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疾病大全 - 砂仁有哪些特征?

砂仁有哪些特征?

(巫金華、陳偉平、馬治安)

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別名陽春砂、春砂仁。為姜科多年生草本。主產廣東省陽春、信宜、廣寧、封開,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武鳴、隆安和雲南省景洪、猛臘、路西、瑞麗等縣;福建省等各南亞熱帶地區也有種植。以幹燥果實或種子團入藥。種子含揮發油2.5—4.6%,主要成分為乙酸龍腦脂、樟腦、檸檬烯、莰烯、α-蒎烯和龍腦等。葉片含有0.2—0.3%的揮發油,成分與種子油相似,可代果用,便於配置中成藥。味辛,性溫。有行氣、溫中、健胃、消食、安胎的功能。主治胃腹脹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寒瀉冷痢、妊娠胎動等癥。是配制香砂養胃丸等多種中成藥的原料。砂仁又可配制砂仁糖、砂仁蜜餞、春砂酒等保健食品和飲料。

此外還有縮砂〔A.villosum Lour.var.xanthioides(Wall.ex Bak.)T.L.Wu.et Senjen〕和海南砂(A.longiligulare T.L.Wu.),我國有野生和栽培,也可入藥,但質量較次。

壹、形態特征

莖高1.2—3m。根狀莖圓柱形,匍匐於地面,芽鮮紅色,錐狀;直立莖散生,圓柱形。葉二列,葉片狹長橢圓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5—40cm,寬2—7cm,先端漸尖或尾狀急尖,基部漸狹,全緣,幾無柄;葉舌先端圓形或微凹,棕紅色或有時綠色;葉鞘抱莖。花序從根狀莖抽出,為松散的穗狀花序;總苞片膜質,長橢圓形;苞片管狀,白色、膜質,頂瑞二裂;花萼管狀、白色,先端3齒裂;花冠基部聯合成管狀,細長、白色,花瓣3片,唇瓣大,近圓形或卵形,中央具淡黃或黃綠,雜有紅色斑點的帶狀條紋;發育雄蕊壹枚,藥隔附屬體3裂,花絲扁平;子房長圓形、下位。蒴果橢圓形或球形,直徑約1.5—2cm,熟時棕紅色,果皮具柔刺。種子多數,呈多角形,熟時黑褐色(圖15—52)。

圖15—52 砂仁形態圖

1、3.全株 2.果實

二、生物學特性

(壹)種子發芽特性

砂仁種子由於成熟度不壹致和種皮由具有厚壁角質層的表皮細胞層與油胞層等組成(圖15—53),透性差,因而發芽慢,發芽不整齊。在日均溫28℃條件下於播後20天開始發芽,可拖延至數月之久。

圖15—53 砂仁種子縱切面簡圖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等)

種子發芽先向下長出幼根,後向上長出幼芽,再芽鞘裂開長出葉片,吸器隨之伸長連接幼芽和胚乳,供應幼苗營養物質,同時幼根吸收土壤中養分,幼苗約於1—2片葉時內胚乳基本耗盡,5—7片葉後外胚乳基本耗盡,此時宜進行追肥。

(二)分株生長習性

砂仁實生苗,當苗高15cm,具10片葉左右時開始從莖基部萌發幼芽,伏地伸長成匍匐莖,匍匐莖頂芽萌發向上長成幼筍,幼筍生長成直立莖為第壹次分生植株。從第壹次分生植株以同樣過程不斷分生二次、三次等分生植株。分株苗也以同樣方式不斷分生新的植株,形成砂仁群體。

各次分生植株的生長過程如下:從匍匐莖萌發至頂芽向上生長的匍匐莖伸長階段歷時50—180天;從頂芽生長至第壹片葉出現的幼筍階段,歷時20—90天;從第壹片葉生長至9片葉的幼苗階段歷時50—90天;從第十片葉長至頂葉出現,莖基部膨大成球狀的壯苗階段,歷時300—420天;頂葉出現至直立莖枯死的老苗階段,歷時90—210天;直立莖枯死至匍匐莖枯死的匍匐莖宿存階段,歷時30—300天。各生長階段的長短決定於各種植地區和各生長季節的氣候條件及其他環境條件。

