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夏季艾灸順勢而為,扶陽祛濕。

夏季艾灸順勢而為,扶陽祛濕。

在24個節氣中,人們最關心的是“二至二”,即立春立秋和冬季至日和夏季至日,因為這個時候是陰陽轉換的大節點。俗話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病夏治”,符合四季的自然之氣,夏天艾灸也是壹種趨勢。

艾灸叫冰臺,冰臺是用來生火祭祀的。在保管火種的“火官”家裏,每次大瘟疫來了,火官家裏基本都沒事,所以後來大家都認為Ai可以辟邪避災,Ai也逐漸開始被用來治病。古人用艾草防疫,這次新冠肺炎也用在日常生活中。

傳統的艾蒿在冬季的至日種植,在夏季的至日收獲。從冬天的至日到夏天的至日,太陽的靈魂不斷升起。Ai吸收天地之間的太陽,可以把這種純粹的太陽能量施加到我們的身體上。

艾絨為地火,能溫經散寒,滲透臟腑;化瘀散結,溫經通絡;培養活力,延年益壽;身心和諧,溫暖人生。扶陽是祛濕的最好方法!

01冬病夏治

冬病是指冬季多發的疾病,性質為虛寒。哮喘、咳嗽、腰腿痛在冬天比較常見,所以夏天治療冬病的意義就是:夏天做壹些保健,冬天不容易生病。

冬天不容易生病的關鍵壹定是改善虛寒體質,平衡陰陽。艾是純陽之物,能助陽消寒。因此,艾灸是改善虛寒體質的最佳方法。

而且冬病夏治也可以這麽理解:30-40歲是人生的夏天。如果這個時候註意保健,到了70-80歲,到了人生的冬天,老年退行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疾病就會少很多。

02夏季外部濕度大,會加重內部濕度。

人在夏天更容易感冒,因為冷食、空調、吃太多水果等往往會導致夏天感冒。有的人能感受到寒冷,但有的人身體虛弱,感受不到寒冷,然後就會積累虛寒的問題。

夏天氣溫最高,雨水多。比如南方,夏天濕氣很重,所以外濕會加重內濕。人們以為紅豆、大麥是水潤濕的,其實陽氣不足,就推不動體內的濕氣。

外濕:多為氣候潮濕、涉水淋雨、生活潮濕等外界濕邪所致。

內濕:濕從之而來,多因脾失健運,不能精微運化,使水濕停止聚集,為“脾虛濕盛”所致。

03夏季艾灸減肥

夏天很多人註意艾灸減肥,因為艾灸可以幫助陽氣祛濕,最常見的有陽虛肥和痰濕肥。

陽虛就是陽虛,陽虛的人如果攝入更多的陽氣,容易疲勞、過勞,甚至肥胖。中醫的“痰”可分為有形和無形。比如咳嗽、吐痰的“痰”是有形的,體內有痰積。因為脾腎陽虛,不能運化的痰液會逐漸堆積成脂肪,人就會變胖。痰濕肥是脾腎陽虛不能消耗體內痰濕而導致的肥胖。

除了大穴之外,水穴和水路穴都可以很好的除濕,對於先天性肥胖可以加神闕穴。我們註意到,陰經經過的地方容易發胖,因為“陽變氣陰形”,陰經交匯的地方更容易積聚寒濕,所以在取穴時,像關元、三陰交這樣的穴位也有很好的祛濕作用。艾灸是對體重的雙向調節,也適合太瘦的人。

夏季保健灸的配穴。

想學好艾灸,必須從掛灸開始,才知道什麽是好的艾灸感。如果壹開始就用平時的艾灸盒,就沒有耐心靜下心來做懸灸。

關於穴位的搭配,如果是初學者,選擇大穴位。艾草的真正效果必須依靠吸收。當妳感覺不到吸收感的時候,就去找那些大孔,因為大孔吸收更好。

我們夏天的保健灸,就是在提高免疫力的同時。首先推薦的穴位是大椎,大椎是扶陽的最佳穴位(高血壓少灸大椎)。第二個是關元穴,肚臍下三寸。如果把肚臍分成五個部分,它就在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交叉處。關元是小腸之墓,心和小腸都在內外。小腸裏的人是“受旺官”,“受旺”有壹種把艾灸的能量給心臟的意思,所以艾灸後心情會好壹些。三是三陰交穴,是脾、肝、腎三條陰經交匯的地方。艾作為壹種盲中醫,也屬於脾、肝、腎三經。

成年人(30歲以上)和老年人:艾灸足三裏。

孫思邈非常重視足三裏灸法。他說“經常艾灸足三裏,勝過吃老母雞”,平時壓力大的人都可以艾灸足三裏。

老人:太溪穴可以加。

太溪有雙向調節的作用,能滋補腎陰,腎陽。腎陽不足,老了腎陰不足,就會有虛火。這個時候艾灸太溪穴不容易上火,所以高血壓、五心煩、容易上火、焦慮、睡眠不好的老人會加灸太溪穴。

