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鄒潤安論人參

?鄒潤安論人參

鄒汝南在《本經疏證》壹書中記載了自己用含人參的方劑(茯苓四逆湯、桂枝附子湯、理中湯)治療兩個危重病例的醫案,這在全書中是不多見的。正是在對《仲景》所有含人參方劑及其治療證候的分析中,他探索出了用人參的目的。

人參祛邪

本經作為人參的主要主治,連續用了八個動詞,分別是補(五臟)、寧(神)、定(魂)、止(驚)、消(邪)、清(目)、開(心)、益(智)。看來它的滋補作用是很顯著的,所以《本草綱目》“十劑”上說:“補能化弱,人參羊肉同屬。」

《別錄》進壹步宣傳和翻譯人參的“祛邪”,即認為人參能“治胃寒、胸痛、胸脅脹滿、霍亂、嘔吐、調中止渴、疏通血管、破堅散結,令人難忘”。

鄒潤安指出,對於上述人參所指的病癥,張仲景著作中均有相應的方劑,如:茯苓四逆湯、吳茱萸湯、附子湯,治療“胃腸寒涼”;主要“心痛”的大建中湯、理中湯;平江黃連秦煌參雞湯、麥門冬湯,負責“嘔吐”;半夏、生姜二瀉心湯、薯蕷丸,為主要的“中調”藥物;“解渴”的白虎和參雞湯;炙甘草湯、通脈四逆湯,是“活血”的主要方法;鱉甲煎丸等。以上同行,30多個方子,都是有效的,而人參可以說對“祛邪”有很大的作用這也說明仲景的用藥,在重男輕女的“本經”中,卻在多方面對其進行調整,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功效。

區分人參的可用性和不可用性

對此,鄒潤安聯系張仲景著作中的各種藥方對此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1.有表證但不辨善惡者,不可用。

鄒引用徐會喜的話說:“疾病有分有合,合則邪正共存,宜專攻散;分,邪是分,有虛有實。其實應該是瀉,虛中應補。壹方面,兩個都用是可以的,可以互相幫助。」

以小柴胡湯為例,其方子後面有雲:“不渴則外微熱,去人參,加桂枝三兩,溫熱則微汗。”情況就是這樣。“外感微熱”和“不渴”都說明表證未解,邪氣尚混,應去除人參。

2.外證已止,裏外熱,尤其難以了解虛實。

也就是說,人參可以用於實熱虛損者,不能用於實熱者。比如白虎湯裏的“三陽合病,腹滿身重,側身難轉,口不善,臉臟”的證候,就不是虛證,所以不需要人參。再比如小柴胡湯,說“胸中煩不吐,去半夏人參,加瓜蔞壹片”,因為此時“邪不可泄”(即不屬於虛,所以不需要人參。

3.對於邪已化為熱者,邪已分者,可用人參。

比如白虎加人參湯證,仲景特別說明自己“渴欲飲水,無表證”。鄒解釋說:“表證不是口渴,而是口渴意味著寒已經融化,邪惡正在被分割。此時尚雖有“總惡風”或“背上略惡寒”,但並非全身都是惡風或惡寒,說明表邪已化為熱,尚未竭。

4.胃寒不能自立者可用人參。

理中丸就是這壹類型的代表。鄒潤安說:凡是用人參的,都要從表及裏考察病癥。“霍亂太冷的話,用理中丸的話,腹痛會更厲害。雖然妳有頭和身體的疼痛和發燒,但妳毫無顧忌。」

再比如桂枝人參湯證,表裏難分;黃連湯證、寒熱證難辨。前者是外熱內冷,後者是內熱內冷。正因為裏面的氣不能自立,寒熱相合,不相合,最終會分離,加重病情。因此,雙方都必須利用人參的影響來滋養溫暖,調整中氣來調和寒熱,在應對環境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5.脾胃虛弱,因邪引起的嘔吐,人參必不可少。

鄒說:“嘔吐的人用人參多,想吐的人用人參少。是因為人參有治療嘔吐的專長。」

人參色黃質軟,味甘微苦,但甘有益宮,唯苦為虛邪。所以,無論病後寒邪熱邪實還是陰陽兩虛,都可以用人參治療嘔吐。如果大病後喜歡吐槽,胃寒,要吃理中丸;傷寒緩解後,氣虛欲吐者以竹葉石膏湯為主。正因為人參精力旺盛,“能入陰轉陽,所以入寒隊能調中止渴,入暖隊能益氣定逆。”

6.當所有藥物需要協調和平衡以使藥效壹致時,應使用人參。

比如吳梅丸、朱燁生石膏湯、溫經湯、薯蕷丸、侯氏黑散等方劑中,要麽是感冒藥為王,要麽是大量使用感冒藥,要麽是熱藥為王,要麽是補瀉雜項,要麽是收散並行,但如果方劑不是人參,則強弱參差不齊,但互相矛盾者有之。再比如九通丸也用人參,就是方子裏的狼牙和巴豆很有用,有毒。“讓盛氣淩人的人轉而當兵,用純潔正直的長輩監督他們,這是壹種技術。”

總之,鄒潤安認為,人參為陰中之陽(其草背於陰,不喜風天,即其生長環境所致),其性濃,性醇,色黃味甘,故先入脾,其次入肺,其次入腎,其次入肝,再其次入心,愈有功效,即所謂“治養五臟”。“當其入氣藥,則和而怒;入血藥,歸陰化氣;進了風藥,到了就散了氣。”即使它有時不是處方中的君藥,或者用量不多,但它在處方中的協調、平衡和監督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 上一篇:手掌發黃僵硬是怎麽回事?
  • 下一篇:藺草花的功效與作用,藺草花的功效與作用。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