砂仁種植後頭兩年增生分株快,在適宜條件下,壹般每個母株可增生7—9次新分株,總計達到43—46株,母株相對死亡5—7株。如果每畝種植母株600株,則每畝有植株22800—23400株。全年都能增生新分株,於高溫潮濕季節增生快,低溫幹旱季節增生慢。植後兩周年進入開花結果階段,增生分株逐漸緩慢,此後兩周年中其每條母株增生4—5次分株,新分株6—12株,母株相對死亡2—3株。於春季3—5月結果前和秋季10—11月收果後產生分株多,6—9月結果期和冬季早春低溫季節產生分株少。砂仁新老植株更替,保持群體相對穩定,為開花結實積累營養條件。

根據砂仁分株生長規律,在水肥管理上調節營養生長,使分株消長基本平衡,保證適宜的株數,使株壯、花多,為豐產穩產打基礎。

(三)開花結果習性

種植後2—3年進入開花結果期。花序從匍匐莖節上抽出,壹般每分株1—2個,多的3—5個。壯、老苗花序多,幼苗、弱苗花序少。每個花序有小花7—13朵,少至5朵多至16朵。隨著種植環境和管理水平的不同,每畝有花4萬—10萬朵,多的20萬—30萬朵,少的1萬—2萬朵。我國各產區,從匍匐莖節上的細胞分化成花原始體至花芽萌發,於10月至次年2月;從花芽萌發至花序形成,於2—5月;花粉粒和胚成熟而開花,於4月下旬至6月。花的各個發育時期隨各地氣溫高低而提前或推後。

開花順序自下而上,每天開1—2朵,多的3—5朵,5—7天開完。氣溫22℃左右花正常開放,壹般早晨6時左右開放,8—10時大量散粉,下午4時左右雕萎,陰雨天可延至次日雕萎。氣溫20℃以下花瓣不張開或半開,24℃以下散粉少或不散粉,氣溫低花粉不飽滿。

花粉正常萌發的溫度在22—30℃之間,最適24—28℃,過高或過低的溫度花粉萌發率明顯下降,花粉管生長受抑制,影響受精結實率。當3月下旬至4月上旬,花粉母細胞進行減數分裂期,如夜變溫從20℃降至7℃時,破壞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的正常進行,以至花粉粒多數發生變形,開花後花粉不開裂,嚴重影響產量。

天氣幹旱花瓣不張開或半開,甚至幹花,花粉少或不散粉,花粉粘性差,易喪失生活力。花粉用幹燥劑幹燥保存24小時大大降低授粉結實率;用鋁盒保濕保存72小時才顯著降低授粉結實率;大田花朵上玻璃紙罩內的花粉結實率為:72小時後授粉71.16%;120小時後授粉20.8%。陰雨天空氣濕度大,開花後2—3天花粉仍可保持較高的生活力。花剛開放散粉時,花粉粘性大,生活力最強。柱頭新鮮,粘液多,最有利於花粉的附著和萌發。柱頭的授粉結實率:保存24小時後下降至26.25%,保存72小時後全喪失生活力。

砂仁的花藥隱藏在大唇瓣裏,柱頭高於花藥,花粉粒密生小肉刺,彼此粘連不易散播,因此花粉不能自然落在柱頭上,也不利於昆蟲接觸花粉傳粉,自然結實率壹般只有5—6%左右,畝產只有1.5—2.5kg。在廣東產區研究成功人工輔助授粉方法,使結實率提高到40—80%,畝產提高到15—25kg。在雲南產區研究選擇傳粉昆蟲資源豐富,且其活動時期與砂仁花期相吻合的生態環境,自然接實率提高到20—40%,大面積平均畝產提高到10—20kg,花工少,成本低,經濟效益顯著。

為砂仁傳粉的蜂種有黃綠彩帶蜂(Nomia strigata Fabricius)、埃氏彩帶蜂(N.elliotii Smith)、虹彩帶蜂(N.iridescens Smith.)等多種彩帶蜂,以及排蜂(Apisdorsata Fabricius)、中蜂通過觀察統計,雲南省西雙版納山區產的中蜂,有良好的傳粉作用。(Apis carana Fabricius)、萃熊蜂(Bombus eximius Smith)、無刺蜂(Trigom sp.)、小蜜蜂(Micrapis florea Fabricius)、隧蜂(Halictus sp.)、擬黃蘆蜂(Ceratina hieroglyphica Smith)等。這些傳粉蜂種中有的是吸取砂仁花蜜時,胸背披上花粉,進出花時把花粉送入柱頭孔中傳粉。有的是采粉時有機會接觸到柱頭而起到傳粉作用(圖15—54)。

