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端午節的特殊食物與健康原則

端午節的特殊食物與健康原則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中秋節、龍舟節、正陽節、天中節,起源於古代對天象的崇拜,由龍舟節演變而來。以下是我為妳整理的端午節特色美食和養生原則,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特色食物

1,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的傳統習俗。粽子的形狀和品種很多,有正三角形、正四邊形、尖三角形、正方形、長條形等。由於中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鹹兩種。

2.雄黃酒

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在長江流域非常流行。用磨成粉末的雄黃釀造的白酒或黃酒。雄黃可用作解毒劑和殺蟲劑。所以古人認為雄黃可以抑制蛇、蠍子等害蟲。“善能殺諸毒,除諸惡,治諸毒。人仰馬翻,虎狼蹲伏山中,諸毒入川水避之。”

3.黃武

江浙壹帶有端午節吃“黃武”的習俗。黃武指的是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雄黃酒有毒,壹般用普通黃酒代替雄黃酒)。還有其他說法,鹹鴨蛋可以用黃豆代替。農歷五月,江南人稱之為五月黃月。

4.茶葉蛋

江西南昌有端午節煮茶葉蛋、鹹蛋的習俗。當地人還把雞蛋、鴨蛋、鵝蛋染成紅色,裝在五顏六色的網兜裏,掛在脖子上,希望孩子們平安幸福。

5.做蛋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的盛大節日。這壹天最有代表性的食物是香餅。打糕就是把艾蒿和糯米放在壹個用單根木頭鑿成的大木槽裏,用長柄木頭敲打。這種食物具有民族特色,能增添節日氣氛。

6.大蒜雞蛋

河南、浙江等地的農村,端午節要吃蒜蛋。大蒜和雞蛋壹起吃,做早餐。有的地方煮蒜蛋的時候放幾片艾葉。早餐吃大蒜、雞蛋和煎包,據說可以避免“五毒”。

7.油炸堆

在福建晉江,家家戶戶在端午節都會吃“炸樁”,是用面粉、米粉或紅薯粉等配料做成濃稠的糊狀。相傳古代,端午節前是閩南的雨季,雨連綿不斷。人們說上帝紮了壹個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炒樁”雨就停了。人們說天空已經修補好了。這種飲食習俗由此而來。

8.油渣餅

端午節吃油餅是陜西省藍田縣的傳統習俗。油餅是用燙好的油面,塞上白糖、桂花、核桃仁、玫瑰花、豬油,再放油鍋裏炸制而成。炸出來的油餅金黃,外酥裏甜,讓人咬壹口就流口水。

9.黃鱔

端午節前後,鰻魚肉是壹年中最嫩最有營養的時候,不僅味道好,滋補效果也最好。所以民間就有了端午節鱔魚參賽的說法。

10,艾陌陌

端午節吃艾葉可以殺菌驅蟲,對多種細菌和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很多地方把米粉或面粉發酵,和艾蒿壹起蒸著吃,吃起來又甜又軟。

11,面扇

端午節吃粉絲在甘肅和寧夏很受歡迎。當地人把發面做成扇形,有多層,每層都撒上辣椒,表面揉成各種形狀的圖案,再染上顏色,極其漂亮。

12,煎餅

在閩南和溫州的部分地區,也有端午節吃煎餅的習俗。煎餅用面粉做成糊狀,攤在壹個大的平底鐵鍋上,做成半透明的餅,看起來像滿月,薄如美麗的月亮,再卷上炒好的豆芽、瘦肉絲、蘑菇等餡料,做成筒狀食用,類似春卷。

13,綠豆糕

武漢、南京、蕪湖、Xi安等地在端午節壹定會吃綠豆糕。“高”與“高”諧音,意為飛黃騰達,端午粽子壹起吃也表示“高中”,是準備參考的同學們的美好願望。

14,五個紅色

據說端午節吃五紅可以驅除五毒,辟邪消暑壹整個夏天。但各地“五紅”的內容不盡相同。這些食物的共同特點是煮熟後呈紅色。五紅壹般是紅莧菜、龍蝦、紅油鴨蛋、烤鴨、鰻魚。

15,五個白人

蘇州是江南水鄉的代表。端午節的特點是吃五白,壹般只有煮白、煮雞、白豆腐、煮肉、白蒜。

16,鹹鴨蛋

雖然很多人平時都吃,但是端午節吃鹹鴨蛋還是很有意義的。在古代,五月被重置為毒月,吃鹹鴨蛋以避開五毒,五毒指的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蠍子。

17,扭轉

酥脆麻花也是端午節的必備美食。因為端午節壹直被說有五毒,所以端午節做麻花的習俗壹直在民間流傳。因為麻花又叫麻糖,所以在這壹天讓孩子吃麻糖來粘嘴是不吉利的,是為了保護孩子的健康,也是為了祝願我們的生活甜蜜美好。

18,柏根

蜈蚣是各種只能在端午節前後食用的草根和樹皮的總稱,包括茴香根、雞刺根、小紅蒜、七葉壹枝花、何首烏、李飛粉、滿山香、牛膝、當歸、牛蒡根、蘆筍等。這些形狀各異、療效各異的“藥根”,構成了雲南端午節特有的“蜈蚣”。端午節期間,雲南普洱、思茅壹帶的大街小巷開始擺滿了上百種不同的。

用土雞燉,采摘的百根風味獨特,非常鮮香,而不是藥材常見的苦味。端午節吃壹百塊雞湯,應該和古代西南地區的癤子環境有關,也是因為端午節是壹年中中毒最嚴重的時候,和其他地方驅除五毒是壹樣的。

