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疾病大全 - 牛毛氈的類屬、形態、習性、分布及為害情況如何?

牛毛氈的類屬、形態、習性、分布及為害情況如何?

牛毛氈又名牛毛草(圖27)。

圖27 牛毛氈學名Eleochoris yokoscensis(Franch.et Sav.)Tang et Wang科屬分類莎草科,荸薺屬。形態特征具匍匐根狀莖,線形。白色。稈多數,細如發,密叢生,高2~12厘米。葉退化成鱗片狀,鞘膜質,微紅色,管狀。小穗草壹頂生,稍扁卵形,頂端鈍,長約0.3厘米,淡褐色,花少數。所有鱗片全有花,鱗片膜質,在下部的鱗片近二列。下位剛毛1~4條,長為小堅果的兩倍,有倒刺。柱頭3。小堅果狹長圓形,長約0.1~0.2厘米,無棱,淡黃色。生物學特性1)休眠與萌發種子種子具休眠期,越冬期間休眠即已打破。種子萌發的起點溫度為12℃,據測定,在此溫度下出芽緩慢,長達20天,出苗率為62.5%,最適溫度為22~25℃,出苗天數為5~7天,出苗率為87.5%~93.0%。在0.2~0.4厘米土層內萌發,1厘米以下不萌發。土壤水分飽和或有薄水的條件下出苗最好,出苗期7天,出苗率90.2%,成活率100%,水層3厘米,出苗期9天,出苗率81.3%,成活率92.6%,水層6厘米,出苗期9天,出苗率45.5%,成活率65.2%,水層10厘米,出苗期9天,出苗率34.7%,成活率54.8%。根狀莖越冬根狀莖每節均有越冬芽,翌春4~5月從節上萌發出新株,每節可叢生8~12株。

2)營養生長牛毛氈在北方5~6月、長江流域4月下旬萌發返青,先是從節上萌發1~3新株,再從節上生長新根狀莖4~6條,新根狀莖節上再長出新株,生長蔓延很快。

溫度對牛毛氈的生長速度影響較大,平均氣溫16.9℃,出苗和分蘗各需15天,24.8℃,出苗需5天,分蘗需10天,27.8℃,出苗需4天,分蘗需10天,分蘗最適溫度為25℃。

水層土壤水分超飽和至3厘米水層,牛毛氈分蘗增長最快,6厘米以上則抑制其生長,甚至不能開花結實。光照牛毛氈喜光但耐遮蔭,遮陰50%時仍能良好生長,過分遮陰抑制正常生長,水稻封行後特別是雜交稻田,較為蔭蔽,牛毛氈則逐漸停止生長,直至發黃、枯萎。

3)開花結實牛毛氈於6~7月開花,7~8月成熟。種子邊成熟邊脫落,種子數量極多,落入土中壽命可達3年以上。

分布與為害牛毛氈分布較廣,尤以稻麥連作區低窪積水稻田為害較重,覆蓋地面,降低土溫,與水稻爭奪養料與水分,造成減產。多年來,隨著水稻高產措施、特別是雜交稻的推廣種植,水稻長勢好、田間蔭蔽程度高,有效地抑制牛毛氈的發生與蔓延。

  • 上一篇:女人中年容易發胖是什麽原因?
  • 下一篇:麻雀東南飛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