圖15—54 傳粉蜂種對砂仁的訪花傳粉行為

1.中蜂印度亞種 2.排蜂 3.彩帶蜂

彩帶蜂類訪花傳粉結實率很高,但散居,蜂量很少,不能適應大面積發展砂仁生產的需要。其它蜂種訪花傳粉結實率較低,但群居,蜂量很大,分布很廣。在雲南產區,砂仁大面積高產是各種傳粉蜂種的綜合作用(表15—40)。

表15—40 砂仁地歷年傳粉昆蟲和產量

砂仁花授粉後3—5天子房膨大成0.4cm左右的幼果;25天左右,果實基本定形,不再增大,外胚乳形成;約30天,形成胚和內胚乳;80天左右胚珠發育成種子;90天左右果實成熟。果實成熟期為8—9月。

在授粉後15天左右,幼果小於1cm,種子外胚乳尚未從液態轉變成細胞型前,容易發生落果。落果率廣東產區為30—50%,雲南產區為2—20%。養分是影響落果的主導因素,應合理施肥,保證幼果的養分供應。花果期應抑制幼筍幼苗的過旺生長,以免消耗養分,導致嚴重落果。落果在形態發生上產生離層,果實中生長素含量增高,抑制離層的形成,可免落果。果實的養分充足有利於生長素的合成,生長素含量增加,可促進養分向果實輸送,促進果實發育,避免落果。如果幼果期連綿陰雨或大雨,陽光不足,影響光合作用,且造成土壤過濕,甚至積水,砂仁根通氣組織不發達,影響植株生理代謝,落果嚴重。如天氣幹旱,氣溫高,日溫差大,幼果水分虧缺而萎蔫脫落。故幼果期需切實作好防旱排澇。

(三)對外界環境的要求

1.溫度

砂仁屬熱帶南亞熱帶季雨林植物。我國種植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年較差較大的廣東省在22℃以上,年較差較小的雲南省在19—22℃之間。要求極端最低氣溫1—2℃以上,以免發生寒害;最低月均溫在12℃以上(表15—41)。早春氣溫較低的地區,可延緩花芽發育,使花期推遲,有利於避開花期的低溫,如福建省長泰,或避開花期的幹旱,如雲南省西雙版納山區。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海拔300—1200m,年平均氣溫19壹20℃的山區,砂仁花期推遲到5月中下旬雨季初期開始,傳粉昆蟲已大量活動,自然結實率高;海拔800m以下,年平均氣溫21—22℃的低熱河谷盆地,花期提前,在4月中下旬旱季開始,傳粉昆蟲未大量活動,自然結實率低(圖15—55)。

圖15—55 雲南西雙版納不同海拔地區砂仁花期和雨期

A.盆地海拔525m自然結實率5.3—6.2% B.山區溝谷海拔990m自然結實率19.2—40.4%

2.濕度

我國砂仁主產區的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以1400mm以上的地區產量高,年平均相對濕度80%以上(表15—41)。不同生育期對濕度要求有所不同。幼齡植株組織幼嫩,要求土壤含水量24—26%。成齡植株根系發達,具有壹定的抗旱能力,在營養生長期要求土壤含水量22—26%,20%以下生長受到抑制,土壤水分過多影響根系呼吸,甚至引起爛根;花芽分化發育期宜土壤含水量少些,20—22%為宜,以免土壤過濕提前開花;開花授粉期對濕度要求特別嚴格,要求空氣相對濕度90%以上,土壤含水量24—26%,才能保證花暢開和花粉、柱頭的生活力,利於昆蟲傳粉受精。如花期雨水過多,柱頭浸水,則影響昆蟲活動;如花期幹旱,花瓣不張開,花粉質量差,柱頭粘液少,都不利於昆蟲傳粉和授粉結實。果期幹旱或水澇都會造成嚴重落果。

3.光照

砂仁生長發育需適當蔭蔽,宜漫射光。不同生育期對蔭蔽度的要求:幼苗期:70—80%;定植後2—3年幼齡期60—定植3年後開花結果期50—60%。過蔭影響光合作用,分株少,花少結果少。據統計,每m2的株數、開花數和結果數:蔭蔽度80%的分別為20株、170朵和69個;蔭蔽度50%的分別為60洙、670朵和192個。但蔭蔽不夠,日光灼傷葉片,不能保持砂仁要求的涼爽濕潤環境,造成地中高溫幹燥,日溫差過大,影響花的發育和授粉。高海拔山區涼爽濕潤,蔭蔽度可小些;低熱河谷、盆地、平原幹燥地區,蔭蔽度宜大。蔭蔽樹宜選樹冠開闊、葉小、枝葉透光均勻、葉薄易腐爛、根深、保水力強的樹種為好。

