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疾病大全 - 遺傳性糖尿病血糖4加尿酮體4加血糖正常以後怎麽治療效果最好

遺傳性糖尿病血糖4加尿酮體4加血糖正常以後怎麽治療效果最好

運動但別太劇烈,以有氧運動比如慢跑、廣場舞等。

1.2 藥物治療

對於本病西醫強調早期治療,以治療原發病為主,而對其晚期的治療,療效卻難以持久。目前除控制血糖、對癥、支持、降壓、降脂、抗凝等治療外,尚無其他特效方法。中醫藥在控制DN癥狀及延緩病情發展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陳國寶等應用腎康丸(組成:黃芪、金櫻子、水蛭、益母草、山楂等)治療早期DN 40例,總有效率為92.5%,明顯高於開博通組(72.5%),表明腎康丸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礎上,對防治早期DN有較好的作用。宋曉燕等應用六味地黃丸,研究發現,可顯著改善DN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張小剛等應用黃葵膠囊治療早期DN發現,可以有效阻止DN衰退進程,改善腎功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減少細胞外基質沈積。參芎膠囊具有補腎健脾、填精益氣、養血通絡功能,能使血液流變學明顯改善,對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尿微量白蛋白有顯著療效,能延緩DN的發展,但存在極少數病例出現尿潛血陽性的現象。腎維寧沖劑(黨參、黃芪、茯苓、陳皮、法半夏、益母草、丹參、大黃、冬蟲夏草等)在減少蛋白尿、糾正脂質代謝、改善腎功能等方面均有較好療效。

? 2 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2.1 概述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並發癥之壹,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殘的主要因素。文獻報道DPN發病率可高達90%。本病起病隱匿,可出現於糖尿病癥狀之前,易被忽視。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肢體疼痛和感覺異常,特點是對稱出現遠端感覺障礙,下肢多於上肢。目前普遍認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與高血糖引起的代謝紊亂、微血管病變、神經營養因子缺乏、自由基損傷及基因表達異常等多種因素有關。

2.2 藥物治療

目前,西醫臨床多采用控制血糖、調節代謝及改善微循環,以糾正神經缺血缺氧,增加神經傳導功能;此外還有抗氧化、補充神經營養因子、使用免疫抑制劑以及理療、高壓氧等方法。近年中醫藥對DPN的治療則顯示了壹定的優勢。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以彌可保片為陽性對照,對糖末寧顆粒(黃芪、延胡索、三七、赤芍、丹參、川芎、紅花、蘇木、雞血藤)進行Ⅲ期臨床,結果表明糖末寧顆粒對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有較好的治療作用,能在較短時間內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如四肢麻木、疼痛等,尤其對面色晦暗、自汗的改善優於對照組。

深圳市中醫醫院選用STZ糖尿病大鼠作為模型,對通絡糖泰(水蛭、白芥子、冰片、延胡索)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通絡糖泰有更好地提高神經傳導速度和降低AR活性的作用。通心絡膠囊(人參、水蛭、全蠍、土鱉蟲、蛤蚧、蟬蛻、赤芍、冰片)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80例,總有效率達92.5%,顯著優於對照組(67.5%),明顯改善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神經癥狀和體征,提高周圍神經傳導速度。北京協和醫院用筋脈通膠囊(生黃芪、生地、丹參、水蛭、菟絲子、女貞子、桂枝等)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服用後臨床癥狀、血糖明顯改善,紅細胞膜Na+-K+-ATPase活性提高,神經傳導速度明顯增加。糖脈康顆粒(黃芪、生地、丹參、赤芍、牛膝、黃連、葛根、麥冬、淫羊藿、桑葉)具有降糖、調節血脂、改善血液循環障礙等多種藥理作用,有利於DPN恢復。

3 中醫藥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3.1 概述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眼部嚴重的微血管並發癥,隨著糖尿病發病率日益增高,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病率也隨之升高。糖尿病患者發病5年後視網膜病變發生率為25%,10年後增至60%,15年後可高達75%~80%,其中危害最大的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占25%,成為世界上特別是發達國家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為3期:早期為視網膜靜脈均勻擴張與不均勻收縮,出現微血管血管瘤;中期為視網膜靜脈有滲出物、出血、水腫;晚期為視網膜增殖性病變。

3.2 藥物治療

西醫對單純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治療,主要在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的基礎上配合使用改善視網膜微循環的藥物、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醛糖還原酶抑制劑、蛋白非酶糖基化終產物抑制劑及光凝治療等。增殖性DR必須考慮局部治療,如激光治療、玻璃體切除術等。中醫藥治療在改善視力,延緩DR的發生、發展,促進眼底病理變化的改善以及改善患者全身癥狀,提高病人生命質量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貞芪膠囊(黃芪、女貞子、當歸、丹參、紅花)具有醛糖還原酶抑制劑的作用,可改善視網膜局部缺氧狀態,糾正血流動力學和微血管異常,改善視網膜的微循環,阻止病變發展。

