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農村風俗習慣

農村風俗習慣

打破五個結

(農歷)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在這壹天,女人是不允許參觀的,這是不吉利的。《清畢鈔》載:“正月初五為初五,女子不得出門。”在這壹天,所有的家庭都吃餃子,這意味著用餃子包裹他們以求好運。如今,雖然人們不重視婦女的訪問,但這壹天吃餃子已經成為壹種習慣。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俗稱“元宵節”或“燈會”,濟南壹年壹度的燈會極為壯觀。這個時候,公園、工廠、礦山、企業、街道上都掛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入夜,宮燈、紗燈、魚燈、籃燈、賽馬燈,光芒四射,美不勝收。

尤其是壹年壹度的趵突泉燈會更是獨壹無二。各種花燈、鳥獸燈、燈籠燈、故事燈、謎語燈等。或雄偉壯麗,或古樸典雅,或匠心獨具,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在這壹天,家家戶戶都流行吃元宵。

另外,元宵節前後,濟南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是高蹺、過山車、龍燈、獅子。人們將壹些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強烈的愛恨情仇和美好的祝願融入到這壹富有民族傳統的民間藝術中,增添了節日的氣氛。

《龍擡頭》

農歷二月初二,春龍節俗稱“龍擡頭”,寓意龍興旺控雨,風調雨順。清代朱彜尊《孫舊聞考辨》雲:“人皆稱二月二為龍頭。”這壹天,市民早早起床,煎“蠍爪”(即豆子腌制後),以免蟲子咬蠍子;老人小孩都有理發看靈避災;在農村,流行用爐灰“砸”,祝豐收。這些習俗被人們延續至今。

清明習俗

清明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古人非常重視這個節氣,留下了許多有趣的習俗。在濟南,有“踏青”、“掃墓”、“蕩秋千”、“插柳”、“種樹”。

春遊

在古代,它也被稱為遠足或遠行,但現在它被稱為春遊或郊遊,這是清明節的主要習俗。在古代,這壹天,人們聚在壹起交朋友,扶老攜幼,在春意盎然的郊外玩耍,然後圍坐野餐,黃昏時分返回。濟南山清水秀,風景優美。每次去清明節,春光明媚,風和日麗。人們參觀南方的千佛寺和北方的胡明湖,遊客很多。這種春遊的習俗壹直保留到現在。

在死者墓前向其致敬

陽歷四月初五、初六,市民帶紙、香、供品到墳前祭奠先人,為墳添土,緬懷先人。據說這種習俗由來已久,從秦朝就開始了,漢朝對秦制的傳承壹直沒有改變。直到唐代才在清明節舉行掃墓活動。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寒食野望賦》中寫道:“秋遺址郭門外,誰哭寒食野?風吹曠野紙錢,古墓春草滿。”這是形容農村掃墓的場景。宋代,人們在清明祭祖掃墓,京都人離開郊區,田野如城。今天,清明節已經成為人們紀念英雄和忘記死去親人的日子。

蕩秋千

清明節期間,蕩秋千的習俗也在濟南城鄉流傳。在清明節的這壹天,男女老少,穿著新衣,或者在街邊的廣場上,搭起壹個木架,豎起壹根橫木,掛兩根繩子,繩子下面橫綁壹塊木板。人可以坐在板上,也可以站在板上,手裏拿著兩根繩子可以上下浮動,非常好玩。相傳蕩秋千最初是北方胡人的遊戲。戰國時期,劉歡公北上時,把這種遊戲帶到了漢族。自漢唐以來,多用於帝王的後宮和顯貴貴族的園林,後逐漸流傳到民間。

插柳種樹

清明是“綠柳黃半不連”的季節。在濟南的城鄉,過去都有把柳樹放在門裏的習俗,婦女和孩子都戴著柳枝和柳球。據說這個習俗是為了紀念“教人種莊稼”的創始人神農,後來發現是為了記取年份,表示長壽的美好願望。如宋代詩人趙的《寒食》詩中的柴門孤村,也教劉記住了歲月的詞句;農村有句農業諺語“戴壹朵花,生壹百八,插壹根,生壹百九”。後來,戴柳的習俗逐漸被淘汰,而插柳、植柳盛行並流傳,後演變為清明時期的植樹造林。民國4年(1915),清明節定為植樹節。現在,清明節前後,各地都在開展大規模的植樹造林運動。綠柳不僅給大地帶來無限生機,也寄托了人們無限希望。

