值分類的方法進行篩選。也就是對供試菌株的培養性狀進行編碼,由得到的8個指標得到供試菌株的相關系數矩陣。根據不同菌株所在行列的相關系數,平均相似值S > 755的菌株具有中心菌株條件,將標準菌株的毒力與其他菌株進行比較,得到不同菌株的毒力效價單位(王承書,1999)。生物指示昆蟲方面,國家森防中心經過篩選,認為白紋伊蚊幼蟲對球孢白僵菌更為適宜和敏感,LC50=7.06-8.83mg/ml,建議以球形芽孢桿菌SP1188為標準(周新生,1996,1997)。為了實現我國白僵菌產品的政府註冊並步入商業化生產,迫切需要建立產品質量標準和質量檢測技術。

1.1.4產品儲存和包裝:作為商業生物制劑,儲存期要達到2年才有市場價值。在我國北方10 ~ 20℃,相對濕度33 ~ 50%的條件下,球孢白僵菌孢子粉的貯存期可達2年以上(楊敏之等,1994)。孢子粉在浙江石灰缸中存放6個月(65438+10月至4月),孢子萌發率由87.2%降至81.5%,基本保持了品質。球孢白僵菌混合粉用氮氣包裝,室溫下(夏季後)貯存半年,孢子萌發率仍達70.56%,而對照僅為30.96%(王承書等,1997)。

1.1.5的生物學特性及應用技術:研究表明球孢白僵菌孢子在0 ~ 10℃的自然溫度下不萌發不侵染(林華峰等,1999)且寄主具有壹定的免疫防禦能力,尤其是在低溫環境下(林華峰,1998a)。在我國馬尾松毛蟲2-3代發生區,冬春季節相對濕度小於85%。冬前或冬季不宜施球孢白僵菌,壹般主張6月份控制第壹代幼蟲(林華峰等,1998b)。實踐表明,只有當溫濕度18 ~ 24℃和RH > 90%並存時,才會發生白僵病的流行(梁秀山等,1999)。

1.1.6防治對象及應用效果:我國利用球孢白僵菌防治馬尾松毛蟲已有30年,浙江省馬尾松毛蟲死亡率達80 ~ 92%高孢粉(1600 ~ 21000億/g)1kg/ ha(吳正東等從1985、79噸近年來,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在防治多種森林害蟲方面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如廣東用球孢白僵菌(松墨天牛品系)防治木虱,20天後死亡率達70%,30天後死亡率達65,438+000%(吳蘇曹等,2000),而在安徽,用孔內註射細菌的方法防治松墨天牛的僵蟲。在雲南,幼蟲和蛹的總死亡率為78.6-88.1%(李雪平,1998)。在東北地區,用球孢白僵菌(采自高中的菌株)防治球孢白僵菌,死亡率為64.7-8655。但對落葉松葉蜂的防治效果僅為28 ~ 52%(周樹誌等,1994)。球孢白僵菌噴霧劑對安徽省桃小食心蟲的防治效果達72.2%(蔣,等,1994)。5月20℃竹蝗1齡高峰期在江西施用球孢白僵菌,蚤死亡率達80%以上(黃烈艷,1994)。隨著球孢白僵菌系列產品在我國的發展,它將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1.2球孢白僵菌

球孢白僵菌對地下害蟲有很強的寄生能力。施用東北112.5 ~ 150kg/ha對苗圃大黑鰓金龜的防治效果為66.9% ~ 85.0%,僵蟲率為55.6% ~ 68.4%(李蘭珍等,1999)

此外,利用蠟蚧輪枝菌防治廣東大面積濕地松,在林地使用16.5×1012孢子,33×1012孢子/公頃時,死亡率為92.7%。尹等,1994)是森林害蟲防治中昆蟲病原真菌的又壹資源。

