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不吃藥不打針的中醫療法

不吃藥不打針的中醫療法

肚臍是人體內用手能摸到,用眼睛能看到的最明顯的穴位。中醫經絡理論將肚臍命名為“神闕穴”,是通向空氣的門戶。壹直被醫家視為治病的要訣,具有溫經、調腸胃、益氣、散結、調和氣血的功效。肚臍是任脈的重要穴位,也是沖脈運行的地方。沖脈是經脈之海,任督二脈由表及裏,所以有任督三脈“壹源三分”之說。三脈由氣相連,與十二經脈、五臟、四肢相連。

肚臍是胎兒死前從母體獲取營養的通道,是胚胎發育過程中腹壁最後的閉合口。同時,肚臍是人體表面皮膚最薄的地方。因此,當藥物敷於肚臍時,皮膚能迅速吸收藥物的有效成分,並通過經絡分布到全身,從而調整人體臟腑的氣血功能,改變臟腑的病理狀態,達到扶正祛邪、調節陰陽、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醫敷臍療法歷史悠久,是中醫治療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中醫經絡理論為基礎,在辨證論治理論的指導下,將藥物敷於患者肚臍,通過藥物對神闕穴的刺激,經經絡滲透到體內,從而刺激經絡,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調節人體陰陽和臟腑功能,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它是我國勞動人民在與疾病的長期鬥爭中總結出來的壹種獨特而有效的治療方法。它經歷了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無數發展過程,體現了中醫的精髓。

壹般用於敷臍的藥物主要是芳香通經、溫經通絡的產品,具有取芳香化濕、芳香(通經)循經、醒脾、溫散寒邪的功效。辨證選藥,將中藥研成粉末,用醋、酒、蜂蜜等溶劑調制成糊狀,直接敷於肚臍,利用藥物對臍穴(神闕穴)的刺激和藥理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敷臍是傳統針灸療法和藥物療法的有機結合,其本質是集經絡、穴位、藥物於壹體的復合治療方法,而不僅僅是單壹因素在起作用。該方法有效、方便、廉價,易被患者接受。

中藥敷臍的特點和優勢

1.功能直觀、簡單、易操作。

肚臍是腹壁最薄的地方,沒有皮下脂肪,血管豐富。藥物直接刺激穴位,通過皮膚吸收,易於滲透和分散,作用直接。中藥敷臍易學易用,不需要特殊的醫療設備和儀器。無論是醫護人員、患者還是家屬,都可以用來學習和借鑒。

2.用藥安全性和接受意願

中藥敷臍通過皮膚吸收的藥物很少通過肝臟和消化道。壹方面可以避免肝臟和各種消化酶、消化液對藥物成分的分解和破壞,使藥物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發揮更好的治療作用。另壹方面,敷臍療法是壹種理想、安全的給藥方式,患者及家屬易於接受和掌握,安全可靠。特別適用於腸胃、肝臟疾病患者和年老體弱者,對服藥過多損傷消化道者或不喜歡服藥者更為方便。

即使臨床應用中出現臍部和臍周皮膚過敏,也可以及時停藥,對癥治療,癥狀很快消失,可以繼續使用。

3.療效顯著,無創,無痛。

臍部表皮角質層最薄,無脂肪組織,直接與筋膜、腹膜相連,通透性強;腹膜下有豐富的靜脈網。臍部浸潤後,藥物直接擴散到靜脈網或下腹部靜脈分支,進入體循環。臍動脈壁結構特殊,是髂內動脈臟支的終末,所以吸收快。可見,臍部是人體最重要的部位,也是對藥物吸收和物理因素最敏感、最有利的部位,不受胃酶的幹擾和破壞。

中藥敷臍是壹種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特殊穴位療法,只敷在肚臍處,無創傷、無痛苦。患者樂於接受,臨床應用廣泛,臨床效果顯著。

4.材料廣泛,價格低廉,經濟實惠

中醫敷臍所用的藥物多為常見的中草藥,價格低廉,甚至有壹部分來源於日常生活用品,如幹姜、生姜、辣椒等。而且這種方法的用量很小,既能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又能節省大量的藥材。

中藥敷臍療法的操作與應用

中藥敷臍的操作方法:

首先,根據病情,辨證選藥;然後,將所選藥物研磨成細粉,與醋、酒、蜂蜜等混合。,並制成糊狀備用。使用前,將肚臍清洗幹凈,晾幹。肚臍清洗幹凈後,將配制好的藥物直接敷在肚臍上,用膠帶或膏藥固定。壹般可以保持1.2小時。臨床上廣泛用於治療腹痛、腹瀉、便秘、腹脹、脾胃虛寒等消化系統疾病。

腹痛:如果是虛寒型腹痛,表現為持續腹痛,喜溫壓、畏寒、四肢不溫,可用高良姜、吳茱萸、丁香、肉桂、茴香、白芥子、細辛等藥溫中散寒止痛。如果是氣滯腹痛,表現為脘腹脹痛、悸痛,疼痛常隨噯氣、腸鳴、氣機上升而減輕,可用木香、制香附、川楝子、延胡索、烏藥等藥物行氣止痛。

腹瀉:大便次數增多,大便稀稀甚至水樣便。可用五倍子、地榆、石榴皮等藥物。若腹瀉伴有腹寒肢冷,可加吳茱萸、丁香、肉桂、高良姜等藥物溫中散寒。

便秘:大便幹燥,排便困難,腹脹腹痛等癥狀,可選用大黃、木香、厚樸、檳榔等藥物行氣通便。

腹脹:腹脹多為氣滯所致,腹部飽脹不適。可以選擇壹些藥物如蘿蔔、大腹皮、烏藥、沈香、木香、川楝子等來緩解脹氣。

綜上所述,中藥敷臍是安全的,不吃藥不打針,無毒副作用。對於害怕打針,不願意口服藥物的患者,尤其是年輕患者,更容易接受。是壹種簡便、經濟、有效、適應癥廣的中醫外治法。但是肚臍是比較薄弱的部位,每天都要註意保護。不宜將肚臍長時間暴露在寒冷中。同時,在應用中藥敷臍治療胃腸疾病的同時,不能放棄針對病因的治療,也不能忽視日常飲食和情緒的調節。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主辦

中醫知識健康信息

零售價:65438元+06。

郵寄代碼:82-654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雜誌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摘抄。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請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這個處方。

  • 上一篇:古人到底為什麽要喝熱水?
  • 下一篇:三笑在電話中表揚了我丈夫的出色表現。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