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馬尼拉的民間偏方

馬尼拉的民間偏方

民國時期的武術

以及它對現代中國武術的影響。

石李賢菜林忠

(湖北大學體育學院,湖北武漢430062)

《武術科學》2005年第2卷第11期

摘要:民國時期是壹個社會動蕩的歷史時期,也是各種思潮和現象不斷湧現的時期。民國時期,武術在組織形式、功能和活動方式上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國新武術”、吳京體育協會、中央武術博物館等武術團體為近代中國武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關鍵詞:民國時期新中國武術吳京運動會中央武館的影響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G85文獻識別碼:A

貨號:1004-5643(2005)11-011-03。

民國時期,歷時三十八年。這壹時期的軍閥割據、政局動蕩、政府更叠、不同思潮的激烈交鋒、中外體育之爭、連年戰爭,都影響了武術在中國的發展。然而,這壹時期的武術仍然呈現出發展的趨勢,並取得了壹定的成績,對近代中國武術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1“中國新武術”的歷史背景及其對現代中國武術的影響

1.1新中國武術形成的歷史背景

中國新武術是中西結合的產物。19年末20世紀初,中國很多人已經看到了騎射的徒勞,於是有人高呼“請不要再用妳的弓箭和軍刀來試了”,有人呼籲“今天絕對有必要西學練兵”,壹時間效仿西學練兵成為輿論和時尚。

孫中山尖銳地批判了當時崇尚純“洋體育”的傾向和“國人棄體育之武學多於空談”的傾向。在“強種保國”的歷史潮流中,在外國與軍事、體育的思想碰撞中,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不僅反對對本國傳統文化的虛無主義態度,還引進西方軍事體操,創辦軍校,將民族的尚武精神和武術內容與軍事體操訓練相結合。

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壹些名人、教育家、軍人、武術家也在洋為中用的必然趨勢中探索中國武術的發展。正是在這種探索中,“中國新武術”逐漸形成。它的出發點是以中國的拳術和摔跤術為基礎,參照士兵訓練法,編制成新的武術教練法。

1911年,馬良駐山東威縣時,邀請了壹些武術大師發起編寫武術教材,並將這本教材命名為《新編中國武術》。

1914年,馬良在擔任陸軍第四十七旅旅長兼濟南警備司令時,再次邀請各派武術專家,對新國術進行修訂。它借鑒了傳統武術動作,借鑒了士兵體操的教練方法,采用了中西合璧的做法,比壹味學西方更有創意。它在武術發展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積極意義。

1.2新中國武術對現代中國武術的影響

《新中國武術》的編修邀請了各路武術大師,打破了傳統的武術觀,對以後武術文化的交流和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中國武術”的壹個意義在於,它被定義為當時在全國推行的“正式體操”,從此將西方的“體操”概念與中國的傳統武術相結合。由於“體操”概念的引入,封建的師徒世襲關系最終被面向大眾的團體教練法所突破,傳統武術以壹種相對簡潔統壹的方式進入學校體育,成為培養人才的手段。

《中國新武術》的“新”還體現在執行教材的教法上。它借鑒了西方軍事演習的口令形式,從簡單易學的基本動作入手。首先是單個教練,然後是連貫的壹組教練,既包括單人操作組教練,也包括雙人操作組教練。教學先易後難,循序漸進。這種註重動作的基本功,從基礎教學開始,然後繼續教學,從單個動作到成套的教學步驟,再到有口令的集體教練,至今仍是高校武術的經典教學方法。雖然我們現在的武術普修課教學內容有所不同,但集體教練、口令指揮等教學方法仍然沿襲了那個時期的創造性成果。

《中國新武術》不僅在教學方法上對近代中國武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提倡者在引入“士兵體操”的同時,也認可了西方體操的運動形式,接受了西方體育的競技思想。65438年至0923年在上海舉行的“中華全國武術大會”是利用西方體操形成競賽的壹次嘗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模仿體操比賽的計分方法制定武術套路競賽規則,是這種嘗試的延續和發展。

