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中國的茶道

中國的茶道

茶道歷史

飲茶可以安神定誌,有助於陶冶情操,排除雜念,符合崇尚“清靜寧靜”的東方哲學,也符合佛、道、儒的“自省修行”思想。“茶道”是壹種以茶為主題的生活禮儀,也是壹種修身養性的方式。它通過泡茶、品茶、品茶來陶冶身心。

茶道起源於中國。至少在唐朝或唐朝以前,中國人最早把茶作為修身養性的壹種方式。在唐代的《馮記》中,有這樣的記載:“茶道甚盛,王公大臣皆飲之。”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最早的記載。在當時,茶宴是社會上非常流行的社交活動。唐律文在《三月三茶宴序》中生動地描述了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奇妙魅力。唐宋時期,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儀、操作都很講究,有壹些約定俗成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分為宮廷茶宴、寺廟茶宴和文人茶宴。

宋徽宗·趙霽是個愛喝茶的人。他認為茶的清香味道能使人無憂無慮,清靜有趣:“茶若為物,擅甌民之美味,中山之精神,川之精神,清朗和諧,則非庸少年所知。”荷花裏悠然清凈,韻高至靜..."

宋代發起“鬥茶”,最早以娛樂的形式出現在文人之間。茶鬥會的茶館壹般是兩層小樓,當時叫“茶亭”。客人們在樓下的客堂等候,直到茶亭的主人邀請,然後去二樓的太閣喝茶。“臺閣”四面都有窗戶,可以俯瞰室外風景。室內屏風上掛著名家的畫作,屏風前的桌子上鋪著錦緞,上面擺放著香爐、花瓶和燭臺。西廂房裏擺放著壹對裝飾櫃,裏面擺滿了奢華的獎品,中獎者可以成為獎品的主人。

“鬥茶”采用“四種十服”的方法。每位選手喝十份四種抹茶,然後說出茶葉的“產地”和“水質”,根據分數決定勝負。茶葉的“產地”是指本地茶和非本地茶,“水質”是指制茶所用的水質,即水源。

流行於奈良時代、平安時代和日本的“團茶”,是唐代文人使用的壹種茶。“團茶”的制作方法並不難,只要將茶葉曬幹,用茶臼搗成粉末,用少許水揉成團,晾幹,儲存備用即可。

平安中期(九世紀末),日本廢除了駐唐使節,“團茶”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盛行於宋代的“抹茶”。

“抹茶”的制作方法是將精制的茶葉用研缽搗成粉末,飲用時將水放入茶粉中,用茶籃(竹刷)攪拌均勻飲用,既有營養又有味道。

南宋二年(公元1191),日本高僧榮第壹次將茶樹品種帶回日本。此後,日本開始在世界各地種植茶葉,並撰寫了《飲茶養生》壹書,大力提倡喝茶可以延年益壽,推動了“抹茶”的普及。南宋末年(公元1259年),來自日本南浦的昭明禪師來到中國浙江省余杭縣景山寺,在此寺學習茶道宴禮,首次將中國的茶道介紹到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最早的傳播者。日本《名物集研究》對此有明確記載:“自茶道始,鄭源所建崇福寺第壹山南浦昭明,自宋傳入。”日本《朝僧傳》也有描述:“南浦昭明自宋歸來,攜茶桌、茶道具至崇福寺”。

從南北朝時期(1336)到室町中期(15世紀中期),“鬥茶”的方法和茶亭幾乎完全模仿中國。但室町中期以後,中國茶亭被廢除,作為俱樂部舉辦歌會、歌會。“鬥茶”的味道逐漸日本化,人們不再註重奢華,而更註重高雅的品味。

於是,貴族茶器和大眾化的品茶方式出現了。諸光制定了第壹個品茶方法,因此被後人稱為“品茶之祖”。諸光把品茶從娛樂變成了茶道。

朱光六茶道歷經幾代,在日本豐臣秀吉時代(公元1536 ~ 1598,相當於中國明朝中後期),壹位茶道大師森無理和森無理創立了李秀六草庵風茶法,壹時風靡全球,將茶道的發展推向了巔峰。森no Rikyū被譽為“世界茶道第壹人”,高舉“茶道”。森諾裏基在人民中的聲望威脅到當權者的權威。滿嘴臟話的豐臣秀吉將軍發布了壹項關於學者、農民和商人身份的法令,並以莫須有的罪名命令Sen no Rikyū剖腹自殺。

森野裏雄死後,他的繼承人接過了他的衣缽,出現了“表千派”、“千派中的千派”、“武士之道中的千派”等千派。

茶道各流派基本都采用抹茶法,但早在江戶時代(16世紀末),中國在明代開創的炒茶法熱潮就在士人中掀起。炒茶法對茶葉要求不高。只需將普通茶葉曬幹,然後蒸熟,用手搓開,放入茶壺中用開水沖泡,再將茶葉倒入茶碗中即可飲用。其實當時人們把這種方法叫做“泡茶”,而真正的“炒茶”方法是不壹樣的。先把開水倒進茶碗,再把茶放進去喝。現代人統稱為煎茶。因為煎茶方便,不受場地限制,所以在現代家庭中廣泛使用。當然,在正式的茶會或接待重要人物時,傳統的抹茶法仍是主要方法。

中國的茶道比日本早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中國的茶道可以說是精神大於形式,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各種茶各不相同,百花齊放,但都體現了“清凈、尊雅、真”的精神。

什麽是茶道?

