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老了以後壹個人住還是和孩子壹起住更舒服?老人的回答很有穿透力。妳怎麽想呢?

老了以後壹個人住還是和孩子壹起住更舒服?老人的回答很有穿透力。妳怎麽想呢?

幾年前的壹個夏天,因為下了好幾天雨,屋頂的水滲進了墻裏。

獨居的林大爺沒有呼救。他拿著梯子,試圖爬到樓頂去夠所有的出水口。結果他爬到了三分之二的高度。梯子滑了壹下,林大爺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半天後,鄰居從較高的樓層看到林老伯躺在地上,旁邊有壹灘血。他們趕緊叫附近有鑰匙的親戚帶林老伯去醫院。

手術住院三周後,林老伯回家了。但從那以後,林老伯的胸骨架就忽高忽低了。

為了防止老人再次出事,林老伯的兒子把他接過來壹起住。壹開始三代人其樂融融,但時間壹長,林老伯就不高興了。

林叔叔很好客。鄰居來了,他會熱情地泡茶。如果有孩子,林叔叔會把家裏的零食水果都拿出來。他媳婦不喜歡,覺得鄰居沒必要,連孫女都不給他好臉色。

快過年的時候,林大爺在陽臺上曬了幾個鴨腿,油都滴到地上了。他媳婦在整理陽臺的時候,地板上的油差點滑下來,他脫口而出:“這是什麽鬼日子?”

這句話恰好被林老伯聽到了。

林老頭心灰意冷。他生病臥床兩天了。過了兩天,他直接收拾行李搬回了家。

直到現在,好幾年過去了,林老伯還是壹個人住,兒女偶爾回來看他。

每天上午和下午,林大爺都會出去散步兩個小時,坐在公園裏和附近的老人聊天。林叔叔不感到孤獨。

他說:“壹個人住很舒服,很自由,壹個人住很好……”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林老伯的白內障越來越嚴重,視力也越來越模糊。如果有壹天真的看不到了,他該怎麽辦?

中國有句老話:老了,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人總有壹天會變老,那麽老了怎麽安度晚年?自己住還是和孩子壹起住?

在這裏,有三個問題值得思考,很發自內心,也很現實。

兩代人生活在壹起,很容易產生矛盾。

在電視劇《安家》中,龔貝貝終於找到了壹套合適的三室壹廳的房子,買了自己喜歡的房子。

本來以為幸福的生活終於開始了,卻不想搬進新家。在孩子的飲食和教育問題上,龔貝貝和公婆經常發生摩擦。最後,龔貝貝決定買壹套小兩居室,和公婆分開住。

現實生活中,很多兩代同堂的家庭,經常會為老人和孩子感到痛苦。

其實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兩代人的觀念、習慣、處事方式不同,導致他們之間沖突不斷。

說到底,老人最難和子女生活在壹起的是兩代人之間的隔閡。

例如,老年人習慣於早睡早起,但年輕人卻經常晚睡晚起。老人們習慣省吃儉用,而年輕人花錢大手大腳,以至於兩代人根本無法相處,勉強生活在壹起,只會讓他們互相看不起。

分開住,眼不見心不煩,可以避免很多家庭矛盾,但兩代人都能生活得更舒服,相處得更愉快。

保持“壹碗湯”的距離,恰到好處。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壹封父親寫給他即將結婚的孩子的信。父親說:

“孩子,妳有了家庭,以後妳的家,就是妳和妳妻子孩子的家,我們不會輕易打擾妳。但是妳媽媽和我永遠是妳的家。記得常回來。”

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但孩子的家永遠不是父母的家。這聽起來很悲哀,但卻是赤裸裸的現實。

距離產生美。兩代人各有歸宿,但又能互相照顧,這才是最理想的狀態。

那麽,這個距離多遠合適呢?

有學者提出,最好的是“壹碗雞湯的距離”,也就是煮壹碗雞湯給孩子喝,不冷。

我們住的不遠,但是各有各的空間。老人可以幫忙送孫子上下學。當他們想念他們的孩子時,去看望他們也很方便。萬壹老人身體不適,孩子們可以馬上來。

兩代人相互獨立,相互依賴,有自己的空間,避免不必要的矛盾,相互照顧,以滿足兩代人之間的陪伴。這個距離剛剛好。

照顧好自己,存點錢,妳的晚年也不會太差。

鄰居有壹對夫婦,朱叔和朱阿姨,幫兒子在城裏照顧孫子十幾年了。現在孫子大了,老兩口也快七十歲了,但又回到了農村。養雞養鴨,鋤地種菜,很忙。

其實朱叔和朱阿姨都不缺錢。他們的兒子經營公司和酒店,事業很大。他在城裏也有幾套房子。

回到自己的家鄉去生活,幹點農活,是他們自己的要求,他們認為這是壹件很幸福的事:

第壹,我自由了,孫子老了,我沒用了。住在兒子家還是覺得不舒服。其次,鍛煉身體,多做體力活,多流汗,才不會顯得老;第三,也是給無處放心的老人找點寄托,給自己找點事做。

他們壹直把老家的房子維護的很好,早就想開始規劃“退休”生活了。

人老了,在自己的空間裏自由自在地做自己能做的事,慢慢消磨時間,其實是壹件很幸福的事。

兒孫自有兒孫福,如果我們有壹個健康的身體,能保持良好的心態,有壹套舊房子,口袋裏有壹些積蓄可以支付醫藥費和護理費,那麽我們的晚年也不會太差。

妳沒必要強迫孩子和妳壹起生活,也沒必要強迫孩子自己養活自己。進則進,退則退,可以更舒服。

  • 上一篇:產後感冒偏方
  • 下一篇:冬天感冒麻木的女性應該喝什麽茶?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