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中醫調理治療頸椎病五法

中醫調理治療頸椎病五法

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的軟組織損傷性疾病之壹,主要是頸椎間盤退變引起的壹系列復雜綜合征,如頸椎關節、軟骨及其周圍韌帶、肌肉、筋膜的損傷,及其繼發的關節增生、椎間隙變窄等改變,刺激或壓迫神經根、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及其周圍組織。病理分類可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和混合型。

頸椎病中醫稱為“頸痹”。臨床證候分為以下四種類型:寒濕凝滯型,表現為頭痛或枕後痛,頸項強直,不利側旋,肩、臂、手指壹側或兩側酸、脹、痛、麻木;或者頭痛涉及上腰痛,皮膚濕冷,怕冷喜熱,頸椎旁可觸及軟組織腫脹結節。舌紅,苔薄白,脈細弦。痰瘀阻絡型,表現為頸部刺痛如刺,疼痛揮之不去,特別是按壓它,疼痛呈局限性,夜間加重,伴有上肢麻木、頭暈、惡心。舌質暗,體上有少許瘀點,舌邊有齒痕,苔白膩或滑,脈澀或滑。氣血不足,表現為頭暈目眩、眼花或視物疼痛、乏力、厭食、頸痛或肩痛。舌淡紅或圓胖,邊緣有齒痕。苔薄白潤,脈細弱。脾腎兩虛,表現為頸部酸痛,四肢乏力,雙下肢無力,行走困難,頭暈耳鳴。舌淡或有齒痕,或幹紅少苔,脈細或弱。

頸椎病的中醫治療應遵循“實瀉、補虛、通瘀、散結、熱寒”的原則;“未飽則取經”的治療原則。具體的治療要根據具體的辨證結果來確定。寒濕阻絡型采用溫經活血、祛寒濕、通絡止痛的方法治療。痰瘀阻絡型采用健脾化痰、活血通絡、通絡止痛的方法治療。氣血兩虛可通過益氣養血、醒腦安神、活血通絡等方法治療。脾腎兩虛型,治療方法是健脾補腎,溫腎固元。

通絡止痛針法

取穴原則以局部取穴和循經取穴相結合為主,對應穴位與辨證結果相匹配。各型頸椎病應選取頸椎棘突旁的壓痛點和圓形或索狀陽性反應點,以風池穴、大椎穴、手井穴、天宗穴、列確穴、中柱穴、後溪穴為主,每次選取3-4個穴位。然後根據頸椎病的病理分類、辨證結果、循經部位分別取穴。

分型針灸

根據頸椎病的分類,選擇不同的穴位。神經根型可配椽、肩峰、天宗、腋窩、三尖、外關、養老等穴。椎動脈型可配太陽、頭尾、百會、四神聰、內關、三陰交、太沖、足三裏。交感神經型可配太陽、睛明、球後、翳風、內關、足三裏、三陰交、交心、陰交等穴位。

辨證針灸

寒濕痹阻型加風府、風池、合谷、曲池;痰瘀阻絡加豐龍、雪海、舒歌、溫灸脾胃俞;氣血兩虛加舒菲,溫灸手上、足三裏、脾俞;肝腎虧虛加重,艾灸溫腎俞。

循經針灸

根據癥狀出現的經絡選擇穴位。手陽明經選三劍、曲池;手太陰經選列確、赤澤;手扶老人和小海被選中;手少陰經選神門、少海;手少陽為中柱、天井所選;手厥陰經選大令、曲澤;大椎、至陽、後溪為督脈。

針灸方法

針頭工具選用直徑為0.3mm的無菌壹次性毫針。針刺頸部壓痛點或陽性反應點時,針尖指向患處,用平補瀉法;肩部和上肢穴位針刺後以氣感輻射到手為佳;實證宜用下法,虛證宜用平補瀉法或補法。結合電針密波刺激增強和維持針感,留針15~20分鐘。當患者的頸、肩、背、上肢疼痛以冷痛或酸痛為主時,應在疼痛程度強的部位進行溫針灸,留針15~20分鐘。若疼痛癥狀較重,辨證為瘀血阻絡,則應采用循經取穴法刺絡。每10次為壹個療程,間隔2天,2~3個療程後評價療效。