吳覺農先生認為,茶道就是“把茶當作壹種珍貴而高貴的飲品,因為茶是壹種精神享受,是壹種藝術,還是壹種修身養性的手段。”

莊萬芳先生認為,茶道是壹種通過飲茶對人進行禮儀道德教育的儀式。莊萬芳先生也將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概括為“誠、美、和、敬”。他解釋說:“誠實、節儉、美德、美麗、誠實、真誠和尊重他人。”

陳先生認為,中國茶道包括茶道、茶德、茶道、茶理、茶情、茶理、茶道指導七大原則,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諧。中國茶道是通過茶是壹個過程來引導個體在享受美的過程中完成品格修煉的方式,從而實現全人類的和諧與幸福。陳先生的道德茶道理論可以簡稱為“七藝壹心”。

周作人先生隨口說的。他對茶道的理解是:“茶道的意義,用普通的話來說,可以叫做下班休假,在苦難中享受快樂,在不完整的現實中享受壹點美好與和諧,在壹瞬間體驗到永遠。”

臺灣學者劉先生說:“所謂茶道,是指品茶的方法和意境。”

1977年,谷川三際先生在《茶道美學》壹書中,將茶道定義為通過身體動作表演的藝術。它包括四個因素:藝術因素、社會因素、禮儀因素和實踐因素。

而久松真壹先生則認為茶道文化是以茶為契機的綜合文化體系,是全面的、統壹的、包容的。它包括藝術、道德、哲學、宗教和文化,其核心是禪。

熊蒼功夫先生從歷史的角度提出,茶道是壹種室內藝術功能。藝術可以使人本文化成為壹個獨特的藝術群體,通過對人體的陶冶,達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另壹方面,人文茶湯文化研究所倉澤幸山先生認為,十壹茶道的深刻哲理是思想背景,綜合的生活文化是東方文化的精髓。他還認為“道是通達人生之路,茶道是通心之路,是由心入茶之路。

喝茶、品茶、茶藝和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用茶當飲料解渴。

品茶:註重茶葉的色、香,註重茶具的品質,飲用時細細品味。

茶藝:講究環境、氛圍、音樂、沖泡技巧、人際關系。

最高境界——茶道:將哲學、倫理、道德融入茶事活動中,通過品茶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享受。

中國茶道精神

臺灣省中華茶藝協會第二屆會員大會通過的茶藝基本精神是“純、敬、雅、真”,其詮釋如下:

“清”

即潔身自好、清廉清靜。“茶藝”的真諦不僅僅是事物的潔凈,更重要的是寧靜、安詳、誠實和知恥。在寂靜的境界裏,只有喝到純正的茶湯,才能體會到“喝茶”的奧妙。英語就像純潔和寧靜。

“尊重”

尊重萬物的基礎是不可戰勝的。尊重意味著尊重他人,謹慎對待自己。朱說“主不知所措”,即表示尊重的態度要真誠,表現在真誠的外表,不理會虛偽,相敬如賓,無論主客,壹舉壹動,都有“敬和”的心情,不入俗,壹切煩惱都是由。

“易”

據說在《文解子》中註釋了“易哲、槳葉”。可見“壹”字的含義非常廣泛。和的意義在於形式和方法,悅槳的意義在於精神和情感。喝茶苦中帶甜,激發生活情趣,培養寬廣的胸懷和開闊的視野。讓我與人之間的紛爭消失在形式和快感中的精神,在於不要自命不凡,要有節制,培養謙遜。

“真實”

真理的真理、真知的真理和至善是真理和真知相結合的總體。至善的境界是保存自然,擺脫物欲,不為利益所誘,博采眾長,精益求精。換句話說,用科學的方法尋求壹切事物的真誠。喝茶的真諦在於激發智慧和良知,讓每個人都能淡泊智明,節儉美德,在日常生活中達到真善美的境界。英語可以用真實來表達。

其他聲明:

中國大陸學者對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莊萬芳教授提出了“誠、美、和、敬”。莊老解釋說:“誠實節儉培養德、美、樂,安居樂業,愛人如己。”

武夷山的茶客林誌先生認為“和、靜、雅、真”應該是中國茶道的四大真理。因為“和”是中國茶道哲學的核心,是茶道的靈魂。“靜”是中國練習茶道的方法。“易”是中國茶道實踐的精神感受。真實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

頭版

  • 上一篇:?中醫館養肝調理氣血七招
  • 下一篇:怎麽泡溫泉最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