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求濟南版初中生物地理知識點總結

求濟南版初中生物地理知識點總結

濟南版初中生物考試復習大綱

1.運動系統由骨骼、骨整合和骨骼肌組成,起到支撐、保護和運動的作用。

2.長骨表面覆蓋有骨膜,骨膜內有神經和血管,為骨組織提供營養,紅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3.骨的基本結構包括骨膜、骨和骨髓。骨膜內層的成骨細胞與骨的長度和厚度以及骨折後的修復有關;骨骺軟骨層的細胞與骨骼的長度有關。

4.骨骼的成分包括有機物和無機物。骨骼是人體最大的“鈣庫”,骨骼中的有機物主要是膠原蛋白,使骨骼堅韌。無機物使骨骼堅硬有彈性。

5.青春期,骨骼中有機質含量大於1/3,無機物含量小於2/3。這種骨頭彈性高,硬度低,容易變形。所以,青少年要養成坐、站、走的正確姿勢。

6.關節通常是指骨頭之間的活動連接。關節的基本結構包括三部分: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

7.人體共有206塊骨頭,分為軸骨和附肢骨兩部分,骨骼肌有600多塊,每塊都包括肌腱和肌腹。

7.引起骨骼肌收縮的刺激來自於神經的興奮。骨骼肌的收縮應該由神經系統來協調和控制。運動也會消耗能量,能量來自於肌肉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8.壹個動作通常是在神經系統的控制下,由多塊骨骼肌協調完成的。

9.運動是以骨骼為杠桿,關節為支點,骨骼肌收縮為動力形成的。

10,遊泳是動物在水中生活的主要方式;在陸地上,有爬、走、跑、跳;空中最主要的是飛行。

11.渦蟲在光照下伸展身體,受到驚嚇時收縮身體或轉頭。這是壹種與生俱來的先天行為,也稱本能行為。它是通過遺傳和自然選擇進化而來的。在多次“光-電”的配合下,最後,只要給光,大菱鮃就會收縮身體或者轉頭,這顯然是大菱鮃經過多次“光-電”組合後學會的行為。所以這種壹見光就收縮身體的行為屬於後天學習行為。

根據動物行為的發生,可分為先天本能行為和後天學習行為。本能和學習是動物適應環境的兩種最基本的方式。

13.根據動物行為的功能,可以分為攝食行為、領地行為、攻擊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節律行為和社會行為。

14,動物行為學的研究方法有:觀察法和實驗法。法布爾對昆蟲的研究主要采用觀察法,而施立對蜜蜂顏色感知的研究、廷伯根對鷗雛鳥取食行為的研究和勞倫斯對小葉鵝學習行為的研究主要采用實驗法。

15.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將無機物合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因此,它們是生物圈中的生產者,動物必須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是消費者。

16.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活在壹定自然區域的各種生物之間,通過進食和被進食之間的營養聯系而形成的。生物之間這種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使得各種生物種群的數量趨於平衡,有利於生物之間的協調發展。食物鏈和食物網中任何壹個環節的生物消失,都會影響其他生物的生活,破壞生物之間的協調發展和平衡。因此,植物和動物是食物鏈和食物網不可或缺的成員。

17、動物不僅適應環境,而且從環境中獲取必要的物質和能量,並能影響和改變環境。

據統計,我國有脊椎動物6300多種,占世界動物總數的14%。

中國動物資源豐富,其中舉世聞名的大熊貓、叉角羚、褐馬雞、短吻鱷等都是壹級保護動物。白暨豚是中國長江中的珍稀瀕危動物。

20.動物多樣性包括:①物種多樣性,②遺傳多樣性,③生態系統多樣性。動物物種之間的差異是由它們各自的遺傳物質決定的。因此,動物的遺傳多樣性是物種多樣性的基礎。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為不同種類的動物提供了不同的棲息地。

21,動物多樣性需要在①遺傳物質、②物種、③生態環境三個層面制定保護策略,采取保護措施。

22.動物多樣性的保護措施包括:①就地保護;②遷地保護;③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地方保護是目前最有效的措施。