姚沛雨等用降糖明目片(生黃芪、蒲黃、地黃、丹參、墨旱蓮、女貞子、赤芍、牡丹皮、茺蔚子、菊花、決明子、車前子)治療非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60例,總有效率為90.0%,明顯高於對照組(70.0%)。張健英等用杞參鱉甲丸(黃芪、沙參、、山藥、蒼術、麥冬、牡蠣、鱉甲、枸杞子、玄參、天花粉、生地黃、葛根)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明顯降低血糖及HbAlc,降低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同時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及纖維蛋白原、紅細胞聚集指數,具有改善微循環障礙及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有利於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再生與修復。

4 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4.1 概述

近年來,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之間的密切關系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重視。糖尿病患者是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心血管並發癥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和中風等是糖尿病患者致殘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壹。糖尿病心血管並發癥的發病機制主要包括:遺傳學方面的基因多態性和基因突變,二者均是2型糖尿病合並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內皮細胞功能障礙、脂質代謝異常及血管平滑肌細胞(VSMC)功能異常均可導致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免疫復合物的形成可加速動脈壁的破壞;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及血小板功能受損最終導致血栓形成並影響心肌細胞的功能。

4.2 藥物治療

大量循證醫學研究顯示,在防治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時,有必要對相關的多種危險因素(高血糖、高胰島素血癥及胰島素抵抗、高血壓、脂代謝紊亂、血液流變學異常等)進行全面控制。糖脈寧(黃芪、黃精、生地、丹參、益母草)不僅能降低血糖,而且還有降低血脂、血黏度和血漿ET水平的作用,提高心、腎組織SOD活性,降低LPO水平,阻滯血管並發癥的形成。松齡血脈康膠囊(松針、葛根、珍珠粉)對空腹血清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有顯著的降低作用,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通過調節脂肪代謝,防治糖尿病血管並發癥的發生。

? 5 中醫藥治療糖尿病足

? 5.1 概述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d,DF)又稱糖尿病肢端壞疽,是糖尿病並發神經、血管病變所引起的下肢病變的總稱,是糖尿病患者致殘的主要原因之壹。糖尿病足潰瘍的發病率為2.2%~15%,全世界每年作截肢手術的患者約有50%是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已成為非創傷性截肢的首要原因。臨床上以肢體麻木、感覺異常、疼痛、潰爛及壞疽為特征。目前關於糖尿病足發病機制普遍認同的是糖尿病足的三元學說:即糖尿病缺血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和局部感染。此外,潰瘍發生還必須有壹個啟動因素,如物理性或機械性刺激。

5.2 藥物治療

近年來,中醫藥對糖尿病足的治療取得了壹定成果。黃政德等對龍血竭膠囊(主要成分是血竭)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療效進行觀察,結果顯示治療組有效率為83.3%,優於對照組的51.5%,且治療組顯效率達55.5%,明顯優於對照組的24.2%,表明龍血竭膠囊是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有效藥物。根據現代藥理研究分析,可能與血竭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使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同時具有抗菌作用等有關。巫藤勇等用松齡血脈康膠囊治療早期糖尿病足,療效顯著,下肢血管病變癥狀、血流變學等相關指標改善明顯。

松齡血脈康膠囊中的葛根和珍珠粉具有降低血脂、血壓和血糖,抑制血小板聚集,擴張血管及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從而降低血黏度,防止動脈硬化及血栓形成,在治療下肢血管病變的同時,還能改善心、腦、腎血管的循環,從而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王素美用糖脈通膠囊(當歸、川芎、地龍、蜈蚣、黃芪、葛根、桂枝、天花粉、麥冬、赤芍、桃仁、紅花、神曲、水蛭)治療糖尿病足,可明顯改善糖尿病足患者血糖水平,改善神經傳導速度,降低血黏度及紅細胞聚積,末梢循環障礙明顯改善。

? 6 結語

綜上所述,中醫藥治療糖尿病並發癥研究有大量的文獻報道,復方研究和臨床辨證論治研究均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中醫藥具有多靶點、多機理的特點,治療糖尿病並發癥重視整體調節,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且把益氣養陰與活血化淤巧妙地結合在壹起,有著化學合成藥物無可比擬的優勢。

  • 上一篇:達英35治療多囊卵巢怎麽吃
  • 下一篇:柳拼音怎麽寫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