2昆蟲病原細菌

蘇雲金芽孢桿菌制劑占國際生物農藥市場銷售額的80%,廣泛應用於各國農林害蟲的防治,在我國已應用於50多種森林害蟲的防治。除生產菌株外,對我國蘇雲金芽孢桿菌資源進行了調查,我國森林土壤中Bt的平均分離率為4.21%。出土率為65,438+04.32%,其中60%的分離BTs對主要森林害蟲(眼線蕨、舞毒蛾、馬尾松毛蟲)高效。分布調查中的優勢亞種為松毛蟲亞種(Kurstaki)和松毛蟲亞種(戴)等。近年來,從中南林學院馬尾松毛癬菌糞便中分離出的Bt“62菌株”(H4血清型是壹種新的酯酶型),對15種介殼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溫度越高,死亡越快,最短只有4-6小時,與濕度關系不大。5齡馬尾松毛蟲兩次飛行後累計死亡率達90%以上,有明顯的後效(黃建平,1998)。Bt781(含活孢子65438個+0200億/ml)25倍液對江蘇側柏蛾的防治效果達90%以上(馮等,1994)。重慶市使用Bt(1)水溶液(8000IU/μl)300次防治柏木和柳杉林的大害蟲,防效達86.7%(王等,2000)。Bt對北方美國白蛾幼蟲的防治效果較好(閆誌立等,1999)。廣東用本地采集的蠟樣芽孢桿菌5× 107?用孢子/ml懸液防治木麻黃林棉蝗,6天後防效達77.9%(劉清朗等,1999)。目前,我國迫切需要高質量的Bt商業制劑,尤其是對鞘翅目害蟲(B.t.subsp.tenebrjonis)的防治,尤其是對林業上壹些嚴重害蟲的防治,如天牛、甲蟲、象鼻蟲等。

昆蟲病毒

3.1細胞質多角體病毒CPV

我國已發現馬尾松毛蟲病毒12種以上,其中以質型多角體病毒應用最廣,效果最好(陳,1990)。1984至1994,雲南省推廣應用文山馬尾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DpwCPV)防治文山馬尾松毛蟲、雲南馬尾松毛蟲、思茅馬尾松毛蟲4282.3公頃。當年防治效果為70.0-92.8%,持續侵染明顯。DpwCPV致病性強,毒力穩定,具有繼發感染的作用。壹旦被控制,可繼續感染擴散,可控制馬尾松毛蟲3-5年。成本低於氣霧劑,對人畜安全無汙染(陳等,1997)。應用馬尾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防治四川馬尾松毛蟲取得了顯著的持續效果。病毒可通過感染的成蟲傳給後代,使感染的幼蟲大量死亡,處理區郁閉度大的林分可控制5年,持續作用已達12年(蘇致遠等,1999)。在湖南用GPS導航飛機噴灑馬尾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14×108 ~ 18×108 PTB/g,45g/hm2,每次飛行處理100 ~ 133.3hm2。中科院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等在湖南用攜帶DpwCPV的赤眼蜂防治馬尾松毛蟲,防效為94 ~ 97.3%,高於單獨用赤眼蜂的防效(74.6 ~ 81.2%)。利用赤眼蜂傳播病毒比直接在林中噴灑病毒可節省大量病毒制劑(彭等,1998),是壹種生物防治的方式。

對於馬尾松毛蟲病毒的繁殖,在雲南(胡光輝,1996,1998)有三種經濟實用的方法,即飼養馬尾松毛蟲繁殖CPV,在林間選擇蟲口,在環境適宜的林間繁殖CPV,或結合大規模防治和恢復易感害蟲。但廣東省林科院發現棉鈴蟲能增殖,鱗翅目昆蟲有8種感染DpCPV,其中棉鈴蟲最為敏感,感染率為97.0%,LC50為7.65×104PTB/ml。獲得的Ha-DpCPV具有與原始毒株DPWCCPV相同的形態特征,對4-5年生馬尾松毛蟲具有強毒力,LC50 =。因此,利用人工飼養的棉鈴蟲作為替代寄主是比較理想的。將該病毒噴灑在人工飼料表面飼餵棉鈴蟲時,平均每蟲PTB可達865,438+03萬,接近原寄主的病毒產量。Ha-DpCPV對林間第壹代和第二代馬尾松毛蟲的防治效果為60.2 ~ 54.0%(曾等,65,438+0997)。

為監測森林效應,復旦大學與中國林科院合作,以純化顆粒為抗原制備了4種單克隆抗體,開展了病毒抗原合成和病毒增殖的動態檢測。利用建立的免疫分析方法,對DpCPV控制林區的幾批幼蟲樣品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該方法適用於對鴨細小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和自然流行進行長期、大規模的監測(朱光旦,,陳長捷,65438

