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疾病大全 - 酸堿平衡的重要性

酸堿平衡的重要性

如果有親朋好友問妳:“妳酸嗎?”妳可別以為是在開玩笑說妳“肉麻”,也許他是在問妳:妳的身體是不是酸堿失衡了?因為在現代社會,身體內的酸堿失衡已經成為導致現代病(包括我們所熟悉的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冠心病、骨質疏松癥及癌癥等)的壹個重要原因。

說到這裏我們有些朋友會有疑問了,什麽叫人體酸堿失衡,人不是中性個體嗎?這又和生病有什麽關系?

壹、酸堿平衡對人體的重要性

為什麽我們會有這種思想呢?因為壹直以來大家生病自然而然的就去醫院找醫生,頭疼就看個精神科,牙痛就看個牙科,感冒了就去內科,這些小來小去的病打打針,吃吃藥可能就沒什麽事了,也沒有人去深入研究為什麽生病,直到人們有了高血壓、腦中風、糖尿病,這些不能只靠吃藥解決了的病,甚至是終身服藥,還有已經有生命危險的癌癥,在患者們到處尋找救命良方,而又始終無果的時候,大家才意識到治病不能只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是要找到疾病的根,那根在哪裏呢?

國際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雷翁教授指出:“酸性體質百病之源”,日本的壹位醫學博士小原秀隆指出:“人類80%以上的疾病是由酸性體質引起的。”

那人原來是什麽樣的體質呢?具體情況又是什麽呢?

酸堿性在化學中是指溶液的氫離子濃度,用PH值表示,這我們是知道的也很熟悉,但酸堿性對於有生命的機體來說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例如《微生物學》中微生物的培養需要在壹定的培養液中進行;酶的活性只能在壹定的PH值範圍內表現出來;人體的各個部分都要求其體液具有壹定的PH值,否則就會影響到組織活動。《西醫診斷學》中記錄體液的PH值為7.0—7.4,血液的PH值為7.35-7.45,骨髓液:7.3-7.5,唾液:6.5-7.5,胃液:1.0-3.5,十二指腸液:4.2-8.2,糞便:4.6-8.4,尿液:4.8-8.4,膽汁:7.1-8.5,胰液:8.0-8.3,我們說水是中性的,酸堿度(PH)為7,那麽大於7是堿性,小於7是酸性。我們所有的人都是水做的,因為人體體重的70%是水分,也稱作為體液。我們健康人體液的酸堿度(PH)通常保持在PH 7.35-7.45之間,呈弱堿性。

人體正常體液的酸堿度為什麽呈弱堿性,而不是酸性的?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講,可作這樣的解釋:地球上的生物體都是從海洋進化而來,人也不例外,海水是弱堿性的, PH 值為 7.4 ,人類起源於弱堿性的環境裏,所以人體體液也是弱堿性的, PH 值也是 7.4 。我們人在娘胎裏的雛形跟魚的形象壹樣,以後慢慢變成 人樣,在這個過程中,胎兒壹直生活在娘胎裏的羊水中,而羊水是弱堿性的,所以我們從娘胎壹生下來,正常體液的酸堿度就呈弱堿性。

從醫學和生物化學的角度來講,人體的酸堿性是由壹個體內酸堿平衡緩沖體系所決定的。人體的酸堿平衡緩沖體系由碳酸鹽緩沖對H2CO3-NaHCO3(主要緩沖對)、磷酸鹽緩沖對NaH2PO3-NaHPO4、血紅蛋白緩沖對(血紅朊-血紅朊鹽)和血漿蛋白緩沖對(血漿蛋白-血漿蛋白鹽)組成。維護人體酸堿平衡主要靠人體的緩沖體系,肺的呼吸作用以及腎的排泄和重吸收作用。