除了針灸禁忌癥,針灸治療適用於所有類型的頸椎病。電針刺激適用於頸四肢疼痛麻木的癥狀,溫針灸適用於寒濕阻絡或氣血不足、肝腎虧虛者,刺絡適用於瘀血阻絡明顯者。

按摩捏脊法

針灸治療完成後。在按摩的過程中,要求患者安靜,放松,呼吸均勻,仔細體會醫生的手法。醫生要全神貫註,從腹部的運氣和催力,到手臂通過肘部到雙手對病人的操縱。手法治療分為兩部分,壹是肌肉放松痙攣手法,二是松解粘連矯正手法。

舒筋解痙手法

包括揉法、滾法、點壓法和推法。這種手法以放松手法為主,適用於除脊髓型頸椎病伴有嚴重壓迫脊髓外的所有類型頸椎病。

按摩師站在患者身後或患側,雙手或單手按摩患者頸部肌肉、斜方肌、胸鎖乳突肌、肩背部肌肉及患肢肌肉,力度適中,自上而下做2 ~ 3次。

滾動法利用手背和魚際,通過做腕關節內外旋轉,在滾動的同時用力向前推。也可以用右(左)手握拳,以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指關節、掌指關節為重點,做手腕屈伸動作,沿頸、肩、背及患肢的背部、外側、內側,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來回滾動、推動3 ~ 5次。操作要有節奏感和穿透力,頻率不能太快。這種方法的目的是進壹步放松頸部、肩部、背部和上肢的肌肉,從而緩解疼痛。

點壓法分為十點壓、單點壓和重疊點壓。十點按壓適合頭部。手法是醫生將兩只手的指尖放在患者頭部兩側,大拇指按壓風池穴,另外四個點按點在頭部兩側的膽經穴位上。每次按10 20秒,重復2 3次。按壓時力度適中,盡量追求穿透感,配合震顫法。單點按壓是指用拇指橈側點按頸、肩、上肢的圓形或條狀陽性反應點,同時左右撥數次,力度由輕到重;疊壓穴是指用食指和中指的重疊點來壓風府、大椎、守經、首義、缺盆、天宗、曲池、手三裏、內關、中柱、合谷等穴,每個穴壓10±20秒。點壓過程中可適當采用震顫法。要求受力均勻,滲透性強。在每個壓力點結束時,用適當的力撥動肌肉和肌腱。

推分法:雙手拇指指腹按於頸對側風池穴,其余四指放於頸外側,以適當的力度沿兩側夾脊穴交替推至大椎穴,再沿兩側肩部推至肩井穴,再按揉此穴5 10秒。再做壹次。

復位、松動和校正。

包括椎間關節推拉法、肩關節晃動法、仰臥位牽引旋轉法、末端提頸旋轉法,可根據病情、年齡、體質選擇。

椎間關節推拉松解法醫師用壹只拇指抵住患側頸椎棘突,另壹只前臂托住患者頭部向前彎曲,向患側旋轉。同時用拇指放在患側棘突旁,分別從2 7椎骨推扳手。此法適用於頸部活動明顯受限的神經根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患者。

搖動肩關節。治療者用壹只手握住患肢的手指,用另壹只手直接拉下,並輕輕地上下來回搖動。此法適用於上肢疼痛麻木、肩部活動受限的患者。

仰臥手牽引旋轉法患者仰面躺在治療床上,頭部伸出床外。醫生坐在病人的頭前,壹只手放在枕頭後面,另壹只手放在下巴下面。雙手用力牽拉頸部並輕輕搖動,使頸部肌肉放松,然後患者頭部在牽引力下旋轉至最大左右。施放方法時禁止用力過猛。此法適用於年老體弱和椎動脈型頸椎病。

提頸轉頸法,患者坐位,醫生站在患者身後,大拇指放在枕部,其余手指稍向外展開,支撐在頦頜部,前臂抵住患者肩井區作為支撐點,雙手同時用力向上擡起。當感覺患者頸椎小關節稍有松動時,將頭分別向左右轉動至最大角度,輕輕用力快速牽拉頸部,最多不超過3度。

上述操作在針刺後進行。10次為壹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2天,2個3個療程後評價療效。

中藥內服外敷

中藥口服

以經驗方舒靜湯(葛根、當歸、桂枝、黃芪、炒白術、白芍、茯苓、狗脊、全蠍、炙甘草)為基礎方。寒濕痹阻型加羌活、獨活、防己;痰瘀阻絡者加半夏、陳皮、紅花、丹參;氣血兩虛者用黨參、熟地黃;肝腎不足加山藥、棗仁,陰虛加龜板、菟絲子、女貞子,陽虛加鹿角膠、肉桂、肉蓯蓉。水煎3次,取汁同服。早晚各服用1次,每日1劑,5次10劑為1個療程,每療程間隔2天,壹般口服2-3個療程。

