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淮河在歷史上的貢獻

淮河在歷史上的貢獻

歷史上的淮水是壹條獨自流入大海的河流。“懷”字出現在商代和西周的甲骨文中。歷史上淮河、長江、黃河、吉水並稱為四瀆,是單獨入海的四大河流之壹。

春秋時期的地理著作《愚公》記載:“淮河從桐柏引出,東接泗、伊,東入大海”。古淮河和今天盱眙西部的淮河大致相似。過盱眙後轉向東北,向東經淮陰,在今漣水縣天梯入海。當時淮河沒有洪澤湖,主航道又寬又深,淮河沿岸也沒有堤防。[4]

南宋建炎二年(1128),為阻止金兵南下,東京(今開封)守備司令杜充在河南省薊縣與滑縣城之間人為決堤,致使黃河改道,大部分黃河水從泗水流入淮河。南宋邵熙五年(1194),黃河決。此後,淮河長期被從海上奪取,大量泥沙和淤泥堵塞了出海口。盱眙和淮安之間的窪地,逐漸形成了這個洪澤湖,沖上淮南大堤的溢流壩,沿三江進入寶應湖和高郵湖,從三江夾江經邵伯湖進入長江。[5]

上世紀90年代以前,淮水洪澤湖以西的幹流大致類似於今天的淮河,下遊流經江蘇盱眙縣後轉向東北,經過淮安市響水縣南部的天梯。當時的沂河、蜀河、泗河都是淮河的下遊支流。由於黃河“善淤、定、運”,不僅多次從北岸決口,淤積海河平原,河道向東北遷移,而且多次從南岸決口,淤積淮河平原,河道向東南遷移,取淮河入黃海。黃河攻占淮河後,下遊三角洲向東延伸約50km。淮河故道淤塞後,淮河從入河口進入長江,長江流域的壹部分成為淮河流域的區域。[5]

清鹹豐五年(1855),黃河再次北移,從山東大清河改道進入渤海。而淮河入海的老河道已淤積成壹條廢棄的高出地面的黃河,將淮河流域分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河水系。[5]

1855年,黃河在河南省蘭考縣決口北上,經山東利津進入渤海。黃河攻陷淮河的1194 ~ 1855時期,黃河多次從南岸決口,黃河從淮河北岸支流進入淮河幹流,直到明清時期才形成相對穩定的河道。

1938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當局為了阻止日軍西進,在鄭州附近的花園口炸開了黃河南堤,黃河幹流從何英河進入淮河。直到1947年花園口被堵,黃河泛濫九年,淮河北岸的支流再壹次被普遍破壞。

受黃河長期侵占淮河的影響,地形地貌和水系發生了很大變化,吉谷、巨野河、梁山湖已經消失。河床普遍淤塞,留下廢棄的黃河河床。形成洪澤湖、南四湖、羅馬湖等新湖。因此,建國前淮河水系紊亂,排水不暢或無出路,造成“小災小雨,大災大雨,大旱無雨”的局面。中遊的水不來,下遊的水不流出。這是壹條難控制的河流。

淮河發源於河南省南陽市桐柏山老鴉岔,向東流。

淮河

豫皖蘇三省在三江營入長江,全長1000公裏,總落差200米。《桐柏縣誌》載:“懷,起於大富(大富峰,太白頂),於次下,見於羊口”。《大明壹統誌》載:“桐柏山,淮河出之”。淮河源頭由桐柏山58條支流組成。河流源頭的認定壹般遵循“位高為源,位遠為源”的原則。胡愛井被定為淮河的主要源頭,原因有三:壹是在淮河58條支流中水位最高(1140m),距離東海最遠;第二,秦始皇在這裏的時候,建立了淮廟,是皇帝祭祀淮河的地方。三、記載:清朝乾隆皇帝曾兩次派官員到此探源,政治使節姜瀾和河南巡撫畢元都曾在此探察淮河的真正源頭。

  • 上一篇:為什麽很多公司招聘都有35歲的年齡限制?
  • 下一篇:亞健康保健項目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