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疾病大全 - 四川衛視的定位

四川衛視的定位

壹個電視頻道的節目定位,是對節目內容的主導性取向或節目類型特征的標定,是壹個頻道提供給觀眾的鮮明標識。2000年以來,全國各省級衛視頻道面對激烈的收視競爭,紛紛打破過去“綜合性”的模糊面孔,從專業化、類型化、個性化等不同角度,尋求自身最具特色的,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頻道定位,並且由此重塑自身的節目體系。

當新定位帶來的市場熱效應逐漸落潮之後,那些符合觀眾的審美取向,合於自身的能力資源優勢的頻道定位顯現出了愈漸分明的價值,這給四川衛視如何進行節目定位提供了重要的經驗。 定位: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中國故事

在經過廣泛深入的調研論證之後,四川衛視綜合專家的建議,集中全臺的智慧,提出了四川衛視“故事頻道”的節目定位。“故事”是類型化的定位,不同於“財富”、“女性”之類的內容型定位。而在藝術類別中,故事又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四川衛視所有的節目類型都有故事的元素,電視劇是虛擬的故事,紀錄片、紀實劇、訪談節目等等則講述真實的故事;新聞事件的敘述同樣浸潤著故事的手法,美國著名的電視新聞節目《60分鐘》更將故事化的演繹推向了極致。四川衛視的依據和出發的基點,壹是中國故事的藝術傳統;二是中國大眾的審美習慣。亦即毛澤東同誌所說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中國故事有最為長久的文化淵源,從漢代的俳優、唐代的傳奇到宋代“勾欄瓦肆”的說書藝人,故事文化的傳承培育了中國特色的故事藝術傳統。聽傳奇、說故事成為歷代中國大眾最主要的藝術消費方式,人們對民間書場故事的沈醉,以至明代小說家馮夢龍發出了“天下文心少而俚耳多”的慨嘆。在今天,為什麽歐美國家的電視觀眾興趣在體育和娛樂,而從中國到東亞周邊國家,電視連續劇卻是歷久不衰的觀眾愛好,其間無疑體現了中國文化中故事化傳統對觀眾審美趣味的浸潤。滿足“文心”的是高雅文學,滿足“俚耳”的是通俗藝術;而文心與俚耳之間並非宵壤之隔;源於對民間說書的精心整理,才有了中國的故事經典《三言二拍》;源於對村婦販卒間鬼狐傳說的醉心收集,才有了虛擬故事《聊齋》。由此我們可以說,只有立足於通俗藝術消費的空間,我們才能擁有大眾;同樣地,只有立足於大眾文化的土壤,我們才能培植出高尚的精品藝術。

四川衛視節目定位為“中國故事”,就是要將大眾化的媒體電視與中國大眾的審美習慣相對接,不僅在內容上是中國故事,藝術形態上也是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中國故事。講好中國故事,需要深刻地理解中國故事傳統的文化精神,這種文化精神的集中體現,第壹是通俗。通俗不只是特征,而是貫穿中國故事藝術始終的壹個根本理念。中國故事源於平民大眾,服務於平民大眾,大眾的喜好是其出發點和旨歸;第二是寓教於樂。中國故事置根於儒家文化傳統,又吸收了佛教傳奇故事的精髓,因此通篇貫穿了勸戒教化的意識。這種教化,我們過去曾簡單地歸結為封建說教,實際上,社會人倫關系是在不斷地揚棄中傳承的,既便如因果報應,弘揚的也是壹種勸善的目的。

中國故事中依循受眾的審美要求,通常采用大團圓的結局,根本上也是壹種對和諧的社會結構和倫理關系的向往。將教化功能浸潤於娛樂之中,是中國故事文化精神的又壹重要取向,也是構建當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及和諧社會需要傳承的文化傳統。講好中國故事,需要從中國傳統故事藝術中去吸收營養。中國故事有壹整套敘事方法和敘事技巧,比如在情節的設置上講求曲折多變,前後呼應,既要出人意料,又要在人意中;在情節的推進上講求張弛有度,註重包袱和懸念的處置;在情節的編織上希求調度受眾驚、疑、悲、喜等多種情緒反應;最後大多是以圓滿的結局,將受眾的審美愉悅推向高潮等等,都有堪稱經典的手法技巧。中國故事藝術傳統非常豐厚,絕非幾條美學原則可以闡明。對於當代電視人,尤其是將“故事”作為衛視定位的四川電視臺電視工作者,壹方面要努力吸收中國故事藝術的營養;另壹方面則要將傳統的敘事技巧與現代電視手段相融合。電視手段有傳統說書無法比擬的多維性和豐富性,先進的手段並不意味著藝術的先進,脫離傳統,脫離大眾,壹切手法手段都是蒼白的。壹旦真正掌握了中國故事藝術的精髓,並且高度自由地運用於電視表現,中國故事頻道就有了脫穎而出的可能。

