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腦損傷後頭痛臨床檢查正常怎麽辦?

腦損傷後頭痛臨床檢查正常怎麽辦?

頭部創傷性頭痛

國布樂CPO生理健康網

與頭部外傷有關的頭痛被戈普拉稱為頭部創傷性頭痛。

參考資料:

顱腦外傷後為什麽會頭痛?

顱腦外傷是指頭部和腦部受到猛烈撞擊後所遭受的創傷。

壹般來說,損害包括三個方面:

(1)顱骨和腦組織的直接損傷,如顱骨骨折、腦挫裂傷等。

(2)繼發性腦損傷,如顱內血腫、腦水腫和急性顱內壓增高。

(3)鄰近組織器官的損傷,如頸椎、頸髓、頸部肌肉等。頭痛是顱腦外傷患者常見的臨床癥狀之壹。與其他原因引起的頭痛壹樣,顱腦外傷引起的頭痛也是由於對頭部及其鄰近組織的傷害性刺激引起的。

這些有害的刺激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1)顱內痛敏結構受到壓迫和刺激。顱內敏感結構包括較大的顱內動脈、靜脈、靜脈竇、硬腦膜和壹些顱神經,如三叉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等。

(2)頭皮、頭皮血管、神經、顱骨骨膜等顱外組織受損。

(3)頸部肌肉和頭面部五官的神經受損。

在物理或化學傷害性刺激下,上述組織釋放引起疼痛的物質,如鉀離子(K+)、氫離子(H+)、組胺、緩激肽、5-羥色胺(5-HT)、前列腺素(PGI2、PGE2)、白細胞介素、白三烯、乙酰膽堿和P物質,作用於痛覺感受器。由於傷害感受器是壹種表面只有壹層細胞質的遊離神經末梢,可以直接與組織液接觸,容易接受上述致痛化學物質,產生疼痛信號。通過頭面部疼痛的傳導通路,經三叉神經系統、丘腦後核、內囊傳入大腦皮層中央後回1/3的感覺中樞,產生疼痛。當然,疼痛的調節和整合也需要腦幹、丘腦、隔核、海馬和扣帶回的壹些核團的參與。

頭皮損傷後頭痛的治療原理是什麽?

由於頭皮上有豐富的痛覺感受器,當頭皮軟組織受到外力損傷時,會損傷分布在頭皮上的血管和神經,對血管和神經造成直接損傷和二次損傷。例如繼發性血管痙攣、血管舒張功能障礙、神經斷裂、局部皮膚損傷、局部水腫、炎癥刺激等。,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導致頭痛。這種頭痛是尖銳的刺痛和灼痛,持續時間較長,如不治療可持續壹至數天。位置比較清楚,特別是受傷的區域。受傷部位及其周圍有明顯壓痛,相應的局部皮膚也有潮紅、水腫等炎癥反應。頭痛是壹種不愉快的經歷,通常伴有易怒、苦惱和焦慮等情緒反應。當劇烈的頭痛使患者難以忍受,感到坐立不安,甚至掙紮、喊叫時,我們可以給予止痛治療。措施包括非嗎啡類藥物,如阿司匹林和吲哚美辛;嗎啡鎮痛藥,例如杜冷丁和鎮痛藥;鎮靜催眠藥,如苯巴比妥和氯丙嗪;安定等抗焦慮藥物;阿米替林等抗抑郁藥。隨著傷口的愈合,頭皮損傷引起的頭痛會逐漸緩解,甚至消失。頭皮血管豐富,皮膚和皮下組織致密。裂傷後不易自行止血,常因出血嚴重而發生休克。而且頭皮皮下組織中有壹條導靜脈,與顱骨靜脈和顱內靜脈竇相通。頭皮壹旦受傷,很容易向深部擴散,引起腦膜炎、顱骨骨髓炎、硬膜外膿腫、腦膿腫等並發癥。所以相對來說,頭皮傷口的治療比頭痛的治療更重要,不容忽視。頭皮損傷的治療原則是清創、止血、包紮,必要時植皮。

顱骨骨折頭痛的原因是什麽,如何處理?