表15—41 砂仁種植地區的溫濕度與花期

4.地形地勢

宜選森林保持較完整的山區溝谷林,有長流水的溪溝兩旁種植,這樣的種植環境,氣候涼爽濕潤,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砂仁花期可推遲在雨季初期,傳粉昆蟲資源豐富,每年有樹木落葉和雨水從山坡上沖下來的表土補充土壤養分,因此砂仁生長發育良好,自然結實率高,產量穩定。在低熱河谷、盆地、平原,自然生態破壞嚴重,氣候幹熱,花期處於旱季,傳粉昆蟲資源缺乏,如要種植砂仁,需人工造林,並要有灌溉設施和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成本高,產量不穩定。如山高谷深,宜選南坡、西南坡或東南坡向較好。如谷寬,日曬時間長,選其它坡向亦可。宜選緩坡,坡度不超過30度。

5.土壤和養分

砂仁種植壹次多年結果,每年消耗大量養分,且匍匐莖密布地面,不便松土,根系淺,怕幹旱。因此宜選土層深厚、疏松、腐殖質含量豐富、養分充足,保水保肥力強的壤土或砂壤土種植。砂土、粘土或貧瘠的土壤,需增施有機肥料才能選用。根據對植株養分的分析,砂仁含鉀量大大高於氮,含氮量又大大高於磷(表15—42)。從追肥增產效果看,追施氮、鉀和氮、磷、鉀的大於單施各元素的;單施鉀的大於單施氮的,單施氮的又大於單施磷的(表15—43)。由於選擇的試驗地速效性磷含量豐富,砂仁需磷量少,故單施磷的效果不明顯,如果土壤缺磷,應重視磷肥的施用。砂仁高產區,雲南省景洪縣基諾區測定種植1—10年的砂仁地,有機質含量2.79—6.95%,全氮含量0.27—0.54%,速效鉀含量154,7—346.0ppm,都屬含量豐富的水平;速效磷含量5片地豐富或較高,為30.9—182.3ppm.2片地中等.均為20.3ppm,3片地缺乏,為10.6—19.4ppm。

表15—42 砂仁體內的營養元素含量

表15—43 追肥對砂仁的增產效果

三、栽培技術

(壹)繁殖方法

1.種子繁殖

新區種植為減少運苗困難宜采用種子繁殖。此法可使品種獲得復壯,繁殖快,但費時、費工、費料,易發生病害,開花結果晚。選采成熟、粒大、飽滿、無病蟲害的鮮果,在柔和的陽光下曬2—3h,連曬2天,放置3—4天,提高種子成熟度。去果皮用砂擦去果肉種衣,用清水漂凈陰幹,曬幹易喪失發芽力。采後9—10月初,當氣溫還高,種子新鮮時及早播種,發芽率高,早成苗,次年5—6月雨季初可出圃定植,免雨季小苗在苗圃感染病害。如當年不能播種,種子應用潮砂貯存至次年2—3月升溫時播種。幹藏易喪失發芽力。播前可混砂摩擦種皮(註意勿傷及外胚乳),可加快發芽,用1000ppm赤黴素浸種30小時,可促進後熟。

由於種子發芽慢不整齊,宜先在沙床上催芽,床底混合少量腐熟細碎有機肥,供應幼苗營養。出苗具1—2片真葉時,從砂床上分批取出栽於苗床。床土宜選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最好是新墾地以減少病害。施足底肥,按20×10cm行株距栽植。幼苗4—5片真葉時開始勤施追肥,結合鋤草適當培土。低溫前追施草木灰,用腐熟有機肥蓋行間保溫。苗期需設置蔭棚或林下育苗,蔭蔽度70—80%,出圃前逐步減少蔭蔽至60—70%。苗高50cm以上出圃定植。

2.分株繁殖

老產區種苗充足,多采用分株繁殖,此法省工、省時、省材料,病害少,開花結果早。直接從大田或分株增殖苗圃裏割取帶有1—2條萌發匍匐莖,具5—10片葉的壯實幼苗作種苗,其分生新株的能力強;基部球狀莖已膨大,10片葉以上的壯苗亦可作種苗,其組織充實,不易失水,適於長途運輸,但分生新株的能力較差。不能用老苗或組織未充實的嫩苗作種苗。

