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脾虛怎麽治?

脾虛怎麽治?

1.辨證論治:

(1)脾氣虛證:健脾益氣。代表:四君子湯。藥物: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加減:胸膈痞滿者,加枳殼、陳皮,行氣寬胸;脾虛氣滯所致的噯氣、納差、飽脹、腹瀉者,用香砂劉軍湯益氣健脾,理氣寬中。

(2)脾陽虛證:溫中散寒,益氣健脾。代表人物:李中堂。藥物:白術、人參、幹姜、炙甘草。加減:虛寒者,加附子、肉桂,助陽散寒;氣滯停飲者,加枳實、茯苓理氣飲之;如果胃脘痛隱隱作痛,冷或餓時疼痛劇烈,可以細嚼慢咽,喜歡溫壓者用黃芪建中湯治療。

(3)脾不統血證:益氣補血,健脾補血。代表:歸脾湯。加減:根據出血部位、時間、程度及寒熱,寒者加艾葉炭或熟姜炭溫經止血,熱者加生地炭或棕櫚炭涼血止血。

(4)中氣郁結證:補中氣,壯陽解郁。代表:補中益氣湯。加減:腹痛患者,加白芍柔肝止痛;氣滯者,加枳殼理氣消脹。

2.中成藥治療:

(1)四君子丸:用於脾胃虛寒,食欲不振,食少便溏。(2)香砂劉軍丸:用於脾虛氣滯所致的消化不良、噯氣、納差、腹脹、便溏。(3)沈淩白術顆粒:用於疲倦乏力,食少便溏者。(4)沈淩健脾胃顆粒: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泄瀉嘔吐,形體消瘦,神疲乏力。(5)補中益氣顆粒: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所致的體虛、納差、腹脹、便溏久瀉、脫肛或脫肛、子宮脫垂。(6)人參健脾丸: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惡心嘔吐、腹痛便溏、飲食不足、神疲乏力等癥。(7)補脾益腸丸:用於脾虛氣滯所致的腹脹、疼痛、腸鳴、腹瀉及粘液血便;慢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過敏性腸炎。

(8)附子理中丸: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胃脘冷痛,嘔吐泄瀉,手腳不溫。

(9)人參歸脾丸:心脾兩虛,面色萎黃,倦怠少食,女子月經量淡而淋漓等引起的心悸、健忘、失眠多夢。

針灸治療:

1.脾虛證:以足太陰、足陽明經穴及對應的背俞穴為主。如太白、三陰交、足三裏、豐隆、脾俞和舒威。

2.脾陽虛證:以足太陰、足陽明經穴及對應的背俞穴為主。加關元、腎俞,重用艾灸。

3.脾虛氣滯證:以足太陰、足陽明經穴及相應的背俞穴為主。加氣海、關元、百會,重用艾灸。

4.脾不統血證:以足太陰、足陽明經穴及相應的背俞穴為主。無形白,血海,舒歌,重用艾灸。

日常護理:

1.不要過度運動,註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

2.註意保暖,避免感冒。

3.經常拉肚子,再加上糞便的刺激,很容易使肛門周圍的皮膚紅腫疼痛,所以每次排便後用軟紙擦拭,用溫水洗臀部,必要時塗些甘油護膚油或爽膚水。同時要讓床單幹凈整潔,每天更換消毒過的床單和內衣。

4.指導患者及其家屬記錄大便的次數、數量、顏色和性狀。

  • 上一篇:寶寶內熱怎麽辦?
  • 下一篇:腳後跟痛怎麽辦?這種情況好挽回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