沐浴佛,放生。

給佛洗澡放生是宗教節日。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是浴佛節。

到了宋代,已經有了“玉佛社”。民間香藥甜水互贈,佛寺燒香布施,稱為“浴佛”。或者買魚、龜、螺、蚌等水生動物放生。寺廟裏有很多專門的放生池,供人們飼養動物。傳說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生日。濟南有很多寺廟。過去,四月初八放佛也成為壹種習慣。這壹天,東嶽廟和北極廟的和尚道士們都搭起了供臺誦經,許多善男信女蜂擁至廟中爭搶錢財。有的人還整天念誦放生咒,把買來的魚、龜、螺、蚌等水生動物丟入水中,以表達對宗教的慈悲和虔誠。

端午節習俗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古人也稱五月為“午月”,常寫初五為“午日”,“終”也有“始”之意,故五月初五稱為“端午”;因“午”“午日”二字重復,端午節又叫“重午”,又因古人常將“午”視為“養”,故端午節又叫“端陽節”。

自唐代正式規定端午節為重要節日以來,逐漸開始受到重視。濟南人過端午節有以下特點:畫門符。在端午節,人們用“五毒”(蠍子、蜈蚣、毒蛇、青蛙和壁虎)的形象制作剪紙,作為門的象征。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除“五毒”,預防瘟疫。插艾條,掛艾虎。端午節的早上,人們會在門上貼上艾條,或者將艾草編成“艾虎”,佩戴在門楣中間,以此來防蟲避邪,保護身體健康。喝雄黃酒,吃粽子。端午節早餐前,要先喝壹杯雄黃酒,再吃糯米紅棗包的粽子。喝黃酒據說是殺蟲避邪,包粽子是為了向愛國詩人屈原致敬。戴上香包,系上彩色絲線。“香囊戴在翻領上,娃娃可愛”。給孩子戴香包,在手腕上系上五顏六色的絲線,也是濟南端午節流行的習俗。這個香囊是用棉布和絲線繡成的。香囊中除了雄黃和蒼術外,還裝有草藥制成的香料,戴在身上可以驅除昆蟲和汙穢。五彩線條象征五色龍,能制服妖怪。端午節,濟南的壹些名人在明湖上泛舟,聚會飲酒,壹起吟詩作賦。其中壹些習俗壹直延續到今天,比如端午節插艾條、包粽子,這種習俗在今天的濟南仍然非常盛行。

痹痛飲

荷花在濟南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荷花的使用上,濟南有壹些特殊的習俗。其中,最有趣的是藍管飲料。

據唐代人段在《酉陽雜記》中記載,在古代,當大明湖的荷花盛開時,壹些官員和文人經常去湖中避暑。他們把湖中的大荷葉剪下來,灌上酒,然後用發夾刺在荷葉的中心部位,使之與空心的蓮莖相通。人們從蓮莖的末端喝起酒來,那滋味,用當時經歷過的文人的話說,就是“酒香混蓮香,香比水冷。”這就是唐宋時文人雅士流傳下來的美談《碧通飲》。

濟南荷葉除了用來盛酒,還可以用來做很多特色美食。如新鮮翠綠的荷葉用熱水略燙,煮粥時蓋在粥上,煮好的粥涼後加糖,稱為“荷葉粥”,是濟南夏季著名的小吃;按照“米粉肉”或“蒸肉”的制作方法,先將豬肉切好,將米飯炒熟,拌上醬油,然後選用大明湖出產的嫩荷葉,洗凈,將壹塊豬肉用適量的炒飯包在荷葉裏,鋪在碗裏,放入蒸籠中,蒸熟即成“荷葉肉”。吃就是和荷葉壹起吃肉,有豬肉的鮮美,還有荷葉的清香,特別好吃。同理,也可以做出荷葉雞、荷葉魚等精品菜肴。此外,用荷葉包食物也是濟南特有的習俗。以前食品店賣的包子、鍋貼、熟肉、鹹菜,很多都是用荷葉包的,既不透油又透水,味道清香,很受人們的喜愛。