女:八分可以加。

八宿是婦科疾病很重要的治療點,而且是四對骶後穴,用艾灸盒比較方便。

子代:列

車身立柱就像房子的橫梁,起支撐作用。對孩子長不大,不愛吃等所有問題都有效。身柱能治兒科百病。

舉個例子

經常後背出汗的人,多半會傷陰。背部屬陽,督脈為陽脈之海,太陽經過,所以太陽不固,我們的身體有營守之氣。營衛不和也會導致後背出汗。這個時候可以嘗試艾灸大椎穴來提升背部的陽氣,陽氣會變得更加充足,那麽防禦的力量就會增強。

如果孩子背部經常出汗,也可以給他做捏脊。成人也可以捏脊,艾灸前推背可以扶陽,督脈上推、膀胱經下推都可以。

咳嗽怎麽艾灸?咳嗽屬於肺部疾病,可以考慮艾灸大椎、舒菲、命門、太溪、關元。金水共存,初咳考慮肺,久咳可考慮腎、久病、腎。

整體灸序是先陽後陰,如先背後腹,先上後下,先軀幹後四肢。如果有患處,可以艾灸患側,如果沒有,先左後右。

每個穴位艾灸多長時間沒有統壹的標準。從根本上說,就是看它的吸收。灸夠了我們就不灸了。如果壹開始找不到吸收點和灸感,可以每個點灸15-20分鐘。

如果平時想做好艾灸,我們可以先做推背揉腹,然後直接開穴再灸。

艾灸時可以喝溫開水和老皮水,不要喝涼的冷飲。陳皮水也可以給孩子喝,老少皆宜,能理氣健脾,對咳嗽厭食有好處。

06艾灸後的反應:

1.艾灸後表面有斑點。這種紅白相間的艾灸點,壹般是體內偏冷。建議調低溫度,讓身體慢慢吸收。艾灸後皮膚潮紅較好,是壹種均勻的微紅。

2.有的人用艾灸盒艾灸後會癢,皮膚全是水,甚至起水泡,所以以為是自己濕氣重造成的,其實不完全是這樣。因為艾灸盒是不透氣的,皮膚是濕潤的,所以大部分是把我們體表的體液蒸騰出來,融化了我們身體本該有的體液。水泡大部分是燙傷的,所以我們在使用艾灸盒的時候,溫度不能太高,有條件的話盡量掛灸。

3.艾灸初期,有的人艾灸後感覺身體在外面很涼,其實是在排寒。當我們體內的寒氣少了,我們就感覺寒氣往外冒。但是,有些人冷了很多年,身體已經失去了知覺。他們冷的時候沒有感覺。所以艾灸後沒有感覺的人要堅持艾灸,讓身體慢慢恢復意識。

艾灸上火的幾個原因:

1.溫度太高

2.不註意上下之分。

3.長期箱灸

08預防措施:

1.不要用水熄滅艾灸。水屬陰,會影響重用。

2.壹定要註意安全問題。

3.正常人不建議在督脈上灸長蛇,因為“小火生氣,大火吃氣”,輕微的小火可以養陽,但大火會吃氣泄陽,反而會削弱陽氣。然後督脈上的長蛇灸太強,比較適合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但不宜太強。

4.掛灸的高度是艾條直徑的兩倍,溫度不能太高。艾灸時距離太近,不容易吸收。就像我們中午去曬太陽,熱得很。我們的第壹反應是躲起來保護自己。艾灸也是如此。溫度過高時,我們的穴位容易閉合,艾絨不易吸收。

5.剛吃完飯或剛上火不建議艾灸,因為此時氣機紊亂,建議推腹或刮痧,以順氣泄氣。如果生氣,吃飯容易飽脹,壹般可以艾灸肝俞、關元、太沖穴。

6.不要對著空氣吹,也不要直接對著空調吹。

09艾灸禁忌:

1.兒童和青少年不要灸足三裏。

2.中年女性保健不宜大量灸背俞穴,有灸的吸收點。

3.老年人、高血壓患者、面部疾病等頭面部少灸,註意上下分穴。高血壓的人,脊椎骨上要少灸幾分鐘,頭面部的穴位要少灸,防止上氣過盛。

4.懸灸保健壹般不服用神闕。肚臍不應該作為保健穴位,是中樞儲備,只用於大問題。這部分可以作為論據提壹點,大概意思是很多穴位都是有講究的,不要自己亂來。推薦的都是安全的,壹般都適合。

  • 上一篇:開花籃的重要性是什麽?怎麽送?
  • 下一篇:不要太相信在壹起,順其自然就是最好的力量,總有人經不起離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