3.2核型多角體病毒NPV

NPV已在我國多種森林害蟲中發現,應用效果良好。落葉松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在自然界的發病率在75%以上,1.216×108 PIB/ml對1-4齡幼蟲的死亡率分別為96.23%、96.81%。核型多角體病毒對3齡幼蟲的LC50=5188PIB/ml,病毒粉田間防治效果為80%(陳發仁等,1994)。在四川省三山庫區,用PoNPV 4.5× 109 PIB/hm2噴粉防治梨小食心蟲。種群下降率達76.37%,具有較強的致病性,存活率仍為80%(羅正平,1998)。1993公主嶺23個鄉鎮舞毒蛾NPV防治效果為80.32%(趙,1996),內蒙古舞毒蛾NPV防治效果較好。當NPV制劑感染幼蟲的年死亡率為94%(LC50 = 31.5×108 PIB/ml)時,NPV制劑在4℃下貯存1 ~ 3年,其活性分別損失1.9%、3.3%和7.9%(劉振清等,65438 901-1可濕性粉劑和90638 且10天後防治效果達到80%以上(林佶中國森林有害生物NPV資源豐富,具有實用價值,但其基礎理論、大量繁殖技術、產品質量標準和質量檢驗技術、產品貯藏和施用方法及效果評價等還需進壹步研究,才能實現商業化生產和管理。

4復合微生物殺蟲劑

因為各種生物制劑都有自己的要求或特點,比如對高溫高濕的要求,對蟲齡、蟲態、密度的要求,藥效的快慢和持續時間等。,單劑很難做到完美。為了滿足實際生產中速效、持效、易用、低成本的要求,近年來,我國開始研究將各種生物制劑配制成復合制劑。四川大學生物工程研究所用假單胞菌和Bt復合劑防治竹蝗1000公頃,死亡率達80%,保證了竹林的生長(葛少榮等,1999)。廣東雷州林業局利用日本馬尾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J-DSPV 5億PIB/畝)和Bt(500億孢子/畝)防治馬尾松毛蟲。6天後死亡率為60%,65,438+02天後達到78%,存活蟲的CPV感染率為865,438+0.37%,總防效為96.3%(林CPV與Bt專用復合劑能迅速減少馬尾松毛蟲幼蟲的食量,提高殺蟲效果。處理後5天,復合群落幼蟲的糞便排出量僅為CPV單用區的2/3-1/2(陳蘇偉等,1999),河南省森防站用“菌毒復合1號”防治馬尾松毛蟲。遼寧省昌圖縣用病毒細菌殺蟲劑(V-BtII)防治馬尾松毛蟲,375 g/hm,27天死亡率達96.8%(梅等,1998)。在吉林省,GV-Bt復合物可提高防治效果(於等,1998)。目前生物單劑的復配才剛剛開始,其復配原理、適宜劑型、應用技術、效果評價等仍需進壹步研究。

5種昆蟲病原線蟲

昆蟲病原線蟲寄主範圍廣,能主動尋找寄主,有共生菌。它們對害蟲的致病性是它們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它們對宿主血淋巴的破壞。共生菌產生的毒素和次生代謝產物的殺蟲作用特點是殺蟲力大、速度快,特別是對土棲和鉆蛀性害蟲,對不利條件有壹定的抗性。由於它們已被人工繁殖和商業化,對環境安全,正在推廣應用。昆蟲病原線蟲制劑已占國際生物農藥市場銷售額的13%,僅次於蘇雲金芽孢桿菌產品。我國自1985年從澳大利亞引進大量昆蟲病原線蟲體外培養技術以來,已能在國內生產昆蟲病原線蟲制劑。雖然目前仍是實驗室或中試產品,但已廣泛應用於各種森林害蟲的防治,甚至達到壹定規模。