另外,濟南人以前也吃蓮蓬。其中“炒蓮瓣”是濟南夏季特有的名菜。將新鮮、完整、幹凈的蓮花瓣洗凈,掛壹層薄薄的蛋糊,放入油鍋炸熟,炸熟後撒上白糖,吃在嘴裏。它們美味可口,令人回味無窮,深受人們的喜愛。

“吃春天”

濟南人喜歡吃香椿。香椿是壹種樹葉芳香可食的樹。在清代,人們把春天采摘並食用香椿嫩葉稱為“吃春”,意為迎接新年。濟南郊區的仲宮地區盛產香椿。每年春天,香椿發芽長葉的時候,也是濟南人“吃春”的時候。這時,農民們就把嫩紫色或淺綠色的嫩芽掰下來,拿到市場上去賣;喜歡“吃春天”的人,爭相買回家,品嘗春天的甜蜜。香椿的吃法很多。而濟南的“臭豆腐拌香椿芽”更是遠近聞名。人們將香椿芽或嫩葉洗凈,用鹽腌制,揉搓,腌制壹夜左右。使用時,將腌制好的香椿芽切成粉末,然後將蒸好的豆腐丁和香椿芽粉放入盤中,撒上精鹽,滴入香油拌勻即可食用。還有壹種方法是“炒香椿”——將嫩香椿洗凈,瀝幹水分,加鹽揉勻,然後均勻地蘸上調好的面糊,放入熱油中炸熟,取出食用,又脆又香。因為整個香椿經過油炸後看起來像壹條魚,所以在濟南也被稱為“油炸香椿魚”。

濟南的蒲菜

濟南人愛吃蒲菜的習俗由來已久。香蒲是壹種水生草本植物。大明湖的普菜,濟南的絕美蔬菜,在國內早有名氣。《濟南快遊》記載:“大明湖蒲菜,味如筍,為北方數省植物之寶。”山東通誌及制品稱蒲菜為“孫樸”,是濟南人“日常蔬菜”的常見制品。蒲菜的吃法有:“奶湯蒲菜”、“崩鍋蒲菜”(涼菜)等。至於濟南人最愛吃的普菜方便面湯圓和普菜扁食,也是大眾化的食品。嘗過這些美味菜肴的人都會贊不絕口。

7月30日,河燈上映。

在濟南,過去每晚7月30日,佛寺都會舉行盆景會,教化佛經。有些人想在院子裏的墻壁和甬道上焚燒大量的香燭,並將其貼在地上,以表達他們對地藏王的虔誠。還有的把死在河裏的鬼以河燈的形式翻出來。據說農歷七月三十日是藏王菩薩出家的日子。當他成為壹名道士時,他發誓要拯救所有罪孽深重的人。所以7月30日就成了給“死人”翻身的日子。

河燈是用濕面條做的。晾幹後,將豆油倒入燈碗中,用棉花搓成燈芯,點燃,放入河中,任其順流而下。這時,只見河面上燈火通明,閃爍飄動,河水映紅。據說河裏溺水的“鬼”見光就能超生。燃放河燈是佛教的迷信活動。

當時濟南大明湖北岸北極寺的道士也是在農歷七月三十這壹天超度死者。他們白天念經,招待來廟裏燒香的“恩人”,找來裝裱紙的工人和彩紙糊成大型“法船”,放在廟前的湖裏,吸引遊客。晚上,道士們穿上五顏六色、金碧輝煌的法衣,吹響鈸,吹響笙笛,從北極寺起數十步壹字排開,在法船前燒頭。同時,他們燒毀了用彩紙綁著的法國大船。壹時間,火光沖天,湖面燈火通明,轟動了整個濟南城。於是乎,寺廟和湖邊都是人山人海,擁擠不堪。解放後,隨著封建迷信的破壞,“放河燈”等活動已經銷聲匿跡。

明湖鄒歐

濟南盛產蓮藕,尤其是胡明蓮藕。大明湖解放前,當時除了裏下亭周圍的水和航道,其余的水縱橫交錯,形成水田。水田上,東邊壹片荷花,西邊壹片蒲草。土壩阻水,蒲葦蓋蓮花,無窮無盡。因為水比較深,泥層比較厚,只能種蓮藕,布萊等。摘蓮藕,只能下到水裏,用腳踩。因此,在胡明湖踩蓮藕成了濟南的壹個傳統習俗。