中國四川:故事文化的豐厚土壤,演繹故事的藝術之鄉。四川是中國故事文化衍生的豐厚土壤。天府之國優越的自然環境,給休閑文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使大眾有了更多的享受藝術消費的可能。四川民間說書藝術淵源既久,只說宋代的笑話大賽,在全國大約就算獨樹壹幟。據史載,宋代的成都地方官每逢佳節,就要在西郊校場舉辦笑話大賽,各鄉百姓組隊參與,輪次上場。如能講得全場大笑者,則在隊伍前豎紅旗壹竿,旗多之隊為勝。四川茶館眾多,故事傳奇便在坊間說書藝人的“廣播”與茶客間龍門陣的“窄播”下流傳。現代文學大師巴金的《家春秋》、李吉力人的《死水微瀾》、《大波》講的便是融合了虛構與紀實的成都故事。所以我們毫不誇張地說,四川是中國故事藝術的豐厚土壤,是演繹故事的群眾藝術之鄉。這也是我們打造中國故事頻道的堅實根基。

中國故事頻道要最鮮明地體現中國故事藝術的特色,以其通俗性為最大範圍的受眾服務,同時“始於娛情,終於勸戒”,寓教於樂,發揮電視的宣傳教育功能。中國故事頻道要盡可能地包容展現中國故事藝術的經典——評書、散打、龍門陣、幽默笑話、方言俚語,都將有其壹席之地。同時通過改造與創新,使之適應於當代觀眾的審美趣味。中國故事頻道置根於傳統,立足於現代,講好當代故事,打造中國最好的故事頻道,將是我們長久致力的目標。 2011年1月1日,四川衛視以“中國愛”這壹寓意深遠的頻道定位閃亮登場,頻道包裝、節目內容全面升級,邀請成龍、於丹、張國立、濮存昕、李冰冰等出任“中國愛”的形象代言人,全力推介大愛精神。

嶄新定位,傳遞“中國愛”

2011年,四川衛視之所以將頻道定位為‘中國愛’,目的旨在延續5·12抗震救災精神,樹立公益品牌形象,通過系列能產生廣泛影響力的大型公益活動,中國愛主題的形象宣傳、節目編排傳遞中國愛,發揚中國精神和展示中國力量,將四川衛視打造為宣傳四川、輻射西部和面向全國傳播愛的頻道,譜寫出中國愛的動人篇章。

四川衛視將圍繞“中國愛”主題定位,推出多個全新專題節目和常規節目,開辟“公益中國”路線。最大的壹個專題就是 《紀念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系列活動》,包括紀念晚會、新聞直播、系列紀錄片、電視連續劇等7大系列特色板塊。其中,《向祖國匯報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紀念晚會》,除在四川省內演出外,還將赴北京等18個對口援建省市進行感恩巡演;6集大型紀錄片《川魂》通過言說歷史、直擊現實、啟開未來,展現川人“川魂”;8集大型電視紀錄片《從悲壯走向豪邁》,以全新電視語言和獨特視覺詮釋又壹次的“中國奇跡”;大型新聞紀實片《我們的歷程》,將連續壹個月以新聞報道、事件調查、人物專訪等方式,把歷史背景和現實場景串聯起來,向公眾展示最新最具代表性的重建成果;6集災後重建系列紀錄片《重生檔案》,以地域、人物、時間為軸線,全方位記錄北川、青川、映秀、漢旺、紅白、臥龍從廢墟中崛起的過程;30集電視連續劇《汶川故事》則是首部直接描寫抗震救災特別是恢復重建故事的電視劇。

明星助陣,打響公益品牌

為了打響“中國愛”的公益品牌,四川衛視亮出了明星牌。2010年特別邀請成龍、於丹、張國立、濮存昕、李冰冰等明星,作為“中國愛”的宣傳大使,制作精美的宣傳片。

“所有明星說到慈善公益,都很配合,我們之間的合作沒有任何商業操作,是純公益行為。”四川衛視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幾位明星對四川有特殊的感情和淵源,很多人在四川都有自己的幫扶對象,連續3年都到四川來。

“2008年5月12日那場猝不及防的大地震,它的震中從物理空間上來講是汶川,從精神空間上來講在每壹個中國人的心裏,所有人都完成了壹次精神救贖,這壹切的理由源自於壹個字,就是‘愛’。所以壹個四川,壹場苦難,喚醒了 ‘中國愛’。”知名學者於丹感言,並感謝四川衛視邀請她擔任“中國愛”形象代言人,“接過這份信任,不能說是開始,更不是終結,這是走在發展路上的四川衛視以愛為名給予我的壹個階段性的鼓勵和提醒。”

  • 上一篇:酸奶機哪個牌子好?
  • 下一篇:夏季感冒流鼻涕頭暈的解決辦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