壹般來說,壹個正常成年人的顱骨可以承受280公斤的靜態重量,超過這個重量就會造成骨折。骨折時骨膜受損,骨膜表面分布有多種類型的痛覺感受器,可對機械、溫度、化學物質等多種刺激產生反應。分布在骨膜中負責傳導痛覺沖動至中樞神經系統的纖維有AS纖維和C纖維,其中C纖維占多數,AS纖維占少數。c類纖維是所有纖維中最細的無髓纖維,傳導速度較慢,壹般只有1 ~ 2m/s,傳導灼痛和鈍痛。AS纖維是壹種有髓纖維,傳導速度為15 ~ 30m/s,壹般認為刺痛感是由AS纖維傳導的。因此,顱骨骨折時,患者可開始感到劇烈的刺痛,然後逐漸轉為定位模糊的鈍痛,當然會同時伴有頭皮腫脹和壓痛。另外,顱神經和血管都經過顱底的孔,當神經和血管受損時,頭痛會更厲害。

在處理顱骨骨折時,首先要明確診斷患者是否有骨折,顱骨骨折的類型。隨著現代診斷儀器的廣泛應用,診斷顱骨骨折並不困難。X線或CT掃描對顱骨骨折的正確診斷率可達95% ~ 100%。

顱骨骨折應及時去醫院請專科醫生手術復位或取出骨折塊,並註意預防出血、感染等並發癥。

顱骨骨折引起頭痛的治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對癥下藥。

(2)控制患者疼痛、焦慮、抑郁等精神變化,糾正患者失眠。

(3)避免藥物成癮和對藥物的依賴。患者應遵醫囑,充分配合,不要擅自服藥。

腦損傷後神經衰弱綜合征有哪些癥狀,如何治療?

頭痛是腦損傷後神經衰弱綜合征最常見的癥狀之壹,可有多種表現,多為脹痛、鈍痛、緊縮感或搏動性疼痛。有些患者可能患有創傷後偏頭痛,甚至無法堅持正常工作。頭痛部位多為全頭痛,少數為局部疼痛。思考、閱讀、過度勞累、振動、特殊氣味、汙濁的空氣、吵鬧的人和精神因素使頭痛加重。頭痛大多伴有高級神經活動減弱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頭痛通常在外傷後存在,但在恢復期不能完全消失,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由於某些因素,少數病例可能在受傷後間歇出現。

腦損傷後神經衰弱綜合征的治療首先要減輕患者的精神負擔,認識到疾病是功能性的、可逆的,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合理安排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飲食起居規律,鼓勵患者參加適當的文體活動,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正確使用鎮靜劑、鎮靜劑和鎮痛劑。

腦震蕩引起的頭痛有什麽特點,如何治療?

腦震蕩是指頭部受傷後立即出現的暫時性腦功能障礙,可在短時間內自行恢復。是壹種損傷程度最輕的顱腦損傷。

臨床有以下三個特點:

1短暫意識障礙。

醒來後,妳無法回憶起受傷時的情形。

神經系統體檢未發現陽性結果。

部分輔助檢查異常:腦電圖檢查顯示振幅降低,節律性差,可出現大範圍的波。腦幹誘發電位檢查顯示,半數以上患者記錄的圖形的振幅和潛伏期發生了變化。

目前,腦震蕩引起頭痛的原因尚不明確。大多數人認為是由於大腦在顱腔內劇烈運動,腦膜和血管拉伸所致。腦震蕩患者醒來後,約有壹半可能出現頭痛癥狀,部位和性質各不相同。最常見的臨床癥狀是前額鈍痛和擠壓痛,休息後好轉,疲勞後加重。常伴有頭暈、眼花、耳鳴、惡心、嘔吐、乏力、視物模糊、心悸、失眠、易怒、怕噪音、註意力不集中、思維能力低下。頭痛通常持續數天至數周,然後逐漸消失。部分患者頭痛癥狀消失緩慢,持續數月至數年。