踩蓮藕時,踩蓮藕的人穿著皮質防水“連體衣”。皮衣遇水變軟,穿著者可以在水中自如使用。我看到頭或者皮衣在水面上流動,很有節奏感。這是用腳在水下探索蓮藕的蓮藕踏浪者。找到蓮藕枝後,還要找壹個合適的蓮藕節,然後用力踩,壹根新鮮的蓮藕就會從根部被掰下來,然後用腳把蓮藕裏的水摳出來,在蓮藕上抓壹塊黑泥敷在斷口外,避免倒水。因為蓮藕裏面有空氣,所以可以浮在水面上,否則就會沈入水中。最後,把漂浮在水面上的蓮藕收集起來,拿到市場上賣。

除夕夜求聰明

農歷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這是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晚上女子穿七孔針,誰先完成誰就是巧,所以七夕上乞巧、乞巧的習俗在濟南很流行。七夕乞巧早在戰國時期就在楚懷王開始了。根據花王公基的註解,“織女星之吉祥,機祭,求巧。”因為七夕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人們希望從織女那裏得到更多的智慧和技能,織出更好的布。傳說這天晚上可以聽到牛郎織女在葡萄架下說話。

古時候,七夕之前,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張燈結彩,婦孺穿新衣。城中“富者,在高樓危亭,設筵酬節。”在未來,雖然這座喬奇大樓可能不會建成,但這壹天的活動仍然非常有趣。這天晚上,大家"張錦秀,陳飲食,樹和水果,燒香在法院"。其次是參與者望月,其次是祭祀,祭祀牛和姑娘,祭祀完畢後才正式求巧。有的用七針,五顏六色的絲線,滿月穿針。誰穿得快,誰就討得巧。

有的在桌案上放壹盆水,水裏泡著瓜果。熟練的人手裏拿著壹面鏡子。誰把鏡子裏的月光反射到盆裏的瓜果上,誰就是幸運的。有些人抓住壹只蜘蛛,把它放在壹個首飾盒裏,第二天早上,觀察它的網的密度或圓度。7月7日中午,有人摘下事先已經生出的“聰明芽”(豌豆和綠豆)的牙齒和手,扔進壹個盆子裏,在陽光下照個影。誰的聰明芽就像針、剪刀、花、鳥、蟲等。,將來誰的手聰明。正如壹首民謠所唱:“巧蕾奇,盆生蓋,七月七摘。妹子,妹子,拍張照這就像花和菜,看誰腦子快。”

中秋節賞月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是中國另壹個重要的民間節日。據史料記載,中秋節始於唐代,隨後出現了祭祀月亮、拜月和賞月的習俗。直到元末,八月十五吃月餅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濟南的中秋節也不例外。根據1928《黎城縣地方調查記錄及風俗》;“中秋節十五晚上,在院子裏擺好月餅和瓜,祭祀月亮,家人聚在月亮下吃喝賞月。”

過去,在每天中秋節的晚上,當明月從東方升起時,人們會在院子裏設立香案,提供糖果,蛋糕,水果等。全家人聚在壹起慶祝拜月的月亮。儀式結束後,家中長輩主持儀式,將祭品分發給大家,並將象征“團圓”的月餅切成塊,供大家分享。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很普遍。傳說元朝統治者統治中國後,為了防止百姓造反,規定只有10個家庭才能共用壹把菜刀,每10個家庭要供養蒙古奴隸主的壹個奴才。這些奴才胡作非為,作惡多端,百姓咬牙切齒。元末各地饑荒嚴重,災民流離失所,饑寒交迫,無法再活下去。有壹年中秋節,臺州人張士誠暗中串聯,寫道:“殺韃子滅元;8月15日,大家壹起開始工作”;“皎潔的月光,整齊的壹排排,明朝的好世界”等號召人們起來推翻元朝統治者的紙條藏在月餅裏,大家互相傳遞,互相聯系。中秋節晚上,家家吃月餅,看到紙條,於是齊心協力,舉行了全國起義,很快推翻了元朝的統治者。元朝滅亡了,但是吃月餅的習俗壹直流傳至今。