23.為了保護大熊貓和金絲猴,中國在四川省建立了臥龍和王朗自然保護區。

24.在生物圈中,所有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低等生物統稱為微生物。

25.壹些微生物,如藍藻、硫細菌、硝化細菌等。,能利用光能或化學能將無機物轉化為儲能有機物,以滿足自身對養分的需求,屬於生產者。根瘤菌可以固氮。

26.泡菜、酸奶、青飼料的儲存都是利用乳酸菌進行發酵的原理。在厭氧條件下,乳酸是由乳酸菌分解糖類產生的。

27.大多數微生物是單細胞生物,如細菌、藍細菌和酵母。少數微生物是多細胞生物,如各種黴菌和真菌;還有壹些沒有細胞結構的微生物,如病毒、類病毒、朊病毒等。

28、壹些細菌和真菌能分解枯枝落葉、動植物屍體和糞便等中的有機物。,以獲得生命所必需的物質和能量,這種營養稱為腐生。枯草芽孢桿菌、乳酸菌、黴菌、蘑菇都是腐生微生物。腐生微生物是生態系統的分解者,在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9.壹些細菌、真菌和所有病毒都生活在其他生物體內或其上,並從這些生物體內獲取必要的物質和能量。這種營養叫做寄生。炭疽桿菌和肺炎球菌是寄生細菌。人的頭癬、灰指甲、足癬都是真菌寄生引起的。所有的病毒都不能獨立生存,都屬於消費者。

30.男性生殖系統包括睪丸、附睪、輸精管、精囊、前列腺、陰莖和陰囊。

31.女性生殖系統主要由卵巢、輸卵管、子宮和陰道組成。

32.男人的主要性器官是睪丸。睪丸的功能是:①產生精子,②分泌雄激素。女性的卵巢負責產生卵子和分泌雌激素。

33.精子和卵細胞在輸卵管中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母體子宮中發育成胎兒。

34.在受精卵分裂和胚胎發育的前期,卵黃提供營養,後期由母體通過胎盤供給氧氣和營養物質,排出二氧化碳等廢物。

35.青春期是指10-20歲,其發展有以下特點:①身高體重突然增加;②腦和內臟功能的改善;③性發育成熟。

36.女孩進入青春期後,每月壹次的子宮出血現象稱為月經;男孩進入青春期,有時會在睡夢中排出精液,稱為遺精。

37.像蝗蟲、蟋蟀、臭蟲、蜻蜓、豆娘等。,變態的過程經歷了受精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稱為不完全變態;像蠶,蜜蜂,螞蟻,蝴蝶,蚊子,蒼蠅,聖甲蟲等。,發育過程經歷卵、幼蟲、蛹、成蟲的發育時期,稱為完全變態。

38.雙親產生的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稱為有性生殖,其特點是後代生命力強。

39、不經過雌雄同體生殖細胞的結合,直接由母體產生壹個新的個體的生殖方式,稱為無性生殖。其特點是:①後代個體數量多;②繁殖速度快;③後代能穩定保持母親的遺傳性狀。

40.綠色開花植物可以利用它們的營養器官繁殖新的個體。這種無性繁殖方式被稱為營養繁殖。營養繁殖有利於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加快繁殖速度。人工營養繁殖常用的方法有:①扡插(如葡萄)、②嫁接(如桃子)、③壓條(如夾竹桃)。

41.在無菌條件下,將花藥、子房、葉、莖或根接種到人工配制的培養基中,它們能夠生長發育成完整的植株,這就是植物組織培養技術。這些接種到培養基中的植物材料統稱為外植體。

42.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原理和基礎是植物中的每壹個活細胞都具有在適當的體外條件下重新形成完整植株的潛在能力(細胞全能性)。

43.生物繁殖方式可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無性繁殖的類型有:①營養繁殖②裂變繁殖(如細菌)③出芽繁殖(水螅、酵母)④孢子繁殖。

44.動物的胚胎發育主要包括卵生(如魚和鳥)和胎生(如豬和馬)。青蛙卵生,體外受精,發育異常;鳥類卵生,體內受精;

45.生物的形態和生理特征在遺傳學上稱為性狀。

46.①同壹生物體②同壹性狀③不同的表達類型總稱為相對性狀。

47.父母把性狀遺傳給後代的現象叫做遺傳。父母的特征通過生殖細胞傳遞給後代。

48.在自然科學領域,探索生物遺傳和變異規律的科學是遺傳學。

49.父母和後代個體在性狀上存在差異的現象稱為變異。

50.在細胞核中,有壹種叫做染色體的物質,很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DNA是遺傳物質。

51.控制染色體特征的基本遺傳單位叫做基因。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52.在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如此。成對基因位於成對染色體上。

53.基因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控制生物特征。

54.在壹對基因中,兩個不同的基因被稱為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中,壹個基因是顯性的,會掩蓋另壹個基因的作用,使其不表現出來。這個可以表達的基因叫做顯性基因,它控制的性狀就是顯性性狀;沒有表達的基因稱為隱性基因,它控制的性狀稱為隱性性狀。