腦震蕩引起慢性頭痛的原因如下:

(1)患者創傷嚴重,腦幹等重要結構明顯受損。皮質和皮質下結構的功能恢復需要很長時間。

(2)病人的恐懼起了作用。有些患者對腦震蕩認識不清,認為腦震蕩是壹種很嚴重的疾病,治療難度大,後遺癥多。過度思考可能會導致慢性頭痛。

頭痛的癥狀只是腦震蕩患者的壹種臨床表現,所以腦震蕩引起頭痛的治療原則也是腦震蕩的治療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應密切觀察傷後壹定時間內患者病情的動態變化。對於確診為腦震蕩的患者,要求住院1 ~ 2周,以免遲發顱內血腫,延誤治療時機。觀察內容包括患者的意識狀態、是否有惡心嘔吐等癥狀、瞳孔變化、肢體運動功能變化等。

(2)急性期要安靜休息。患者需臥床7 ~ 14天,避免噪音。應為患者提供安靜整潔、光線柔和、溫濕度適宜的休息場所,以減少對患者的不良刺激,防止顱內壓波動較大帶來的危害。

(3)使患者減少腦力勞動,盡量少思考問題,不看電視,不看長篇文章,閑暇時欣賞優美平和的音樂,放松思維。

(4)鎮痛治療。壹般頭痛可以選擇阿司匹林、舒痛定等止痛藥。對於有血管舒縮功能障礙的頭痛,可選用調節血管舒縮功能的藥物,如尼莫地平、麥角胺、咖啡因、地巴唑等藥物。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者,可用谷維素、胞二磷膽堿治療。

(5)心理治療。讓患者消除恐懼和焦慮,有助於頭痛的治愈。在對腦震蕩患者進行詳細檢查後,如必要時進行CT掃描和磁共振成像,排除腦器質性病變後,要耐心向患者解釋,腦震蕩引起的頭痛恢復時間可能不同,但最終是可以治愈的,不會影響其日常學習和生活。患者需要減輕心理負擔,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什麽是腦挫裂傷,腦挫裂傷引起頭痛的原因是什麽?

腦挫裂傷是顱腦外傷的壹種常見類型,是指頭部受到猛烈打擊而導致顱內腦組織的器質性損傷。由於暴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部位不同,腦挫裂傷程度不同,腦實質受損部位也不同。同樣的病理變化是腦組織水腫、出血、軟化、壞死。

頭痛是腦挫裂傷患者常見的臨床癥狀。腦挫裂傷患者除頭痛外,還有以下表現:

(1)持續昏迷,持續時間較長,壹般在0.5小時以上。

(2)生命體征變化:如發熱、脈搏呼吸加快、血壓正常或偏高,有時甚至休克。

(3)有明顯的神經系統損害體征,如偏癱、失語、感覺減退、偏盲、肢體抽搐等。

腦挫裂傷時,腦膜受損斷裂,使分布在腦膜上的痛覺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會引起頭痛。這種頭痛多為鈍痛,持續時間較長,隨著腦膜的修復會逐漸緩解。腦挫裂傷合並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時,蛛網膜下腔過多的紅細胞及其破壞後形成的膽紅素引起化學刺激和頭痛。這種頭痛常伴有落枕、惡心、嘔吐。醫生經常在體檢中發現腦膜刺激征。蛛網膜下腔出血易並發腦血管痙攣、腦積水等危及生命的疾病,影響患者的健康。因此,這種頭痛是壹種嚴重的預警信號,需要引起醫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視。最後,嚴重的腦挫傷往往會引起明顯的腦水腫,導致顱內壓過高,頭痛。頭痛為彌漫性鈍痛,程度較重,常伴有噴射性嘔吐。任何導致顱內壓升高的因素,如咳嗽和用力,都會加重頭痛。此時必須及時采取急救措施,否則有腦疝導致死亡的危險。

硬膜外血腫引起的頭痛預後如何?