“九五”千佛山登高

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這壹天,古人要把頭紮在吳茱萸裏,端著菊花酒,登高遊玩。據說這樣可以避免災難,尋求生活的安寧和幸福。這個“九九”登高習俗壹直傳承至今。

在濟南,每到重陽節,人們都要去爬千佛山。自元代以來,這壹天被定為千佛山廟會,因此更為熱鬧。以前,9月9日上午,濟南各行各業的人,戴著山茱萸來爬山。時值深秋,天高氣爽,怒放的野菊花燦爛芬芳。因此,在“菊花巖”上爬山賞菊是壹大樂事。濟南人除了賞菊,還有吃菊花的習俗,采摘白菊花花瓣,蘸面粉炒熟;或者用肉做菊花火鍋,用菊花泡酒在山上野餐。真的很獨特,很香。詩人趙主曾在《重陽詩》中寫道:“閑招三兩友,醉在南山。京西高松下,香野菊花室。”這首詩是重陽等千佛山的生動寫照。

除了爬山,濟南人過去在重陽節吃蒸棗糕。街上有賣棗糕的,多以糯米和棗或赤小豆和棗為原料,蒸熟後切開在街上賣。居民家做的棗糕,壹層壹層疊起來,形成塔形,上面蓋著菊花形的頂,蒸著吃,叫菊花棗糕。重陽節為什麽要吃棗糕?因為“高”和“高”是諧音,吃棗糕就是攀高的意思。至於為什麽在這壹天上山,據吳軍《續和》記載,東漢時有壹個叫費長房的人,神通廣大,能呼風喚雨,遣神捉鬼。有壹天,他對弟子桓景說:“九月九日妳家要有災了,妳要早做準備。”桓景問:“怎樣做才能避免這場災難?”大房告訴他:“這壹天,妳們全家做壹個紅布袋子,套在山茱萸上,掛在胳膊上,拿些菊花酒到山上去喝,就可以避過這場災難了。”桓景聽了師父的話。9月9日,全家人在山裏呆了壹天,晚上回家,只為安全。從此,“九次登高,避災於風景”成了習慣。

近幾年,千佛山廟會更是盛大。雖然人們爬山不再是為了避禍,喝菊花酒吃菊花火鍋的習俗也不多見,但來爬山的人還是絡繹不絕。當人們瀏覽或選擇各種各樣的本地產品時;壹直等到了山頂,看著大好河山和如畫的濟南新貌,會忍不住去想象,去感受壹種美的享受。

在蜿蜒的運河裏喝水,上面漂浮著壹個酒杯,以沖走邪惡

自漢代以來,農歷的前三個月的第四天被定為“上巳”。這壹天,人們去海濱洗滌,以消除不祥,稱為“修補”。魏晉以後,他決定這壹天為三月初三。在這壹天的靜修後,人們會舉行野餐,宴會和詩歌與酒的盛宴。消遣的人在蜿蜒的水流旁成排而坐,將酒裝入杯中,放在托盤上,放在溪流上遊的水面上,使其向下遊漂浮。當杯子飄到壹個曲折的角落時,往往會停下來;即使妳不在前壹個拐角停下來,妳也會在下壹個拐角停下來。誰攔在玻璃前,誰就得喝,喝完了還得唱首詩。如果詩歌不及格,他將被罰款。這叫“流水”或“流水”。《荊楚春秋》的記載中,晉朝宗記載“三月三日,士紳共出河塘,是壹杯水”。

早在北魏時期,濟南的士大夫和曲水亭街道就修建了曲水流杯池。北魏李道元在《水經註》壹書中寫道:“泉源競於歷廟下,北流歷練東、北,引水為杯池,國宴多公私。”劉備池就是現在的王宓池,池中的水向北流,曲折向東,至今已到了曲水亭街。在當時,這裏是壹個理想的曲水之地,有清澈的小溪,柳樹和柔軟的草地。

現在曲水亭街位於珍珠泉以北,大明湖畔百花洲以南。曲水亭還在,但溪水已無波折,水閣早已拆除。但如果順著水流,從王府池到棲鳳橋,還是能依稀找到曲流浹背、曲水潺潺的痕跡。尤其是這壹帶,還多了“家家泉水,戶戶倒掛”的春城風格。雖然看不到這裏的“曲水流動”,但這裏的美景足以讓人流連忘返。