(三)選地整地

宜選擇山區有長流水的溪溝兩旁的自然雜木林下,涼爽、濕潤、傳粉昆蟲資源豐富的地種植;盆地或平原種植,應有自然林或人工林,並有水源灌溉和有人工授粉條件。如施農家肥困難,還需選疏松肥沃的土壤。定植前,清除林下雜樹、雜草和砍去衰老的高大喬木,適當選留壯年樹和優良的幼樹,使達到適宜的蔭蔽度和保證森林的繁衍。在雲南山區溝谷林下,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可不翻地,以免雨水沖跑表土,清除樹根、草根即可定植。在廣東產區,為了旱澇保收,坡地采用開梯田或梯坡種植,花果期如遇雨水過多,則梯壁排水好,受澇輕;如遇幹旱,則梯面保水好,受旱輕。丘陵、平原等土質差的地應全墾,用枯枝落葉壓青或施有機肥改土。平地分畦種植,畦寬2m,以利,排水、管理和通風透光。

(四)定植

選溫暖涼爽潮濕時期定植,在廣東產區4—5月份,雲南產區5—6月份,雨季開始,常有天氣定植較好,以利成活,植後遇濕潤的雨季,植株和根系充分生長,利於度過低溫季和來年的旱季。冬季溫暖和春旱不嚴重的地區,也可在8—9月定植。行株距1×1m,挖穴長、寬、深約30×20×20cm,施入肥沃表土或腐熟有機肥,每穴栽具有1—2條匍匐莖的苗1株,覆土6—7cm,壓實、淋水、蓋草、保濕。

(五)田間管理

1.除草割枯苗

定植後1—2年內幼齡期,株間空地雜草滋生,每年除草3—4次,防雜草遮光奪肥。開花結果後每年除草2次,第壹次在2月間,割除雜草和枯苗,清除地面過厚的樹木落葉,以利花芽發育,留薄層落葉蓋地保水。枯苗燒毀防病,雜草落葉堆漚作肥。並割除過多的幼筍,以利供應花芽的養分。第二次在秋季收果後,及早進行。除割去病枯苗外,將衰老苗割除,促進新分生植株增長,加大壯老苗比例,使多開花結果。病枯苗燒毀,雜草落葉蓋於地面,保溫保濕增肥。割苗要均勻,保持每m2有苗40—50株。

1.施肥培土

幼齡期每年施肥2次,第壹次,廣東在3月,雲南在5月,雨季到來,苗旺盛生長期,每畝施有機肥1500—2000kg,過磷酸鈣20—25kg,尿素2.5—5kg;第二次在8—9月,為提高幼株抗寒性每畝施火燒土1500—2000kg,草木灰100kg,適施磷肥,適當培土。

開花結果期每年在秋季采果後及時重施攻苗肥,每畝施有機肥2500kg,尿素10kg,過磷酸鈣20—25kg,培土蓋至匍匐莖壹半。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施壯花肥,每畝施過磷酸鈣25kg,鉀肥折合K2O10kg,尿素1.5—2.5kg,免氮素過多,促筍萌發,分散花芽養分。在4—5月花苞欲放時,用0.3%磷酸二氫鉀和0.01%硼酸混合液噴施葉面和花苞,利於花粉發育。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用0.2%磷酸二氫鉀加5ppm2,4-D噴果,有利於幼果發育和保果。

3.調整萌蔽

修砍過蔭的蔭蔽樹枝,使保持各生育期適宜的蔭蔽度。

4.防旱排澇

旱季覆蓋地面保墑,雨季註意排除積水,特別花果期如遇旱及時灌溉,如遇水澇及時排除。

5.衰退苗群的管理

結果多年的衰老苗群,應重割衰老苗和枯老匍匐莖,挖松空地,重施有機肥補種,於生長季及時重追肥培土,促苗增長,恢復苗群生勢。如苗群衰老特別嚴重應全部更新。

6.人工輔助授粉

傳粉昆蟲缺乏的種植地,應在花期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可獲得高產方法有抹粉法和推拉法。前者是用左手的拇指和中指挾住花冠的下部,右手拿竹片挑起花藥,再用左手食指將花粉抹入柱頭孔中。此法工效低但效果好,花散粉少時使用。後者是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夾住雄蕊和唇瓣,用拇指拉(正向)或推(反向)雄蕊,著力點在花藥上,使花粉擦落在唇瓣上,再往回推或拉雄蕊,著力點在柱頭上,將唇瓣上的花粉擦入柱頭孔中。此法工效高,但效果較差,花粉多時使用。

(六)病蟲害及其防治

1.幼苗葉斑病

(Phyllosticta zingiberi Hori)