我們把頭部受猛烈打擊引起顱內出血而逐漸形成的壹定體積的硬膜外血腫稱為硬膜外血腫。硬膜外血腫壹般發生在病竈及其附近。頭部兩側骨折時,可能傷及腦膜中動脈或腦膜中靜脈,引起急性或慢性硬膜外血腫。當發生額部損傷或前顱窩骨折時,篩前動脈及其分支——腦膜前動脈受到損傷,可產生額部或額底硬膜外血腫。枕骨骨折損傷橫竇時,可出現顱內窩硬膜外血腫。另外,少數情況下,顱腦損傷後無骨折,外力使顱骨與硬腦膜分離,使硬腦膜表面的小血管撕裂,形成硬膜外血腫。硬膜外血腫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多見於15 ~ 30歲的青少年。硬膜外血腫引起的頭痛,多是由於血腫形成引起顱內壓增高,使顱內痛敏結構受到壓迫和牽拉。患者在清醒時常感到劇烈頭痛,難以忍受,常伴有惡心、嘔吐、血壓升高或降低、心悸、胸悶等癥狀。硬膜外血腫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即開顱清除血腫,以減輕對腦組織的壓迫。硬膜外血腫的預後大多良好。只要及時診斷和治療血腫,患者完全可以恢復,頭痛也可以逐漸緩解直至消失。患者不必過於擔心,否則會增加精神負擔,加重頭痛癥狀,延緩患者的恢復進程。

為什麽外傷引起的硬膜下積液會引起頭痛?

我們把頭部外傷引起的硬膜下積液稱為外傷引起的硬膜下積液。其發生率壹般不高,硬膜下積液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大多數人贊同以下解釋:在頭部暴力沖擊下,腦組織在顱腔內運動,撕裂覆蓋在腦實質表面的蛛網膜,撕裂口處的蛛網膜形成瓣膜,腦脊液通過該瓣膜進入硬膜下腔。由於瓣膜的作用,腦脊液只能流入不能流出。經過壹段時間後,硬膜下腔有大量液體積聚,壓迫額葉、頂葉或腦葉凸面,使腦內壓力增大,占據空間,導致顱腔內的痛覺敏感結構被壓迫牽拉,產生頭痛。這種頭痛是持續性的,程度不同,多為鈍痛、隱痛或擠壓痛,頭痛的位置與硬膜下積液的位置有壹定關系。由於壓迫部位不同,患者除頭痛外,臨床癥狀也不同,可伴有無力、抽搐、肢體麻木甚至癱瘓。患者可出現吞咽困難、飲水嗆咳、說話困難等癥狀,個別患者還可出現智力下降甚至癡呆。由於現代診斷技術的快速發展,硬膜下積液可以很快得到診斷。比如CT掃描,在腦表面看到壹個月牙形的低密度陰影,就可以確診。硬膜下積液應盡早手術治療,盡快清除積液,使腦組織復位,保持腦脊液循環通暢。手術治療後,大部分患者可以完全康復,不會留下後遺癥。當然,也有部分患者因傷勢較重,情況危急。在受傷後的幾個小時或幾天內,會出現因硬膜下積液而壓迫的癥狀,引起腦疝,危及生命。如果搶救不及時,就會發生死亡。

外傷後低顱壓綜合征引起的頭痛是怎麽回事?

