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疾病大全 - 五谷裏的黃黍指什麽?

五谷裏的黃黍指什麽?

shǔ

亦稱“稷”、“糜子壹年生草本植物 。

其子實煮熟後有粘性,可以釀酒、做糕等。五谷雜糧

《黃帝內經》中認為五谷即“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而在《孟子騰文公》中稱五谷為“稻、黍、稷、麥、菽”,在佛教祭祀時又稱五谷為“大麥、小麥、稻、小豆、胡麻”,再而後便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谷類有33種,豆類有14種,總***47種之多。現在通常說的五谷雜糧,是指稻谷、麥子、高梁、大豆、玉米,而習慣地將米和面粉以外的糧食稱作雜糧,所以五谷雜糧也泛指糧食作物。

五谷:糧食作物的統稱。“五谷”之說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但解釋卻有不同,壹說是黍、稷、麥、菽、稻;壹說是黍、稷、麥、菽、麻。這二種說法的主要區別在於稻麻的有無,之所以出現分歧,是因為當時的作物並不止於五種,“百谷”、“六谷”和“九谷”說的存在就是壹個明證,而各地的作物種類又存在差異所致。“五谷”說之所以盛行,顯然是受到五行思想的影響所致。因此,籠統地說來,五谷指的就是幾種主要的糧食作物。

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後雖然相沿了兩千多年,但這幾種糧食作物在全國的糧食供應中所處的地位卻因時而異。五谷中的粟、黍等作物,由於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長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況下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戰國時期,菽所具有的“保歲易為”特征被人發現,菽也與粟壹道成了當時人們不可缺少的糧食。與此同時,人們發現宿麥(冬麥)能利用晚秋和早春的生長季節進行種植,並能起到解決青黃不接的作用,加上這時發明了石圓磨,麥子的食用從粒食發展到面食,適口性大大提高,使麥子受到了人們普遍的重視,從而發展成為主要的糧食作物之壹,並與粟相提並論。儒家經典《春秋》壹書中,它谷不書,至於禾麥不成則書之。可見,聖人在五谷之中最重視麥與禾。西漢時期的農學家趙過和氾勝之等都曾致力於在關中地區推廣小麥種植。漢代關中人口的增加與麥作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直到唐宋以前,北方的人口都多於南方的人口。但唐宋以後,情況發生了變化。中國人口的增長主要集中於東南地區,這正是秦漢以來被稱為“地廣人?鋇某?街?亍K未?戲餃絲諞殉?狽劍?腥斯蘭剖?:4;此後至今壹直是南方人口密度遠大於北方。南方人口的增加是與水稻生產分不開的。水稻很適合於雨量充沛的南方地區種植,但最初並不起眼,甚至被排除在五谷之外。然而卻後來居上。唐宋以後,水稻在全國糧食供應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據明代宋應星的估計,當時在糧食供應中,水稻十分之七,居絕對優勢,大、小麥、黍、稷等糧作物,合在壹起,只占十分之三的比重,已退居次要地位,大豆和大麻已退出糧食作物的範疇,只作為蔬菜來利用了。但是在壹些作物退出糧食作物的行列時,壹些作物又加入到了糧食作物的行列,明代末年,玉米、甘薯、馬鈴薯相繼傳入中國,並成為現代中國主要糧食作物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上一篇:風華無雙的配音作品
  • 下一篇:睡眠不足對健康有哪些危害?針灸能治失眠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