病原菌根據無性階段鑒定為姜葉點黴,是雲南產區苗期的主要病害,先嫩葉發病,呈水漬狀病斑,擴展連成大斑,中部現小黑點,後葉片變黃幹枯。在適溫下的多雨高溫或低窪積水,通風差的條件下易發生;蔭蔽差,日灼傷葉片,生勢差的苗易感病,小苗受害尤重。防治方法:提早播種,增施肥料,促使幼苗在雨季前長大;註意苗圃通風、排水和適當蔭蔽;收果後清園及時剪除燒毀病葉;病前發新葉時噴1∶1∶150波爾多液預防;發生期用井崗黴素、50%托布津1000倍液或30%炭疽福美800倍液,50%多菌靈1000倍液交替噴霧。

2.幼苗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zingiberi(Sundar.)Butler et Bisby〕

廣東產區發生。葉部感病,葉面初現褪綠色小點,後為褪綠色病斑,並擴大和相互融合,半片或整片葉下垂,病斑中央生許多黑色小點。如葉梢先感病,則葉梢組織軟化,葉片下垂,但尚為綠色;發病後如遇天晴,濕度降低,則病部葉組織穿孔;如連續陰雨,則全部葉片萎蔫下垂,似開水燙過。高溫多雨,過度蔭蔽、雜草叢生,低窪積水條件下發病嚴重。小苗發病重,長至12cm以上發病輕。防治方法:參見苗朝葉斑病。

3.成株葉斑病

病原菌可能為絲孢綱壹新屬、新種。為害葉片和葉梢,通常多從下部老葉逐漸向上蔓延。病葉初現褪綠色小點,擴大為黃褐色水浸狀病斑,病斑擴大,中央呈灰白色,邊緣棕褐色;濕度極大時,病斑生灰色黴層;病斑互相融合,使葉片幹祜,嚴重時,整株葉片枯死,繼而莖桿幹枯。終年可發生,氣溫稍有下降的9—10月份和翌年雨期三月份為廣東產區的兩個侵染高峰期;在栽培管理粗放、土質瘠薄、蔭蔽條件不足、植株生勢弱的種植地為害尤其嚴重,可用40%富士壹號乳劑600倍液,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400倍液,50%托布津1000倍液噴霧防治。

4.成株葉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多從葉尖或葉緣發病,病斑初為水浸狀暗綠色,後變灰白色,再變為灰褐色或黃褐色,邊緣不明顯,似雲紋狀,擴展到基部時,整葉幹枯,枯葉上可見小黑點,為病菌有性階段的子囊殼。多發生在秋冬季,以土地瘠薄、蔭蔽不足、長勢弱的地塊發病嚴重。

其它還有果腐病(Rhizoctonia solani Kuhn.)和F.usarium sp.,黃潛蠅(鉆心蟲)為害幼筍和果熟期的鼠害等。

四、采收與加工

(壹)收獲

隨各產區氣候不同,收獲期從8月中旬至10月上旬。果成熟不壹致,壹般分兩批采收。用剪刀剪或手折斷果穗梗,切勿撕破匍匐莖表皮。將果穗齊果剪除長梗。按果大小和成熟度分級。篩揀去泥土雜質,小心裝運,防果破裂或脫落。

(二)加工

果實運往烤房,於室內通風處攤放、防漚爛。盡快裝焙篩置烘爐內烘烤。焙篩裝鮮果厚約10cm,先用90—100℃高溫烘烤約2—3h殺青,停止加熱,在余熱中保持:30min後,放氣降溫使果皮收縮。或殺青後連篩取出置地上冷卻收縮後,再裝爐用80℃烘幹。用烘爐加工的翻動少,果實完整,果不脫落,果皮緊貼種子團,不易發黴。

如無烘爐設備,也可用土法烘幹。即用焙篩盛鮮果10cm厚,蓋上濕麻袋,置爐上,爐火加濕谷殼發煙熏24h殺青,使果皮收縮變軟,取出裝入竹籮或麻袋,加壓壹夜,使果皮與種子團緊貼,再裝篩置爐上用木炭火烘至幹,溫度控制在70℃以下。經常翻動。

有的群眾也用曬幹法,此法加工的成品果皮鼓脹,果皮與種子團分離,容易發黴,應少采用。

砂仁烘幹後,果實脆,動之易脫落,應在篩內冷卻回潤24h後,用內襯塑料薄膜的麻袋包裝,即

  • 上一篇:麥兜魚丸粗面的經典對白是什麽?
  • 下一篇:蘭州燒餅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