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道家食療養生

道家食療養生

道家食療養生

孫思邈“不知道吃什麽的人不足以生存”的觀念,強調的是“知道吃什麽才合適”。所謂“知飲食宜”,就是順應季節的變化、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體質和疾病的屬性,實行“食補”或“食療”的規律,以順應自然,“天人合壹”。

“知飲食宜”的氣候——“四季五補”

《論奪命新聞》對四季的飲食保健有精辟的論述,認為“春季宜減苦益甜,以養脾氣...飯和酒不能太多,米面和餅也不能吃太多,會傷脾胃,難以消化...夏季飲食入味,宜減苦增甜,以養肺養心。秋季飲食宜減味增酸,以養肝氣...冬天腎水味鹹,怕水怕火,所以心臟有病,宜養心。”

道教醫生的養生觀,將四季的變化與人體的五臟對應起來,符合中醫的藏象理論。在此基礎上,後人總結出“四時五補”的治療原則。即春補、夏補、長夏補、秋補、冬補的原則。

現代中醫食療認為,飲食的五味是人與自然關系最密切的方面之壹。人們通過自然飲食來滋養身體,維持生命。自然界中由動物和植物組成的五味飲食有無數種變化,五味飲食與人體五臟有著不同的親緣關系。四季的變化強烈地影響五臟對五味的攝取。因此,不同季節吃不同的食物,會產生不同的生理病理反應,或滋補身體,增進健康;或者改變其生理特征;或者引起特殊病變。

特別提醒:從道家“知食為宜”的觀點來看,現代農業科技制造的反季節果蔬與“四季五補”原則相悖,不宜常吃。

“知其然而食之”的環境——因地而食

道教醫生認為,不同的生活區域有不同的飲食調理方法。比如山區的人缺碘,容易得頸部疾病,要多吃含碘量高的海鮮;氣候幹燥的西北平原應多吃軟食;在氣候潮濕的東南山區,應多吃辛辣食物。只有因地而食,才能祛病延年。

這種觀點在中醫理論中早有記載,比如《論異法宜方》中就說:“故曰東方之境,天地生之地。魚鹽之鄉,海濱近水,其民食魚嗜鹽...魚者使人暖,鹽者勝血。故眾皆黑而粗心,其病皆癰。”古人通過實踐和觀察得到的真實記錄表明,大自然通過飲食的五味來影響和改變人。

現代中醫食療對環境因素引起的局部疾病有不同的方法,這與早期道醫的認識是壹致的。例如,克山病是壹種特殊的地方性心臟病,伴有心肌壞死。發現是由於疫區土壤缺硒,糧食作物和蔬菜中硒含量低,導致人體長期缺硒。因此,在防治克山病的過程中,從飲食中補硒是壹種極其有效的食療方法。單純性甲狀腺腫和大骨節病都是具有明顯地域特征的地方病,與當地的水質、礦物鹽和微量元素密切相關,所以不同的膳食補充和膳食調整非常重要。

特殊工作環境與食療的關系;

“懂得合理飲食”的環境還包括壹個特殊的‘工作環境’。如采礦、隧道開挖、石英粉廠、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的混合、機械制造中的鑄造、噴粉等,工人不註意防護,長期接觸含有遊離二氧化矽的粉塵,非常適合“矽肺”。研究發現,多吃蘿蔔可以逆轉肺纖維化,清除矽塵,使其隨痰排出;多吃海帶有助於軟化、排泄、分散矽結節;多吃菠菜、冬瓜,可改善肺部血液循環,消除矽塵,預防矽肺;此外,黑木耳、芹菜、荸薺、蘑菇都有保健作用。它能消除塵毒,防止吞噬細胞變性壞死,防止淋巴管炎,防止纖維性改變和矽結節的形成。特殊的工作環境容易引起許多疾病,如放射病、高頻微波損傷、鉛中毒、汞中毒、砷中毒、苯中毒等。在飲食治療的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食物,辨證施食,區別施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知其然而食之”的構成——根據人的選擇而吃

道醫認為,不同體質對食物調理也有不同要求,如胖者遠胖而輕;瘦人遠香燥,滋陰生津。陽盛熱盛者宜清熱瀉火,陽虛寒涼者宜溫補陽氣。對於有疾病的人,根據寒熱不足、陰陽虛實、食物的五味、四氣、盛衰、歸經等特點來確定。

現代食療認為,食物與個體的適應性是壹個包括物理、化學、生化、免疫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復雜問題。壹般食物不會對大多數人造成不適,但由於個體差異,少數人也會感到不適,最常見的就是食物過敏。據英國報道,對33名偏頭痛患者進行了調查,發現其中23人有食物過敏反應。停止食用引起過敏的食物後,偏頭痛消失了。經過兩年的調查研究,我們測試了牛奶、雞蛋、巧克力、咖啡、水果、魚、小麥、水生貝殼、肉類等大量食物的效果。,並發現上述23名偏頭痛患者平均每人對其中三種藥物有過敏反應。嬰兒經常對牛奶過敏。研究表明,牛奶中較大的蛋白質顆粒可以滲透到黏膜中,引起過敏反應。還有就是比較常見的食物引起的日光性皮炎。菠蘿過敏等等。所以臨床上的“食療”是適合人群的,會有很好的效果。

道教食療養生法是根據季節、環境、體質進行飲食養生的原則,體現了道教飲食中“天人合壹”、“順應自然”的理念,對現代食療學的研究和發展仍有現實意義。

  • 上一篇:艾葉泡腳,應該用嫩葉還是老葉?持續多久,小故障會自動退出?
  • 下一篇:面條是從哪裏來的?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