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疾病大全 - 生脈飲這個方子,是出自誰的《千金方》

生脈飲這個方子,是出自誰的《千金方》

生脈飲這個方子,出自“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

生脈飲,補氣藥,出自唐代《千金方》,以五味子、人參、麥冬為主要成分,主治氣陰兩虧,心悸氣短。孫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對這個藥有論述:“脈為血之道,得氣則充,失氣則弱。本方以補氣而使血道充盈,脈氣以復,故名生脈飲。”

生脈飲在臨床中主要治療熱病、氣陰兩傷證。常出現神疲汗多、體倦乏力,懶於說話咽幹口渴,舌頭顏色紅舌苔少,脈虛數(即:脈搏跳動無力而搏動速度快,壹呼壹吸時間內脈搏跳動五下以上)。

也可以用於治療長期咳嗽導致的肺部疾病,或者氣陰兩虛證。常見幹咳少痰,氣短乏力,出汗,咳嗽劇烈時出汗更多,口幹舌燥,脈搏跳動微弱。

孫思邈簡介

孫思邈(541年—682年,存在爭議),京兆華原(今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相傳為楚大夫屈原的後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

西魏大統七年(541年),孫思邈出生於壹個貧窮農民的家庭賣鍵。他從小就聰明過人,長大後旁配喚開始愛好道家老莊學說,隋開皇元年(581年),見國事運凱多端,孫思邈隱居陜西終南山中,並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

孫思邈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後,孫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請,與政府合作開展醫學活動。

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壹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孫思邈年高有病,懇請返回故裏。永淳元年(682年),與世長辭。

  • 上一篇:過午不食壹年 過午不食的好處
  • 下一篇:冬筍燒肉的家常做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