5.1 Steinernema fcltiac,壹種甜菜夜蛾線蟲

在林業上,主要用於防治天牛。在福建能寄生麻黃的星天牛、老齡幼蟲、蛹和成蟲中,幼蟲處理後4 ~ 6天死亡率可達94.4% ~ 100%。在林間,用海綿塊在每個蟲洞塗抹10000條感染線蟲,防治效果達90%以上(金水等。在廣東木麻黃林中施用相同劑量時,松墨天牛的死亡率為86.7%。發現25 ~ 30℃時死亡率最快。只要蟲道內有壹定的濕度,線蟲就能上下活動,4-6天就能殺死幼蟲,並在其體內繁殖(劉清朗等,1999),但四川的松墨天牛死亡率僅為64.7。湖北省利用線蟲防治意大利楊天牛,每孔註射線蟲6000條,死亡率為82.1%(呂長仁等,1995)。山東省的室內和林間試驗表明,桑天牛、光肩星天牛、臺灣省Sauteri和Enbrik-strandiunifascia ta均具有較好的敏感性和較高的死亡率(劉等,1992;呂西平,1994)。除天牛外,該線蟲對防治小木蛾有顯著效果。小木蛾幼蟲期長達23個月,不同齡期的幼蟲呈蟲道重疊。因為這種線蟲對高低齡幼蟲的感染性沒有區別,只要劑量合適,可以同時治療所有幼蟲。當線蟲劑量為25條/蟲時,所有幼蟲死亡率均達到。1989),福建用於防治木麻黃的害蟲,如豹斑螟、黑斑螟、相思螟等,均表現出較強的傳染性(金水,1995)。

5.2 Steinernema carpocapsae,壹種小蛾的線蟲。

蛾類線蟲又稱蛾類線蟲,具有很強的抗幹燥能力。如CB-16菌株經幹燥處理後存活率仍達85.3%(陳松碧等,1999),因此應用範圍廣。在廣東、福建等地用於防治黃斑星天牛,侵染率達90%以上(劉清朗等,1999;黃金水等,1997),上海用該菌株A24註射防治懸鈴木方斑天牛,第二天早上達到61.2%(魏延等,1998),山東泰安用A24菌株防治白蠟樹上的黃斑星天牛,每孔1.8粒。在四川,在森林中噴灑A24來控制中國葉蜂的幼蟲。兩天後死亡率為68.8%(肖玉貴等,1999)。該線蟲對煙粉虱也有很強的感染性,在林間的糞洞中註射防治效果優於DDYP(潘宏羽等,1000/蟲)。在建江,用它防治馬尾松、天幕天牛、松葉蜂和松葉蜂三種害蟲,均有較強的致病性,15天後死亡率達80%,21天和47天後死亡率達90-95%。

5.3格氏內瑪格拉塞裏

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利用禾本科線蟲KG、NC63和中國商業線防治稻縱卷葉螟。將浸漬期的線蟲制成澱粉糊,塗在竹筍蟲蛀口處。殺蟲率達80%以上,竹筍保護率達5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劉南新,1994)。

5.4泰山ⅰ(Heteorhabditis sp)

泰山1號和甜菜夜蛾在山東泰安楊樹和蘋果樹上應用,用量為65,438+00,000片/孔,采用海綿塊塞孔法。25天後,4種光肩星天牛的死亡率為90.0%,壹齡蟲的死亡率為65,438+000%,桑天牛的死亡率為75.9%,臺灣省光肩星天牛的死亡率為40.0%,黃甲的死亡率為40.0%。在福建用泰山ⅰ號防治木麻黃,用量為1000片/穴,大面積防效達88%(金水,1995)。

上述情況表明,昆蟲病原線蟲在防治森林螟蟲方面具有很大潛力,但如果將其作為常規防治措施,中國仍有壹些基礎技術有待建立或完善,如標準化的大規模培養技術程序、產品質量的快速檢測、產品的室溫貯藏、優良線蟲品種的篩選和復壯、殺蟲譜的拓寬等。(楊懷文,1998)。

綜上所述,鑒於森林生態環境相對穩定,生物多樣性較農田豐富,森林小氣候有利於天敵,定居可能性大,持久效果明顯。天敵之間的關系往往是互補的。如安徽已證明,白僵菌、寄生蠅、寄生蜂獨立作用於馬尾松毛蟲,既不協同,也不拮抗,作用是三者的疊加。球孢白僵菌等5種蟲生真菌不侵染馬尾松毛蟲卵,高濃度菌液處理後不會影響赤眼蜂的寄生(李增誌等,1996)。從林區地廣人稀,山高林密,交通不便,水源缺乏的客觀情況來看,要發展可持續林業,必須大力發展森林病蟲害的生物防治。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物防治的產業化,無疑會促進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力度和質量的提高。

  • 上一篇:經期前緊張怎麽辦?
  • 下一篇:經常口腔潰瘍,吃什麽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