顱腦外傷後低顱壓和動靜脈擴張引起的頭痛稱為創傷後低顱壓綜合征引起的頭痛。顱內壓是通過腰椎穿刺測量腦脊液壓力來測量的。側臥位蛛網膜下腔腦脊液壓力小於0.58kPa,則符合低顱內壓診斷標準。

外傷引起低顱內壓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創傷抑制脈絡叢的功能。脈絡叢位於蛛網膜下池、側腦室、第三腦室和第四腦室,負責腦脊液的產生和回收。脈絡叢功能低下,直接導致腦脊液生成減少,顱內壓降低。

(2)蛛網膜受外力損傷,腦脊液從損傷區流出,導致蛛網膜下腔腦脊液量減少,難以維持正常生理功能。

(3)動脈血壓過低。

顱內壓的產生包括三個因素:腦脊液產生的壓力和腦組織對顱腔壁產生的壓力,兩個方面——液體的靜水壓力和血流產生的壓力也降低,導致顱內壓低。

頭痛是外傷後低顱壓綜合征的主要表現,多發生在傷後1 ~ 2小時或2 ~ 3天,多位於額部和枕部,有時蔓延至舌部,放射至頸背部。頭痛與體位有明確的關系,坐著和站著時加重,躺著時減輕或消失。患者應該平臥,多喝水可以緩解這種頭痛。那麽就要有意識地調整呼吸節奏,使吸氣時間延長,呼氣時間縮短,因為這樣可以增加顱內壓。當然,醫生也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手術修補裂隙、靜脈滴註生理鹽水促進腦脊液分泌等不同方法,治療創傷後低顱壓綜合征引起的頭痛。

寰椎損傷引起的頭痛有什麽特點,頸部損傷時如何引起頭痛?

頸部外傷在臨床上很常見。重物重擊頭部、從高處跌落時頭部撞擊地面、騎行時車身的顛簸、運動時頸部運動過度、長時間伏案工作等都是造成頸部外傷的原因。頸部外傷包括肌肉和韌帶勞損、頸椎脫位、半脫位和骨折、頸髓出血和腫脹。外傷後枕頸部疼痛主要與該區域神經受損有關。這組神經包括頸神經根、頸叢及其分支。枕小神經起於頸2 ~ 3,分布於枕外側乳突和耳甲後側皮膚上部。耳大神從頸2 ~ 3分支,在枕小神經下離開胸鎖乳突肌後緣,到達皮下後轉向上,分布於下耳廓、乳突、腮腺區皮膚。枕大神經從頸部上部發出,在頸椎1 ~ 2之間穿過,沿寰樞關節後外側穿出椎管,再穿過下小頭肌外緣,向上穿過斜方肌及其腱膜到達皮下,最後分布於枕部和項部皮膚。因此,外傷引起的關節運動異常和頸部肌肉損傷,會刺激或壓迫上述神經,導致枕後疼痛。這種頭痛呈針狀或刀狀,主要位於後枕部,可放射至頂部和前額,甚至擴散至前額和眶部。疼痛與頭部位置密切相關。壹種頭位可誘發或加重疼痛,另壹種頭位可緩解疼痛。因此,患者在進行各種體力活動時要非常謹慎,盡量保持頭部不動或少動。頭部活動或咳嗽打噴嚏會加重頭痛。醫生可以發現頸部肌肉緊張甚至僵硬,頸部軟組織腫脹壓痛。頸椎骨折或脫臼時,頸椎壓痛、叩擊痛明顯。如果骨髓受損,可出現肢體癱瘓、感覺障礙,甚至呼吸困難、排便障礙。

寰椎指第壹頸椎,樞椎指第二頸椎。由於年齡、頸椎退變程度、受傷部位、外力大小和作用方向的不同,寰樞椎創傷的性質也不同。其中齒狀突骨折、寰樞椎脫位或寰樞椎脫位常伴有嚴重的上頸髓損傷,診斷往往容易,但壹些無明顯神經癥狀的單純寰樞椎損傷常被忽視,造成嚴重後果。寰樞椎關節扭傷或半脫位時,關節囊或韌帶撕裂、出血、腫脹,使枕大神經的神經根受壓,導致頸部及後頭部出現嚴重的局限性或彌漫性疼痛,頭頸部活動受限,頸部肌肉痙攣,姿勢用力,部分區域特別是枕大神經和枕小神經出口處輕度腫脹或壓痛。頸椎X線片多無變化,寰樞椎半脫位有時可用張口位或可能範圍內的過屈過伸片顯示。此外,當患者從高處墜落觸地,或站立時重物從高處墜落擊中頭頂,均可發生寰椎前後弓骨折。這類骨折往往沒有明顯的神經根疼痛癥狀,只有持續性枕部疼痛、頸部僵硬和活動受限。壹般頸椎側位片不會發現骨折。張口位拍頸椎片,可發現左右寰樞椎側塊移位(2-4 mm),樞椎齒狀突居中。頸椎前後CT中,偶爾可見側塊內緣有小的撕裂骨折碎片。該病的治療可采用頭頸部及胸部石膏固定、頸部支撐及自懸吊牽引。