中國新武俠是先行者救國的嘗試之壹。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的面貌,但其命運是短暫而悲慘的。但是,它對武術的貢獻是突破性的。它成功地將西方的體操方法、體育教育方法和競技體育思想註入到傳統武術中,給現代中國武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民國時期的武術組織及其對近代中國武術發展的影響。

2.1以吳京體育協會為代表的武術社團及其對近代中國武術發展的影響。

1912至1927時期大量武術社團成立,構成了這壹階段武術乃至社會發展的獨特景觀。

吳京體育協會是壹個民間學術團體,其前身是霍元甲主持的“吳京體操學校”。鑒於“學校”的名稱和形式限制了招生範圍和武術的廣泛傳播,在霍元甲學生陳公哲、姚禪伯的倡議下,同意將“吳京體操學校”改為“吳京體操俱樂部”。1916會員不斷增加,“體操”壹詞不太完善,故更名為“吳京體育協會”。從吳京體育協會的成立過程中不難看出,該組織既不是由國家或政府資助,也不是在黨政團體的授意下成立的。是熱愛武術的青年商人自發組織的,所以是民間團體。

吳京體育協會“旨在倡導武術,研究體育,鑄造強大的公民”。1915之前,活動僅限於推廣武術。從1915開始,擴充了學科,改進了形式,增加了軍事演習,文藝娛樂。吳京體育協會組織的活動主要有:建立俱樂部、編寫武術書籍、拍攝電影、武術教學、體育鍛煉等。在新文化運動中,吳京體育協會註重分支機構的建立,並開始向全國發展。20世紀20年代逐漸發展到東南亞。20世紀20年代末,國內外已有42個分會,會員40多萬人,極大地促進了吳京的發展,為武術在新的社會條件下的生存和發展做出了獨特而巨大的貢獻。

吳京體育協會註重編寫武術書刊。1921年,總會創辦《中央》雜誌(後更名為《吳京》雜誌),向社會傳播吳京精神和文化。此外,吳京體協還編輯出版了《吳京本紀》、《吳京傳》、《譚腿》、《功夫拳》、《達摩劍》、《十字戰》、《五虎槍》等數十種武術書籍和教材。每個分會還出版月刊和專論。擴大了武術的影響力,增強了武術的文化魅力。

吳京體育協會使用了電影,這是當時最先進的通訊工具。拍攝武術動作進行直觀教學,擴大了武術的社會影響力。

吳京體育協會有壹個武術部,負責推廣武術。為了培養武術教師,吳京體協還在滬創辦了體育師範學校,邀請了全國多位武術名師教授武術,打破了宗派門戶,廢除了師徒私教,不爭壹校之長,為社會培養了大批武術人才,極大地促進了武術的發展。

吳京體育協會也組織了許多娛樂活動,將舞蹈、藝術和武術結合起來,極大地提高了武術的藝術性和娛樂性,為武術的推廣做出了貢獻。

綜上所述,吳京體育協會在擴大武術的社會影響,提高人們對武術的認識,挖掘整理傳統武術的精髓,拓展武術的娛樂和審美功能,增加人們對武術的認識,喚起社會的武術精神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2中央武術博物館及其對近代中國武術發展的影響。

中央國術館的建立與時任國民政府委員、西北軍駐寧全權代表的張之江是分不開的。1926年,他和李創辦了武術學院,後更名為武術學院。1927年3月,張之江爭取到國民黨壹些重要官員,特別是國民政府代理主席李烈鈞的支持,上書國民政府批準,在國立武術研究所的基礎上建立中央國立武術博物館,由政府直接指導,財政部出資。所以中央武館是政府教育機構。

1929年2月頒布的《中央國術館組織大綱》第壹條規定:“中央國術館以弘揚中華武術,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為宗旨。”中央國術館圍繞上述宗旨組織的主要活動有:國術考試、武術教學、編輯出版專著和出版物、出國參觀交流技藝、武術表演等。

中央武術博物館分別在1928和1933舉行了兩次全國武術考試。這兩次考試雖然還存在很多問題,但引起了社會的重視,增加了社會對武術的關註,制定和實行了武術拳術和拳術的競賽規則,對普及武術,促進武術運動化和規範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壹定程度上促進了競技武術的發展。

