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中醫如何“治未病”?“預防疾病”高峰論壇專題論壇

中醫如何“治未病”?“預防疾病”高峰論壇專題論壇

1.中醫“治未病”的內涵《淮南子》中有壹句名言:“良醫常治未病,故無病;聖人常醫苦而不苦,故無苦也。”“未病先防”是中醫防治的重要思想。這裏的“治”不是單純指醫療,還包括管理、整理、治理、研究等等。“未病先防”就是提前采取措施,預防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它的含義非常廣泛。壹般可以理解為三個層次:壹是“未病先防”,二是“防滯”,三是“病後防變”。它要求人們平時預防疾病,註意防止小病釀成大禍,在疾病來臨時防止病情惡化,從而掌握健康的主動權。具體來說,中醫的“治未病”主要包括以下內容:養生為主,防病為先。毫無疑問,“治未病”首先要註重日常的保養和調整,未雨綢繆,積極采取措施預防疾病。也就是《黃帝內經》中強調的“聖人未治,而病未愈,治已亂。”平時註意保養身體,從培養正氣、提高身體抵禦邪氣的能力和防止病魔侵襲兩個方面來預防疾病的發生。防微杜漸,欲救疾病。《黃帝內經》中提出:“上班存其芽。”也就是說,雖然疾病還沒有發生,但已經出現了壹些征兆,或者在疾病還處於初期的時候,就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預防疾病的發生。我們知道健康和疾病沒有明確的界限,中間可能存在“第三種狀態”(即亞健康狀態)。在“第三狀態”中,盡管身體已經開始發生壹些異常變化,但癥狀尚未顯露,或者雖有少數臨床表現,但不足以診斷疾病。“第三狀態”的未來有兩種可能:要麽轉化為健康狀態,要麽轉化為疾病狀態。中醫“治未病”的任務是促進其向健康狀態轉化。《黃帝內經》提到:“肝熱者左頰先紅,心熱者先紅,脾熱者鼻頭先紅,肺熱者右頰先紅,腎熱者先紅。雖未發病,若見紅人刺之,謂治未病。”顯然,這裏的“未病先治”並不是在疾病發生前就預防,而是在疾病尚未發生但將要發生時,采取措施治愈其前兆。臨床上中風等疾病大多有先兆癥狀,如頭暈、四肢麻木、手顫等。如果能及時發現並采取果斷措施,就可以避免發病。還有壹些發作性疾病,如哮喘,當有先兆癥狀,或處於緩解期時,可提前采取措施預防其發作。及早治療疾病,防止其擴散。【〖HT〗在疾病發生的早期,應及時采取措施,積極治療,防止疾病的發展和蔓延,這也屬於“治未病”的內容。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說:“經絡適中,臟腑不散,則治之。只有四肢感覺到沈重的停滯,也就是引導、呼吸、針刺、揉搓。不要堵塞九竅。”他還說:“見肝之病,知肝傳脾,必先健脾。”都強調疾病的早期治療。在發病初期,壹般病情較淺,病情較輕,正氣受損不嚴重,早期治療容易解決問題。正如《醫學的起源》所說:“病初若淺,好治;長且深入,難治。”“所以凡人少有不適,必須馬上治療。它們絕不能突然變成小病,會逐漸加深;更不能勉強支撐,使病情惡化,以至於造成無窮的傷害。”如果疾病在早期治愈,就不會進壹步發展或惡化。否則等到病強了,病情嚴重了,就更難了。從根本上說,人類醫學應該是關於“健康”,而不是關於“疾病”。“已病”的治療只是疾病發生後的不得已之舉,是“負醫”;而“防患於未然”是主動的。預防為主,預防重於治療,應該說是中西醫* * *知識。而現代預防醫學主要是針對人群中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探索和分析環境中的主要致病因素對人群健康的影響,通過公共衛生措施達到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的目的。中醫“治未病”的思想,主張通過飲食、運動、心理調節等個人保健方法和手段,維持人體的陰陽平衡,提高機體內在的防病抗病能力,從而達到“正氣藏於內,邪不作祟”,從而保持“神藏於內,病無憂”的健康狀態。
  • 上一篇:秋冬滋補老鴨湯的做法
  • 下一篇:蔓越莓復合益生菌固體飲料的功效與作用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