除夕守歲

除夕,俗稱“三十夜”,是農歷年的最後壹天。據說除夕守歲是為了趕走此時還在家裏的“百鬼”,讓人們過壹個平安的年。過去,在濟南,除夕夜,家家戶戶“義門沈濤福春貼”,到處撒芝麻稈,陳列水果,歡迎祖先。除夕夜辭官,點鞭炮,家酒不散”(《黎城縣地方調查表風俗》),其中有壹部分傳承至今。

除夕換桃符的習俗起源更早。戰國時期的壹本史書記載了這樣壹個神話:東海獨朔山有壹棵大桃樹,它的枝幹壹直延伸到東北的鬼門關,所有的鬼魂都從這裏進出。樹下,茶神和雷宇兩位神仙守護著鬼魂的行為。當他們發現哪個鬼在作惡時,就用草繩把它捆起來餵老虎。所以有鬼怕桃樹的說法。因此,自春秋時期以來,人們每年新年都在門的兩側放置兩塊紅木板,以取代申屠和雷宇,作為防鬼的標誌。戰國時有人用桃木刻人放在門邊,或畫兩個神(或寫神的名字)代替桃人。符濤上的申屠和雷宇的肖像成了“門神”。唐以後,秦、、形象中出現了“門神”。把它掛在門上,摧毀付娜,讓惡魔避免災難。

宋代以後,對聯開始興起,到了明代,符濤應該叫春聯。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居住在金陵(南京)。除夕夜,所有官員和學者的家屬都貼春聯,親自微服出行,挨家挨戶觀看取樂。他還趁機寫了壹副親筆對聯,送給大官陶農:“國朝無人如妳,漢源文章第壹;送給壹個平民屠夫:“雙手劈開生死之路,壹刀斬斷是非之根。”從那以後,春聯開始在城市和農村流行起來。因此,除夕“換桃符、換門神、貼春聯”成了全國各地的習俗,並壹直傳承下來。現在大多數人已經不再相信“門神”之類的封建迷信了。人們貼上具有新思想內容的春聯和年畫,裝飾美好生活,迎接新年的到來。

據說上座是神仙下凡,死去的祖先歸家的日子,所以家家都要撒芝麻稈、谷草等。每到壹處,點燃熏香和展示供品來歡迎神靈和死去的祖先。除夕放鞭炮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說古時候楚國的深山裏有壹個叫“山”的妖怪,經常和人鬧。只要壹遇到“山”,人就會生病,會發冷,會發燒。人們從長期的實踐經驗中發現,這種怪物最怕聽鞭炮的聲音,於是就用青竹在火上燒,靠竹子的劈啪聲把它們嚇跑。後來,為了過壹個平安的年,人們燒綠竹筒,用鞭炮驅趕山中惡鬼,稱為“平安鞭炮”。到了唐代,人們首先把火藥裝在竹筒裏引爆,發出更大的響聲。從北宋開始,人們開始用紙包火藥制作鞭炮和火。經過多年的改進,鞭炮的品種越來越多,花樣也在不斷翻新。現在,人們不僅喜歡在春節期間燃放鞭炮,而且在重大節日或喜慶活動中也喜歡燃放鞭炮,以增加歡樂氣氛。

如今,已經沒有人把這個活動與驅鬼聯系在壹起,但它已經成為壹個家庭團聚和節日慶祝的傳統。這壹夜,全家老少徹夜未眠。大家圍坐在壹起,放松過去,吃年夜飯,喝屠蘇葡萄酒來迎接新年,這真的很有趣。

臘八節

每年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節”。這壹天,市民天壹亮就起床,家家戶戶都做臘八粥。《李成》載:“十二月八日做臘八粥,施者濟貧。”清代《曬文考》也說:“十二月八日,賜關白粥。民間也做臘八粥,是用米和水果做的,越品越勝,涵蓋了宋朝的故事。”同時,市民還將蒜瓣洗凈曬幹,用糖醋缸腌制,過幾天就可以吃了,俗稱“臘八蒜”。

  • 上一篇:吃大蔥有壯陽作用嗎?進補壯陽效果最好的食物是什麽?
  • 下一篇:壹種治療少年白發的藥方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