人體在正常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也從日常膳食中攝取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在人體不斷變化,這種變化必須依靠機體的調節功能來保持相對平衡。這個平衡就是酸堿平衡,平衡的範圍為PH值7.35-7.45。這壹PH值最適合於細胞代謝及整個機體的生存。人體的壹切生理機能變化和生化反應都是在穩定的PH值條件下進行的,如細胞蛋白質合成、能量交換、信息處理、酶的活性等都需要壹個穩定的酸堿度環境。實驗室實驗結果表明如果人體血液的PH值高於7.45或低於7.35,人就會發生病變。血液的PH值變動範圍很小,0.01的差距都可能接近死亡,那些滯留在體內的體液PH值的變動範圍較大,如十二指腸液、胃液、尿液和糞便等。當人的體液PH值低於中性7時,就會產生重大疾病,下降到6.9時,就會變成植物人,如只有6.8-6.7時人就會死亡,當然PH過高也會導致人體堿中毒,所以人體需要酸堿平衡來保持生命的健康。

二、酸性體質是如何形成的?

那朋友們在想既然人體剛開始就是堿性的,又怎麽會成酸性了呢?

現代流行的說法,我們把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癥、心腦血管病甚至癌癥都稱為“富貴病”,為什麽稱為“富貴病”,主要還是經濟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餐桌上應有盡有,飲食結構大大改變,富貴在什麽地方?就是壹個“吃”字,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的命脈,但我們日常生活中吃得太好,吃得太多,造成了“病從口入”,也有稱這些病為“現代文明病”的,國家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趙霖教授在“人體健康與酸堿平衡”研討會上就指出:“我們現代人正在不知不覺中吞進了現代文明,用牙齒給自己在制造墳墓。”

有人會說,我也沒有吃什麽特別東西,不就是魚、肉、禽、蛋、油、米、面加上水果和蔬菜嗎?是的,正是妳吃進去的這些東西對妳的健康產生了影響。我們知道空氣和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也稱為糖)、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是我們人體所需的六大營養素,在這六大營養素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給人體提供能量和熱量,其主要來源於魚、肉、禽、蛋、油、米、面;而維生素、礦物質調節人體的生理機能,其主要來源於蔬菜水果等,纖維素是唯壹沒有營養的營養素,但卻是消化和吸收必不可少的物質。我們把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這三大能量都稱作為高營養物質,同時也稱作為酸性物質(也就是說魚、肉、禽、蛋、油、米、面,壹方面為我們提供營養物質,另壹方面在我們人體內代謝以後產生酸性物質):

? 蛋白質分解產生的含硫、含磷的氨基酸(產生核酸分解成尿酸) 。

? 脂肪分解產生的脂肪酸、乙酰乙酸(也稱酮體)、 B- 羥丁酸。

? 糖分解產生的乳酸、丙酮酸、甘油酸 。

在前面提到人體有壹個調節酸堿平衡的緩沖體系,這個體系就是血漿裏的堿儲備以及肝、腎、肺等器官。通過人體酸堿平衡體系的調節,可以確保人體在科學、合理飲食條件下的酸堿平衡。但如果人們飲食不當,攝入的酸性食物過多,超過了人體酸堿平衡的調節能力,那麽人體的酸堿平衡就會被破壞使體內酸堿度失衡,甚至出現輕度酸中毒反應,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酸性體質;另壹方面,有些人攝入了大量的酸性物質,可能暫時尚未出現酸性體質,但這並不表示萬事大吉了,那只不過是因為他們體內的堿儲備較多,及時調整了體內的酸堿平衡,但酸性物質畢竟還在體內,只是暫時被體內的堿中和了而已,但對體液所造成的汙染是無法消除的,長期積累下去人體內環境嚴重惡化,同樣也會形成酸性體質。