中央武術博物館有教授、教師、從業者、青少年和少年的課堂。本著“廣泛學習,廣泛交流”的教學原則,廣泛開設武術技術課程,培養了壹批技能全面的武術人才。有的走上抗日前線,成為殺敵英雄;有的成為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骨幹;有的在專業上成績斐然,成為武術技術和理論研究的專家、教授、教育家。如文景明、、鄭懷賢、、何、李、康、張登奎、萬來生、傅、齊等。

中央武術博物館成立後,截至1934,已編著《茶拳圖說》、《清平鍵圖說》、《少林武當考》等22種武術作品,《廉布拳》、《八極拳》、《星全壹摘要》等12種。當時正在編輯的書籍有11種,如《太極傳》、《圖解八卦》、《內功正途》等。這些書刊加強了地方武術組織和學習者之間的交流,為中國武術的傳承和發展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財富。

中央武術博物館註重海外交流和推廣,為武術向世界普及和推廣做出了巨大貢獻。1936 65438+10月,中央武術博物館、國家體育學院組成“南洋旅行團”,以為團長,龐宇森為領隊,楊松山為武術隊隊長,成員有何、溫敬明、、康等9人。該團已在新加坡、吉隆坡、金寶、怡保、檳城和馬尼拉演出了65場武術表演。南洋旅遊團所到之處,受到各界華僑的熱烈歡迎,其表演受到當地民眾的廣泛贊譽和好評,促進了東南亞武術場館、武術俱樂部和武術學校的建立。1936年9月,在德國柏林舉行的11奧運會上,中國武術表演團以精湛的技藝和精湛的表演轟動了德國。本屆奧運會主席李德華博士說:“我沒想到中國的武術如此高超。真的很神奇。”德國政府還指示奧運攝影隊為文景明、、鄭懷賢、、傅等人拍攝錄像。在《德意誌廣播報》、《漢堡報》等頗具影響力的報紙上,他也發表評論,盛贊中國高超的武術技藝,有藝術性,有舞技,精湛細膩,令人匪夷所思。國家武術隊的表演向世界體壇展示了中國武術的風采,擴大了中國武術的國際影響力。

綜上所述,中央武術博物館系統對武術的運動化、規範化和現代化起到了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它廣泛應用於軍隊和學校的武術訓練和比賽,大大提高了武術的競技和軍事功能。通過演出,中央武術博物館讓世界了解了中國武術,為武術文化的國際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

3結論

民國時期,在中西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過程中,武術從形式到內容,從理論到實踐,以及其功能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武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並對近代中國武術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新中國武術成功地將西方的體操方法、體育教育方法和競技體育思想註入傳統武術,給現代中國武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吳京體育協會和中央武術博物館這兩個武術組織相輔相成,共同匯聚成民間武術多功能發展的潮流,豐富和發展了武術的社會功能,使中國武術得到了大發展。

參考資料:

[1]國家體委武術研究所。《中國武術史》,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年。

[2]李·。中國武術發展戰略研究。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3]易建東等。中國武術百年——面向21世紀的中國武術。體育文史,1998。

[4]楊少雄、蘇小青等。論近代中國社會變遷中中國武術演變的原因。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99 (1)。

[5]郭渝成,徐傑。吳京體育協會與中央武術博物館武術交流研究。體育文化指南,2005 (2)。

[6]常蒼。南京中央武術博物館始末。體育文史,1997。

[7]譚華。20世紀初的“武術改良運動”。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 (1)。

[8]易建東。吳京體育會與中央國術館之比較研究-民國時期武術之組織社會學探討。體育文史,1995 (6)。

關於作者:

1.石(1981 ~),女,在湖北大學體育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武術教學與訓練。

2.蔡(1953 I),男,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武術教學與訓練。

  • 上一篇:小羊因為凍得抽搐皺眉怎麽辦?
  • 下一篇:如何治療慢性結腸炎?妳吃什麽消炎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