55.在遺傳學中,指個體的遺傳組成,如aa,AA,Aa等。,稱為這個個體的基因型;生物個體的某壹特定性狀,如耳垂和無耳垂,稱為該個體的表型。

56、在生物傳遞過程中,配子(生殖細胞)是下壹代之間的橋梁,是傳遞遺傳物質的唯壹媒介,基因可以借助配子代代相傳。

57.人的性別差異主要是由染色體決定的。從形態上看,人類體細胞有23對染色體,其中兩性有22對染色體相同,兩性只有壹對染色體不同。這對染色體就是決定性別的染色體,稱為性染色體。與性別決定無關的前22對染色體稱為常染色體。

58.生殖細胞(如人類精子和卵細胞)的染色體數目比體細胞少壹半。(比如人的精子和卵細胞有23條染色體,體細胞有23對,即46條染色體)。受精卵的染色體數目等於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

59.表現型(如毛茛葉)是基因型和環境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

60.變異可分為遺傳變異和非遺傳變異。環境變化會引起生物變異。當它導致遺傳物質改變時,變異的特征可以在後代中重復。這種變異被稱為可遺傳變異。當它不涉及遺傳物質的改變,而是直接作用於生物體代謝過程的結果時,這種變異稱為非遺傳變異。

61.遺傳性疾病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疾病,致病基因可以通過配子在家族中遺傳。

62.遺傳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降低人口素質。婚姻法禁止近親結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因為越是親緣關系近的夫妻,越有可能從祖先那裏獲得相同的致病基因,越有可能患遺傳病。

63.基因組成決定了生物體的表現。性狀遺傳的原因是控制性狀的基因隨著配子(生殖細胞)代代相傳。

64.巴斯德的“鵝頸燒瓶”實驗結果使人們確信“生物只能來自生物,無生命的物質永遠不可能隨時自發產生新的生命”,被稱為“生命論”。

65.所有生物都經歷了漫長的地質年代,逐漸發展變化。總的演變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從

從低到高,從水生到陸生。

66.始祖鳥和古鳥類化石證實鳥類起源於古代爬行動物。

67.在中生代的大部分時間裏,裸子植物(尤其是蘇鐵)和爬行動物(恐龍和翼龍)繁盛壹時。哺乳動物和鳥類都起源於古老的爬行動物。新生代出現了人類。

68.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在《物種起源》壹書中,提出了以自然選擇理論為核心的生物進化論:通過激烈的生存競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結果就是生物多樣性和適應性的形成。

69.在人工條件下對生物的選擇稱為人工選擇,是培育動植物新品種的方法之壹。

70.人類和類人猿有很多相似之處,因為他們有同壹個祖先——森林類人猿。在非洲發現的南方古猿化石是最早的原始人類化石。

71.現代猿類包括長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

72.兩足行走是人類祖先與類人猿界限的重要標誌。

73.人類進化的歷程可以分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等階段。直立人最早使用火,僅存的物種是智人。

74.由於黑蛾能適應工業區的特定環境,在種群中的比例越來越高。可見,環境的定向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75.不同的生物可以根據生物學特征的差異程度和親緣關系的遠近進行分類。遵循這壹原則,生物學家將地球上的生物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七個等級,其中種是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

76.在分類單位中,單位越大(例如邊界),生物的相同特征越少;單位越小(如),其* * *功能越多。

77.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亂,瑞典科學家林奈在1753年創立了雙名法。

78.根據形態、結構、生理和生活習性的不同,植物分為不同的類群,主要有藻類、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其中最低級的植物是藻類,種子植物根據種子外是否有果皮被膜可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79.地球上現存的動物分為兩類:壹類是體內沒有脊椎的動物,稱為無脊椎動物;壹種是身體有脊椎的動物,稱為脊椎動物。

80.無脊椎動物可分為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和棘皮動物。其中,原生動物是最原始、最簡單、最低級的。整個身體由壹個細胞組成。

脊椎動物可分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動物。哺乳動物是最高級的脊椎動物。

82.所有的病毒都有相似的兩部分結構:壹是由蛋白質組成的外殼,二是含有遺傳物質的內核;蛋白質不僅保護病毒,還通過蛋白質的性質決定被病毒感染的細胞類型。

細菌有三種基本形態:球形、桿狀和螺旋形。細菌是單細胞生物,沒有真正的細胞核;真菌是具有真正細胞核的單細胞或多細胞生物;病毒是沒有細胞結構的有機體。

84.根據宿主的不同,病毒可分為三類:動物病毒(專寄生於人和動物細胞)、植物病毒(專寄生於植物細胞)和細菌病毒(專寄生於細菌,如t噬菌體)。

85.細菌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部分組成,但沒有形成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位於特定區域。