可能有人說,我現在年紀大了,腸胃功能不是很好,壹般吃得比較清淡,基本上不吃大魚大肉,還會造成酸性體質嗎?首先酸性體質是長期飲食結構不合理造成的,另外還有壹個大家比較容易忽視的環節,就是油的攝入量。現在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油的攝入量為每人每天是半兩(25克),兩口之家應該壹天吃壹兩,壹個月三斤,有糖尿病患者,油的限量更少,壹天只有10克。為什麽要限制油的用量,因為油是脂肪,脂肪是酸性的。以前條件不好的時候吃動物油,現在為什麽大家吃得少了,因為動物油是飽和脂肪,長期食用會使血脂升高,容易引起動脈硬化。80年代我們生活條件並不是很好,但為什麽還有許多人得血栓,其實和吃動物油脂有關。現在條件好了,我們也開始註意食用油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比如,日常食用葵花子油、茶油等植物油,或者食用比較合理的調和油,含的大多是不飽和脂肪,為什麽還會對我們身體造成影響?因為植物油在高溫加熱後就變成了飽和脂肪,因此在日常膳食中,油的攝入過多及烹調方式的不合理也是造成我們酸性體質的壹個最重要的因素。

我們現在都在關註外部環境的保護,其實我們人體也有壹個內部環境保護的問題,這個內環境就是指我們人體的酸堿度的狀況。我們用壹個例子來說明可能大家更明白:魚缸裏養魚。我們知道魚缸裏水很幹凈的話,魚生存質量就非常高,如果水受汙染以後,魚就會生病死亡,我們在家裏養金魚,兩三天就得換水,否則金魚就會死亡。為什麽?因為魚缸裏的水已經被魚排出的廢物給汙染了。同樣的道理,我們人體猶如壹個金魚缸,人的體液就像魚缸裏的水(人體體重的70%是水分,也稱作體液),人體所有的組織器官和近60兆億的細胞生活在70%的水中,當金魚缸中水受到汙染或變質時,魚就會生病死亡。人體的體液在受到酸性物質的汙染後,細胞就要變質甚至死亡,組織器官就會發生突變,從而引發臟器功能的病變,產生各種各樣的疾病。

我們現在這個年代的飲食結構與60年代這個飲食結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形成酸性體質主要有四大因素:營養過剩、運動偏少、壓力過大、環境汙染。而其中我們美食過量、吃得太多、太好,體內酸性物質大量堆積是形成酸性體質的關鍵因素。

三、酸性體質的危害性

人體細胞天生在堿性環境中運作,但也不斷產生酸,排出酸。細胞在運作過程中會產生酸,但這些是弱酸,是有機酸,與酸性食物產生的酸不同,他們會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由肺部排出。可是酸性食物所產生的酸是較強的酸(磷酸,磷酸),會威脅到人體的健康。這些大量的酸性物質必須先經過體內的緩沖系統中和,再由腎排出。在整個中和、排出的過程中,將會消耗大量的礦物質。如果這些酸不經中和,在經過消化道或排泄系統時就會灼傷敏感組織。譬如,小便時會感到疼痛或灼熱。機體用來中和酸的主要物質是礦物質鈉(最好不是食鹽中的鈉,而是蔬菜、水果中的鈉)。當妳攝入大量的酸性食物時,體內為了中和,會使用大量的鈉離子,當鈉離子嚴重不足時,機體就會調動骨骼裏的鈣和細胞內的鉀等礦物質來參加艱巨的工作,這就使疾病有了很好發展的機會。

第壹就是糖尿病。

這血糖高和酸性體質有什麽關系呢?糖尿病是脂糖代謝紊亂性疾病,是典型的酸性體質。糖尿病95%是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其實並不壹定是胰島素少,而是因為胰島素的活性不足或敏感性下降,比如說血液中有十個糖分子,我們胰島細胞就分泌十個胰島素與糖分子結合,但真正起作用的只有五個(就像我們十個人去幹活,只有五個真正幹了,其他的在睡覺)這就造成沒有胰島素結合的糖分子越聚越多,血糖當然就高了。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表明,人體體液的酸堿度每下降0.1,胰島素的活性就下降30%,胰島素活性下降會加劇糖尿病的病情。而糖尿病的脂糖代謝紊亂,又使酸性物質不斷產生,首先壹個葡萄糖有氧氧化成壹個二氧化碳和壹個水及人體所需能量38個ATP,而酸性體質環境下,PH值每下降0.1,紅細胞的攜氧能力就下降30%,所以酸性體質壹般都會缺氧,這時壹個葡萄糖就會無氧酵解成兩個乳酸和兩個ATP,不但能量少,人會總有疲乏的感覺,能量不足又會消耗體內的脂肪,這時還會有酮體產生,酮體也是酸性的,乳酸和酮體使血液變得更酸,又會使胰島素活性下降,造成壹個惡性循環。我們知道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並發癥,因為血糖高很適宜病菌、病毒的繁殖。糖尿病肯定會發生並發癥,如果血糖控制得比較好,並發癥會輕壹點,來得晚壹點;血糖控制得不好,那麽並發癥來得早壹點,重壹點。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有壹期節目就叫“酸性體質與糖尿病的並發癥”,專家提出要預防糖尿病首先要預防酸性體質,要預防糖尿病的並發癥首先要改善妳的酸性體質。