19,蒸餾大米

流行於部分晉語地區,蒸飯是黃米(小米)蒸成的飯。蒸谷米是山西太原、晉中、呂梁等地區流行的壹種著名食品。三晉子弟因其工藝精湛、營養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千百年來壹直是趕集、廟會、婚喪嫁娶、端午、臘八的核心食品。

20.吃桃子,茄子,蕓豆。

四川有說法,端午節吃桃子、茄子、蕓豆,有保健長壽之嫌。俗話說吃茄子會抖,吃豆子會老。苗栗地區的客家人也在端午節吃茄子、長豆角、桃李。但這些食物的象征意義與南方人不同。吃李子代表後代繁衍,有人認為猜忌可以抗中暑。吃長豆角可以避免被蛇咬(因為長豆角的形狀像蛇)。吃茄子可以抵禦蚊蟲叮咬(茄子在客家話裏叫“掛菜”,咬人“當地音是ㄉㄠ”,諧音)。

端午節健康原則

中草藥忌毒邪。

端午期間不得不說艾草。它是壹種藥用植物,味苦,性溫無毒,具有溫氣血、散寒濕、芳香避穢的作用。據說民間有“吊艾人,穿,喝艾酒,吃艾糕,抽”的風俗。有的人還在大廳、床頭等地方掛艾草。端午節期間,空氣濕潤,艾葉清香,能去除有毒氣體,清除汙物,凈化空氣,保持室內清潔衛生,起到消毒防病的作用。民間有句話:艾草能治百病,招萬福。掛在門上可以祛除各種毒物,使人健康。所以古人說“艾”可以“辟邪”。至今有“家有Ai三年,大夫不用來”的說法。

此外,端午節常用的中草藥還有菖蒲、青蒿、香茅、柚葉等。水煎服後,可當茶喝,也可泡酒喝,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以預防疾病。

飲食可以強身健體,預防疾病

古代還有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雄黃的藥性在《本草》中早有記載。雄黃味辛溫,有殺蟲毒、燥濕殺蟲的功效。因為端午節後進入高溫季節,各種病菌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滋生。這個時候用雄黃殺蟲解毒防病最合時宜。

每年到端午節,人們都有吃粽子的習俗。相傳源於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於五月初五在汨羅江殉難,以表達對這位愛國詩人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中國人在五月初五吃粽子的習俗。北方的江米棗粽子以甜素和涼性為主。在南方可分為兩類:蘇式餃子包括糯米、紅豆、豆沙等素餃子,也有鮮肉、火腿等肉餃子;廣式粽子多為肉食粽子,如叉燒蛋黃、豬油豆沙、鮮肉蛋黃粽子等。

雖然中國南北方粽子的風味、特點、做法各不相同,但糯米和粽子葉是主要材料。祖國醫學認為糯米是壹種很好的食物,有很好的食療作用。據《本草》藥性分析,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粽子的成分也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如大棗、紅豆、綠豆等。有補血、安神、利尿、解毒的功效,而火腿、鴨蛋黃、鮮肉都是營養豐富的食物。

更值得壹提的是,用來包粽子的葉子更加精致。北方多使用蘆葦葉,南方多使用竹葉或荷葉。這些葉子有很好的藥用功能。比如蘆葦葉可以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竹葉能清熱、除煩、利尿、解毒;荷葉可以清熱、利尿、和胃。

端午剛過長夏,吃粽子可以平衡清淡,平衡清化,真是及時食補,食療的妙方。當然,吃的時候要有節制,糖尿病人、老人、小孩不宜多吃。

運動調節氣血。

端午節是壹年中陽氣最充沛的時候,天氣也比較沈悶。如果工作壓力大,人體生理氣血運行不暢,容易煩躁抑郁,心悸胸悶。情緒的變化會影響臟腑功能,也會導致精神疾病,如喜悲、怒傷肝、悲傷脾等。夏季養生要使脾、胃、心、肺通暢。所以除了藥物、飲食、安心之外,還要同時加強鍛煉。全身氣血運行順暢,可以增強心肺功能,調節脾胃新陳代謝,調理氣血循環,憂郁的情緒也會隨之消融。

端午節掛艾草的由來

端午節掛艾草源於古代黃巢軍隊對老姓的屠殺。人們認為在門上掛艾草可以避免這種風險,所以這個習俗流傳了下來。有記載說,艾草可以芳香、清醒頭腦、警醒警醒、增強記憶力、預防感冒、活絡筋骨。同時也可以燃燒艾條治病,這就是所謂的艾灸,是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

艾草代表百福,是壹種可以治病的草藥。插在門口能讓妳健康。在中國古代,它壹直是壹種藥用植物。針灸中的艾灸方法是以艾草為主要成分,燒在穴位上治療疾病。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流傳已久,主要是因為它有入藥的作用。如宗谷《荊楚紀年》記載“雞未啼時,采艾草者,狀如人,取之,以艾灸收之,甚有功效。”這壹天,愛彩變成人形,掛在門上,可以施放毒氣。“大多數人也有在房屋前後種植艾草以求好運的習俗。

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有掛艾草的習俗。人們把艾草做成人形,稱之為“艾仁”。他們把艾葉掛在空中,切成老虎的形狀。女人們競相戴上它們來辟邪。所以,在古代,也有人把端午節稱為中國古代的養生節。正如《荊楚歲月年譜》所雲:“五月五日,愛彩思人,門上掛有綠靈”。

  • 上一篇:中年女性應該如何健身?
  • 下一篇:我以前的生活是怎樣的?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