中藥外敷

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由防風、狗脊、土鱉蟲、紅花、澤蘭、木香、三棱等制成。,敷於疼痛劇烈的頸、肩、背、上肢24小時,每日或隔日更換壹次。應用療法應連續使用不超過10次。對皮膚過敏的人禁用。

牽引療法

患者坐在牽引椅上,系上牽引帶,分別固定在患者枕骨和下頜骨上。頭部微微前傾15度,初始牽引重量約3±5kg。後來最大體重不超過10 kg,每次20個30分鐘,每天1 2次。如果患者在坐位牽引時感到疼痛加重,或牽引後癥狀加重,應及時停止牽引,取仰臥位進行人工牽引。筆者不主張持續牽引。長時間牽引和超負荷牽引容易造成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彈性疲勞,不利於恢復。筆者在臨床中發現,約有30%的患者不適合進行牽引治療,牽引重量應以接受頸椎牽引患者的舒適度為標準。

心理咨詢療法

大多數頸椎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所以心理咨詢非常適合頸椎病的治療。應根據患者的心理素質,給予各種療法調節其情緒,從而改善或調節其精神情緒狀態,促進其身心康復。這種療法可以在家庭成員的配合下進行。

互連

頸椎病的物理治療

預防是頸椎病的關鍵。平時註意正確的休息姿勢和睡覺姿勢的合理性,糾正不良姿勢和習慣。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尤其是頸部和上肢的功能鍛煉。註意平時的保暖,不要貪冷,不要喜歡冷。而且自我理療要始終貫穿於治療、康復、預防復發的全過程。根據病情、體質和年齡,可選擇頸部鍛煉和自我按摩身體療法,註意循序漸進。

頸部鍛煉

可以在工間休息時進行,方法是患者坐在椅子上,挺直背部,直視眼睛,均勻呼吸,全身放松。

低頭要求緩慢低頭,下巴盡量貼在胸前,保持10 15秒,然後頭部慢慢恢復原位。

擡頭需要頭部慢慢擡頭仰望天空10 15秒,然後慢慢將頭部恢復到原來的位置。

頭部左右偏移要求頭部慢慢向左偏移並保持左耳緊貼左肩10 15秒,然後慢慢將頭部恢復原位,再次向右做同樣動作。

頭部左右旋轉要求頭部慢慢向左轉,盡量從左肩上方向後看,保持10 15秒,然後慢慢將頭部恢復到原來的位置,再向右做同樣的動作。完成上述公式4壹次,休息30秒再做第二次,可重復5 10次。

頸椎病的自我按摩

用中指或食指在頭頂百會穴上按摩百會穴,由輕到重用力按揉20 ~ 30次。

雙手大拇指放在額頭兩側的太陽穴上,其余四指在頭部兩側差動張開。雙手同時用力按揉20 ~ 30次。

按風池穴,雙手拇指分別按在同側風池穴上,其余手指貼在頭部兩側,由輕到重按揉20 ~ 30次。

捏住頸部肌肉,左(右)手放在脖子後面,拇指放在同側脖子外側,其余四指放在對側頸部肌肉上。雙手用力並攏,擡起頸部肌肉向上放松,沿風池穴至大椎穴向下按住,重復20至30次。

用左(右)手四指在對側耳下的壹峰穴處按壓缺盆,沿胸鎖乳突肌方向按壓至缺盆穴10處20次。註意動作不能太快太重,兩邊要交替。

用左(右)手指尖在對側肩井穴上按肩井,然後由輕到重10 20次,兩側交替。

左(右)手四指並攏在上背部斜揉大椎穴,反復用力揉大椎穴20 ~ 30次,直至局部發熱好轉,兩側交替。

按壓內外穴時,將左(右)手的拇指尖放在右(左)手的內關穴,中指放在對面的外關穴。同時用力按揉0.5 1分鐘,雙手交替。

揉谷把左(右)手的拇指尖放在右(左)手的合谷穴上,其余四指放在手背上。用拇指用力揉合谷穴10 20次,雙手交替。

用手梳頭頂,手指在頭頂兩側微微彎曲,從前發際線到後腦勺稍微用力做“梳”字形,做20到30次。

以上10方法做1次,每天早晚或工間休息,壹般壹天兩次。

  • 上一篇:舌頭破了怎麽快速愈合?舌頭破了要註意什麽?
  • 下一篇:夏季熱門文案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