第二,癌癥。

癌癥也是典型的酸性體質,號稱第三殺手。癌癥是致病因子促使細胞突變產生的,目前全世界有癌癥患者1000多萬,在我國每年新增癌癥病人約160多萬人。癌癥與酸性體質有密切的關系。100%的癌癥病人體液都是呈酸性,越到晚期,酸性越強。酸性體質是惡性腫瘤的溫床。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居住條件恰恰相反。人體正常細胞需要中性,弱堿性的體液,氧氣充分的居住環境。在酸性體液中,紅細胞也同樣活力低下,輸送氧氣的能力就下降了。血液的PH值下降0.1個單位,輸送的氧氣量下降30%,人體每天大約產生10000個左右的癌細胞,但由於人體正常的 免 疫 功 能 能夠及時地將癌細胞吞噬,所以壹般人不易得癌癥;當人體體液PH值為6.85-6.95時,人體 免 疫 細 胞 的活性降低,而癌細胞的活性卻大大加強,免 疫 細 胞 對癌細胞的識別和抵抗能力下降,此時癌細胞大量增加,當體內癌細胞數量達到10億個時,癌腫瘤就有壹公分大小,那時人就會有感覺了,不舒服、吃飯少、貧血、乏力。另外癌細胞產生的毒素L50也是酸性的,它會破壞人體的 免 疫 系 統,並使人產生劇烈的疼痛。癌細胞轉移有壹個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癌細胞必須與血管壁接著分子結合,而這種結合只有在酸性條件下才能進行。癌細胞瘋狂生長會把營養大量搶奪吸收,致使好細胞缺少營養,人體日漸消瘦。

第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粘)

當人體血液呈酸性環境後,就會使紅細胞輸送氧氣、營養物質和代謝物(尤其是CO2)的能力下降。這就會造成壹方面是人體各部位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得不到供應,另壹方面是應排出體外的人體代謝物因無法及時排出體外而滯留在血液中。這兩方面的因素都會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及平滑肌細胞因缺血缺氧而發生變異或死亡;

使白細胞的正常防禦功能下降,致使人體器官、組織中的病毒、細菌、內毒素等有害物無法被清除,免 疫 復合物也會沈積或滯留於各類器官和組織液中,另壹方面也會是吞噬功能下降,導致血液中的有害物質和內毒素無法被吞噬而破壞血管壁各類細胞的正常代謝;

酸性環境會刺激血小板的凝血機制出現亢進,呈現出過度粘附,過度積聚和過度的釋放反應。無休止的血小板聚集和無休止的刺激物的釋放,結果就導致血栓形成,血管阻塞、梗死等;

血液代謝環境的酸性化致使血漿中的蛋白質生成數量下降,進壹步導致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因此無法吸引組織液中的水分進入血管,致使血液中的水分出現大幅度下降。血粘增高,造成動脈粥樣硬化。

綠藻(蛋白核小球藻)可將酸性體質改變為健康的弱堿性體質,更多關於綠藻(小球藻)的資料請參考綠先優綠藻/小球藻。

  • 上一篇:患糖尿病的癥狀有哪些?
  • 下一篇:妊娠紋紅色的是表示什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