顱腦外傷後遺癥引起頭痛是怎麽回事?

顱腦外傷患者在經過壹段時間的治療後,仍然會出現臨床醫生所描述的恢復期後暫時或永久的壹些癥狀。我們稱這些癥狀為顱腦外傷後遺癥,或創傷後綜合征。壹般分為兩種:器質性顱腦外傷綜合征(神經型)和功能性顱腦外傷綜合征(精神型)。通常情況下,腦部的壹些病理改變稱為器質性顱腦外傷後遺癥。這些器質性病變主要包括:腦內血腫未清除、神經纖維撕裂、腦缺血、腦室塌陷、靜脈竇及靜脈血栓形成、顱骨缺損、頭皮、腦膜、腦組織粘連、頸部肌肉、筋膜、椎體、神經叢、神經根及周圍神經損傷、損傷部位瘢痕組織形成、顱內外動脈栓塞等。這類患者多為急性損傷時傷情較重者;以頭痛為主要臨床癥狀,因為上述病變均可導致頭痛,頭痛的性質隨腦內殘留損傷而異,可為陣發性或持續性,可為嚴重的針刺樣擠壓性頭痛、鈍痛、隱痛。體檢時可發現神經系統陽性體征;腦電圖、X線片、CT掃描、腦脊液檢查等實驗室檢查常發現異常。而功能性顱腦外傷後遺癥患者損傷較輕,有的甚至在癥狀出現後才想起當時未被重視的頭頸部損傷原始病史。患者多為青壯年,他們會感到很大的痛苦,包括頭痛、頭暈、失眠、耳鳴、頭暈、心慌、胸悶等。但經過各種檢查,並未發現器質性病變。

顱腦外傷後遺癥引起的頭痛的治療仍然是以鎮痛為主的對癥治療。精神性顱腦外傷後遺癥患者容易見到效果,但容易復發,而器質性顱腦外傷後遺癥的治療效果要差很多。

顱腦外傷後頭痛的護理怎麽樣?

顱腦外傷後頭痛是指外傷引起的腦部病變,如血腫、骨折、腦挫傷、腦疝等引起的頭痛,在血管神經性頭痛中少見。

顱腦外傷後頭痛的癥狀多出現在早晚,多在額顳部,或枕下,向前放射至眶部,可隨顱內壓增高而加重,劇烈頭痛可伴有惡心嘔吐。

顱腦外傷後頭痛的護理主要總結如下:

(1)簡單介紹患者病情,做好心理護理,穩定患者情緒,頭痛劇烈時送就近醫院治療。

(2)患者壹般應留院觀察,密切註意患者意識、瞳孔、血壓、呼吸、脈搏、體溫的變化,必要時進行顱內壓監測,根據監測時獲得的壓力信息指導治療。

(3)臥床休息,保持環境清潔安靜,減少不必要的探視,避免不良刺激。註意防護,避免因頭痛而掉下床或意外受傷。

(4)觀察頭痛的性質和程度。劇烈頭痛和頻繁嘔吐往往是急性顱內壓增高的表現。我們應該警惕腦疝的發生,必要時應用鎮靜劑。

  • 上一篇:怎麽才能讓自己高壹點?
  • 下一篇:求治療痤瘡和黑頭的中藥方劑。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