86、缺氧時,酵母分解葡萄糖並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這個過程稱為酒精發酵。

87.所有種子植物都有兩個基本特征:(1)體內有維管組織——韌皮部和木質部;(2)種子可以通過種子產生和繁殖。

88.世界上有800多種裸子植物,中國有250多種,被譽為“裸子植物之鄉”。

89.被子植物可分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

90.單子葉植物的葉子有很多平行的葉脈,花瓣是3或3的倍數。雙子葉植物的葉片多為網脈,花瓣為4、5或4、5的倍數。

91,鳥類和哺乳動物都是溫血動物。

92.節肢動物是動物界中種類最多、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壹個類群。大多數節肢動物是陸生的,(1)身上覆蓋著堅硬的外骨骼,可以阻止體內水分大量蒸發;(2)身體壹般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身體各段可以自由伸展和屈曲;(3)幾乎每壹節都有壹對分節附肢,靈活有力;(4)有發達的大腦,敏感的感覺器官和獨特的呼吸器官,從而完全適應陸地上的生活。

93、在壹定的自然區域內,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境共同構成壹個生態系統。

94.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它包括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以及這些生物所生活的環境。

95.壹個生態系統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生物包括植物、動物、細菌和真菌;非生物環境包括陽光、溫度、水分、空氣和土壤等。非生物因子的作用是為生物提供必要的物質和能量。

96.在生態系統中,綠色植物可以利用陽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土壤中的水和無機鹽制造有機物,為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生命提供物質和能量。因此,綠色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

97.各種動物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在生態系統中被稱為消費者。

98.各種細菌和真菌可以分解動植物的屍體,利用其中的有機物和能量。它們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腐生動物如蚯蚓和蜣螂也是如此。分解者的分解將生態系統中的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供給綠色植物再利用。

99.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於食物關系而形成的鏈狀連接稱為食物鏈。許多食物鏈相互交錯,生物之間復雜的網絡食物關系稱為食物網。

106,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的基礎。生態系統中的有機物和能量通過食物鏈在生物之間進行運輸和傳遞。

100,太陽能是壹切生物的能源。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沿著食物鏈向壹個方向流動。能量在沿著食物鏈的各個環節傳遞的過程中逐步減少。這樣,越到食物鏈的後端,生物的數量就越少,儲存的能量也就越少,從而形成了生物數量和能量的金字塔形關系。

101.組成生物的物質在生物和無機環境之間的往返循環,就是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102,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進行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的重要功能。

103.生態系統經過長期的發展過程,逐漸形成了生物與非生物物質、能量、生物與生物之間相對穩定平衡的狀態,這就是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04.當生態系統發生變化或受到外界因素幹擾時,它能通過生態系統內部的自我調節,克服內部變化和外界幹擾因素的影響,保持相對穩定和平衡的狀態。

105,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有限。當外界幹擾因素超過這個限度時,生態系統就會失去自我調節能力,導致穩定狀態的破壞。

106,破壞生態系統穩定的因素有兩種:壹是自然因素,二是人為因素。其中,人為因素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最大。另外,不合理的引入也會導致生態系統原有穩定性的喪失。

107.病毒引起的疾病包括:乙肝、艾滋病、禽流感、狂犬病等。

108,在壹定條件下,生態系統是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的穩定是由於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109.生物技術是利用微生物、動物和植物加工物質原料,提供產品服務社會的技術。

110,微生物種類多,繁殖快,代謝能力強,代謝方式多樣。

111.沼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燒後不會汙染環境。在厭氧條件下,利用微生物將有機物制成沼氣的過程稱為沼氣發酵。

112、轉基因技術是將壹種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另壹種生物的DNA中的生物技術。

113生物技術主要包括傳統發酵技術和現代生物技術。

114、葡萄酒中含有曲黴菌、毛黴、酵母菌等多種微生物。30℃左右,大米在酒藥的作用下發酵成米酒。在發酵過程中,曲黴和毛黴將澱粉轉化為葡萄糖;在缺氧的情況下,酵母;通過新陳代謝將葡萄糖轉化為酒精。

115.酸奶和泡菜制作時,都是在厭氧條件下由乳酸菌發酵而成。

  • 上一篇:鵝蛋怎麽腌制?

    鹹鵝蛋

    美味鹹鮮

    佐料

    鵝蛋12

    佐料

    300克鹽?70克白酒?胡椒的適量是多少?八角形1

    鹹鵝蛋的做法

    步驟

    1

    準備材料。把鵝蛋放在水裏,用刷子刷。

    步驟

    2

    鍋中加入適量水,放入花椒和八角燒開。水燒開後,加鹽煮至融化。通常水鹽比是

  • 下一篇:蜂膠可以治黃褐斑,但是具體方法有哪些?想提純蜂膠?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